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徽柔結局悲慘都是帝王的錯?仁宗表示:這「鍋」我不背

2020-12-24 桃夭談情

自從宮鬥好手張貴妃下線後,曾經一度引起熱議的帝後CP和帝妃CP逐漸淡出討論圈,而徽柔與懷吉的虐戀情深則成了眾人關注中的焦點。

出身高貴的帝王長女徽柔因為多次的愛而不得而趨於崩潰,曾經那個天真明豔的小姑娘,最終化身為了寂寂深宮最可悲的犧牲者。

有人說,徽柔一生的悲劇大都是由那個所謂最寵她的父親親手造成的,可是一切就真的如此嗎?

那個在歷史上謹慎克己到了極點的帝王才是徽柔一切悲劇的造就者嗎?

仁宗表示:這鍋我真的背不起。

不可否認,徽柔的悲劇確實有幾分來源於帝王,他給了她無上的寵愛,卻沒有教會她在黑暗中該如何行走,可是更來悲劇的來源卻並非仁宗之過。

如果可以,他也不願那個自己一手寵大的長女最終淪入瘋狂的地獄。

也許帝王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為悲情的人物,因為他將親眼看著身邊在乎的人,一步步淪入無敵深淵,卻始終無法伸出援助之手。

一切的一切早在他踏上那個高高在上的王座的那一刻,一切就早已成了命中注定,一如這部電視劇原本的名字——《孤城閉》。

而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則是徽柔的悲劇到底是由什麼造成的?

一、時代的制約

想要看清一段歷史的本源,那麼就不能脫離了具體的時代。每一個時代的發展自然會相應的局限性,而那些悲劇的產生也大多逃離不了這種特殊的制約。

宋朝宣揚「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雖然是「家天下」的封建本質,可是皇權卻同樣被制約著。

他們強調:「法者天下公器,若屢違詔令,雖天子之子亦不得而私!」

法律並非一人一家的私器,它的存在為的是維護整個制度的合理與合法性,所以即使貴為帝王,也依舊有著自己的不得已。

強大的臺諫制度,讓士大夫們擁有了制約皇權的權利,皇家無小事,對於擁有監察職權的士大夫來說,即使貴為天子一言一行也要符合法度,更何況只是憑藉寵愛尊享富貴,卻無甚權勢的公主。

徽柔忤逆婆婆本就被大臣所詬病,再加上夜扣宮門,更是成了群臣彈劾重點。

原書中是這樣描寫的:諫官王陶論宮門夜開,乞繩治護衛,御史又共論主第內臣多不謹……

就連大名鼎鼎的司馬光,也都針對此事多次上書帝王,在他們的眼裡女子本應恭順賢良,而作為公主本就是天下女子的典範,更應謹守禮儀,而不是任性妄為。

從一開始,生於帝王家的她,就沒有任性的權利。

除了這些朝堂上的紛爭逼迫著仁宗無法在徽柔受傷的時候給予守護之外,還有宋朝對於駙馬身份的要求。

《宋史》中有記載,宋代對於駙馬授官的規定是這樣的:「駙馬都尉選尚公主、長公主,並除小將軍,下降日,除刺史;選尚大長公主,即除大將軍,下降日,除團練使。」

宋朝的駙馬不能在朝中居於要職,一旦你選擇了尚公主,那麼也就意味著你將放棄自己的前途,所以宋朝的駙馬大多選自小門小戶。

無論是徽柔的初戀,出生於世家的曹評,亦或是後來怦然心動的馮京,因為身份與未來的因素,她與他們註定了只能一別兩相歡。

可是見識過了才學出眾的世家公子,機變無雙的新科探花郎,這樣的徽柔又怎麼可能看得上庸碌而懦弱的李瑋?

