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在中國流傳極廣的一首詩,火了百餘年,很多人年輕時都背過

2020-12-08 解憂文史

或許你不知道拉賓德拉納特是誰,可一說起泰戈爾,相信你會知道他是迄今為止印度最偉大的詩人、文學家,他於1913年憑藉詩集《吉檀迦利》成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位亞洲人,從此享譽世界文壇。

當然,獲獎並不是泰戈爾在中國爆火的唯一理由,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位印度詩聖和中國有著深厚的淵源。1924年,時值名聲大噪、披著滿身霞光的泰戈爾曾造訪中國,與梁啓超、蔡元培、徐志摩、林徽因等一眾文壇巨匠進行過深刻交流。

泰戈爾熱愛散發著東方魅力的中國文化,但又能夠從容進出西方文明,曾在英國留學多年的他,寫下的大多都是英文詩歌。

今天我們即將欣賞的這首詩的名字就叫做《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泰戈爾中國之行轟動民國,但其文化意義卻影響至今,國內不少大師都曾翻譯過他的作品,而上面這首詩則以鄭振鐸的版本為最佳。

《生如夏花》印·泰戈爾

生命,一次又一次輕薄過

輕狂不知疲倦

——題記

1

我聽見回聲,來自山谷和心間

以寂寞的鐮刀收割空曠的靈魂

不斷地重複決絕,又重複幸福

終有綠洲搖曳在沙漠

我相信自己

生來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敗,妖冶如火

承受心跳的負荷和呼吸的累贅

樂此不疲

2

我聽見音樂,來自月光和胴體

輔極端的誘餌捕獲飄渺的唯美

一生充盈著激烈,又充盈著純然

總有回憶貫穿於世間

我相信自己

死時如同靜美的秋日落葉

不盛不亂,姿態如煙

即便枯萎也保留豐肌清骨的傲然

玄之又玄

3

我聽見愛情,我相信愛情

愛情是一潭掙扎的藍藻

如同一陣悽微的風

穿過我失血的靜脈

駐守歲月的信念

4

我相信一切能夠聽見

甚至預見離散,遇見另一個自己

而有些瞬間無法把握

任憑東走西顧,逝去的必然不返

請看我頭置簪花,一路走來一路盛開

頻頻遺漏一些,又深陷風霜雨雪的感動

5

般若波羅蜜,一聲一聲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還在乎擁有什麼

這首詩流傳甚廣,尤其搭配上鄭振鐸先生典雅優美而帶有哲學韻味的文字,那更是風靡大街小巷。小解還記得初中的時候就從文摘上抄錄下了這首詩,並反覆誦讀熟背,至今還記憶猶新,隨便提起一句,滿滿的都是青春的回憶。相信不少人都會感同身受。

歌手樸樹還在2003年發布了同名專輯和同名歌曲,歌詞風格與泰戈爾詩頗為相似,可見是一脈相承的。此外,還有數位作家以之為名創作了小說,更有同名電視連續劇的熱播。

這首詩之所以對中國讀者造成如此深刻的影響,得益於泰戈爾在文字之中對死亡展現出的超乎尋常的認知。

正如詩所寫:生如夏花,死如秋葉,不凋不敗,妖冶如火,不盛不亂,姿態如煙。

只有當我們將個別死亡的事實剝離於生命整體時,才會看到生命的脆弱、空虛並感覺到失落、沮喪。可是別忘了,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將生命看得透徹,把生活活出真實,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死亡所存在的過程。

泰戈爾做到了,他以詩人特有的眼光看穿了生命的真諦,所以在他的筆下,死亡充滿著詩情畫意。生命必須綻放,像夏天的花朵一樣令人著迷,而當其離去時也不必驚慌,就讓它像秋天的落葉一般沉著冷靜,始終保持固有的姿態。

這首詩的成功,不僅在於泰戈爾那異於常人的詩意稟賦,能夠看到普通人無法顧及的生活,還在於泰戈爾經歷的一切。一生漫長而又短暫,即使生命本身一次又一次的輕薄,即使我們遭遇再多的磨難挫折,多少的離合悲歡,多少的無可奈何,可泰戈爾告訴我們:即便枯萎也保留豐肌清骨的傲然。

自泰戈爾來訪中國後,對中國現代文學產生了重大影響,啟迪了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很多大師。這首《生如夏花》出自泰戈爾的詩集《飛鳥集》,而《飛鳥集》則啟迪冰心寫下了《繁星·春水》。

