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戰敗前希特勒要求施泰納反擊在柏林的進攻,但要求遭到拒絕

2020-12-14 遇見小賢

歷史並沒有真正的科學價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別人。——喬治·屈維廉(英)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1808字,閱讀約4分鐘

1945年4月20日,希特勒56歲生日那天,總理府地下室舉行了一場慶祝晚會,戈林、希姆萊、鮑曼、裡賓特洛甫等納粹元老幾乎悉數到場,包括國防軍的凱特爾、約德爾、鄧尼茨等。在向元首祝賀生日後,將軍們以專業的口吻敦促希特勒儘快離開柏林前往德國南部,因為在未來的一兩天內,蘇軍就可以切斷柏林與外界的所有聯繫

希特勒顯然有些猶豫,儘管情況看起來很糟糕,但這位納粹狂人"並沒有特別沮喪",他仍然認為"俄羅斯人將在柏林城下遭受最災難性的失敗",沒有人知道他的自信來自哪裡,但正是這種自信讓他最終留在了柏林。當夜,領袖們紛紛逃走,包括戈林和希姆萊,兩人都認為希特勒留下就會死,他們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會成為他的接班人。

第二天早上,希特勒仍不放棄,他發布命令,黨衛隊副司令兼武裝黨衛隊將軍費利克斯·斯坦納將領導一場反攻,目標是逼近柏林南郊的蘇軍,並要求柏林地區包括空軍在內的所有士兵和地面人員投入戰鬥。希特勒特別命令空軍參謀長科勒將軍:"所有指揮官保持不動,將在5個小時內被處決,你們必須拿著頭保證最後一名士兵也將投入戰鬥"!

費利克斯·斯坦納

斯坦納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是黨衛軍臭名昭著的維京師的第一任指揮官,1935年加入黨衛軍,1939年成為黨衛軍機動部隊"大德國團"的指揮官,率領2800人入侵波蘭,後來又參加了法國戰役。1940年底,他奉希姆萊之命組建了一支主要由北歐志願者組成的"維京師",參加了1941年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行動",並被提升為黨衛軍第3裝甲軍司令和庫爾蘭半島集團軍群總司令。

斯坦納在一戰中已經是一名少校,有著豐富的帶兵和訓練士兵的經驗,甚至還有"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的訓練格言,而且他一直在武裝黨衛軍中擔任上尉,因此是黨衛軍中少有的職業作戰軍官。1945年初,德軍在東部戰場潰敗時,由於庫爾蘭半島的特殊地形,施泰因納得以從海上撤往德國,是柏林戰役期間為數不多的有作戰經驗的部隊之一。

在柏林戰役之前,黨衛軍第3裝甲軍和第27志願擲彈兵師、第28志願擲彈兵師、第10裝甲師、第11裝甲擲彈兵師以及其他雜牌黨衛軍殘部組成了重新編制的第11裝甲軍,編入希姆萊的"維斯杜拉集團軍群",在柏林以東組織防禦。讓黨衛軍首領希姆萊帶兵簡直是個笑話,因此德軍很快就在維斯圖拉-奧得爾戰役中被擊敗,黨衛軍第11裝甲軍大部被殲滅。

海因裡希·魯特伯德·希姆萊

斯坦納本人則逃回柏林城,成為希特勒身邊少數幾個仍能直接指揮的前線將領之一。1945年4月21日,他接到希特勒的命令,對柏林南郊實施反突擊,試圖打開缺口,配合外線的溫克第9集團軍解除柏林之圍。但是,希特勒為他搜羅來的幾個師都是空虛的殘餘部隊,施泰納把他們集中起來時,只有不到15000人,幾乎沒有坦克和重炮,用來攻擊朱可夫的軍隊無異於送死。

因此,施泰納乾脆拒絕執行這一荒謬的命令,他宣稱:"我不願意在這個時候無謂地犧牲更多的人,所謂的進攻計劃只是出於總理府地下掩體裡那些人的幻想。"。在250萬蘇軍的三線包圍下(還有100萬人直接進攻柏林市區),柏林的20萬守軍已經陷入困境,全部被消滅只是時間問題。希特勒所謂的反攻計劃是他憑空想像出來的,他已經基本失去了理智。

