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為何放棄攻佔柏林

2020-12-14 騰訊網

1945年3月,美國第1和第9集團軍渡過萊茵河以後,迅速包圍了魯爾地區的德國B集團軍群。在對魯爾的包圍圈即將完成之時,英國的蒙哥馬利將軍於3月27日向部下發出一道命令,同時報告了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這道命令的要點是,英國第2集團軍和暫歸蒙哥馬利指揮的美國第9集團軍,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向易北河猛進,以裝甲部隊為先導,沿途佔領飛機場,目標直指柏林。然而,第二天即3月28日,艾森豪卻要求蒙哥馬利交出美國第9集團軍的指揮權,並告訴他盟軍的主要突擊方向不是柏林,而是萊比錫和德勒斯登,在易北河與蘇聯紅軍會師。

美國原來是有攻佔柏林的計劃的。諾曼第登陸成功之後,艾森豪滿懷信心,以為能穩拿柏林。那麼,他為什麼要改變原來的目標,放棄攻佔柏林的計劃呢?

希特勒的反擊延誤了盟軍攻佔柏林的時間

1944年12月至1945年1月,希特勒在阿登地區進行了孤注一擲的反撲,結果是枉費心機,損失了自己手中僅有的後備力量,加速了西線的崩潰。

但這一仗卻打亂了盟軍的進軍時間表,使原來的計劃推遲了六個星期,從而使羅斯福搶先佔領柏林的計劃成為泡影,最終只能望易北河而興嘆。當蒙哥馬利的軍隊在萊茵河畔準備東進時,他離柏林還有480公裡,而這時蘇軍已在奧得河邊,距柏林只有60公裡左右,並且早已準備攻打柏林了。艾森豪作為一個軍人已經預見到,爭奪柏林的比賽快要輸掉了。在巴黎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當有記者問:「誰將先到達德國首都,是俄國人還是我們?」艾森豪回答說:「單是按照英裡裡程來看,也應該是他們先到」。

羅斯福總統也有類似的看法。1945年2月4日,即美蘇英三國首腦雅爾達會議開幕之日,羅斯福和史達林舉行了私下會談。談話是從討論軍事形勢開始的,羅斯福總統提到,他在橫渡大西洋時打過幾次賭,認為紅軍將在美軍攻入馬尼拉之前攻入柏林。

要付出重大的犧牲且柏林被劃為蘇佔區

艾森豪很清楚,盟軍要拿下柏林,必然要付出重大的犧牲。他曾問布萊德利將軍:「從易北河突破並攻佔柏林,你認為將會使我們付出什麼代價?」布萊德利對美軍為了進入遲早還得撤出的地區而蒙受巨大傷亡感到不安,他回答說:「我估計將會使我們傷亡10萬人。」

1943年夏,英國設立了一個特別委員會,負責研究德國戰敗之後的佔領區劃分問題。1944年初,這個委員會向同盟國提出了關於劃分德國佔領區的建議。該建議按照1937年即德國版圖擴張以前的疆界,把德國分為三個佔領區。東部佔領區佔德國40%的面積,36%的人口,33%的生產資源,由蘇聯佔領。西北部包括重工業中心魯爾,由英國佔領。西南部和薩爾地區,由美國佔領。蘇聯基本同意這個方案。

美國對這個方案意見很大。一方面它認為蘇佔區面積太大,另一方面它感興趣的魯爾區落入了英國之手。於是,美國人另起爐灶,搞了一個新的佔領方案。該方案以柏林為界,把德國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佔德國22%的面積由蘇聯佔領;西部再劃成南、北兩個部分,北部包括魯爾由美國佔領,南部由英國佔領。按照該方案的設計,柏林將由美國單獨佔領。

美國方案送到同盟國討論時,歐洲的軍事形勢已經變得對蘇聯有利,美國擔心再不同意蘇聯業已表示接受的英國建議,蘇軍可能會進一步越出40%的範圍,於是匆忙的表示接受原英國方案中關於蘇展區的劃分建議。雅爾達會議上通過的蘇佔區的範圍,就是以上述英國方案為基礎劃定的,柏林最終被劃在蘇聯佔領區內。

