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1945,德軍為什麼不回師勤王!

2020-12-14 騰訊網

  1945年4月中旬,蘇軍雖然已逼近柏林城下,但德軍總體仍然實力龐大,他們散落在各個戰區的兵力達數百萬之眾。那為什麼在希特勒三面臨敵、四面楚歌的情況下沒有任何一支援軍前來解救柏林呢?

  看看柏林以外德軍重兵集團的分布。首先是在庫爾蘭半島的庫爾蘭集團軍群,直到戰爭結束,蘇軍仍未啃下這塊硬骨頭。這支部隊雖然實力較強,但希特勒一直不允許放棄庫爾蘭半島,以讓它時刻成為蘇聯人背後的威脅,並幻想有朝一日能夠從後方包蘇聯人的餃子。結果,戰爭結束,這部分人只能走進蘇聯人的戰俘營,成為俘虜中最悲慘的一批。

  第二,是位於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境內的德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希特勒希望他們能守住最後的石油基地,以挽回在匈牙利的敗局,故這部分軍隊在「春醒」作戰受挫後也不能趕往柏林增援。如果解圍了柏林而丟失了石油基地,德國同樣將無力繼速進行戰爭。

  第三,駐紮在巴爾幹半島的德軍。進入1945年後,這部分德軍的日子也不好過,面臨各國遊擊隊頻繁襲擾和蘇軍的雙重壓迫。由於後方軍工生產被嚴重削弱,巴爾幹德軍的裝備、補及都成問題。在柏林被圍期間,巴爾半地區的德軍正逐次向德國撤退,無力及時到達柏林參於戰鬥。

  第四,駐義大利北部德軍,他們肩負著抵禦義大利以南盟軍的任務,在柏林戰役中更無法抽身。在希特勒自殺之前,義大利北部德軍在盟軍進攻下已陷入困境,提前向盟軍投降,不過希特勒本人並未知悉該部德軍投降消息,不然這一消息又足以元首暴怒不已了。

  第五,駐挪威的德軍。這裡的德軍建制保存最完整,眾數40萬,由於分布在挪威狹長國土,既要防止盟軍兩棲登陸,又缺乏足夠船隻可以回國。早在1945年初,古德裡安就建議希特勒放棄庫爾蘭和挪威等外圍德軍撤回國內,但未獲希特勒批准。