也許這段婚姻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錯,可是錯的卻並非你我本身。

二、對於自身處境沒有清晰的認知

徽柔皇族的身份是她一生的榮耀,同時卻也是她一生悲劇的開始,然而她卻從未認識到自己的不同。

她享受了出身帶來的榮耀,卻認識不到自己所需承受的責任。

她想要的尋常女子最簡單的願望,卻註定了是身為帝王之家的她一生的求而不得。

皇族的身份本身就是政治的一部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享受了公主的身份所帶來的的福利,自然也要承擔公主這一身份所帶來的義務。

公主的婚姻本就是帝王手中的一顆籠絡人心的棋子,即使她本是帝王最寵愛的長女。

《邵氏聞見錄》卷第一帝,講到徽柔下嫁的原因時,是這樣描述的:念章懿太后不及享天下養,故擇其兄子李瑋使尚主。

因為念及生母之恩,為了加恩舅家,所以仁宗選擇了把徽柔嫁給李瑋,也許其中也有一絲為了女兒幸福的考慮,畢竟在他眼裡李瑋性子老實,一定會對徽柔好的。

可是徽柔要的從來都不是李瑋的好,她更想要那種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的尋常幸福。

然而身為帝王之女的徽柔,從一開始就註定了沒有婚戀自由的權利,她所愛的終將成為一生的錯過,即使不是李瑋也依舊還會有其他人,而這些卻是徽柔從來沒有認識到的處境。

當她在李家受到極度委屈的時候,內心的脆弱讓她急切地想要奔回宮中,想要向最愛的父母傾訴自身的委屈,於是出現了夜扣宮門的事件。

在尋常家裡,這不過是一樁極為常見的受了委屈的孩子尋找父母作為依靠的事情,可是在天家,一言一行都被無限放大。

言官的申斥與彈劾,生生逼得徽柔被禁宮中,也許這與她而言並不算是太過難以接受,可是懷吉的被迫離開則成了她最深的痛。

也許於徽柔來說,她始終只把自己當做了世間最為普通的女子,卻忘了從一開始她就不一樣。

因為缺乏對於自身處境的清晰認知,所以才會肆無忌憚地一次次觸碰規則,最終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

我們每個人存於世間的本身就是在規則中不斷行走,唯有認清自身的處境,才能尋找到屬於自身的幸福旅途。

三、缺乏逆境求生的能力

古羅馬斯多葛派的著名哲學家塞涅卡曾說過:好的運氣令人羨慕,而戰勝厄運則更令人驚嘆

沒有誰的一生可以做到一帆風順,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屬於自己的磨難,區別只在於你如何去應對。

在順境中成長並不值得驕傲,而能夠在逆境中求生才算擁有了擁抱幸福的能力。

也許對於曾經的徽柔來說,她的一生太過於順暢,一出生就被帝王所偏愛,後有養在皇后身邊,可以說在未出嫁之前徽柔擁有了一個女子所能夠擁有的一切。

即使後宮紛爭不斷,可是作為被帝王所偏愛的長女,她依舊可以肆意生長。

也正是這種順風順水的成長曆程,讓徽柔缺乏逆境求生的能力。

面對丈夫和婆婆的屈辱,面對愛而不得的苦悶,她想的從來都不是如何去面對,如何走出這片昏暗的天地,而是以為任由自己沉淪在黑暗的深淵裡不可自拔,最終在與懷吉分開八年後,抑鬱而終。

溫室裡長大的徽柔終究撐不起置身逆境的自己,可是如果你不懂得自救,那麼這個世界上將再無人可以可以拯救你的一切。

著名哲學家尼採有這樣一句名言:但凡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都會是你更強大。

唯有在逆境中走出一片天地,你才能夠成就強大的自己。

於徽柔來說,堅持走出眼前的陰霾,才能夠擁有廣闊的未來,即使在那個禮教束縛的年代,走出來的才是人生。

結尾

記得電視劇中曾有這樣一幕,張貴妃在臨死前對徽柔說:將來你一定會發現,你那尋常女子最簡單的願望,有一天也不會為世人所容,你這樣性子,也一樣會讓你落得個群臣怒斥、帝後抑制的下場。

張貴妃的臨死贈言終究道破了徽柔一生的悲慘命運。

有人說,最了解你的往往是你的對手,作為對手的張貴妃太清楚徽柔的本性,而她想要的所謂尋常的幸福本就是生於帝王之家的求而不得。

現實的逼迫,她對於自身處境的懵懂,以及在心性的脆弱讓她無法面對人生的逆境,這才是導致徽柔悲劇人生的罪魁禍首。

今日話題:

你覺得是什麼導致了徽柔一生的悲慘命運呢?