事實上,後來蘇聯紅軍在柏林戰役中的傷亡是30萬人,遠遠超出了布萊德利當初的估計。

雅爾達會議現場

(稿件來源《軍事史林》)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蘇聯為什麼要獨自攻佔柏林?最終死傷30萬,帶來了什麼?
    二戰歷史上最大的一場戰役是什麼,毫無疑問是柏林戰役。對於這場戰役質疑卻非常多,在那個時候德國已然無力回天了,註定面臨失敗,可是這樣情況下蘇聯依然要對柏林發起總攻,也因此損失了8萬士兵,大家不理解為何當時只有蘇聯一國攻佔柏林,武器裝備更厲害的英美卻在一旁袖手旁觀。
  • 柏林戰役前德國敗局已定,蘇聯為何放棄「圍而不攻」的戰略?
    既然法西斯敗局已定,蘇聯軍隊在柏林戰役中為何不選擇「圍困德軍」的戰略戰術,反而以傷亡近30萬人的代價贏得最終勝利呢?根據當時的局勢,蘇聯只需要以圍困的方式來消滅德軍即可,並且反法西斯盟軍也在另一戰線逼近,蘇聯完全可以避免人員的巨大傷亡而獲取勝利,為何蘇聯會放棄「圍而不攻」的戰略?
  • 蘇聯紅軍攻佔德國柏林之前,柏林的女人為什麼爭著自殺?
    提起二戰中納粹德軍所犯的罪行,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納粹德軍屠殺猶太人,也有很多人認為納粹德軍僅僅是聽從希特勒的命令只屠殺猶太人而已,其實不是的,納粹德軍沒攻佔一個地方,也會對其控制區進行屠殺。比如,納粹德軍攻佔了蘇聯的幾個城市以後,就對蘇聯人以及蘇聯戰俘進行了屠殺,根據歷史記載,納粹德軍一共屠殺了三百三十萬的蘇聯戰俘,另外,喪盡天良的納粹德軍還強姦蘇聯的婦女,然後將其殘忍的殺害。
  • 解放軍為何不攻佔金門
    那場戰爭之所以廣受人們的關注,並在幾十年後仍然常常被提起,原因並不在於它的規模和激烈程度,而在於它所表達出的特殊的戰爭語言和作戰形式——解放軍為何要炮擊金門?簡單的說,是美國人幹涉中國內政所導致的。1958年7月15日,在韓戰中沒有佔到任何便宜的美國又在亞洲真正惹了一起嚴重事端:派軍隊從海上侵入了黎巴嫩。
  • 柏林戰役,蘇聯軍隊最後的惡夢!
    柏林戰役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最後一場大戰,可以說,這一戰役已經沒有什麼軍事上的意義了,因為德軍的戰敗早就已經成了定局,唯有的是希特勒最後的倔強。然而面對已經窮途末路的德軍,為何這最後一戰蘇聯依舊付出高達30萬人的代價,才取得了這最後的勝利?
  • 發動柏林戰役前,德國敗局已定,蘇聯為何還要浪費30萬兵力?
    柏林會戰,亦稱柏林戰役,是二戰中蘇德戰場,蘇聯實施的最後以此戰略性進攻的戰役。1945年4月16日,蘇聯集中了白俄羅斯第1、2方面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等三個方面軍270個師和騎兵師,20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14個空軍集團軍,共250萬兵力。
  • 好吧,那麼誰將去攻佔柏林呢,是我們還是盟軍?
    [英]約翰·埃裡克森 著 小小冰人 譯「好吧,那麼誰將去攻佔柏林呢,是我們還是盟軍?」什捷緬科大聲讀道,英美軍隊正準備發起一場進攻,打算搶在紅軍之前攻克柏林,蒙哥馬利元帥負責指揮這股突擊力量,他們將對魯爾北面發起進攻,從而佔據進入柏林的最短路線,他們的突擊部隊目前正在加緊準備,因為盟軍統帥部認為這場作戰行動顯然是可行的。史達林直接對兩位元帥提出這個問題。科涅夫首先反應過來,他向史達林保證,紅軍將率先奪取柏林。
  • 艾森豪為何撤了巴頓?他不是打贏了西西里島戰役?問蒙哥馬利
    既然馬歇爾這種功勳卓著的人,都成不了元帥,那麼艾森豪自然也只能是五星上將了。如果將他們比作三國人物,那麼馬歇爾就是諸葛亮,而艾森豪則是關雲長。 直接跟艾森豪硬扛,這顯然不是什麼明智之舉,為此邱吉爾和蒙哥馬利就瞧準了艾森豪身邊的馬仔巴頓將軍。 巴頓的資歷其實比艾森豪還要深,但是後者在二戰的時候,成為了美軍的最高統帥,也成了盟軍的最高統帥,巴頓也只能跟著艾森豪後面打轉。
  • 五星上將當總統:艾森豪(圖)