阿道夫·希特勒

希特勒聽到這個消息終於精神崩潰了,也不再關心施泰納的"反攻",他開始破口大罵每一個背叛過他的人,都是背叛、謊言、腐敗和懦弱,然後說他要親自保衛第三帝國的首都,誰想走都可以走,他要留在這裡"為國捐軀"!到了晚上,希特勒恢復了理智,重新向施泰納下達命令,要他盡最大努力阻止蘇軍的推進,並開始安排他的葬禮。

儘管知道一切抵抗都將是徒勞的,但斯坦納還是執行了希特勒的最後一道命令,奇蹟般地堅持了近一周,但防線最終還是在蘇軍的三面猛攻下崩潰了,斯坦納唯一的希望就是拼命向西撤退,避免被蘇軍俘虜。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殺,西逃的斯坦納於5月3日在呂訥堡向英軍投降,並一直被關押到1948年4月27日。

這裡是《遇見小賢》,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

相關焦點

  • 蘇聯在莫斯科擋住了德國進攻,為何德國在柏林擋不住蘇聯進攻
    二戰末期,希特勒對柏林實行了「克勞塞維茨計劃」。 這個以普魯士著名軍事家克勞塞維茨命名的計劃,其實就是我們說的「焦土政策」。在蘇軍抵達柏林城前,德軍儘可能地毀壞了柏林城外所有的可用資源。而柏林城內保障人民基礎生活的設施,也被德軍毀滅了大半。
  • 二戰前,希特勒德國的對外政策
    1934年1月,不顧外交部的勸阻,希特勒與波蘭達成了十年期限的《互不侵犯條約》。1935年1月全民公投後,薩爾蘭於3月回歸德國。1935年4月,德國的重整軍備遭到了英、法、意成立的「斯特雷薩陣線」(Stresa Front)和國際聯盟的譴責。但英國和德國在1935年6月的《英德海軍協定》中達成了一定的互相理解,德國依照協定,將擴大自己的海軍隊伍至英國海軍規模的1/3。
  • 柏林戰役時,德國敗局已定,為什麼蘇聯仍要犧牲30萬人選擇進攻?
    柏林戰役爆發的時候,德國還有數百萬軍隊能夠調動,如果蘇聯不抓緊時間攻克柏林,那麼希特勒可能會調動更多的部隊來到柏林,到時候蘇聯再想要攻克柏林,需要付出的代價就不止是30萬人這麼簡單了。況且在蘇聯圍攻柏林的時候,英美兩國也在積極調兵遣將,蘇聯不加緊攻克柏林,攻克柏林的功勞就可能被英美兩國奪走。柏林戰役時期,德軍還有很強的實力蘇聯軍隊包圍柏林的時候,柏林並不是一座孤城,希特勒仍然可以調動數百萬軍隊作戰,只是這些部隊都被牽制在其他地方,無法快速支援柏林。
  • 柏林戰役前德國敗局已定,蘇聯為何放棄「圍而不攻」的戰略?
    事實上,德國法西斯雖然敗局已定,但實力依然不可小覷,在德軍防守柏林之戰中,蘇軍幾次進攻都被德軍化解,德軍的頑強抵抗使得蘇軍吃了不少虧。4月17日,朱可夫集中所有炮火,併集結近千輛坦克向前推進,蘇聯士兵高喊口號向前衝鋒,前面的倒下,後面的緊接著往上衝,雖然德軍的防線被擊潰,但蘇聯士兵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 德國二戰戰敗後的一組真實照片,最後一張看的讓人心疼!
    雖然1945年4月盟軍進攻德國首都時,希特勒以死謝罪了,但是除了希特勒外,當時很多二戰的德國將領也沒有逃過一死。這是在德國街頭出現的一幕,幾名在二戰中曾犯下了很多罪行的德國軍官,被處以絞刑。因此在德國戰敗後,那些倖存的猶太人就開始找德軍「復仇」了,不過他們並沒有選擇最粗暴的方式將這些德軍打死,而是邊控訴邊折磨。這是被盟軍轟炸過後的德國首都柏林。在盟軍進入柏林前,有3600架飛機在柏林的上空至少投放了3900噸高爆炸彈和燃燒彈,造成了2.2萬德國人死亡,市中心15平方公裡寸草不生,威力堪比東京大轟炸。
