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為鄉村振興蓄勢探路

2020-12-24 今日永州

為鄉村振興蓄勢探路

——我市「減輕基層負擔與調動基層幹部積極性相結合的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工作綜述

永州日報通訊員 歐春濤

「今年,永州經受住了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嚴峻考驗,基層幹部功不可沒,有改革之功!」12月4日,省第三方評估組對我市「減輕基層負擔與調動基層幹部積極性相結合的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工作作出中期評價。

基層是社會主義的根基,穩定基層基礎是「國之大者」。當前,永州正以磅礴之勢強力推進基層減負增效改革試點走深走實,為鄉村振興蓄勢賦能。

改革謀篇有「芯」

黨中央高度重視基層減負,決定將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這年4月,省委深改委把「減輕基層負擔與調動基層幹部積極性相結合的體制機制」改革試點重任交與永州。

「永州發展瓶頸在基層,希望也在基層。」面對期許, 市委常委會提出「三級書記抓減負」。市委書記、市委深改委主任嚴華親自牽頭總抓,一年多時間走遍了全市181個鄉鎮(街道),為基層改革探路。隨之,各級領導帶著幹,既當改革的促進派,又當改革的實幹家;基層幹部配合幹,既「順勢而上」,又「頂風突圍」,直擊改革的難點、痛點、堵點。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針對以前改革設計「碎片化」、改革推進「被動化」、改革成效「應急化」等問題,市委按照「分塊探索、協同推進、系統集成」的思路實施改革試點,圍繞健全「減負降壓、政務服務、正向激勵、容錯糾錯、基層治理」五大機制排兵布陣。

堅持系統觀念,注重改革的協同性。把「架天線」與「接地氣」有機融合起來,不僅有自上而下的「創造性落實」,也有自下而上的「摸著石頭過河」。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在二者結合時,還充分考慮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係、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係等關鍵環節。例如,零陵區推出正向激勵三十條,既聚焦基層幹部「不會幹、不願幹、不敢幹」的痛點,又錨定發展動力不強的病灶,提出精準施治的良方。

堅持問題導向,注重改革的人民性。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堅持將群眾所盼與基層所需有機結合起來,把為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作為改革的價值取向,著力破解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改革成果獲認同、推得開。「通過改革,各類事項環節壓縮率50%以上,審批事項時限減少率60%以上,真正方便了人民群眾。」 藍山縣行政審批服務局黨組書記李先志介紹說,該縣深入推進行政許可權相對集中改革,推行鄉鎮、村(社區)直審辦結機制,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解決了群眾來回折騰之痛。

堅持發展理念,注重改革的長期性。堅持邊試點、邊總結、邊推廣,對試點實踐進行理論總結,對局部探索和零散經驗進行系統集成,對各領域、各方面的做法進行概括提煉,以制度形式固化試點成果。目前,全市已出臺制度文件81個,一批試點縣區典型做法在非試點縣區創造性推廣,一批典型做法上升為全市性的制度設計,力求經驗可複製可推廣。

此次改革出臺的「1+X」方案體系和推出的100餘項舉措,構建起了立體式的改革矩陣。「市委推出的每一項改革既符合上級要求,又符合地方需求;既根植基層,又超越地域;既具開創性,又具規律性。」市委改革辦專職副主任李愛玲如此概述永州改革內核。

決心所至,改革所向。本輪改革既顯決心,又見格局。

改革舉措有「料」

日前,筆者在江華瑤族自治縣河路口鎮調研時發現,多名幹部由於能力突出被破格重用,另外一人卻因本領恐慌辭職下崗。鎮黨委書記屈茂軍說:「鬆綁的是形式主義束縛,擰緊的是實幹擔當狀態,如今基層幹部更有奔頭了!」

惟改革者進,惟改革者強。在改革試點中,市委始終堅持賦能與減負結合、激勵與約束並重,從減負降壓增效的「根子」上抓起、改起,充分激發基層幹部的內生動力。

做「減法」減負,為基層幹部鬆綁。減「痕」,把基層幹部從檔案整理、案牘勞形中解放出來;減「查」,把不必要的評比檢查、重複檢查、突擊檢查、高頻次檢查降下來;降「壓」,把過多的一票否決、排名通報統統清理掉。今年,全市持續開展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六大突出問題專項整治,1至10月,共查處問題116個、處理176人,黨紀政務處分63人。制定全市性重要會議、重要活動、黨內規範性文件、市級層面督查檢查考核事項以及應當向市委報告的重點事項等「五張清單」,以市委、市政府名義發文個數、開會次數、督查事項在去年大幅下降的基礎上,同比再下降37.9%、30.9%、10.3%。