    1927-1928年,艾森豪在陸軍軍事學院深造。1929年,艾森豪赴陸軍部助理部長辦公室任職。在艾森豪的早期軍事生涯中,有幸結識了潘興和麥克阿瑟這兩位美國陸軍的名將。他對這兩人極為崇拜並拼命追隨,特別是對麥克阿瑟的追隨竟長達6年之久。1933年,任陸軍參謀長麥克阿瑟的助理。1935-1940年,擔任菲律賓軍事顧問麥克阿瑟的高級助理。1936年,艾森蒙威爾晉升為中校。
  • 柏林被蘇軍包圍,本來可以突圍出去,希特勒為何不逃命求生
    1945年4月25日,柏林戰役進入到了第二階段,蘇軍付出慘重代價後突破德軍三道防線,將柏林合圍了起來。此時的柏林已經淪為一個孤島。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上將分析戰局後認為,德軍在人員和作戰物資上已經沒有了後緩力量,抵抗最多還能 維持二天,在蘇軍包圍圈還沒有密不透風的情況下,尋找薄弱地帶掩護元首突圍出去。為此魏德林連夜組織3萬精銳德軍敢死隊,100輛坦克火炮,做好了從柏林突圍的準備。柏林戰役到1945年4月25日蘇軍完成對柏林的包圍。蘇軍為白俄羅斯第1,第2方面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共3個方面軍。
  • 歐洲戰場的最後一戰,蘇聯紅軍如何攻克納粹德國的首都柏林?
    歷經無數磨難的蘇聯紅軍,終於在1945年4月逼近了柏林,此時距離蘇德戰爭已經是第五年了,只要攻克了柏林,德國這個法西斯國家就會徹底滅亡。然而此時還不到勝利的時候,如果蘇軍要贏得最終的勝利,就必須攻克柏林這個納粹德國的黑色心臟,將勝利的旗幟插在德國統治象徵的國會大廈上。
  • 艾森豪做到了,307張記過處分
    這樣的生活狀況似乎並不影響艾森豪「茁壯成長」。兄弟之間解決矛盾的方式常常是拳頭,而排行老三的艾森豪是兄弟中打架最狠,精力最旺盛的一個,自然挨鞭子最多的也是他。不過,他很快成為當地有名的少年拳擊手。
  • 炮擊金門:毛澤東與艾森豪狹路相逢,高下立判
    迫於壓力,美國放棄了不與新中國政府接觸的僵化政策,接受了中國提出的舉行中美直接談判的建議。儘管中美開始了大使級會談,但美方對華一直奉行的冷戰政策沒有改變,談判期間美方各種傲慢、輕視、無禮、故意不談臺灣問題、由代辦出面等等,甚至1958年談判一度中斷,陷入僵局。
  • 圓山飯店艾森豪總統套房 入住要18000(圖)
    圓山飯店艾森豪總統套房 入住要18000(圖) 2012年02月21日 14:22:00  來源:東南網
  • 尼米茲攻佔硫黃島為何還要打衝繩島?美國為什麼放棄登陸日本本土
    美軍正在炮擊戰術效果更好。按理說,攻佔硫黃島,獲得一個理想的前進基地,對島國實施戰術性遠程轟炸成為可能。那為什麼還要攻佔衝繩島呢?一是,硫黃島位於馬裡亞納到東京的中間位置,島上部署有機場和雷達站,是東京的一個警戒前哨站,它與衝繩島遙相呼應,共同負責監視美軍轟炸機的動向,並發出預警。這對美陸軍航空兵造成了極大威脅,必須除之而後快。
  • 東德首都在柏林,西德首都在哪裡?
    英美蘇法四大國軍事統帥聚首柏林 德國在等待自己的命運 (蒙哥馬利、艾森豪、朱可夫、塔斯西菲) (圖片來自:German Federal Archive)▼
  • 艾森豪法則:優先去做最緊要的事
    要事第一艾森豪法則,又稱四象限法則,是指處理事情應分清主次,確定優先級別,以此來決定事務處理的先後順序,這一法則是由傳奇將領、美國第34任總統(1953—1961年在任)艾森豪將軍提出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艾森豪一人身兼數職。為了應付繁雜的事務,並且可以將這些事務迅速處理,不貽誤時機,他發明了著名的四象限法則——後來也被稱為「十」字時間計劃。即將自己要處理的事務分成四個象限:重要緊急的、重要不緊急的、不重要緊急的、不重要不緊急的。
  • 布希家族,勵志商業奮鬥史,卻離不開艾森豪和裡根相助
    其實原本布希家族,是沒有資格被列入四大政治家族的序列中,但是由於一個人的出現,直接導致布希家族開始從商業家族轉變成為政治家族,這個人就是艾森豪。普雷斯特遇到貴人相助,布希家族成為政治家族並在1952年,普雷斯科特成功當選為美國參議院議員;而在他的議員生涯中,他遇到了人生中的貴人,也是家族的貴人——艾森豪。普雷斯科特和艾森豪是如何相識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