  所以到了1945年,德國首都柏林事實上已陷入無兵可援的尷尬局面,為了對抗強大的蘇軍只好將城中的老人、小孩武裝起來,其結果只能面臨柏林陷落的結局。

相關焦點

  • 難以置信:1945歐戰柏林戰役結束,德國還保有百萬大軍
    阿登反擊戰的德軍被盟軍反擊打回出發點後,又不得不調動回東線戰場去對付蘇軍。此時德軍在西部預留20-25萬左右部隊,蘇軍發起柏林戰役同時,西方盟軍也發起西線攻勢。西線除了少數機動兵力被調回柏林,依然有20多萬軍隊被西方盟軍死死的粘住!北部軍團:又叫北歐軍團,最可笑保持建制最好的就是北歐軍團。
  • 納粹德國外籍師團「諾德蘭」裝甲師:保衛柏林的最後一支德軍部隊
    恐怕沒人想到,在柏林戰役的最後日子裡,保衛柏林竟然是一支外籍部隊 。1945年4月,蘇聯紅軍發起柏林戰役時,法西斯德國儘管已經日暮途窮,但仍然在做垂死掙扎,可是您知道柏林戰役中頑抗到最後的究竟是哪一支德軍部隊嗎?
  • 柏林失守,希特勒危在旦夕,他為何不調動挪威40萬大軍回來勤王
    1945年4月,蘇聯開始對德國柏林進行決定性的進攻。雖然希特勒調集了80萬軍隊進行縱深防禦,但面對史達林三個軍團近250萬兵力的進攻,還是如螳臂當車一般。柏林在苦苦支撐二十多天後最終淪陷,希特勒飲彈自盡,而在此時,挪威還駐紮著近40萬的德國士兵,希特勒為什麼不把這支部隊調回來幫自己一把呢?佔領挪威,德國有幾大好處事實上,當時德國之所以開戰,不是因為國家兵強馬壯,而是因為國內陷入經濟危機,然後德國人被納粹希特勒鼓動,從而發動了對其他國家的侵略戰爭。
  • 柏林戰役,德軍擁有百萬大軍,為何沒守住柏林城?
    二戰後期德軍全部兵力加起來差不多有三百萬(包括200萬德國國防軍,100萬德國黨衛軍)兵力多寡是由其軍工能力所決定的,但是在柏林戰役中卻組織不起來那麼多的人,因為德國深陷戰爭的泥潭,兵力無法集中在首都柏林。
  • 柏林被圍時,德軍國外還有幾十萬的精銳,希特勒為何不調回?
    1945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進入末期,在各個戰場上同盟國都對軸心國展開了最後的反攻。在歐洲戰場上,蘇聯派出了260萬的軍隊浩浩蕩蕩地進攻柏林。雖然希特勒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抵擋蘇聯的進攻,但是在龐大的蘇聯軍隊面前,德國人一點辦法也沒有,最終柏林被攻克,希特勒自盡,歐洲反法西斯戰爭結束。事實上當時柏林被圍困之際,德軍在國外還有一支幾十萬的部隊,但是希特勒並沒有將其召回。
  • 二戰德軍一個師有多少人?防守柏林的50個師是什麼概念?
    以德軍當時常見的師級單位為例,德國一個師的人數又有多少?50個師又是什麼概念呢?或許說出來你都不太信。二戰時期的德國基本上已經取消了旅的建制,更多的是以師級單位作為其主要的作戰力量。而師級單位在當時實際上也是分種類的,在德國根據裝備和作戰任務的不同分為步兵師,摩託化師和裝甲師等等。
  • 老照片:1945年蘇聯紅軍攻陷柏林
    1945年蘇聯攻陷柏林,4月25日蘇軍包圍柏林,27日突入柏林市中心,30日希特勒自殺。希特勒的自殺也標誌著二戰的尾聲到了,戰後德國十分明智的宣布每一寸土地都回到了德國,德國現在是一個完整的德國。這也就是告訴其他國家德國放棄了對爭議領土的權利,一切都為了和平。
  • 柏林戰役前德國敗局已定,蘇聯為何放棄「圍而不攻」的戰略?
    自1944年6月6月,反法西斯聯盟盟軍在諾曼第登陸,開闢第二戰場,德國也因此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境地,而蘇德戰爭也在「十次史達林突擊」中把德軍完全趕出了蘇聯的國土,蘇聯紅軍此後便開始橫掃東南歐,最終於1945年4月開始發起對柏林的總攻。
  • 蘇聯紅軍攻佔德國柏林之前,柏林的女人為什麼爭著自殺?
    提起二戰中納粹德軍所犯的罪行,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納粹德軍屠殺猶太人,也有很多人認為納粹德軍僅僅是聽從希特勒的命令只屠殺猶太人而已,其實不是的,納粹德軍沒攻佔一個地方,也會對其控制區進行屠殺。納粹德軍最後,由於納粹德軍將戰線拖得太長,以及遇上蘇聯的極寒天氣,再加上美國加入二戰,納粹德軍沒有了戰爭開始時的順風順水,納粹德軍開始在蘇聯戰場上節節敗退,英法兩國的軍隊也開始奮力抵抗納粹德軍。納粹德軍節節敗退,到了1945年,德國人已經預感到了戰爭的結果,因為英美聯軍已經沿著萊茵河揮師而下,全速朝著柏林前進。
  • 柏林被蘇軍包圍,本來可以突圍出去,希特勒為何不逃命求生