相關焦點

  • 《清平樂》:徽柔公主出生仁宗一臉寵溺,張貴妃上線趁機接近仁宗
    《清平樂》:徽柔公主出生仁宗一臉寵溺,張貴妃上線趁機接近仁宗文/呱呱熱劇在今晚更新的《清平樂》中仁宗和丹姝的感情還是最受到大家的關注,仁宗對丹姝的情誼終於被大家看出了端倪。從預告中可以看出,仁宗將一對夜明珠送給徽柔,苗娘子因為不好意思接受還推辭了,竟然惹得仁宗不快,果然父親對孩子總是最好的,什麼好東西都巴巴的想著孩子。第一次當父親的仁宗對徽柔關心愛護至極,妥妥的一個女兒奴。
  • 《清平樂》:原著小說裡「汝之蜜糖,吾之砒霜」,徽柔結局如何?
    該小說《孤城閉》將故事背景拉到北宋仁宗年間,以小黃門(太監)梁懷吉的視角來講述了仁宗趙禎的宮闈秘史和朝堂糾紛,以及梁懷吉和康樂公主徽柔之間的情感糾葛。這兩條大致的線穿插在一個輝煌的時代裡,時代人物諸如歐陽修、馮京、蘇軾、柳永、包拯、晏殊等人紛紛登場,如同在盛世裡綻放的一朵朵熱烈的繁花。
  • 懷吉在徽柔心裡是什麼意思 如何理解《清平樂》懷吉說:影子在公主...
    「我就知道,我不愛他了。」「我理解他,同情他,心疼他,可是我沒法愛一個只給我一部分真心的人。」這一刻,徽柔心裡也終於明白:這世間,不會放棄自己的人是懷吉。「那天我真的想死,因為我覺得在這世上不會有一個人永遠不放棄我。但是那天你來了,懷吉,我知道,在這世上有一個人永遠不會放棄我的!」懷吉惶恐:「臣怎能去比……」也許他內心也是欣慰吧。
  • 《清平樂》結局留下五點遺憾,但有兩點卻值得我們去尊重
    《清平樂》終於到了大結局。其實,到了40集確實有棄劇的想法,因為實在沒有cp磕感覺沒有了期待,整天都是滿嘴的道理跑火車。觀眾想要看圓滿,但是人生總沒有圓滿,都是缺憾修修補補的一生,這也是從古至今每個人的生活寫照。活在別人眼中的人生都是看似圓滿,卻各有其難處。
  • 清平樂:徽柔的嫁妝相當於宰相194年的薪水,可婆婆卻敢刁難公主
    仁宗的壓力越來越大,臺諫每天進言,要仁宗過繼宗室子弟,這樣,仁宗若是意外去世,朝堂也不至於血雨腥風有大的動蕩。沒有兒子這件事,在仁宗的晚年已經成為他巨大的負擔,仁宗為此已經染上了精神疾病,長的時候,二十多天神志不清。這種情況下,徽柔長大了,這是仁宗心裡唯一的安慰,畢竟有個孩子長大成人了。
  • 清平樂:苗娘子懷孕官家樂瘋了,徽柔即將上線,期待她和懷吉故事
    《清平樂》改編自小說《孤城閉》,由正午陽光出品,王凱,江疏影等人主演。這是一部非常值得期待的電視劇,如今已經播出8集了,劇情也在不斷深入當中。《清平樂》最讓人期待的就是公主和懷吉的故事。原本兩人的故事是《孤城閉》的主線,可是翻拍成電視劇之後卻變成了副線,這讓不少原著黨表示非常的遺憾。公主徽柔是仁宗皇帝最愛的公主,這一輩子都在備受寵愛的長大。她的母親是苗娘子,是仁宗皇帝最愛的親人之一。兩人從小青梅竹馬,感情非常的要好。自從官家的親生母親去世之後,苗娘子就成了官家的妃子。
  • 從開分8.2到大結局6.8,我為什麼還堅持《清平樂》沒有爛尾?
    看大結局,嫁給了不愛的李瑋的徽柔公主, 好不容易得到李瑋最後一件禮物——和離,言官卻要在大殿上逼迫仁宗,要致懷吉於死地,徽柔最後走上大殿質問司馬光:「你是不是覺得愛恨嗔痴都是有罪?」但她不想懷吉丟了性命,只能屈服,答應和懷吉永不相見,最後兩個人遠遠望一眼,這就是永別。
