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有話說:做孩子最好的玩伴,玩出水平,威信和教育一舉兩得

2020-12-02 寒石冷月

兒子出生時,只有5斤7兩,他沒有吃過母乳,在哺乳期裡不像別的寶寶那樣,整天可以依偎在媽媽的懷抱裡。而我則順理成章地成了奶爸,像衝奶粉和餵奶,哄孩子睡覺,換尿布,給孩子講故事等這諸多事,很自然地就落在我的身上。

僅會給孩子餵奶那絕對稱不上一個合格的奶爸,因為早期教育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對於新手上路的我來說,起初並沒有育兒經驗,怎麼辦呢?只好在陪伴孩子成長的日子裡,邊學習邊實踐,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和孩子共同成長吧。

1、一本厚厚的嬰兒生活日記

我不知道有多少奶爸在寶寶嬰兒期裡寫過生活日記,但我一直堅持在做這件事。

記錄嬰兒成長過程,發現並培養寶寶的飲食、睡眠、情緒規律,這是我最初的想法。但想法付諸實踐後,發現想做好這件事,非得有毅力堅持不可。

就拿寶寶每天餵奶記錄來說吧,每一次寶寶哭聲響起時,我馬上就知道這臭小子不是拉了就是尿了,一檢查果真是。

擦洗乾淨後換上新尿布,馬上就得去寶寶衝奶粉。家裡的茶几成了我的工作檯,寶寶就在嬰兒車裡,一邊衝奶粉,一邊還得和他說著話,聊著天。也不知道我那時話怎就那麼多,而有趣的是,每次和寶寶說話時,他都用明亮的小眼睛看著我,仿佛能聽懂我的話,但我知道他聽不懂,只是在等待我衝好奶粉餵他。

每次餵奶時,我都要看牆上的鐘表,心裡記下這個時間。待餵完後,再記錄在寶寶的餵奶記錄裡。當然,內容絕不止這一點,後面還要附上,寶寶拉粑粑的顏色,濃稠度,量的大小等。記下這些後,便陪著寶寶玩兒,有時給他播放一些柔和的音樂,有時給他講童話故事或放錄音,有時敲敲打打那些嬰兒玩具,反正得製造出點聲響來。

當寶寶玩開心後,心滿意足地睡著時,我再接著記寶寶情緒變化觀察日記。可能有些奶爸不明白我為什麼記這方面內容,我可以告訴你,寶寶的情緒就是他們和我交流的最直觀表現。讀懂了嬰兒的情緒,你便解開了嬰兒的心理世界密碼。

當兒子滿一歲時,已經記了兩大本嬰兒生活日記,與此同時,家裡的育兒書籍也日漸增多。而閱讀這些書的時間,大都放在寶寶睡著以後。在寶寶的嬰兒生活日記裡,還有一部分內容,就是進行信息整理,以及育兒收穫與感悟。

非常遺憾的是,因為幾次搬家,這些寶貴的日記不慎遺失,否則,定可以成為將來在兒子成為父親時,送給他最珍貴的禮物。不過,經驗早已經沉澱在記憶深處,將來口述也可以轉達,倒是彌補了少許遺憾。

2、經常陪伴兒子玩耍的父親

北方的四季非常分明,冬季最漫長,竟連供暖期都有六個月,春、夏、秋加起來也不過半年。

自打兒子從蹣跚學步開始,公園就成了我常帶他去的地方,而他則最喜歡去那裡,等到會說話時,動不動就說,滿都海青城。這是兩個公園的名稱,別看話說不溜,但是心思卻總是記掛著那裡。等到兒子上小學後,又有兩個公園進入他的記憶名單,一個叫阿爾泰,另一個叫成吉思汗

四季分明最大的好處,就是為陪伴孩子玩耍提供了非常好的環境契機,春天可以帶兒子去公園,那裡碧波蕩漾可以划船,垂柳依依樹蔭可下玩耍,野花爛漫可以看蜜蜂,遊樂場歡聲不斷可以盡情嬉戲。對於孩子來講,春天的公園裡,亦或是野外,格外吸引他們,因為色彩太過豐富。

