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是我們平常飲食中最常見的食材之一,它的品種繁多,主要分為海水魚和淡水魚。不管是海水魚還是淡水魚,它們的共同點都是味道鮮美,蛋白質豐富,脂肪含量低,吃多了也不會長胖,也許是因為這些原因吧!好多人都喜歡吃魚。魚雖然好吃但怎麼做又好吃又鮮美,卻難倒了很多人。說到魚的鮮美,那就要在處理魚的方式上多下點功夫。
魚肉的肌纖維比較短,蛋白質組織結構鬆散,水分含量比較多,因此,肉質比較鮮嫩,和禽畜肉相比,吃起來更覺軟嫩,也更容易消化吸收。所以,可以看出,魚類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含量豐富,口味好、易於消化吸收的優點。
海水魚和淡水魚,歷來都是是深受人們喜愛的美味佳餚。它們的腥味來自魚肉蛋白質的代謝和腐敗產生的叫三甲胺和哌啶的物質,三甲胺是氣體,易溶於水。哌啶是液體,有氨臭味,魚腥味的濃淡與三甲胺的濃度關係較為密切。
一般淡水魚比海水魚的腥味要重,淡水魚是土腥味,海水魚是純海腥味,淡水魚比海水魚的腥味重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生長環境不同。淡水魚一般生長在池塘、河川、湖泊裡,這些地方泥土重,長期生活在泥水裡面的魚,會帶有很濃的土腥味。因此它的土腥味特別重。而海魚因為生存環境很廣泛,在廣闊的範圍內活動,它們身上的腥味被人們稱為鮮味。一般適合蒸魚的海水魚,我給人比較喜歡的有石斑魚,多寶魚,黃花魚等;淡水魚有鱸魚、桂魚、武昌魚、鯉魚、草魚等很多,主要是不管是淡水魚還是海水魚,它們處理腥味的方式基本相同。以上了解了魚腥的來源和魚腥的產生,接下來我們就言歸正傳說說蒸魚怎麼去腥。
一、【選魚】
一般我們烹飪魚的時候,基本要挑選活魚來製作,這樣製作出來的魚,肉質鮮美。如果魚肉不新鮮製作出來的菜品肉質會比較差,口感柴,腥味還很重。
做魚的時候我們首選是選魚,魚要活魚,目的是為了保持魚的味道和口感。淡水魚和海水魚它們的品種都很多,魚肉的顏色要因品種來定,但是自然的魚肉顏色是不會過於鮮活亮白。大家在購買時,發現不自然魚的顏色,就不要去購買,有可能不新鮮是添加了染色劑或者色素。
挑選新鮮魚的時候,魚肉質堅實有彈性,手指壓後凹陷會立刻消失,沒有異味。不新鮮魚肉稍鬆散,手指壓後凹陷消失的就會比較慢,肉質發硬,有微微腥臭味。
魚肉的「新鮮」不是馬上殺好的魚就越新鮮,魚肉也有一個類似的「排酸期」,也就是魚肉放置一段時間會更加鮮美,一般為2小時左右(10℃下)。
總結:在烹飪魚的時候,首選我們一般要挑選活魚來製作,因為食材的新鮮度決定最終菜的品質。
二、【魚的常規去腥法】
魚身上主要的腥味來源是,魚血、魚牙、魚鰓、魚體內的黑膜、魚鱗、魚表皮下的黏膜,魚的腥線。
淡水魚土腥味比較重,在處理魚前,把未殺的活魚浸泡在鹽水裡,這時候的魚仍會有呼吸,它就會經過呼吸把鹽水吸入體內,排除減少一定的土腥味。活魚一般侵泡1個小時左右,死魚一般需要在鹽水中浸泡2個小時左右。 海水魚的腥味較輕一般不需要侵泡,可以直接處理去腥。
1、魚血
魚血也是魚的腥味來源之一,大家都知道殺魚放血去腥,但不一定知道,殺魚的「速度」才是能把魚血放乾淨的關鍵之處。
殺魚時速度一定要快,這樣就能減少魚不必要代謝產物的產生,並能迅速釋放魚血,除去血液中的腥味成分,而不是把魚「憋」死,那樣一部分魚血會滲透到魚的身體裡,就會產生腥味。所以殺死之後,血會放得越乾淨,吃起來也會越鮮美。因此處理魚時速度要快,魚血就能釋放乾淨。所以殺魚的速度是影響魚肉質鮮美的重要因素。
2、魚牙 魚鰓 魚肚中的黑膜
魚牙和魚鰓,魚鰓很多人都知道要去掉,但卻把魚牙都忽略了,其實魚牙腥味很重。把魚頭切開,在魚「嗓子眼」的位置,有一個魚牙,應該算是魚的「後槽牙」,直接拔掉,然後要把魚肚子裡的一層黑膜處理乾淨。
3、魚鱗、黏液
魚鱗和黏液,絕大多數的魚鱗腥味都很重,所以一定要刮洗乾淨,並且把魚表面殘餘的黏液也要刮洗乾淨。魚表面的黏液還可以用溫水去除,把魚放入60度的溫水中,侵泡5分鐘左右,魚表皮下的黏液就會輕鬆清洗乾淨。溫水還可以使魚表面的蛋白質凝固,這樣魚在蒸製時候魚內部的營養物質不會因此而流失,魚吃起來還會更加鮮美。
4、魚的腥線
魚腥線,魚的身體兩側,靠魚鰓下面的地方畫一條刀口,兩邊從中間就可以看到各有一根白線,一邊輕輕拍打魚身,一邊抽出來。