  • 柏林失守,希特勒危在旦夕,他為何不調動挪威40萬大軍回來勤王
    1945年4月,蘇聯開始對德國柏林進行決定性的進攻。雖然希特勒調集了80萬軍隊進行縱深防禦,但面對史達林三個軍團近250萬兵力的進攻,還是如螳臂當車一般。柏林在苦苦支撐二十多天後最終淪陷,希特勒飲彈自盡,而在此時,挪威還駐紮著近40萬的德國士兵,希特勒為什麼不把這支部隊調回來幫自己一把呢?佔領挪威,德國有幾大好處事實上,當時德國之所以開戰,不是因為國家兵強馬壯,而是因為國內陷入經濟危機,然後德國人被納粹希特勒鼓動,從而發動了對其他國家的侵略戰爭。
  • 興登堡讓希特勒懼怕?興登堡對德國說是偉人,對世界來說是名人!
    僅僅四年之後,興登堡再次率領著一個營參加了普法戰爭,之後又一次率領著他的部隊通過柏林凱旋門。之後,他憑藉著自己的履歷和經驗步步高升:從營長晉升為上將,之後又當上了參謀長、師長……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興登堡已經成為了德國陸軍第四軍的軍長。
  • 招惹蘇聯導致戰敗?為何說納粹德國即使不進攻蘇聯也是必敗無疑?
    恰好此時的希特勒打起了反共的旗號,這使得深受「矇騙」的英法等國推行綏靖政策幫助德國進攻蘇聯。因為德國必須通過擴張才能維繫其模式的運轉,因此一旦擴張停止,或者遭遇戰敗,那麼等待法西斯的,就是覆亡的命運!2、英國不可能被打敗從掠奪外國來補貼德國的角度,英國就不能算作德國的主要目標,事實上整個西歐都不能算,希特勒夢寐以求的資源包括土地和資源都在東方的蘇聯。掃平西歐大陸和英國只為德國在進攻蘇聯時背後不會被人捅刀子。
  • 今天的德國人是怎麼看待希特勒的?
    德國官方對於希特勒的評價一直都是負面的,但是德國民眾對於希特勒則心情複雜2016年1月希特勒的的自傳《我的奮鬥》在德國被重新允許出版,這將是該書在而二戰後首次印刷出版。(阿道夫·希特勒)一戰後德國戰敗,英法美制定的《凡爾賽條約》對德國進行了嚴厲的制裁,德國喪失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以及:北什勒斯維希、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部分上西裡西亞、東上西裡西亞、阿爾薩斯和洛林等領土,並且還要支付給戰勝國2260億馬克的賠償款。
  • 柏林被圍時,德軍國外還有幾十萬的精銳,希特勒為何不調回?
    在歐洲戰場上,蘇聯派出了260萬的軍隊浩浩蕩蕩地進攻柏林。雖然希特勒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抵擋蘇聯的進攻,但是在龐大的蘇聯軍隊面前,德國人一點辦法也沒有,最終柏林被攻克,希特勒自盡,歐洲反法西斯戰爭結束。事實上當時柏林被圍困之際,德軍在國外還有一支幾十萬的部隊,但是希特勒並沒有將其召回。
  • 二戰戰敗後,希特勒自殺了,那德國人恨希特勒嗎?
    二戰戰敗後的德國有多慘?估計沒幾個人能說得清。當時的德國不僅領土被四分五裂,同時在德國的大街上到處都是燒殺搶掠的盟軍士兵。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二戰結束後的德國遠比二戰前的德國還要慘。那麼既然如此,當希特勒選擇在聯軍到來前自殺後,德國人有沒有恨希特勒呢?
  • 柏林被蘇軍包圍,本來可以突圍出去,希特勒為何不逃命求生
