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最近頻頻爆雷,有位連續收割三年大獎的學生,且獲獎成果橫跨物理學、計算機存算一體和人工智慧等領域,其獲獎成果與西南大學人工智慧學院院長段書凱一專利高度相似。
從段書凱博士學位論文中可以確認,兩人確為父子。
這個科技創新大賽,是目前國內最頂級、覆蓋面最廣的青少年大賽之一,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環境保護部、體育總局、自然科學基金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知識產權局共同主辦。
科創大賽沿襲校級-省級-全國級的逐級比賽制度,只有省級競賽成績優秀者,才有機會被省級組織機構推薦參加全國競賽。
其中子項目有科技創新成果競賽、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優秀科技實踐活動等。科幻畫看似只是藝術的門類,竟然在頂級科技大賽中佔有一席之地,是不是很意外?
而在全國大賽的名額分配表中,科幻畫可申報數遠超其他類別。
在過去的高校自主招生的條件中,大多數對於獎項的級別有要求,比如國家級二等獎、省級二等獎,對於具體類別卻沒有太多限制。
更早幾年,甚至可以直接高考加分或者保送。
所以,若是科創大賽的科幻畫大獎得主,應對包括小升初、中考、高考在內的各類升學考核,同樣有著巨大優勢。
什麼是科幻畫?可能很多朋友不是很了解。
它是讓孩子們在理解的科學知識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想像,運用繪畫語言,創造性地表達出對宇宙萬物、未來人類社會生活、社會發展、科學技術的遐想而產生出來的繪畫作品。
我從科創大賽的官網中,轉幾幅小學生作品給大家欣賞:
在專業的科幻畫教學實踐中,老師需要用很長的時間去給學生們講些科技前沿知識,科幻經典故事,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基於科學的無限想像,再用畫筆表達出來。創意部分很燒腦,真正的畫畫實操,只能算最末的一環。
所以在科幻畫評選中,畫面本身和附帶的創意說明,都是重要的評獎依據。比如下面這是一位4年級小學生的作品:
翻了一圈,不管是科幻創意、畫面構思,還是筆觸色彩,都是上乘之作。如果都是小學生自己的真實水平,真的非常厲害。
在最近爆雷的幾個科創大賽中的項目,有的孩子,與父母正在研究的科技項目「撞車」,最後獎項撤銷:
有的孩子則是和父母的專利成果「撞車」:
不得不說,科技創新成果競賽的「造假」門檻還是比較高的,除了「學二代」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外,其他學生還是望塵莫及的。
相比之下,科幻畫要「接地氣」得多。
畢竟繪畫比賽的代畫,幾乎已是一個全平臺覆蓋的生意了,科幻畫自然也不例外。某寶上搜一搜,就能看見許多家代畫店鋪,下面只是其中一家,月銷千餘單。
同樣含金量的大獎,「造假」門檻低太多了,豈不是性價比超高?
在商品詳情區,赫然可見店家曬出的代畫所斬獲的,科創大賽科幻畫項目的大獎。
毫不掩飾地宣傳:
而在評論區,也可以看到很多「買家秀」,憑藉購買的畫作,得獎的不在少數:
甚至還有的因為作品太過優秀,都不敢上交給老師。
據當過評委的老師透露,少兒科幻畫作品,多多少少都有成年人的痕跡,差別在於參與的多少。不像論文、專利有文字關鍵詞方便檢索,科幻畫這種純「手工作業」,「造假」的隱蔽性更高。
與此同時,更有一個社會性問題——「代畫」蔚然成風。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從幼兒園開始,家長幫孩子代勞畫畫、做手工,很少會有人覺得這是作弊,都習以為常了。如此一來,少兒作品的平均水平「大幅提升」,進一步加劇了家長代工的現象,導致了惡性循環。
作弊,無疑是一種捷徑。但我們社會也是有底線的。希望更多家長保住自己的底線,更多的大賽評委,也能堅守自己的原則,不能讓這些不公平,傷害了真正有才華有志向的參賽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