徐志摩這樣評價泰戈爾:「他是信仰生命的,他是尊崇青年的,他是歌頌青春與清晨的,他永遠指點著前途的光明。」

相關焦點

  • 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白最好流傳最廣的5首詩,你背過幾篇?
    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白最好流傳最廣的5首詩,你背過幾篇? 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白最好流傳最廣的5首詩,你背過幾篇?
  • 1924年,泰戈爾送給徐志摩一首詩,早已看出他和林徽因的結局
    這些問題好像在我們世人眼中很難找到準確的答案,其實在1924年,泰戈爾送給徐志摩一首詩,早已看出他和林徽因的結局。泰國詩人泰戈爾從小就嚮往這個古老而富饒的東方大國,1924年,他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在不少文壇大咖的陪同下,遊訪了中國。當時的浪漫詩人徐志摩和民國才女林徽因便受邀陪同,並一同擔任泰戈爾的翻譯官。
  • 寫了很多詩,你卻只記得住他一首詩的詩人
    大多數文人,可能寫過很多作品,但歷經歲月淘洗,最終廣為流傳的只有一首。今天,我們翻閱古籍,一塊來看看那些寫過很多詩,但你只背過他一首詩的詩人。唐代:駱賓王、孟郊「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 泰戈爾一首經典的愛情詩,開篇的第一句就很深情,通篇充滿了愛意
    泰戈爾是亞洲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詩人,也是印度國寶級的文學大師,他的詩清新優雅,寫得很是真誠,尤其是愛情詩只是那麼娓娓道來,但是卻充滿了濃濃的愛意。國內很多人都喜歡他的詩,特別是他的《飛鳥集》深受人們的喜愛。
  • 泰戈爾的一首詩,深深地啟迪心扉,美到令人心醉
    很多人都喜歡一首老歌,歌詞中寫到「當你老了,眼眉低垂,燈火昏黃不定,風吹過來,你的消息。」時光荏苒,而人生短暫,很多文人墨客都曾感嘆時不我待。蘇軾春夜賞花,「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晏殊小園悵惘,「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 泰戈爾送給徐志摩和林徽因一首詩,僅有三行,卻一語道破兩人結局
    這位旁觀者就是印度詩人泰戈爾。1924年,泰戈爾開啟中國之行,不少文壇大咖成為陪同人員,徐志摩和林徽因亦在其列。這是一場值得紀念的學術交流,因為泰戈爾雖然是東方文明孕育出的詩人,卻早已獲得西方的承認和推崇,他的作品可以看作是兩種文明碰撞的結果。泰戈爾還曾於1913年憑藉詩集《吉檀迦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泰戈爾的一首詩,樸實又溫馨的語言,如同一首深情的老歌
    時光兜兜轉轉,不經意間染白了鬢髮、磨平了稜角,驀然回首,所有的浮躁和輕狂,都化作一壇陳釀,凝成過往。讓我們再次重溫經典,欣賞泰戈爾的一首詩,樸實又溫馨的語言,如同一首深情的老歌。每次讀完泰戈爾的詩作,都仿佛品味了一杯清茶,不僅沁人心脾,而且感觸深刻。有時候一首短詩就能激發無窮的力量,比如,「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只有經歷過地獄般的磨礪,才能練就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響」,等等。誰不曾感嘆時光飛逝,詩人也敏感地捕捉到這個話題,卻另闢蹊徑。
  • 泰戈爾:人間有別樣的風景,讀過他的詩便可以看見
    《生如夏花》是泰戈爾最廣為流傳的一首詩,也是我很喜歡的一首詩。這首詩不僅告訴我了生命的意義是要像那夏日之花一樣璀璨,還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那生機勃勃的夏日之花。可到底什麼是夏日之花。我覺得每個使自己的生活忙碌充實的人都是夏日之花,即使在忙碌的時刻,你會抱怨,你可能也會有短暫的崩潰,但是你依舊是耀眼的。
  • 馮唐的荷爾蒙,泰戈爾的《飛鳥集》
    泰戈爾並非花哨風流「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開褲襠,綿長如舌吻,纖細如詩行」。僅讀到第三首詩,文學愛好者嚴小晴就無法接受。這首小詩曾被鄭振鐸處理成,「世界對著它的愛 人,把它浩瀚的面具揭下了。它變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恆的接吻」。詩風清新雋永,經常在各種佳句欣賞的讀物裡出現。
  • 馮唐的荷爾蒙,泰戈爾的《飛鳥集》(組圖)
    泰戈爾並非花哨風流  「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開褲襠,綿長如舌吻,纖細如詩行」。僅讀到第三首詩,文學愛好者嚴小晴就無法接受。這首小詩曾被鄭振鐸處理成,「世界對著它的愛 人,把它浩瀚的面具揭下了。它變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恆的接吻」。詩風清新雋永,經常在各種佳句欣賞的讀物裡出現。
  • 宋朝最「低產」的詩人,一生僅兩句詩卻流傳至今,你可能也背過
    唐詩宋詞,可以說是我國千年文明積累下的寶貴文化,然而縱然是收錄了4.8萬多首詩歌的《全唐詩》,也不能將過去多如海沙的詩文收集起來,而不少創作者,寫下了很多作品,但是讓人們廣為有印象的也只有寥寥數筆,比如陳子昂在《登幽州臺歌》中提到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以及慈禧的「可憐天下父母心
