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來都有衣錦還鄉的說法,當一個人功成名就、事業有成之後,往往會選擇扶持家鄉的產業,資助教育事業等,換句話說這叫知恩圖報,飲水思源。作為華為老總的任正非,也曾為母校捐過款,不過這其中還發生了一段小插曲。
2012年,貴州都勻一中的校長胡立軍,不遠千裡找到任正非,見面之後開門見山地說:「能不能支持一下母校,學校缺經費,需要100萬資金。」
任正非是1962屆都勻一中校友,父親任摩遜還曾擔任過校長。況且任正非十分重視教育,他理應一口答應下來。然而任正非卻出乎意料地反問了一句話:「校訓是什麼?」
校長胡立軍沉默了,他沒想到任正非會問他這個問題!他認為任正非可能會關心學校的升學率,有多少學生、多大規模。然而任正非關心的確是一中的校訓。
這個問題,身為校長的胡立軍支支吾吾回答不上,因為當時的都勻一中根本就沒有校訓。
於是任正非說:「捐款沒問題,首先,你得搞清楚校訓是什麼?你弄不明白,我不給錢。」
這讓胡立軍灰心喪氣,他心想作為金主的任正非提出這樣的問題,無非是對捐款沒有興趣,找個藉口推脫罷了。但任正非卻反過來寬慰他道:你想不出,我幫你吧!再找些朋友,我們一塊想。
胡立軍怎麼也沒有想到任正非會對升學率之外的「校訓」真的如此重視,更沒想到他口中的「找些朋友」是請來數十位專家學者研討、制定校訓。
「立志、崇實、擔當」,任正非為母校送上了這六字校訓和一百萬捐款。從先定校訓再捐款的做法,可以看出他的格局與擔當,他期盼母校能夠堅定目標,能培育出更多優秀的人才。因為他深深明白教育不只是看升學率,最基本的出發點是育人。
任正非對教育一直非常重視,在華為最艱難的時刻,任正非在接受央視採訪時卻說:再窮不能窮教育。
像任正非這樣有遠見有擔當的企業家,他的為人處世和企業管理的思想精華,都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任正非在《任正非,什麼時候出發都不晚》中說:「要在茫茫黑暗中發出微弱的光,才能帶領團隊走向勝利」。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這位民族企業家,學習任正非身上的「狼性」,一定要去讀一讀這本書。
《華為管理法》涵蓋了任正非30年管人、用人、育人智慧,誠意公開,完整闡述了任正非的經營理念與華為企業管理方法,都是不可多得的知識財富。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