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查專利抄論文,只花10塊錢,就搞定了科創大賽的獲獎作品?

2020-07-24 HandyKid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最近頻頻爆雷,有位連續收割三年大獎的學生,且獲獎成果橫跨物理學、計算機存算一體和人工智慧等領域,其獲獎成果與西南大學人工智慧學院院長段書凱一專利高度相似。

不用查專利抄論文,只花10塊錢,就搞定了科創大賽的獲獎作品?

從段書凱博士學位論文中可以確認,兩人確為父子。

不用查專利抄論文,只花10塊錢,就搞定了科創大賽的獲獎作品?

這個科技創新大賽,是目前國內最頂級、覆蓋面最廣的青少年大賽之一,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環境保護部、體育總局、自然科學基金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知識產權局共同主辦。

不用查專利抄論文,只花10塊錢,就搞定了科創大賽的獲獎作品?

科創大賽沿襲校級-省級-全國級的逐級比賽制度,只有省級競賽成績優秀者,才有機會被省級組織機構推薦參加全國競賽。

其中子項目有科技創新成果競賽、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優秀科技實踐活動等。科幻畫看似只是藝術的門類,竟然在頂級科技大賽中佔有一席之地,是不是很意外?

不用查專利抄論文,只花10塊錢,就搞定了科創大賽的獲獎作品?

而在全國大賽的名額分配表中,科幻畫可申報數遠超其他類別。

不用查專利抄論文,只花10塊錢,就搞定了科創大賽的獲獎作品?

在過去的高校自主招生的條件中,大多數對於獎項的級別有要求,比如國家級二等獎、省級二等獎,對於具體類別卻沒有太多限制。

不用查專利抄論文,只花10塊錢,就搞定了科創大賽的獲獎作品?

更早幾年,甚至可以直接高考加分或者保送。

不用查專利抄論文,只花10塊錢,就搞定了科創大賽的獲獎作品?

所以,若是科創大賽的科幻畫大獎得主,應對包括小升初、中考、高考在內的各類升學考核,同樣有著巨大優勢。

科幻畫

什麼是科幻畫?可能很多朋友不是很了解。

它是讓孩子們在理解的科學知識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想像,運用繪畫語言,創造性地表達出對宇宙萬物、未來人類社會生活、社會發展、科學技術的遐想而產生出來的繪畫作品。

我從科創大賽的官網中,轉幾幅小學生作品給大家欣賞:

不用查專利抄論文,只花10塊錢,就搞定了科創大賽的獲獎作品?

在專業的科幻畫教學實踐中,老師需要用很長的時間去給學生們講些科技前沿知識,科幻經典故事,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基於科學的無限想像,再用畫筆表達出來。創意部分很燒腦,真正的畫畫實操,只能算最末的一環。

所以在科幻畫評選中,畫面本身和附帶的創意說明,都是重要的評獎依據。比如下面這是一位4年級小學生的作品:

不用查專利抄論文,只花10塊錢,就搞定了科創大賽的獲獎作品?
不用查專利抄論文,只花10塊錢,就搞定了科創大賽的獲獎作品?

翻了一圈,不管是科幻創意、畫面構思,還是筆觸色彩,都是上乘之作。如果都是小學生自己的真實水平,真的非常厲害。

全平臺覆蓋的「代畫」產業

在最近爆雷的幾個科創大賽中的項目,有的孩子,與父母正在研究的科技項目「撞車」,最後獎項撤銷:

不用查專利抄論文,只花10塊錢,就搞定了科創大賽的獲獎作品?

有的孩子則是和父母的專利成果「撞車」:

不用查專利抄論文,只花10塊錢,就搞定了科創大賽的獲獎作品?

不得不說,科技創新成果競賽的「造假」門檻還是比較高的,除了「學二代」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外,其他學生還是望塵莫及的。

相比之下,科幻畫要「接地氣」得多。

畢竟繪畫比賽的代畫,幾乎已是一個全平臺覆蓋的生意了,科幻畫自然也不例外。某寶上搜一搜,就能看見許多家代畫店鋪,下面只是其中一家,月銷千餘單。

不用查專利抄論文,只花10塊錢,就搞定了科創大賽的獲獎作品?

同樣含金量的大獎,「造假」門檻低太多了,豈不是性價比超高?

在商品詳情區,赫然可見店家曬出的代畫所斬獲的,科創大賽科幻畫項目的大獎。

不用查專利抄論文,只花10塊錢,就搞定了科創大賽的獲獎作品?
不用查專利抄論文,只花10塊錢,就搞定了科創大賽的獲獎作品?

毫不掩飾地宣傳:

不用查專利抄論文,只花10塊錢,就搞定了科創大賽的獲獎作品?

而在評論區,也可以看到很多「買家秀」,憑藉購買的畫作,得獎的不在少數:

不用查專利抄論文,只花10塊錢,就搞定了科創大賽的獲獎作品?

