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鄉村振興蓄勢探路
——我市「減輕基層負擔與調動基層幹部積極性相結合的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工作綜述
永州日報通訊員 歐春濤
「今年,永州經受住了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嚴峻考驗,基層幹部功不可沒,有改革之功!」12月4日,省第三方評估組對我市「減輕基層負擔與調動基層幹部積極性相結合的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工作作出中期評價。
基層是社會主義的根基,穩定基層基礎是「國之大者」。當前,永州正以磅礴之勢強力推進基層減負增效改革試點走深走實,為鄉村振興蓄勢賦能。
改革謀篇有「芯」
黨中央高度重視基層減負,決定將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這年4月,省委深改委把「減輕基層負擔與調動基層幹部積極性相結合的體制機制」改革試點重任交與永州。
「永州發展瓶頸在基層,希望也在基層。」面對期許, 市委常委會提出「三級書記抓減負」。市委書記、市委深改委主任嚴華親自牽頭總抓,一年多時間走遍了全市181個鄉鎮(街道),為基層改革探路。隨之,各級領導帶著幹,既當改革的促進派,又當改革的實幹家;基層幹部配合幹,既「順勢而上」,又「頂風突圍」,直擊改革的難點、痛點、堵點。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針對以前改革設計「碎片化」、改革推進「被動化」、改革成效「應急化」等問題,市委按照「分塊探索、協同推進、系統集成」的思路實施改革試點,圍繞健全「減負降壓、政務服務、正向激勵、容錯糾錯、基層治理」五大機制排兵布陣。
堅持系統觀念,注重改革的協同性。把「架天線」與「接地氣」有機融合起來,不僅有自上而下的「創造性落實」,也有自下而上的「摸著石頭過河」。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在二者結合時,還充分考慮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係、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係等關鍵環節。例如,零陵區推出正向激勵三十條,既聚焦基層幹部「不會幹、不願幹、不敢幹」的痛點,又錨定發展動力不強的病灶,提出精準施治的良方。
堅持問題導向,注重改革的人民性。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堅持將群眾所盼與基層所需有機結合起來,把為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作為改革的價值取向,著力破解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改革成果獲認同、推得開。「通過改革,各類事項環節壓縮率50%以上,審批事項時限減少率60%以上,真正方便了人民群眾。」 藍山縣行政審批服務局黨組書記李先志介紹說,該縣深入推進行政許可權相對集中改革,推行鄉鎮、村(社區)直審辦結機制,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解決了群眾來回折騰之痛。
堅持發展理念,注重改革的長期性。堅持邊試點、邊總結、邊推廣,對試點實踐進行理論總結,對局部探索和零散經驗進行系統集成,對各領域、各方面的做法進行概括提煉,以制度形式固化試點成果。目前,全市已出臺制度文件81個,一批試點縣區典型做法在非試點縣區創造性推廣,一批典型做法上升為全市性的制度設計,力求經驗可複製可推廣。
此次改革出臺的「1+X」方案體系和推出的100餘項舉措,構建起了立體式的改革矩陣。「市委推出的每一項改革既符合上級要求,又符合地方需求;既根植基層,又超越地域;既具開創性,又具規律性。」市委改革辦專職副主任李愛玲如此概述永州改革內核。
決心所至,改革所向。本輪改革既顯決心,又見格局。
改革舉措有「料」
日前,筆者在江華瑤族自治縣河路口鎮調研時發現,多名幹部由於能力突出被破格重用,另外一人卻因本領恐慌辭職下崗。鎮黨委書記屈茂軍說:「鬆綁的是形式主義束縛,擰緊的是實幹擔當狀態,如今基層幹部更有奔頭了!」
惟改革者進,惟改革者強。在改革試點中,市委始終堅持賦能與減負結合、激勵與約束並重,從減負降壓增效的「根子」上抓起、改起,充分激發基層幹部的內生動力。
做「減法」減負,為基層幹部鬆綁。減「痕」,把基層幹部從檔案整理、案牘勞形中解放出來;減「查」,把不必要的評比檢查、重複檢查、突擊檢查、高頻次檢查降下來;降「壓」,把過多的一票否決、排名通報統統清理掉。今年,全市持續開展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六大突出問題專項整治,1至10月,共查處問題116個、處理176人,黨紀政務處分63人。制定全市性重要會議、重要活動、黨內規範性文件、市級層面督查檢查考核事項以及應當向市委報告的重點事項等「五張清單」,以市委、市政府名義發文個數、開會次數、督查事項在去年大幅下降的基礎上,同比再下降37.9%、30.9%、10.3%。
