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美國快餐巨頭賽百味(Subway)承認其麵包內含有一種名為偶氮二甲醯胺(Azodiacarbonamide)的化學物質後,由於該化學成分通常被用來作為橡膠鞋底,因此不少人認為吃麵包就等於「啃鞋底」。這在「吃貨」們之中產生了不小的反應,現代快報也對此進行了關注(詳見2014年2月10日A9版)。根據CNN報導,不但是賽百味,包括星巴克和麥當勞在內的人們熟知的餐飲巨頭的食品中被指都含有這種成分。而星巴克中國承認其生產的食品中含有這一成分,而麥當勞則予以否認。僅因食品與工業用品使用了同一種成分,就遭到網友的口誅筆伐,也引起了一些專家的批評,認為「嚇唬公眾」。現代快報記者 吳怡
自從賽百味承認麵包中含有化學物質偶氮二甲醯胺(Azodiacarbonamide)以後,引來了網友的紛紛「拍磚」。前天,該公司官微也發微博表示,根據與供應商的溝通,中國區的麵包完全沒有「偶氮二甲醯胺」這種添加劑。這種成分常存在於美國和加拿大的麵包中。不過目前,美國的賽百味也已經開始從麵包中移除這項成分。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對這份聲明表示質疑,他表示,由於國外很多地方都在使用這種成分,在中國也是允許使用的,因此急於回答沒有使用是無法消除消費者疑慮的,並且要求企業拿出證據來證明。
賽百味的聲明並未將風波平息,反而有更多的餐飲企業被牽扯了進來。根據報導,星巴克、麥當勞、漢堡王和絕大多數超市麵包中都含有偶氮二甲醯胺成分。
昨天下午,現代快報記者來到新街口的一家星巴克門店,工作人員表示,店內的糕點並非現場製作,都是由供貨商每天送到各個門店來,對於糕點中使用了哪些成分,門店工作人員表示並不清楚。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星巴克中國則表示,其在中國門店內銷售的部分糕點原料含有偶氮二甲醯胺。但是這種添加劑成分完全符合中國相關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據了解,偶氮二甲醯胺添加在麵粉中,能夠加強麵筋的彈性和韌性,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將其列為合法食品添加物,在中國它也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最大用量不能超過0.045g/kg。
與星巴克的反應不同,昨天,麥當勞華東地區相關負責人主動給現代快報記者出示了一份聲明,聲明中表示,麥當勞在中國的麵包中未含有 「偶氮二甲醯胺」。
實際上,食品與工業用品「共享」同一種添加劑的情況並不少見。江蘇省營養學會公共營養師培訓辦公室主任顏曉東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國家規定了食品中添加劑成分的含量,說明這種成分在一定範圍內對人體無害,只要廠家嚴格按照使用範圍和使用劑量,就不會有問題。
但現在很多市民過分追求食物的口感,要求食物「香、軟、酥、豔」,殊不知,這些特點都需要添加特定的添加劑完成,「純天然製作出來的食物都沒有那麼『完美』,就像自己家做的麵包,沒過兩天就會幹得發硬,完全不能像店鋪裡賣的那麼持久。」因此在挑選食物時,還是要以天然為主,避免過多的後天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