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25日,柏林戰役進入到了第二階段,蘇軍付出慘重代價後突破德軍三道防線,將柏林合圍了起來。此時的柏林已經淪為一個孤島。
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上將分析戰局後認為,德軍在人員和作戰物資上已經沒有了後緩力量,抵抗最多還能 維持二天,在蘇軍包圍圈還沒有密不透風的情況下,尋找薄弱地帶掩護元首突圍出去。為此魏德林連夜組織3萬精銳德軍敢死隊,100輛坦克火炮,做好了從柏林突圍的準備。
柏林戰役到1945年4月25日蘇軍完成對柏林的包圍。蘇軍為白俄羅斯第1,第2方面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共3個方面軍。
魏德林建議希特勒轉移到北歐或者德國南部的巴伐利亞去,繼續指揮德軍作戰,但此建議卻被希特勒一口拒絕了。
柏林戰役打響後,蘇軍平均每天傷亡2萬多人,由此看出戰爭的殘酷。
此時的第三帝國處在風雨飄搖之中,柏林激戰正酣,但希特勒手上還有二百多萬的德軍,希特勒並沒有賭光本錢。看下柏林戰役地圖就知道,蘇軍進攻兵力250萬,德軍柏林防守部隊80萬,加上由老百姓組成的國民突擊隊營20萬人,共100萬。
柏林的國民突擊隊營的平民學習使用反坦克榴彈,用於對付蘇軍坦克。
德軍兵源枯竭,少年也被徵兵加入作戰力量。
蘇軍攻入柏林市區。
戰鬥異常殘酷,傷亡無數。
柏林巷戰,蘇軍每前進一步都很艱難。
美蘇英雅爾達會議,已經基本鎖定第三帝國的命運了,德國能爭取到的最好結果是抗住蘇軍的攻勢,與英美和平解決戰後問題。
柏林北面至海港羅斯託克一線是德軍維斯瓦集團軍,巴伐利亞到捷克斯洛伐克一線是中央集團軍。兩個集團軍100多萬大軍,已經被蘇軍勞勞的拖住了手腳無法支援柏林。
但希特勒完全可以突圍出來,但他沒有這樣做。此時希特勒已經非常清楚,就算他從柏林突圍出來,也是從一口大鍋跳進另一口大鍋。
而且作為第三帝國元首,他不能容忍死在野外或者農舍裡,那樣有損形象和尊嚴。他要在柏林總理府迎接他的最後時光。
蘇軍攻克柏林。
大戰之後的剩餘德軍被迫投降。
部分德軍士兵還是少年,投降時還童氣未泯。
希特勒自殺身亡被蘇軍俘獲照。
攻克後的市區,一片殘垣斷壁,柏林戰役歷時16天。德軍判錯蘇軍的主攻方向,否則能抵抗蘇軍攻佔柏林,讓英美來接管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