甚至還有的因為作品太過優秀,都不敢上交給老師。

不用查專利抄論文,只花10塊錢,就搞定了科創大賽的獲獎作品?

據當過評委的老師透露,少兒科幻畫作品,多多少少都有成年人的痕跡,差別在於參與的多少。不像論文、專利有文字關鍵詞方便檢索,科幻畫這種純「手工作業」,「造假」的隱蔽性更高。

與此同時,更有一個社會性問題——「代畫」蔚然成風。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從幼兒園開始,家長幫孩子代勞畫畫、做手工,很少會有人覺得這是作弊,都習以為常了。如此一來,少兒作品的平均水平「大幅提升」,進一步加劇了家長代工的現象,導致了惡性循環。

作弊,無疑是一種捷徑。但我們社會也是有底線的。希望更多家長保住自己的底線,更多的大賽評委,也能堅守自己的原則,不能讓這些不公平,傷害了真正有才華有志向的參賽者的心。

相關焦點

  • 青少年科創大賽又一獲獎作品遭質疑,重慶科協:研究角度不同
    澎湃新聞記者 朱軒 見習記者 林珏瑤 實習生 史航 楊璐伊 李若曦 林奕菲繼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一項作品被質疑造假,且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介入調查後,該大賽高中組2018年一項一等獎作品也遭到質疑,被指與陸軍軍醫大學2018年的一篇碩士論文內容部分重合。涉事獲獎項目公示的唯一研究成員是重慶市第一中學校高中二年級的學生彭某珊,來自重慶代表隊。
  • 「拼爹科研」「默契腐敗」,科創大賽背後隱藏的利益江湖……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下稱科創大賽)又被曝出連續3年獲獎的學生涉嫌「拼爹科研」,科創大賽「神娃」是如何出現的?「反正論文、專利被抄襲、剽竊,也不會影響原作者畢業,而科創大賽的參賽時間在碩士博士論文發表之前,即使資料庫查重也會有時間差,這就給了『套牌論文』『代工論文』可乘之機。」一位高校科研人員說。
  • 青少年科創大賽成「瓜田」,「造假」過關到底誰是罪魁禍首
    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就「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事發布調查和處理結果情況通報:撤消該項目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獎項。而這個鍋背後的罪魁禍首不查清楚,那麼這個「瓜田」,將繼續不斷有人背鍋,這種事情還不夠多麼?不信,你看還有其他「瓜」。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瓜」遠遠還沒有結束,比如:7月14日,湖北武漢一項獲獎作品陷入被質疑風波。
  • 青少年科創大賽一等獎被取消,科創「神童」秒變流星,誰之責?
    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雲南昆明一小學六年級「神童」,竟然在結直腸癌方面研究出成果,寫出論文《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研究報告,獲得大賽一等獎,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對這樣高水平的科創成果,紛紛提出質疑。
  • 大賽組委會調查「昆明小學生獲獎事件」!現在,大賽一等獎作品也疑...
    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作品被質疑造假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介入了調查、主辦方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織委員會也發聲明表示,成立了專項調查組進行核查。近日,關於質疑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個別獲獎作品的網絡報導引發社會關注。
  • 【競賽資訊】第三屆「交通·未來」大學生科創作品大賽通知
    「交通·未來」大學生科創作品大賽(以下簡稱「大賽」)是為更好地貫徹落實科教興國戰略舉辦的全國性大學生科技創新賽事。大賽旨在培養大學生的科技創新及實踐能力,加強各高校學生之間科技文化交流,助推智能交通領域創新發展。
  • STEAM科創大賽、市青創賽接連獲獎,秘訣是什麼?
    經過統計,2018STEAM科創大賽共有10項項目入圍重慶市賽並獲得名次。來了解下這些作品吧。回顧第一屆重慶市青少年STEAM科創大賽,中學組共有2808人以團隊形式提交項目762個;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共有70餘萬名中小學生參與,收到參賽作品1648項。憑什麼這10個作品可以突出重圍斬獲STEAM科創大賽大獎?又憑什麼能在高手如林的重慶市青創賽中獲得不凡成績呢?逗哥經過整理發現,這些作品原來都有著這些閃光點!
  • 北大副校長涉嫌論文造假、中學生利用父母專利獲獎!這是怎麼了?
    中科協回應中學生疑用父母專利獲獎:已成立調查組7月22日,重慶中學生段某某連續3年在青創賽獲獎引發質疑。其第34屆青創賽獲獎作品《用蛋清做個元器件―柔性憶阻器及交叉陣列的研究與製備》,與西南大學的一項的國家專利高度相似。該專利的發明人段某凱、王某丹疑為段某某父母。有網友質疑,段某某以父母研究成果參賽獲獎。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回應稱,已就此事成立調查組。
  • 青少年科創賽又一獲獎作品遭質疑 武漢科技館:在查
    繼雲南昆明、重慶各有一項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作品陷入被質疑風波後,湖北武漢一項獲獎作品也遭到質疑。至此,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遭質疑獲獎作品已涉及至少三地。湖北省武漢市被質疑的作品獲前述第33屆國家級比賽三等獎,項目名稱是《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截屏圖公示信息稱,前述獲獎項目競賽組別是小學組,由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兩名小學生完成。他們分別來自三年級和五年級,輔導教師為王茜和熊曳。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科創教育的出路在哪裡?
