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武漢市交委、市城管委、市文明辦、市公安交管局聯合宣布,暫停新增共享單車投放。10天過去了,共享單車街頭泛濫的現象改變了多少?曾備受冷落的公共自行車「車小藍」,是否時來運轉?單車數量被限制,競爭又轉向何方?武漢晚報記者近日進行了街頭走訪和調查。
5日上午9點到10點,記者在建設大道惠濟二路路口,觀察共享單車及「車小藍」的街頭使用情況。1個小時內,共有73輛租用單車被使用者騎行經過,其中小黃車39輛,摩拜單車30輛,哈羅單車2輛,牛拜單車1輛,「車小藍」1輛。之後,記者共發出30份調查卷,30名受訪者,八成以上為20歲到50歲的中青年。
問卷調查——
騎行蛋糕幾被共享單車瓜分殆盡
問題
1共享單車風靡全城前,您和家人是否註冊使用過公共自行車?
9人選擇自己註冊使用;2人選擇家人註冊使用;7人選擇自己和家人都使用過;12人選擇自己和家人都沒有使用過。
你選擇繼續使用或放棄使用武漢公共自行車,改選共享單車的理由是什麼?
7人「放棄使用,因為共享單車停放更靈活」;4人「放棄使用,因共享單車更時尚」;3人「放棄使用,因為共享單車更舒適」;13人「以前沒用公共自行車現在比較後選用共享單車」;3人「繼續使用,因為1小時免費」。
據武漢市城管委提供的數據,目前,武漢市可供停放單車的停車場(區)約1萬處,可承載40萬輛共享單車停放。而事實上,截至本月4日,武漢市單車投放量已經達到了70萬輛,超出可承載能力近一倍。
4日,共享單車新增投放被叫暫停。不過,4日晚上,記者發現,本就車滿為患的漢口建設大道惠濟二路到惠濟四路段,一夜間竟然冒出了數百輛共享單車。車多,閒置的也多。在香港路,記者看到,一排新投放的共享單車一字排開,但幾天了,灰塵落了厚厚一層。
武漢市城管委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單車限投了,但車滿為患的問題依舊沒有解決。
市公交辦副主任呂志學表示,目前先把新增投放止住,下一步將會與各相關單位具體研究超出承載能力的那部分共享單車的去留。
部分區域依舊車滿為患
限投之後——
共享單車「隨騎隨停」的優勢也讓它們擠佔了公共空間,帶來了負面的社會效應。4日,武漢市對新增共享單車投放喊停後,曾以「有固定樁,停放有序」為優點的「車小藍」能重新受寵嗎?記者採訪發現,情況並非如此。
孫先生來自內蒙古赤峰市,「車小藍」出現後,他成為第一批辦卡的人。去年12月,孫先生突然看到街上出現了各種共享單車,帶著好奇心,他上前了解,一下子就被吸引了。騎行一周後,擺脫了找樁子還車煩惱的他,從此再也沒有選擇公共自行車。上周,孫先生把「車小藍」的帳戶押金退了,也銷了戶。
孫先生這樣的用戶不是個例。
擺脫找樁還車煩惱
移情別戀——
問題2
問題3
商業公司的各種共享單車推出並風靡後,你認為政府資本運作的公共自行車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5人選擇「市場可以解決的,政府就不要過多參與,建議退出」;21人選擇「公共自行車解決最後一公裡的任務已經基本被共享單車取代,建議退出」;2人選擇「建議存在,堅持1小時內免費」;2人選擇「建議存在,繼續提升服務質量」。
武漢市交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引導單車企業,從數量競爭轉向技術、服務競爭。共享單車兩大企業摩拜和ofo小黃車在「限投令」宣布後,都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推廣和應用「電子圍欄」技術,規範停車,提高用戶騎行舒適度。
「電子圍欄」技術,即通過物聯網晶片發射信號覆蓋技術,給共享單車停放劃定一個圍欄,讓單車只能停放在規定範圍內。當單車不在規定範圍內停放,將無法上鎖,或者上鎖之後將持續收費。
小黃車武漢地區公共關係負責人表示,目前小黃車已經在北京通州等地成功試運行了「電子圍欄」技術。摩拜公司武漢地區相關負責人4日表示,將在月內,在武昌、江岸部分試點區域,將「電子圍欄」落地。「車小藍」「固定樁停放有序」的優勢,將面臨挑戰。
電子圍欄——
「車小藍」最後的優勢面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