兒子最喜歡夏天的公園,一到周末我休息時,便讓我帶著他去湖邊,買來捕魚籠還有抄網,或多或少的小魚小蝦,亦或是小蝌蚪,都要放在小桶裡帶回家養著。還沒有到下一個周末時,那些小魚小蝦便死掉了,但這並沒有讓他興趣下降,反而是繼續撈。最為可愛的是,他帶回家的小蝌蚪養到長出四肢時,又被送回公園,在湖裡放生。照兒子的話說,讓小蝌蚪回去找媽媽吧。

冬天雖然漫長,雖然很冷,但是兒子還是喜歡在戶外玩耍,小一點時,帶著他去公園裡坐著冰車滑,大一半時嘗試學冰刀。冰車對他來說坐著當然舒服,但是對我來說,則有點像老黃牛,用不了多久我便周身冒汗。但兒子學用冰刀時,我則省力氣多了,反正他是不怕挨摔,在摔打中就學會自己在冰上獨立滑行。

有時天氣不好,兒子也要到戶外玩耍,不能走遠,只能在小區廣場上。就這樣,在四季輪迴中陪伴他玩過了童年。

也恰是因為一直堅持陪伴兒子玩耍,反而鍛鍊了他很好的肢體協調力,還有愛動腦的好習慣。孩子聰明不聰明,有人說靠遺傳,在我看來奶爸的陪伴最為重要,這是後天開啟智力發展的一把金鑰匙。在我這個奶爸陪伴的同時,教會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便放開手鼓勵他去嘗試,這反而很好鍛鍊了他的自信心和主見。

3、玩中學讓規矩和秩序感得以建立

做奶爸的那些日子裡,我發現一種現象,就是兒子有我親自帶時,秩序感特別好。而輪到他媽媽帶時,兒子就經常會哭鬧,甚至娘倆還經常發生衝突。細分析原因,大抵就是孩子媽媽聽不進我的建議,用她的無序生活打亂了孩子的有秩序節奏,這讓他心裡感覺很不舒適,於是便用哭鬧和無理試圖掙脫。

相比很多媽媽一直陪伴孩子為主,我倒時認為奶爸帶孩子最有優勢,就如上面所講到的做親子陪伴時,孩子的秩序感表現。對於我這個奶爸來說,生活習慣一直養成不錯,當我根據兒子的身心特點為他構建起生活規律後,我的習慣便與他同步去養成。我以我的身教影響著兒子的身心,這便是早期教育最有利的優勢所在。

多次帶兒子去公園玩耍,兒子身邊總是少不了玩伴。

為什麼他那麼吸引小夥伴呢?答案很簡單,就是會玩兒。每次在公園裡玩耍,我們都要商量好哪一個時段該玩哪些遊戲,或者在遊戲中學什麼內容。因為目標明確,任務清晰。孩子很享受這種玩中學的奶爸陪伴,而周圍很多孩子看到我和兒子玩的開心,自然就慢慢加入進來。

尊重和接納孩子的玩伴,這是我給兒子立下的規矩。每一次兒子在和小夥伴一起玩耍之前,我都要教他們遊戲規則,也教孩子們學習監督與管理遊戲秩序。這樣一來,為構建孩子內心物秩序感和遵守規則的意識提供了非常好的環境。

兒子和玩伴們一起玩耍時,我旁觀。有的孩子家長就會問我一些問題,在與他們溝通的過程中,我便會把自己的育兒理念傳遞給他們,時間長了,周末與家長有約,讓孩子們一起玩耍倒變得非常默契。直到今天,孩子們都大了,很多家長還仍然是我的好朋友。

4、兒子在我面前沒有青春期叛逆

正是因為多年一直盡心盡力做奶爸,並且是身體力行,講究家庭民主,這讓我和兒子的關係相處非常和諧。

有朋友看到我和兒子在一起時,總是誇孩子懂事聽話。我只能虛與委蛇,幾句話哪能給他們講清楚這裡的育兒經。不過有一點必須要說明,孩子的懂事與聽話,都是認真抓好早期教育的必然結束,對於不懂或不重視家庭教育的家長來說,他們看到的只是表象罷了。