    在這則獲獎消息引發質疑之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發布聲明稱,名為《C10orf67 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獎獲獎作品的獲獎學生陳某某,系該所研究員之子,目前研究所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並將及時反饋相關調查結果。
  • 呼籲全國青少年科創大賽主辦方徹查近年獲獎項目丨一周教育觀察
    7月15日,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就「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事發布調查和處理結果情況通報,專家組認定: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大賽組委會根據評委會建議,決定撤銷該項目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獎項,
  • 高中生獲獎論文與某碩士論文"撞圖":19張裡13張相同
    原標題:青少年科創大賽另一項目遭質疑,與某碩士論文「撞圖」繼雲南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遭質疑後,有自媒體稱,去年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來自重慶一中的高中組一等獎項目,與某碩士論文中數據圖片相同。
  • 某市公布城市LOGO獲獎作品,抄成這樣是誰給你的勇氣?
    12月12日,大連發布公布了《首屆大連文化創意和旅遊紀念品大賽》最終的獲獎作品結果,內容涵蓋LOGO、明信片、包裝設計、ipad封套等一系列文創設計。 抄成這樣還敢署名…..誰給你的勇氣?梁靜茹嗎?
  • 高中生獲獎作品被指與論文雷同,校方回應
    SCI論文部分配圖重慶市一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作品遭到質疑,相關作品被指與西南大學教授一篇署名論文高度雷同。7月16日,負責回應媒體的重慶八中現教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前述SCI論文發表的日期比程某參賽日期晚,前述SCI論文是基於程某的科研成果。但澎湃新聞發現,前述SCI論文顯示,程某未署名。對此,前述重慶八中工作人員回應稱,這是由於程某是高中生。
  • 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事件,科創絕不該這樣從娃娃抓起
    大致的情況是這樣的: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2019年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此學生現在已經上初中,科創大賽是2019年7月25日,也就是近一年前在澳門閉幕的。陳同學的論文標題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普通人是不是看著很晦澀?
  • 「神童」獲獎是怎麼「評」出來的?該徹底清理青少年科創大賽亂象了
    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記者字強、嶽冉冉、龐明廣)7月16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神童」獲獎是怎麼「評」出來的?該徹底清理青少年科創大賽亂象了!》的評論。近日,昆明市一名六年級小學生憑藉《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科研項目,在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三等獎一事引發輿論熱議。公眾質疑,究竟孩子是「神童」?
  • 山東建築大學推進科創育人成效顯著
    一是完善機制,濃鬱科創氛圍。山東建築大學將科創工作的思路和目標明確為:力爭把每個學生都吸引到科創中來,力爭每個學生都能獲得一項科創成果,進而促進學風,提升就業核心競爭力。加強對師生額宣傳教育和引導,在各項評優制度設計中均體現「科創」元素,充分利用各種會議、活動多層次、多角度進行宣講,形成了師生積極參加科創活動的良好氛圍。二是點面結合,積極引導培育。針對年級特點分層次設計活動體系,在活動中加強引導。針對低年級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啟蒙教育,組織實驗室開放日、專利沙龍、博士講壇、科普講座等活動,旨在培養學生興趣,吸引學生關注科創。
  • 第四屆中國人日語徵文大賽獲獎作品集在日出版
    第四屆中國人日語徵文大賽獲獎作品集在日出版 2008年11月27日 14: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第四屆中國人日語徵文大賽獲獎作品集《我認識的日本人》11月27日由日本僑報社推出
  • 全國青少年爹媽科技創新大賽
    幾天前,來自昆明市盤龍區盤龍小學六年級的陳靈石小朋友,去年在大賽中的獲得三等獎的事情被扒了出來,他的獲獎論文是:《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技能與機制研究》C10orf67是人類第10號染色體上的一個基因。
  • 第十九屆「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落幕 4000件科創作品參賽
    新華社香港3月12日電(記者周雪婷)第十九屆「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16—17」(科創大賽)12日在香港科學園結束並舉行頒獎典禮。本屆大賽共吸引全香港400所中、小學及幼兒園參加,收到超過4000件參賽作品。  在科創大賽頒獎典禮現場,記者看到學生將參賽項目的內容、示範及開發過程做成展板,向到場觀眾及嘉賓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