  • 清平樂徽柔:當一個人對你說你很好,實際上是我不喜歡你的意思
    原來《清平樂》中看得最通透的人竟是徽柔!官家對皇后說:「你很好,很對,我很崇敬你,沒有朕,你也能當好一個皇后。」徽柔聽了爹爹的話,說:「懷吉,我突然明白了,如果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說,你很好,我很崇敬你,實際上是我不喜歡你,很討厭你的意思。原來嬢嬢不快樂,聽了這話她比大哭還傷心一千倍」……想必在追《清平樂》的人都無法反駁徽柔的話吧!倒是這番話出自徽柔之口,讓人不由感慨。
  • 清平樂:福康公主的悲慘人生
    相信大家最近都看《清平樂》吧?這裡我們來聊一聊歷史上大宋最得寵又最悲慘的公主--福康公主徽柔,她的一生可悲可嘆,前期有多輝煌,後期就有多悲慘。她是宋仁宗趙楨30歲才生的第一個孩子,也是他最寵愛的女兒。福康公主從小聰慧靈敏又非常孝順,仁宗把所有的父愛幾乎給了福康公主一人。然而福康公主的悲劇也是由這個最寵愛她的父親親手造成的,由於父親的極度寵愛,福康公主從小傲嬌任性,這也是造成她日後婚姻悲劇的原因之一。
  • 不尊重歷史,劇情尷尬,《清平樂》這一手好牌真的是被自己給打爛啊
    近日由王凱、江疏影、任敏、喻恩泰等主演的古代傳奇大劇《清平樂》也已收官,對於這部劇前部分劇情良心堪稱佳作,但是後面開始卻慢慢走下坡路了,本來正午陽光強大的製作班底和演員陣容,有望成為一部經典佳作,但是沒成想卻這一手好牌卻被編劇給打爛了,完全不尊重歷史、劇情更是讓人尷尬
  • 清平樂:張妼娢有點被害妄想症;官家或從未真心喜歡過什麼人
    《清平樂》中的張妼娢,對於這個人物,不知道什麼原因,看下來之後我沒覺得趙禎有多喜歡她,張貴妃嬌縱蠻橫,不守規矩,沒有半點皇室體面,是這樣的人設吧。其實宮人做的很多壞事仁宗都知道,寵愛張閉含也是因為她能一眼看透,又容易哄,不需要防備,又沒家世,必須依靠他,就像寵愛寵物貓一樣;而皇后背後有令他忌憚的家世,他也看不透皇后,地震發生時他發現皇后完全有獨當一面的能力,不需要依靠他,像極劉太后,自古帝王多猜忌,薄情。除非發生近乎生死離別的事,否則帝後很難交心吧。
  • 《清平樂》結局意難平,懷吉人設崩塌,不討喜的他反而站了起來
    電視劇《清平樂》終於在萬眾期待下收官完結了,它留給觀眾諸多思考,而更多的是不舍,尤其徽柔懷吉的感情結局最讓人期待。然而,《清平樂》不是一部偶像劇,編劇沒有為迎合大眾心聲而將徽柔懷吉撮合到一起,劇版結局與原著大不同,被改動了不少。
  • 《清平樂》:徽柔,你若不是苗心禾的女兒,而是「作精」張妼晗的女兒...
    說來說去都是圍繞著徽柔的這門親事,其實在這件事上不止趙禎、曹丹姝,徽柔的生母苗心禾也是有責任的。 她們都是真性情的女子,她們的跋扈和發脾氣就純粹是因為不喜歡、不高興,看起來「作」,但卻很可貴。 張妼晗當年對趙禎「死纏爛打」正是因為喜歡,而徽柔在已經被指婚給李國舅家後,依然無法斷了和曹評的聯繫,也只是因為喜歡。
  • 我的眼淚,都給了射手&雙魚這對意難平:遇見你,是我最幸運的事
