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科創教育的出路在哪裡?

2020-08-28 慧擇校國際升學


昨天下午,關於的話題在網上引起熱議,網友紛紛咋舌,這怕不是天才兒童啊?這屆小學生未免也太厲害了吧?!


但是,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


在這則獲獎消息引發質疑之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發布聲明稱,名為《C10orf67 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獎獲獎作品的獲獎學生陳某某,系該所研究員之子,目前研究所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並將及時反饋相關調查結果。



至此,在等待調查結果的過程中,大家心目中對神童還是造假的問題,也大多都有了判斷。


近年來,教育行業對科技創新的重視是顯而易見的,這本是出於對孩子創新性思維的培養,但成為「神童」誕生地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真的貫徹了重視科創的教育初心了嗎?



01青少年科創還是爹媽科創?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其前身是「全國青少年科學作品展覽」,已經舉辦到第35屆。


1979年,鄧小平曾為其題詞:「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科學的希望」。這其中飽含著對青少年科創的希冀和對祖國未來發展的憧憬。


正是出於對青少年科創的重視,大賽的主辦方包括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生態環境部、體育總局、知識產權局、自然科學基金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具有相當重的分量。



在大賽上獲獎,也意味著「官方」對青少年科創能力的肯定。


隨手翻一翻大賽的獲獎名單,都能感受到現在青少年的科創能力真的「驚人」,多的是讓人驚掉下巴的科創項目。



許多項目,與其說是在做科創,不如說是在做科研。中小學生就開始做科研,有的甚至用上了國家級實驗室的設備。他們真的懂得這些項目的意義在哪裡嗎?這些項目和他們的生活有多少聯繫呢?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之前,大賽的一等獎和二等獎是可以保送直升重點大學的。後來,保送雖然取消,但獎項分量不減,在許多學校的自主招生中,這樣的獎項有著不可說的重要意義。在某些省市地區的中考中,也依然能夠有隱性加分。


原本大賽為獲獎選手提供保送重點大學的機會,是為了讓科創能力真正優秀的孩子得到相應的發展,是對人才的珍視。


但是,當科創與升學掛鈎,就逐漸變了味。


一方面,大家對升學的渴望實在強烈,在一分之差就可能讓升學結果完全不同的情況下,對於這樣的加分項自然趨之若鶩。


另一方面,一些機構以此為噱頭大肆宣傳,更加重了家長們對這類競賽的執念。為了在比賽中獲獎,家長們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為孩子爭取更好的機會,也就不難理解了。



此外,即使是在學校教育中,許多作業打著創新的名號,實際對孩子來說卻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是必須要「家長參與輔導」的。家長們在長期參與作業的過程中,也形成了固定思維,認為家長輔導也沒什麼。


到底是青少年科創大賽,還是青少年爹媽科創大賽,值得打上一個問號?


02後浪背後的推手


其實,青少年科創大賽受到質疑已經不是第一次,此前早有知情人士吐槽大賽有隱情,但一直未引起廣泛關注。


知乎上的相關問題,也總是能收到許多回答。



答主中,有曾經的參賽者,坦言有許多暗箱操作,也有人吐槽同事的科研成果被按到孩子身上,許多信息石錘不足,但引來諸多質疑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當然不能否認,現在的孩子們是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接受的教育和信息與過去是完全不同的,他們的新點子也常常讓人驚嘆不已,但孩子的科技創新思維真的能與成年人的科研劃等號嗎?


歸根結底,這從來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大人的問題。


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人之常情,但也千萬不要被功利主義的教育迷了眼睛。


這樣片面追求科創成果,與「唯分數論」的教育內核別無二致,都是只看結果,而忽略過程,不在意孩子在過程中收穫了什麼,一個「高大上」的結果似乎就可以說明一切。


但是,當孩子們離開了優勢資源的推動,能掀起怎樣的後浪呢?


03科技創新教育的出路在哪裡?


以優質資源鋪路的偽科創成果,會帶來哪些後果?最直接的就是孩子本身科創能力的損失。


科技創新教育,真的是通過讓孩子參與無法理解的科研項目就能夠實現的嗎?