    1945年4月25日,柏林戰役進入到了第二階段,蘇軍付出慘重代價後突破德軍三道防線,將柏林合圍了起來。此時的柏林已經淪為一個孤島。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上將分析戰局後認為,德軍在人員和作戰物資上已經沒有了後緩力量,抵抗最多還能 維持二天,在蘇軍包圍圈還沒有密不透風的情況下,尋找薄弱地帶掩護元首突圍出去。為此魏德林連夜組織3萬精銳德軍敢死隊,100輛坦克火炮,做好了從柏林突圍的準備。柏林戰役到1945年4月25日蘇軍完成對柏林的包圍。蘇軍為白俄羅斯第1,第2方面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共3個方面軍。
  • 什麼原因導致了德軍在柏林戰役中慘敗
    這次的戰役也是蘇聯在1945年最後一次的進攻戰,所以也是給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蘇聯為了勝利,也是對戰役準備了十分長的時間,所以德國方面也是危機重重。此次,蘇聯也是抱著必勝的決心,想要一舉消滅德國。這樣做了充足準備的蘇聯,在部隊投資的力度也是十分的大的,這場戰役一共投入了四個作戰能力很強的部隊。
  • 在德國戰敗前希特勒要求施泰納反擊在柏林的進攻,但要求遭到拒絕
    第二天早上,希特勒仍不放棄,他發布命令,黨衛隊副司令兼武裝黨衛隊將軍費利克斯·斯坦納將領導一場反攻,目標是逼近柏林南郊的蘇軍,並要求柏林地區包括空軍在內的所有士兵和地面人員投入戰鬥。希特勒特別命令空軍參謀長科勒將軍:"所有指揮官保持不動,將在5個小時內被處決,你們必須拿著頭保證最後一名士兵也將投入戰鬥"!。
  • 1945年2月的雅爾達會議決定將東普魯士分給蘇聯和波蘭
    這次戰役從1945年1月13日打到4月25日,而且直至5月9日德國投降,當地的一些殘部才最後放下武器。在三個多月內,蘇軍發射和投擲的彈藥達50多萬噸,等於廣島原子彈爆炸量的30倍。蘇軍戰史學家也認為,這一仗「是靠炮火贏得的勝利」。守衛東普魯士的德軍和衝鋒隊,約有30萬人投降就俘,從海路逃走的不過10萬多人,被擊斃者超過30萬。
  • 柏林戰役,二戰中規模空前的一次,德軍在這次戰役得面對多少敵人
    當時德國的領袖希特勒也是有十分高的軍事才能的,但是為什麼在他的指揮之下,德國最後還是敗了,德國的戰敗,完全是因為蘇聯當時的部隊人口太多,投入到了當時的戰役裡面,與此同時德國沒有準備好。蘇聯投入了250萬士兵,戰場上面也是十分的激烈。這樣壯大的戰役,看一下一定會對你有影響的。1945年,蘇聯最後一次發動進攻戰就這樣的開始了。
  • 歐洲戰場的最後一戰,蘇聯紅軍如何攻克納粹德國的首都柏林?
    歷經無數磨難的蘇聯紅軍,終於在1945年4月逼近了柏林,此時距離蘇德戰爭已經是第五年了,只要攻克了柏林,德國這個法西斯國家就會徹底滅亡。然而此時還不到勝利的時候,如果蘇軍要贏得最終的勝利,就必須攻克柏林這個納粹德國的黑色心臟,將勝利的旗幟插在德國統治象徵的國會大廈上。
  • 德軍「最不起眼」部隊,戰場無所適從!一個師連標誌都來不及做
    德軍1943年之前的舊型德國步兵師,每個師擁有大約5300匹馬、1100輛馬車、950輛汽車和430輛摩託車。不過這當然大多是用於後勤,而作戰部隊德軍的騎兵情況又如何?要知道二戰中最著名的笑話就是「波蘭騎兵砍德國坦克」。
  • 發動柏林戰役前,德國敗局已定,蘇聯為何還要浪費30萬兵力?
    柏林會戰,亦稱柏林戰役,是二戰中蘇德戰場,蘇聯實施的最後以此戰略性進攻的戰役。1945年4月16日,蘇聯集中了白俄羅斯第1、2方面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等三個方面軍270個師和騎兵師,20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14個空軍集團軍,共250萬兵力。
  • 巴頓為什麼要解救巴斯託涅的第101空降師?回懟「神經病」是關鍵
    這裡是美第1集團軍和巴頓第3集團軍的結合部,在近100公裡的防線上,只有區區3個師在防守。更要命的是,艾森豪、布萊德雷、蒙哥馬利等人都不重視該地區的防務。在他們看來,該地區地勢險要,不適宜大兵團機動,後勤補給困難,德軍從這裡進攻無疑是犯了兵家大忌,自取滅亡。
  • 蘇聯為什麼要獨自攻佔柏林?最終死傷30萬,帶來了什麼?
    二戰歷史上最大的一場戰役是什麼,毫無疑問是柏林戰役。對於這場戰役質疑卻非常多,在那個時候德國已然無力回天了,註定面臨失敗,可是這樣情況下蘇聯依然要對柏林發起總攻,也因此損失了8萬士兵,大家不理解為何當時只有蘇聯一國攻佔柏林,武器裝備更厲害的英美卻在一旁袖手旁觀。
  • 蘇聯在莫斯科擋住了德國進攻,為何德國在柏林擋不住蘇聯進攻
    二戰末期,希特勒對柏林實行了「克勞塞維茨計劃」。 這個以普魯士著名軍事家克勞塞維茨命名的計劃,其實就是我們說的「焦土政策」。在蘇軍抵達柏林城前,德軍儘可能地毀壞了柏林城外所有的可用資源。而柏林城內保障人民基礎生活的設施,也被德軍毀滅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