  • 王維最驚豔的一首詩,小學就背過,短短20字令人拍案叫絕!
    用蘇軾的話來說,就是「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也是王維詩歌的特色所在。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畫》,便是其中一首驚豔之作。《畫》是王維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相信對大家來說並不陌生,畢竟小學就背過,它曾被多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選為課文。正如詩題所說,王維這首詩的宗旨便是讚譽一幅畫。
  • 泰戈爾的一首小詩,只有寥寥27個字,卻飽含深意
    誦讀一首小詩,就像品嘗一杯清茶;走過一段旅程,仿佛經歷一場人生。與聖者在書中對話,就像拜謁了一位先生;聽先賢談古論今,似乎沐浴了一場春風。下面介紹泰戈爾的一首小詩,只有寥寥27個字,卻飽含深意。停了點頭又走了泰戈爾的詩歌清新自然,樸實易懂。
  • 梅蘭芳和泰戈爾互相贈詩 :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4月12日至5月30日,泰戈爾一行六人組成的訪華團,開始了長達50多天的中國之行。一踏上中國的領土,泰戈爾就情不自禁地說:「朋友們,我不知道什麼緣故,到中國便像回到故鄉一樣,我始終感覺,印度是中國極其親近的親屬,中國和印度是極老而又極親愛的兄弟。」  4月23日,泰戈爾一行乘火車抵達北京前門車站。
  • 泰戈爾飛鳥集賞析第二篇(哲理詩)
    眾所周知,泰戈爾是印度的著名詩人,他的作品《吉檀迦利》曾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是,《吉檀迦利》因為深奧難懂,不被我們中國的讀者知曉。反而,泰戈爾的一些短小而雋永的散文詩,文筆優美,靈動,體現出了泰戈爾本人那純真而美好的靈魂,讓我們感動不已。
  • 1924:泰戈爾中國行
    不但中國,那時整個亞洲都沒有話語權,唯一的例外是泰戈爾。他在1913年因詩集《吉檀迦利》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東方人。1920年,泰戈爾在歐美訪問時,恰逢一戰結束,大戰導致的內心枯乾,正需要像他這樣的人注入生趣和靈魂。歐美興起「泰戈爾熱」,政府官員、王公貴族、上層知識界都追捧他,將他奉若先知。
  • 馮唐翻譯泰戈爾詩作被批褻瀆 美報:精髓難翻成中文
    但在此之前,作家馮唐翻譯的另一個風格大膽的泰戈爾《飛鳥集》版本引發了批評的風暴,已經令泰戈爾成為爭論的焦點。爭論過於激烈,浙江文藝出版社只得將該書下架。「大多數中國人從小覺得泰戈爾是溫和浪漫的,都是星星啊、花園啊、花朵啊,」馮唐近期在自己北京的工作室裡接受採訪時說。「我的翻譯讓很多人覺得不是他們心目中的泰戈爾,他們小時候從教科書裡讀到的泰戈爾被顛覆了。」
  • 《詩經》的第一首詩,你還記得是哪一首嗎?當初我們都背過
    雖然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是以唐詩和宋詞為主,但是像《詩經》、《楚辭》、漢樂府詩等,當中的一些比較經典的詩歌作品,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像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便在《詩經》中,甚至是在我國古典詩歌史上也佔據著特殊的位置。因為它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第一首詩。其特殊意義可想而知。那麼,當初在課堂上我們都背過的《詩經》中的第一首詩,你還記得是哪一首嗎?
  • 一首眾所周知的唐詩,流傳千年,名字卻一直被人叫錯!
    一首眾所周知的唐詩,流傳千年,名字卻一直被人叫錯!文|風烈酒伴生詩句使人們表達自己的情懷以及情緒的最好的表達方式。在我國的古代,人才輩出而在詩詞歌賦則是那個沒有網際網路,沒有其他娛樂設施的不二之選。現如今社會當中在我們的語文課本當中詩詞一直都是必須閱讀的一部分。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語言,學習更好的表達方式。而通過學習詩詞去鍛鍊自己的鍊句能力則是最為有效的一種方法,因此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喜歡讓自己的孩子儘量多的學習一些詩詞。
  • 泰戈爾離開前,贈給林徽因一首詩,僅有三句,卻道破徐志摩的結局
    這一對才子佳人,是徐志摩與林徽因,而這位大文豪,是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帶來的情緣1924年,泰戈爾為了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同樣也為了向中國文學界傳遞其別具一格的藝術氣息,便前往我國來進行學術交流。這對當時的中國文壇來說,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泰戈爾訪華可謂是一大盛事,自然而然的也要組織接待團來幫助他進行學術交流,而當時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便是接待團的一員。父親可以加入接待團,那麼身為女兒的林徽因自然也少不了加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