我至今還清晰地記得曾經對兒子說過的一句話:「小東西,你得什麼時候長大了,你長大了我就老嘍。」

兒子說:「老爸,我不想長大,你也別老。」

話說著,兒子就長大了。但回過頭來看他走過的青春期,我們竟然很和諧地共同走過來了。與之相反的是,兒子和他媽媽的相處倒是問題不斷出現。

有時我與兒子講:「你要學會和媽媽在矛盾中共處,但關鍵是你要學會主動化解矛盾,而不是總激化矛盾。因為我和你媽媽的育兒觀念完全不同,彼此互不接受。」

兒子最初自然不理解我的話,他總是對媽媽說:「為什麼你就不能像爸爸那樣,我們做到彼此尊重呢?」而他媽媽的回答是:「那只能讓你爸爸再給你找一個你認為滿意的後媽了。」

要說當爹娘最可悲的是什麼?當屬死不悔改錯誤觀念型的。

和青春期孩子平和共處原本很簡單,只要在幼兒和兒童期能夠經常陪伴孩子,成為他們心中最值得信賴和尊重的人,一直在引領孩子成長,在親密無間的夥伴關係中融入教育和引導,自然能讓孩子們建立正確的認知和分辨,再輔助於秩序與規則的建立,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行與習慣,剩下的就交給學校去教授他們知識了。

誰都想自己孩子青春期沒有叛逆,但真正實現的家長並不多。如此說來,家長不學習家庭教育知識便無法實現這個願景,可是有多少家長能意識到這點呢?他們情願被孩子氣的半死,也絕想不起自己學習。

尾聲:聊到這裡,一篇奶爸的拙文就結束了。雖然雜七雜八聊了不少,但是我想真正能悟透的家長並不多。若問為什麼?答案很簡單,我們的育兒觀有差異性。就如有些父親根本不願意扮演奶爸角色,就如有些媽媽出於自然的傳統繼承就壟斷了育兒權。如果真得做理性父母,在孩子孕育期就應該做好育兒分工,開啟育兒學習之旅,夫妻彼此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焉能教育不好孩子?焉能不彼此都輕鬆?但是很多中國的家長連這簡單的道理都弄不明白,自然就十年如一日去感覺到育兒之累、苦、煩了。