做「加法」增勁,為基層幹部加油。注重政策融合,增加基層工作人員數量,提高基層幹部素質,暢通基層幹部出路;推出政策激勵,增加村級組織工作經費,增加基層工作人員績效,夯實基礎保障;派發「政策紅包」,增強基層話語權,讓基層幹部有職、有權開展工作。去年,市委從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大學生村官、鄉鎮(街道)事業編制人員和選調生中擇優選拔鄉鎮(街道)領導班子成員89名。寧遠、零陵、江華試行鄉鎮工作專項補貼制度,實現鄉鎮幹部收入比縣區直機關人員高13%—15%,讓廣大鄉鎮幹部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
做「乘法」賦能,為基層幹部助力。堅持從基層幹部最關注的事改起,從滿足幹部的內心需求改起,從激發乾部的初心使命改起,推動人往基層走、勁往基層使、事在基層辦。以「下放基層最需要的權力」為導向,在全省率先落地實施省政府公布的210項「一件事一次辦」改革,率先探索推行領照即開業、交房即交證、交地即開工的「三即」承諾制試點,我市獲評全省真抓實幹「一件事一次辦」和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顯的市。祁陽縣賦予鎮(街道)經濟社會管理權限170項,下沉有關行政權力事項105項,其中賦予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黎家坪鎮政府用地、財稅、戶籍管理、行政審批等方面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去年該鎮GDP總量達18.6億元。
做「除法」清塵,為基層幹部護航。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清單,明確了在改革創新、信訪維穩等17個方面可以容錯糾錯的具體情形。為防止無效函詢增加幹部心理負擔,明確了六種不再函詢的具體情形,去年以來,市本級取消函詢20人次。規範澄清正名方式,明確了向個人出具結論、向所在單位黨組織或人社部門反饋等四種正名方式,為185名受到錯告誣告的幹部澄清正名。今年,市委進一步完善集中排查誣告陷害典型案件工作機制,建成全市統一的檢舉控告平臺,給敢於擔當的幹部吃下了「定心丸」。問卷調查顯示,當前我市絕大多數基層幹部願意紮根基層。
「不比轟轟烈烈的大場面,比攻堅克難的戰鬥力;不比誰會開得最快、材料報得最早,比誰對中央精神吃得更透、把得更準;不比誰的口號響、調門高,比誰的工作載體實、方法新」的正確減負觀,正在永州大地加速形成。困擾26年之久的中心城區宋家洲避險搬遷「老大難」問題迎刃而解,道縣陳樹湘烈士紀念館從荒蕪之地建設成全省黨性教育基地僅用了短短的5個月,真實展現了基層幹部奮發進取的精氣神。
改革創新有「招」
「我們利用新的基層綜合治理平臺,可每年發現各類問題事件7萬多件,成功處置率達98%以上。」日前,零陵區政法委書記唐會國展示的改革成績單引人注目。
零陵區不斷完善城鄉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全面推行「1+N」組團式服務,將22個職能部門的300多名工作人員下沉到社區、責任到網格。這種「黨建大統籌、區域大網格、部門大聯動」和「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模式,讓轄區居民嘗到了甜頭。目前,該區已建立500多個網格微信群,吸納全區近90%的居民入群,可零時空享受「微服務」。
「改」呈於形而凝於神,「革」不只破亦在於立。在推進基層減負增效改革中,我市積極探索新思路、新渠道、新模式,推動基層治理「脫虛向實」,不斷持續釋放示範效應和治理效能。
持續「補腦」,讓基層強起來。全面加強鄉鎮街道黨校建設,目前全市181個鄉鎮(街道)掛牌成立基層黨校,2700多個村設立教學點。深入實施村(社區)黨組織帶頭人整體優化提升行動,落實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縣級備案管理制度,調整不稱職村幹部44名,村主幹「一肩挑」比例達86.1%。推進「黨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累計培訓新型職業農民近3.7萬人。
持續「健體」,讓基層活起來。出臺《關於強化農村黨建網格化管理的若干措施》等,在農村全面推行「村到組、組到戶、戶到人」的網格化治理模式,設立網格41168個,配備網格員10.16萬名,為群眾辦實事54.79萬件,推動實現「黨員服務在群眾中、群眾受益在網格內」。江華縣依託縣、鄉鎮、村(社區)三級微信矩陣群,搭建起「心連心」網上群眾工作平臺,訴求處理辦結率達95%,群眾滿意率達99%。祁陽縣深入推進「以村為主」的鄉村治理機制,使村民自治回歸本位,實現了村黨組織「由弱到強」、集體經濟「由小到大」、社會治安「由亂到治」的轉變。
持續「補鈣」,讓基層富起來。出臺《關於深化黨建引領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等,在362個村開展「三變」改革試點,打造100個貧困村集體經濟示範點,全市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77.5%。在全省率先推行「供銷惠萬家」工程,以示範引領改革創新,今年已完成線上線下銷售額16.39億元,流轉土地28.56萬畝。江永縣創新「235」模式,「網際網路+」基層服務向村級延伸,今年疫情期間為改革試點村銷售滯銷農產品近億元。「『網際網路快車』成功幫助400多名貧困戶走上致富路。」江永縣瀟浦鎮和興村村民葛小梅不僅依託基層服務村級平臺實現年線上銷售額600多萬元,還帶領村民共同發財。
基層改革深藏著推動社會點滴進步的不竭力量。全市基層幹部經過改革洗禮正成為一團熊熊燃燒的火把,在永州發展道路上發出灼熱的光,照亮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