做「加法」增勁,為基層幹部加油。注重政策融合,增加基層工作人員數量,提高基層幹部素質,暢通基層幹部出路;推出政策激勵,增加村級組織工作經費,增加基層工作人員績效,夯實基礎保障;派發「政策紅包」,增強基層話語權,讓基層幹部有職、有權開展工作。去年,市委從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大學生村官、鄉鎮(街道)事業編制人員和選調生中擇優選拔鄉鎮(街道)領導班子成員89名。寧遠、零陵、江華試行鄉鎮工作專項補貼制度,實現鄉鎮幹部收入比縣區直機關人員高13%—15%,讓廣大鄉鎮幹部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

做「乘法」賦能,為基層幹部助力。堅持從基層幹部最關注的事改起,從滿足幹部的內心需求改起,從激發乾部的初心使命改起,推動人往基層走、勁往基層使、事在基層辦。以「下放基層最需要的權力」為導向,在全省率先落地實施省政府公布的210項「一件事一次辦」改革,率先探索推行領照即開業、交房即交證、交地即開工的「三即」承諾制試點,我市獲評全省真抓實幹「一件事一次辦」和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顯的市。祁陽縣賦予鎮(街道)經濟社會管理權限170項,下沉有關行政權力事項105項,其中賦予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黎家坪鎮政府用地、財稅、戶籍管理、行政審批等方面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去年該鎮GDP總量達18.6億元。

做「除法」清塵,為基層幹部護航。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清單,明確了在改革創新、信訪維穩等17個方面可以容錯糾錯的具體情形。為防止無效函詢增加幹部心理負擔,明確了六種不再函詢的具體情形,去年以來,市本級取消函詢20人次。規範澄清正名方式,明確了向個人出具結論、向所在單位黨組織或人社部門反饋等四種正名方式,為185名受到錯告誣告的幹部澄清正名。今年,市委進一步完善集中排查誣告陷害典型案件工作機制,建成全市統一的檢舉控告平臺,給敢於擔當的幹部吃下了「定心丸」。問卷調查顯示,當前我市絕大多數基層幹部願意紮根基層。

「不比轟轟烈烈的大場面,比攻堅克難的戰鬥力;不比誰會開得最快、材料報得最早,比誰對中央精神吃得更透、把得更準;不比誰的口號響、調門高,比誰的工作載體實、方法新」的正確減負觀,正在永州大地加速形成。困擾26年之久的中心城區宋家洲避險搬遷「老大難」問題迎刃而解,道縣陳樹湘烈士紀念館從荒蕪之地建設成全省黨性教育基地僅用了短短的5個月,真實展現了基層幹部奮發進取的精氣神。

改革創新有「招」

「我們利用新的基層綜合治理平臺,可每年發現各類問題事件7萬多件,成功處置率達98%以上。」日前,零陵區政法委書記唐會國展示的改革成績單引人注目。

零陵區不斷完善城鄉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全面推行「1+N」組團式服務,將22個職能部門的300多名工作人員下沉到社區、責任到網格。這種「黨建大統籌、區域大網格、部門大聯動」和「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模式,讓轄區居民嘗到了甜頭。目前,該區已建立500多個網格微信群,吸納全區近90%的居民入群,可零時空享受「微服務」。

「改」呈於形而凝於神,「革」不只破亦在於立。在推進基層減負增效改革中,我市積極探索新思路、新渠道、新模式,推動基層治理「脫虛向實」,不斷持續釋放示範效應和治理效能。

持續「補腦」,讓基層強起來。全面加強鄉鎮街道黨校建設,目前全市181個鄉鎮(街道)掛牌成立基層黨校,2700多個村設立教學點。深入實施村(社區)黨組織帶頭人整體優化提升行動,落實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縣級備案管理制度,調整不稱職村幹部44名,村主幹「一肩挑」比例達86.1%。推進「黨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累計培訓新型職業農民近3.7萬人。

持續「健體」,讓基層活起來。出臺《關於強化農村黨建網格化管理的若干措施》等,在農村全面推行「村到組、組到戶、戶到人」的網格化治理模式,設立網格41168個,配備網格員10.16萬名,為群眾辦實事54.79萬件,推動實現「黨員服務在群眾中、群眾受益在網格內」。江華縣依託縣、鄉鎮、村(社區)三級微信矩陣群,搭建起「心連心」網上群眾工作平臺,訴求處理辦結率達95%,群眾滿意率達99%。祁陽縣深入推進「以村為主」的鄉村治理機制,使村民自治回歸本位,實現了村黨組織「由弱到強」、集體經濟「由小到大」、社會治安「由亂到治」的轉變。