相關焦點

  • 莫把孩子修煉成死讀書的「苦行僧」,玩也能玩出名堂
    有人說,名人不是天生的,是由後天對某件事的激情、執著和自信的激發才發揮出潛力。所以,對愛玩的孩子用包容的心態教育,因材施教,發揮他們的長處,同樣會是金子。更重要的是,在玩的過程中也可以教孩子學習不懂的東西。但是,父母常常希望孩子可以選擇各方面優秀的孩子在一起玩,以防發生矛盾。沒有完美的孩子,只有不會解決矛盾的父母。不管是同齡的還是年長的玩伴都有受教育和個性上的差異,所以,父母在幫孩子參考「理想玩伴」的同時,也需要幫助他化解矛盾。多接觸大自然。
  • 孩子和自己的玩伴鬧矛盾,鬧情緒、家長們應該這樣做
    所以一般父母都會給自己的孩子找一個好的玩伴。這裡所說的好的玩伴就是指比較懂事教育好的孩子。但是小孩子嘛,在玩的時候可能會鬧一些矛盾。有的時候可能就兩個孩子就不說話了,也不去找誰去玩了。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該怎麼辦呢?
  • 地鐵站,這位奶爸火了,網友: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導讀:地鐵站,這位奶爸火了,網友: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地鐵站,這位奶爸火了,網友: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傳身教!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地鐵站,這位奶爸火了,網友: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素質教育對於孩子來說至關重要,雖說現在孩子接受素質教育的程度,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一個孩子素質的高低,還要從父母身上體現。畢竟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才是孩子最後的素質。素質高的家長,孩子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 《邊》02家長做孩子的玩伴——時間上,現實嗎?
    相信有很多家長跟我一樣,聽到「做孩子的玩伴」這個提法,都點頭稱是、有道理有道理——但實際行動上,沒做到。不知道你家裡是不是這樣的場景:孩子作業寫完了、各種課外線上打卡也完成了,然後孩子再三請求打會遊戲(我可以玩遊戲了嗎)。
  • 孩子只愛和一個玩伴玩怎麼辦?
    這個問題提出來的初步設想是,孩子是不是應該和很多人玩?比如自閉症的孩子,他可能和任何他都不喜歡玩。對於自閉症的診斷來說,這個孩子他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社交溝通的問題,就是他沒有社交的能力。但是有很多有自閉症的傾向的孩子,父母親他覺得老師的這個問題有點怪,我小時候也是這樣的,我不覺得我的孩子是自閉症了,所以自閉症它給人的診斷是一個社會上的診斷,就是你的孩子不合群。
  • 「最年輕奶爸」30歲還被誤認為初中生,奶爸無語:我二胎都有了
    」30歲還被誤認為是初中生,奶爸十分無誤,我二胎都有了。由於爸爸的「童顏」,被網友冠以「最年輕奶爸」的稱呼。媽媽怎麼都沒有想到,自己隨手拍的一張照片讓「最年輕奶爸」火了,顏值太嫩被誤認為是初中生,大多數網友絕對想不到他連二胎都有了。
  • 【小孟老師有話說】 讀本好書 打開育兒新思路 —《和孩子一起成長,是最好的教養》》
    各位親愛的家長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小孟老師,歡迎您收聽【小孟老師有話說】!❤ 今天要跟您分享的是【和孩子一起成長是最好的教養】——你不教育孩子,這個世界會很狠教育他!教養就是當你走到一群人中間,你的行為恰當得體,讓人感到禮貌和愉悅。」     我自己之前對教養也沒有過多地在意,我自己的原則是儘量不打擾他人不給他人造成麻煩。而有了孩子之後,我開始更加注意這個問題,因為我希望他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而不是一個讓人討厭的人。     孩子就像一面鏡子,能夠照出父母的諸多不足。沒有哪個孩子天生懂得規矩,父母需要的是管好自己的同時也教會孩子。
  • 教育責任,孩子玩伴,尋找不同時間最佳的相處方式
    同時,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努力成為受教育者的朋友,玩伴,因為只有受教育者喜歡這名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才有引領受教育者成長的機會。如何成為受教育者的玩伴呢?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靜下心來從觀察孩子的生活開始,到漸漸地了解孩子的生活,最後融入孩子的生活及其生活方式,這樣教育工作著才有機會成為孩子的朋友,玩伴,拿到了引領孩子成長的入場券。
  • 娃玩手機導致錢沒了,如何幫娃戒掉手機癮?得找個合適的「玩伴」
    有些家長因為工作忙,沒有時間陪孩子,就把手機丟給孩子玩;有些老人帶娃,比較寵愛孩子,拗不過孩子的軟磨硬泡,就把手機交給孩子玩;還有些家長,把玩手機、看電視作為孩子的獎勵手段,只要完成學習任務便可以享受一段時間的手機娛樂時間