總結:給魚去腥是製作魚類菜品重要的工序,這個步驟關係到整個菜的品質。
三、【碼味去腥和蒸製去腥】
清蒸魚初步碼味去腥,這步除了用調味料去腥還能增加魚的底味和香氣。
【魚處理好後放入調味料侵泡去腥】把魚處理好後,魚放入冷水中,緊接著再倒入少量的醋、胡椒粉和料酒,讓魚在裡面浸泡了幾分鐘以後,魚的腥味就會大大減少。
【 蒸製前放入調味料碼味去腥】清洗乾淨的魚可以用姜蔥擠出來的汁醃製魚15分鐘,這樣不但可以去腥,還可以提升清蒸魚的味道,
【蒸魚中放入調味料去腥】清蒸魚在蒸製的時候加入薑絲和香蔥後,一起與魚放入鍋中蒸,這都是給清蒸魚的去腥方法。
【出鍋後利用調味料去腥】製作蒸魚的最後一步是撒上蔥薑絲並淋入熱油,這不僅僅是為了給菜品提供明亮的光澤,同時用熱油也能將魚表面放置的蔥薑絲激發出香味,也起到了去腥提鮮的作用。
以上就是蒸魚去腥的關鍵要點和一些小技巧,魚的種類很多,掌握了這些去腥方法,我們不管用淡水魚還是海水魚來蒸都不會腥的。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道自己喜歡的蒸魚做法。——【清蒸鱸魚】
實踐操作
~~【清蒸鱸魚】~~特點:肉質細嫩,鮮香四溢
一、準備食材
1、主料:新鮮鱸魚750克左右;
2、輔料:蔥50克、生薑30克、小香蔥10克,紅椒3克;
3、調料:蒸魚豉油、生抽、料酒。
二、處理食材
1、把蔥、姜、紅椒、小香蔥洗淨,蔥切段,姜一部分切片,留一部分切絲,紅椒切細絲,香蔥切細絲。然後把紅椒絲、薑絲和香蔥絲放入容器中,用適量的清水浸泡一下撈出備用。
2、把新鮮的鱸魚放入鹽水中浸泡一個小時去腥,然後處理乾淨,把魚血放幹,去掉魚肚內黑膜和魚牙,魚鰓,刮去魚身上的粘液和抽出魚的腥線,然後把魚清洗乾淨,放入容器中加入清水,再放入適量的料酒、蔥、姜、胡椒粉侵泡5分鐘左右撈出控一下水分。
3、在控好水分的鱸魚身上兩側, 用斜面劃幾刀(便於入味)。然後把鱸魚放入容器中,倒入適量的料酒,放入蔥段,薑片,把魚裡裡外外塗抹均勻,醃製20分鐘備用。
三、開始製作
1、準備一個稍微大點的盤子,將切好的蔥姜擺放在盤子的底部,然後在盤子上架幾根筷子,將醃製好的鱸魚碼放在筷子上面。
2、在鍋中加入水,大火將水燒開後,把魚放入籠屜中開始蒸製。大火蒸製8分鐘後,關火燜3分鐘即可。
3、時間到後,取出蒸好的魚,挑去魚身上的蔥姜,然後把魚從新碼盤,魚身放上切好的香蔥絲、薑絲、紅椒絲。(從新碼盤是因為蒸魚的時候,流下來的蒸魚水很腥,挑出蔥姜是保證菜品不亂)
4、然後順著魚的周圍淋入少許生抽和蒸魚豉油,起鍋燒少許油,油溫160℃左右,淋在料頭上,激發蔥姜的香氣即可。
【清蒸鱸魚】疑惑解答
清蒸鱸魚為什麼不放鹽?
清蒸鱸魚要保證魚又嫩又滑,除了火候和時間的控制外,如果在清蒸鱸魚時放入食鹽,食鹽會使魚肉失去部分水分,所以在蒸魚的過程中,鹽使魚肉不能很好地保存水分,水分的流失會使魚肉變老、變柴,口感不佳。而蒸魚豉油和生抽的調和放入足以讓魚的口感鮮美,所以清蒸鱸魚不用放鹽。
常用配料中還有什麼能夠去腥?
最常用的去腥調料除了料酒去腥外,白酒和黃酒中的酒精成分可以很好的起到去腥作用。同時也可以加入少許的白醋,醋有去除異味增鮮的作用。檸檬也可以去腥,檸檬中的酸味可以把魚腥味中和,讓魚的味道變得更好。
技術總結
1、在製作魚時一定要挑選新鮮的魚,這樣製作出來的魚,肉質鮮美。如果魚肉不新鮮製作出來的魚味道較差,口感發柴而且魚腥味較重。
2、處理魚時,一定要把魚鰓、魚牙、魚血、魚鱗、魚的腥線,還有魚表皮下的黏膜處理乾淨,這些都是魚腥味的來源。
3、魚的初步碼味去腥一定不能少,這部除了給魚去腥還能增加魚的底味和香氣。
4、蒸魚時留下的汁液都要倒掉,這是因為在蒸魚的過程中午,那些魚腥味都溶在了那m汁液中,所以那些汁液是比較腥的,如果不倒掉的話就會影響到魚肉的鮮味。
5、魚蒸製好後,撒上蔥薑絲後,同時用熱油也能將魚表面放置的蔥薑絲激發出香味,也起到了去腥提鮮的作用。
最後總結
只要掌握了以上的蒸魚去腥的關鍵要點和一些小技巧,魚的種類再多,也不怕。只要用這些去腥方法,我們不管做淡水魚還是海水魚蒸出來的魚都不會腥的。
好啦!以上就是我對蒸魚怎樣去除腥味如的一些個人見解,我是美食輕舞,用美食傳遞愛,讓愛灑滿人間。喜歡美食就請關注我吧!每天我會做不同的美食和大家分享,歡迎評論、點讚、轉發、最後,感謝閱讀。
備註: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