    「徽柔,也在懷吉心裡。」二十年來,這是他第一次叫她徽柔。不是公主,他叫的是她的閨名,他的徽柔。昨晚,《清平樂》再次上了熱搜——#徽柔也在懷吉心裡#。2020年,改編自小說《孤城閉》的正午古裝大戲《清平樂》,譜寫了大宋好風光,也留下了一對意難平。
  • 《清平樂》李瑋歷史原型:娶驕縱公主差點被毒殺,為報復虐待公主
    《清平樂》駙馬李瑋歷史原型:娶驕縱公主差點被毒殺,為報復虐待公主文/無計讀史《清平樂》播出的劇情中,徽柔公主與梁懷吉的感情在成長的陪伴中越來越好,徽柔越來越依賴梁懷吉。徽柔的夫君李瑋也早就上線,是個胖胖的小男孩,接下來不久二人就將成婚,徽柔的婚姻也成為悲劇。
  • 《清平樂》懷吉令人驚豔?年僅16歲的他,為何受正午陽光青睞?
    文| 陳三廢編輯| 不飛《清平樂》收官,正午陽光給了些主要人物,一個不錯的結局。讓曹皇后和官家擁有了一段本不該存在的愛情,讓苗娘子在徽柔承歡膝下,而徽柔和懷吉這對劇中最虐的CP,儘管不在一起卻也能各自安好。而懷吉也走出「孤城」改回了原來的名字「梁元亨」,重獲自由。這樣的結局,給懷柔CP留有空間,雖有遺憾卻不悲涼。
  • 《清平樂》的父母之愛:給她全世界,不如讓她做自己
    羽佳一直在追電視劇《清平樂》,最近的劇情有些虐人不已。最令人唏噓的,便是徽柔,這個大宋曾經「最幸福的女子」,從無憂無慮的公主,變成了現在這個不會笑的,最「窮」的姑娘。這還真是冤枉了這位父親。他愛女兒,從徽柔一出生,就給她全世界最好的,連重話都沒有對她說過。
  • 剪不斷的白月光,抹不掉的硃砂痣——曹評與徽柔的虐心之戀
    看電視劇《清平樂》中,徽柔和曹評的愛情硬生生掐斷了,真真虐心。歷史上曹評的原型是曹佾之子,曹皇后的親侄子,擅長文史和書法。先後擔任過溫州防禦使、相州觀察使、殿前都虞候、平海軍節度使等等。我們就以影視劇中的曹評,來分析他和公主這段無望無果的虐心之戀。曹評在仁宗皇帝的一通神操作下,他退縮了,為了曹家上下,他不敢再堅持自己的愛情,在仁宗問他想娶徽柔為妻嗎。他甚至沒等仁宗接下來說的條件,就不斷認錯。磕頭"你想娶徽柔為妻嗎?""臣不敢,臣不敢,臣不敢。臣真的知錯了。"
  • 《清平樂》裡的奇怪稱呼很耐人尋味
    在古裝劇《清平樂》中出現了很多奇怪的稱呼,這一度讓很多觀眾看得雲裡霧裡。比如身為公主的徽柔在和生母苗娘子交談時稱她為「姐姐」,對曹皇后的稱呼是「嬢嬢(娘娘)」。當然,最奇怪的還是徽柔稱自己的婆婆楊氏為「阿嫂」,而楊氏又反稱自己是公主的「家姑」。
  • 清平樂:平心而論,李偉沒那麼難看,徽柔和懷吉真的值得同情嗎?
    清平樂:平心而論,李偉沒那麼難看,徽柔和懷吉真的值得同情嗎?因為看了原著知道徽柔的結局,所以對於趙禎把徽柔許配給李偉這件事,很多人都持有反對的態度。徽柔和懷吉很美好的一對,可他們最終卻以悲慘收場,懷柔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局,主要是因為他們沒做到:發乎情,止乎禮。結合徽柔嫁給李偉後她跟懷吉所做的種種,平心而論,他們真的值得同情嗎?觀眾都同情他們偏向他們罵李偉,那是因為懷柔這對太般配了,有點接受不了她嫁給不喜歡的李偉。可徽柔和懷吉不太值得同情,因為他們已經逾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