  • 家庭教育,家長「威信」樹立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能沒有威信。家長的威信是確保教育順利開展,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重要資源。但家長的威信又不簡單地理解為家長有什麼,不是建立在父母的體力,家長的財力和權力之上;而是孩子要什麼,是建立在盡最大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上。我確信自己在女兒心目中有威信、有權威。我的聲譽主要來自於我的「能」和對待「不能」的態度上。 先說我的「能」。
  • 將近50%的孩子都找不到玩伴?「夥伴危機」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一、「夥伴危機」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有一項在1000多名小學生中進行的社會調查結果顯示: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有同伴與自己一起玩耍;有46.7%的孩子由於缺乏玩伴,經常一個人玩;平時只有9.7%的家長經常和孩子玩,節假日也只有15.6%的家長能陪孩子玩。
  • 學會這幾招,做孩子語言訓練的「玩伴」
    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語言是最自然的。家長和康復師不僅要鼓勵孩子多與小朋友玩耍,自己也要多和孩子說說話,做做遊戲。當我們成為孩子的「語言玩伴」時就會發現,孩子其實很會說話。,只要善於發現和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機會,我們就是孩子最好的「語言玩伴」。
  • 有種「女兒奴」叫鄧超,被女兒塗指甲綁頭髮,欲息影做全職奶爸
    小花妹妹總是喜歡給鄧超綁頭髮,而且綁得還不錯,沖天辮子和粉色大花搭配得十分好,就連後腦勺也夾滿了小花妹妹的"全部家當"。隨著小花妹妹長大,鄧超肯定是難以逃脫閨女折騰的命運,一頭沖天辮,滿頭粉嫩的蝴蝶夾子,除了綁頭髮,鄧超還接受女兒塗指甲油,還不止一次,粉色指甲簡直讓人哭笑不得。作為一個十足的女兒奴,鄧超還欲息影做全職奶爸,看得出來鄧超對閨女是滿滿的耐心與愛。
  • 最好的教育:讓孩子在玩中學
    提到教育很多家長朋友們就會想到讓孩子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當然這是無可厚非的。有時候我們總會抱怨孩子,讓孩子寫作業非得要畫畫,讓孩子畫畫非得要玩具,總是不聽話。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有潛力的,我們要想讓孩子學習本領學習知識,首先得誘惑他,讓他感興趣,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肯定是好玩的,孩子在玩耍中學到的知識不到印象深刻,而且這些知識在孩子腦海中還非常深刻!怎樣誘惑孩子產生興趣,在自己感興趣的世界裡玩耍著學到更多知識呢?這樣做非常有必要!
  • 2019最暖心抖音視頻:什麼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更值得一提的是,還有很多人在抖音用最有趣的方式分享知識,分享教育孩子的小技巧,讓家長和孩子增加了親密度,也讓我們發現這個世界多麼有趣。今天,我們就為寶爸寶媽和家長們,整理了抖音上最值得關注的10段視頻內容和帳號。不管是家長如何跟孩子相處,還是語數英這類基礎教育,或者探索浩瀚宇宙,抖音上都有最棒的分享,讓你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 。
  • 教師的威信不是靠「河東獅吼」喊出來
    7月17日,網曝山西朔州某小學畢業典禮上,一教師不滿學生只給班主任送花,當學生面發飆,怒砸花束,且該教師讓全班起立罰站,批評送花同學,並多次向其吐口水;另一段網傳視頻顯示,該教師指責送花同學的母親,反問「你孩子能念出個什麼書?」 19日,山西朔州朔城區教育局發布《關於在全區中小學校、幼兒園開展師德師風集中整治行動的通知》,並回應此事,稱已組成調查組調查。
  • 熊貓奶爸「要做最懂孩子的朋友」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人的童年記憶成長在今天這個和平時代下的孩子們童年記憶裡很重要的一個部分離不開其在幼兒園裡的經歷和時光所以,如果說童年對一個人的一生會產生致深遠的影響那麼「幼兒園」這個特殊的成長空間就顯得無比重要林嘉誠林嘉誠中國80後設計界一位極具辨識度的設計師因可愛憨厚的童趣形象被親切地稱為「熊貓奶爸」 作為兒童空間設計領域的佼佼者,林嘉誠憑藉著一顆赤子之心、卓越的美學修為和紮實的設計功底,創作出許多經典的設計作品與令人喟嘆的兒童商業空間
  • 超「敷衍」奶爸陪娃玩蹺蹺板火了,娃:好像怪怪的,但又講不清楚
    導讀:超「敷衍」奶爸陪娃玩蹺蹺板火了,娃:好像怪怪的,但又講不清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超「敷衍」奶爸陪娃玩蹺蹺板火了,娃:好像怪怪的,但又講不清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奶爸為兒子做的「簡易鞦韆」,寶寶玩得很開心,寶媽回家後氣壞了
    文|宇哥的育兒經不知道是不是男人的天性,奶爸照看孩子總讓寶媽覺得不靠譜,而且奶爸經常會幹出一些氣壞寶媽而還自認為很有創意的事,當面對寶媽的指責與批評時,還會覺得很委屈,這種情況時有發生。奶爸為兒子做的「簡易鞦韆」,寶寶玩得很開心,寶媽回家後氣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