持續「補鈣」,讓基層富起來。出臺《關於深化黨建引領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等,在362個村開展「三變」改革試點,打造100個貧困村集體經濟示範點,全市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77.5%。在全省率先推行「供銷惠萬家」工程,以示範引領改革創新,今年已完成線上線下銷售額16.39億元,流轉土地28.56萬畝。江永縣創新「235」模式,「網際網路+」基層服務向村級延伸,今年疫情期間為改革試點村銷售滯銷農產品近億元。「『網際網路快車』成功幫助400多名貧困戶走上致富路。」江永縣瀟浦鎮和興村村民葛小梅不僅依託基層服務村級平臺實現年線上銷售額600多萬元,還帶領村民共同發財。

基層改革深藏著推動社會點滴進步的不竭力量。全市基層幹部經過改革洗禮正成為一團熊熊燃燒的火把,在永州發展道路上發出灼熱的光,照亮前行的路……

相關焦點

  • 佛山三水:探路全域鄉村振興的「三水經驗」
    在為全省探路的過程中,三水如何既結合自身實際振興鄉村、形成三水特色的探索實踐,又能提高站位、放眼長遠,形成可複製推廣的經驗體系? 重任在肩,砥礪前行。 全域性,是三水推進鄉村振興的核心理念和價值導向。 自2018年以來,三水區委、區政府把鄉村振興作為全區的「頭號工程」。在推動鄉村振興之初,三水立足高品質全域振興進行規劃設計,以主軸路網為串聯、特色資源為紐帶、五個振興為內涵,將七個鎮街劃分為南部嶺南水鄉、中部千年村落、北部生態屏障三大示範片區,全面推進「三片聯動、百村共建」。
  • 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支撐 永州未來3年定向培養基層人才3000名
    永州市基層人才定向培養3年行動計劃正式實施,即從2020年到2022年,每年定向培養農技、教育、醫衛人才1000人以上,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據了解,近3年來,永州市採取一系列措施,引導和鼓勵人才向基層流動,引進招聘基層人才近4000人,培育農村實用人才3.4萬餘人,選派科技特派員598名,實現全市鄉村醫生培養、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鄉鎮社工站、科技人才服務貧困村等「4個全覆蓋」。該市因引導人才向基層流動工作出色,去年獲評全國人才工作「創新案例獎」。
  • 永州回龍圩:柑橘產業興旺 繪就鄉村振興新藍圖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明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產業興旺」列在首位,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農村繁榮的基礎。近年來,永州市回龍圩管理區緊緊抓住柑橘產業這個「牛鼻子」,繪就出了鄉村振興的新藍圖。
  • 用水保科技為鄉村生態振興保駕護航
    羅小雲副省長參加省水利廳2020年第七期「水之韻」沙龍中指出,將我省水土保持工作實踐與鄉村振興戰略進行有效對接意義重大。多年來,省水保院以鄉村生態環境需求為導向,積極開展相關科學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在基層農村得到廣泛應用,用水保科技為鄉村生態振興保駕護航。
  • 鄉村凋敝? 十三種模式探路鄉村「新治理」
    海南等地的鄉村法律顧問服務則將正式的法治規則嵌入到非正式的農村習俗中,推動基本法律服務均等化,實現基層尤其是偏遠農村地區治理的法治化和有效性。 專家推介  安徽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儲茵    最近,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
  • 2019安徽遴選策論文:推進鄉村善治 助力鄉村振興
    >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和政策體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 為鄉村生態振興「著色」
    鄉村要各個領域認真貫徹這一重要要求,確實實現了系統性的大發展,並且是不宜破壞環境而攫取利益的大發展,是真真正正惠及鄉村人民群眾、壯大鄉村發展基石的大發展。充分證明,鄉村生態振興是科學路徑,是一條行得通的康莊大道。  推進鄉村生態振興,關鍵是要聚焦資源要素,堅持開發與保護共抓共融共促。
  • 【永州市】產業勃發生態優美樂業安居 唱響鄉村振興「新農歌」
    2019年脫貧後,因家中多人患病,胡秀蓮收入不穩定,從綠色「穩定脫貧戶」調整為黃色「易返貧戶」。扶貧工作隊精準提供公益性崗位、低保和殘疾人補貼等兜底幫扶,增加其收入來源,很快把她從貧困邊緣又拉了回來。  今年9月以來,永州市組織系統安排萬餘黨員幹部,對全市3301個村(社區)開展全覆蓋調研,列清單、補短板、出對策,實現問題靜態清零,在全省率先探索接續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無縫對接問題。  永州把脫貧摘帽當成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統籌銜接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促進村民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 把「桃園樣本」,打造成平原鄉村振興的「樣板」
    今年,在全省發展農業「新六產」、全面開展新舊動能轉換政策引領下,平原縣委、縣政府舉全縣之力,以桃園街道辦事處為中心,藉助魯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桃園示範區項目。該項目融合循環農業、智慧農業、農事體驗、特色小鎮、田園社區於一體,具備農業生產、文明生活、休閒旅遊、綜合服務功能,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益探索。探索、實踐、創新。
  • 廣東民辦高校科協聯盟鄉村振興產業子聯盟在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
    為助力廣東省鄉村振興工作取得新突破,推動鄉村振興產業高質量發展。12月1日,廣東民辦高校科協聯盟鄉村振興產業子聯盟在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宣布成立。廣東省科技協會專職副主席馮日光,廣東民辦高校科協聯盟主席陳文冠、秘書長劉展眉等出席成立大會。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副校長曹文文主持會議。
  • 江蘇兩地試點加快建設田園綜合體 探路鄉村振興