    魏德林建議希特勒轉移到北歐或者德國南部的巴伐利亞去,繼續指揮德軍作戰,但此建議卻被希特勒一口拒絕了。柏林戰役打響後,蘇軍平均每天傷亡2萬多人,由此看出戰爭的殘酷。此時的第三帝國處在風雨飄搖之中,柏林激戰正酣,但希特勒手上還有二百多萬的德軍,希特勒並沒有賭光本錢。
  • 德國人對希特勒是憎恨還是愛戴?其真相撲朔迷離!
    這樣處境德國人肯定是恨給他們帶來這一切的希特勒。希特勒上臺執政僅僅5年,就解決了600萬人的失業問題,使德國經濟增長了102%,國民收入翻了一番。這簡直是個奇蹟。德國迅速強大起來。德國人是歐洲十分勤勞和智慧的民族之一,通過民主的渠道選舉出一個殺人狂魔,被認為是全體的德國人的恥辱。德國人拼命抹去希特勒對整個德國民族的印記,比如柏林的希特勒地堡、慕尼黑的啤酒館等等。
  • 希特勒和墨索裡尼的恩怨情仇。
    但或許墨索裡尼就是一個利益主義者,墨索裡尼對希特勒友誼的升溫來自於希特勒對其的兩次支持。第一次,1935年10月,義大利發動侵略衣索比亞的戰爭,遭到以英法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敵視和壓制,而且英國甚至威脅要「制裁」義大利,而希特勒對墨索裡尼表示了理解和支持。
  • 發動柏林戰役前,德國敗局已定,蘇聯為何還要浪費30萬兵力?
    到25日時,蘇軍已經包圍了柏林。蘇軍對柏林的強攻中,採取多路向中心突擊的戰術,雙方經過激烈的巷戰,於27日進入柏林中心。29日,蘇聯開始強攻國會大廈。次日,希特勒在總理府地下室自殺。德軍沒了主心骨,潰不成軍。5月2日,衛戍司令H.魏德林將軍率部投降,柏林會戰結束。它也標誌著德國法西斯的滅亡,以及歐洲戰事的結束。
  • 二戰時期拒絕希特勒的德國性感尤物
    她於1901年12月27日出生於德國柏林,原名瑪麗亞·瑪德琳·黛德麗。她的父親是警察,在她年輕時就去世了。她的母親後來嫁給了騎兵軍官愛德華·馮·洛施(Edouard von Losch)。在成長過程中,黛德麗在私立學校學習法語和英語。同時,她還上了小提琴課,希望成為一名專業的小提琴手。在她快30歲的時候,黛德麗放棄了音樂去探索表演。
  • 二戰中德國強悍無比,為何最終失敗了?其中有一個原因最重要
    實際上,希特勒之所以會讓部隊暫時待命,是在向邱吉爾伸出和平的橄欖枝。畢竟東邊的蘇聯蠢蠢欲動,希特勒並不希望重蹈一戰中德國兩線作戰的覆轍。不過,對於希特勒的好意,邱吉爾卻表示了堅決拒絕。隨著英軍大部隊成功撤離,英國保存了持續抗戰的有生力量。這件事也是希特勒在二戰中的第一次重大失誤。
  • 德國元首弗裡茨 埃裡希 馮 曼施坦因的人生
    1942年 8月,指揮進攻列寧格勒。1942年 11月,擔任德軍頓河集團軍群司令,指揮營救被圍在史達林格勒的第6集團軍。1943年 2-3月,指揮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發動哈爾科夫反擊;7月,參加了庫爾斯克戰役。1944年 3月,被希特勒解職。
  • 納粹德國:從普通士兵到希特勒都「嗑藥」
    為此,德國國防部訂購了3500萬片脫氧麻黃鹼,特勒姆製藥廠開足馬力工作。從此,像伯爾這樣的士兵就無需再要求父母為他們寄這種藥了。    那麼,納粹德國成功對西歐實施「閃電戰」是否得益於吸毒?英國《每日電訊》報援引相關章節的內容認為,沒有興奮劑,戰爭不會是原本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