我們不妨來看看國際課程中的科技教育是怎樣開展的。


以國際認可度最高的IB課程為例,PYP階段的教學中有六組學科領域,科學技術(Science & Technology)就是其中之一。



具體在課堂上,孩子們會在老師的帶領和指導下參加許多有趣的動手實驗,激發創造力。在課堂之外,學校會定期舉辦科技節等活動,組織同學們參與各種科技活動。


由於疫情的關係,剛剛過去的那個學期裡,許多學校都舉辦了線上科技節活動。


例如,復旦萬科的雲端科技節活動,具體項目如下:


復旦萬科雲端科技節活動(圖片來源:學校官微)


六~八年級的同學主要有三項活動:

  • 家庭物質鑑別&電和煤氣哪種燒水更經濟?
  • 家庭指示劑製作
  • 桿秤製作


可以看到,這些實驗都非常貼近同學們的生活,非常有趣,可操作性強,因此大家的參與度也高,交出了許多精彩的作品。



這類活動有助於引發同學們對生活細節的觀察和思考,培養通過科學實驗來解決生活問題的思維和能力。


上海康德在STEM拓展課程中給初中部的同學們講解了許多科創項目背後的故事,鼓勵同學們根據自身興趣及特長在「編程」、「設計」與「軟硬體」之間選擇一項並進行深入學習,同時對另外兩項也進行適當的學習。


這些項目背後的理念和思考是值得同學們關注的重點,也是在正式開展STEM課程之前的功課。



在協和尚音的線上科技節中,組織同學們搭建模型,進行家庭小實驗,其中不乏許多創意十足的作品,十分新奇有趣,如:

太陽能澆花器

通過加鹽水來控制雞蛋的浮動

檸檬水寫的隱形字,用火烤一烤,居然現身了

色素從油裡掉落出來,形成了彩虹雨

……



協和尚音科技總指導王興老師在科技節寄語中是這樣說的:「學生參與科技活動的過程,就是提高綜合素質的過程,不在乎單純的結果。實際水平、科學素養、創新精神的培養才是最大的受益。」