    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去年開始試點的田園綜合體建設正悄然改變兩地百姓的生活,村民們的獲得感越來越強。鮮活靈動,試點雛形初現江寧橫溪街道最南端,一座探路新型農業發展模式的溪田田園綜合體正在崛起。項目涉及7個自然村、人口4570人,總規劃面積10776畝。
  • 為鄉村振興添活力 我縣125個村成立「鄉村振興共建委員會」
    這可不是普通的「嘮家常」,蔡延奔還有個特殊任務——作為梅源社區「鄉村振興共建委員會」成員,為助力鄉村振興建言獻策。如今在我縣,像蔡延奔一樣加入「鄉村振興共建委員會」,無償為農村發展助力的「鄉賢」還有很多,包括品德才學出眾、在外經商、致仕和外來投資創業等四類,通過個人自薦、群眾推薦、組織選薦等方式產生。
  • 永州新起航|未來5~15年,永州這樣幹!
    實施「三高四新」戰略,永州這麼幹! 堅持產業強市,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全省打造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高地作出永州貢獻。打造六大製造產業集群: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材料、農產品精深加工、輕紡箱包製鞋、先進裝備製造 做大做強六大服務業:商貿物流、金融服務、文化生態旅遊、信息技術、商務服務、居家服務康養 堅持創新引領,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為全省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創造永州成果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瞄準三個詞,把握三個心
    常州晚報8月30日也刊發了「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報告《展現鄉村之美,常州為全省提供經驗》,用「一戶一個景、一院一幅畫、一家一片園、一村一抹韻」描述了常州市鄉鎮村落和諧宜居的真實寫照,以「生態優、村莊美、產業特、農民富、集體強、鄉風好」的特色田園鄉村現實模樣來梳理並闡釋了「時代之問」的常州回答、常州思路、常州做法、常州特色、常州經驗。  加強黨的領導關鍵詞,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心。
  • 淮上區:聚焦聚力「五個振興」,譜寫新時代鄉村發展新篇章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基調。淮上區小蚌埠鎮按照「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思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紅色引擎」作用,聚焦聚力「五個振興」 主攻方向,全方位助推鄉村振興發展。產業振興強筋骨。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
  • 組織振興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根本保障
    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保障條件,我旗通過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強化脫貧攻堅責任落實、發展壯大嘎查集體經濟,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等工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組織振興工作提供根本保障。強化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工作的有效銜接
  • 中國新聞網:郵儲銀行探路直銷銀行 服務鄉村振興出實招
    12月21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下稱「郵儲銀行」)在上交所發布公告稱,郵儲銀行擬全資發起設立子公司,名稱擬為中郵郵惠萬家銀行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郵惠萬家銀行」),註冊資本擬為人民幣50億元,註冊地擬為上海市,郵儲銀行持股比例為100%。
  •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人才」為筆,描繪鄉村振興秀美畫卷
    鄉村發展的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牢記總書記囑託,山東緊緊圍繞解決鄉村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用不好」的問題,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全力做好多元化引才、全方位育才、多渠道留才文章,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在鎮域經濟發展中一直處於威海市的中遊,資源稟賦並無特殊之處,大水泊鎮靠什麼闖出新路?鎮黨委書記滕新強表示:走「人才驅動鄉村振興」的路子!
  • 【鄉村振興】深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區衛健委積極推動市級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深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區衛健委積極推動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村衛生健康服務建設 2020-05-23 06: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專業法律服務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我省有關黨政機關、農業農村部門、文旅部門、司法部門、法學院校、工商企業、行業商會、律師等共200餘人齊聚一堂,共同為民法典的貫徹實施,推進我省鄉村振興的進一步發展貢獻力量!研討會在省法學會秘書長秦偉的宣布中開幕,省委政法委副書記鄧彩彪致辭表示,民法典是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凝聚的集體智慧結晶,是我國新時代法治建設的裡程碑。「鄉村振興」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決策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