對未來的科創教育而言,讓科創大賽與升學脫鉤,更注重科創過程而非結果,也許才能回歸科創教育的初心與本質,讓孩子們真正體會到科技創新的魅力。

相關焦點

  • 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拼爹的時代,寒門子弟還有出路嗎?
    鬧得沸沸揚揚的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事件,終於慢慢有些頭緒了。當事人父親陳勇彬道歉。然而,當我看到陳勇彬在《關於本人孩子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項目的情況說明》中講到:在項目申報過程中,我未充分掌握及領會組委會發布「項目報告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的關鍵信息,過度參與了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使用了大量生物醫學專業術語,給廣大網友和媒體造成了困惑與誤解。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需要調查
    來源:經濟日報近日,一則「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的新聞引起廣泛關注。據悉,該小學生父母所在單位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作深入調查,後續將及時向社會反饋相關調查結果。當絕大多數小學生還在看動畫片或參加才藝培訓班時,卻有小學生竟能「研究癌症獲獎」。都是小學生,差距怎麼這麼大呢?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被撤,但仍有這幾個疑問待解
    其實,這麼明顯的結論,隨便誰都能一眼看出,這個事之所以能火,也是因為「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這樣漏洞百出的「小學生研究癌症」,竟然層層過審,並最終獲獎,這個評審,是否形同虛設?​大賽組委會對「小學生研究癌症」項目的評價為:對C10orf67在結直腸癌中的功能結息,有望成為結直腸癌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的生物標誌物和藥物靶點。
  • 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事件,科創絕不該這樣從娃娃抓起
    來源:秦朔朋友圈· 這是第3417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3k+·· 洋溢 | 文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7月12日,「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相關多條文章連結,開始在社交媒體中廣為傳播。
  • 小學生「獨立」研究抗癌?青少年科創到底為什麼
    另據報導,兩位小學生的父親是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又是小學生研究癌症,又有一個科學家父親,這些巧合,讓人們不禁聯想到不久前曝光的雲南昆明11歲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的案例。目前,後者的獎項已被撤銷,學生家長也發表了道歉聲明。那麼,最新的案例,會不會又是一個小學生科研「拼爹」的故事呢?
  • 小學生研究癌症腫瘤獲獎,是天才還是嫁接,應賽教育的利弊
    六年級孩子對基因與癌症發病機制研究參加全國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三年級和五年級學生的茶多酚抗腫瘤研究又出新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小學生超越能力的研究論文,引發社會關注。7月15日,「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收回獎牌和證書。
  • 「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家長致歉,論文一等獎被撤銷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雲南網「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家長致歉:過度參與編撰過程 服從大賽組委會處理意見近日,「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遭網友質疑,引發熱議。7月15日,該獲獎小學生陳某某家長對外發布一封公開信,對該事件來龍去脈給與說明回覆:關於本人孩子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項目的情況說明本人針對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項目「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情況作出如下說明:1.
  • 「懶人周末」「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涉事家長致歉,嗨學網因營銷騙局被央視315點名
    ,快速縱覽教育行業新觀點。教育部:大中小學將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近日,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簡稱《指導綱要》),《指導綱要》指出,將在大中小學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同時,學校可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吸引社會力量提供勞動教育服務。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造假神童的背後,是通往名校的捷徑
    日前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這件事兒鬧得沸沸揚揚,一個六年級小學生,居然完成了一些碩士博士都感到棘手的課題研究。一時間神童之名,呼之欲出。各位被嘲諷不如小學生的碩士博士朋友們,算是沉冤昭雪了。為了能保證自家孩子參賽能獲獎,一些家長免不了會幫孩子造假。從這個角度來看,6年級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就很容易理解了。更值得一提的是,這麼牛的成就,僅僅只是獲得了該項目的三等獎,要知道這可是博士級別的論文啊。我不禁好奇,一等獎的成果會有多牛?事實上,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每年獲獎名單出爐後,一些獲獎作品的水平之高都會令人驚嘆。
  • 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獲獎?想讓孩子參賽來看這些
    近日關於「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獲獎」的事件,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當小編開始感嘆現在小孩兒已經這麼厲害的時候,事實又讓我徹徹底底地上了一課!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獎項被取消7月15日,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就「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事發布調查和處理結果情況通報,專家組認定: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大賽組委會根據評委會建議,決定撤銷該項目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
  • 「神童」的跌落: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事件始末
    7月13日,昆明一小學生陳某在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時,因研究直腸癌基因敲除獲獎迅速在網上傳播,刷爆朋友圈,也因此引起了網友的質疑。7月14日,雲南科協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調查。7月15日,研究癌症獲獎小學生的父親在網上發表公開道歉,隨後該小學生所獲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一個六年級小學生,從神童到走下神壇,只用了三天的時間, 這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奇蹟。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你缺一個當院長的爹
    ​逛知乎的時候,看到下面一則消息據武漢科協官網消息,近日,關於武漢2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的網絡報導引發社會關注。經初步核實,獲獎作品《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為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學生李某怡和李某卿完成的對比實驗觀察報告。
  • 餘鵬鯤:小學生研究癌症 究竟壞在哪裡?
    小學生研究癌症現象反映出的壞如:教育公平疑雲、科學倫理風險等等和目前相關比賽的選題政策緊密相關。這些比賽都是由國家經費組織辦理的,但是怎麼為國選才,甚至直接為社會經濟服務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建議首先擴大公開度,公布更多研究項目的內容和結論。其次建議修改選題政策,真正把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體現出來。
  • 2名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獎,網友質疑:這麼小就敢取小鼠心肝脾肺腎?
    涉及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獲獎研究「爆料」還在繼續……繼「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重慶高中生獲獎論文與某碩士論文撞圖」後,湖北武漢一項獲獎作品也陷入被質疑風波。至此,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遭質疑獲獎作品已涉及至少三地。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有家長參與 其父親承認過度參與材料編撰
    來源標題: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有家長參與 近日,雲南昆明的一名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獲得全國獎項,湖北武漢的兩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接連引發了社會的關注。
  • 惹不起的小學生,拼不起的爹!小學生研究癌症基因突變獲獎引質疑
    先是6月29日曹雪濤、董晨兩位院士被質疑論文造假,再是7月3日加州大學付向東教授實舉報中科院學者楊輝學術抄襲,最新的瓜則是7月12日,昆明市六年級小學生研究癌症基因突變獲得全國性大獎。消息一出,網友紛紛質疑,這樣的科研水平,遠超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範圍,「背後肯定存在嚴重的學術腐敗,呼籲嚴查。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造假,也如此理直氣壯
    文 | 難得君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一事,我前兩天寫過一篇文章「孩子親自實驗操作,獲得了該項目主要實驗數據」,「掌握了研究方法」。意思就是說自家娃就是厲害,不過在實驗室搬了幾天磚,照樣可以秒殺你本科,碩士生。「我未充分掌握及領會「項目報告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的關鍵信息,過度參與了項目材料的編撰。」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遭質疑,最新進展來了
    近日,「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遭網友質疑,引發熱議。15日,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發布通報,撤銷該學生所獲一等獎。雲南省撤銷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獎項15日晚,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就「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事發布調查和處理結果情況通報,專家組認定: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
  • 孩子研究癌症獲獎?如果小學生能產出科研成果,還要科學家做什麼
    孩子研究癌症獲獎? 不久前,雲南省昆明市一名六年級小學生以「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項目,參加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並且獲得大獎。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續:一等獎被撤銷
    中新網昆明7月15日電 (記者 胡遠航)15日,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下稱「組委會辦公室」)就「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事發布通報稱,專家組認定: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大賽組委會根據評委會建議,決定撤消該項目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