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卑未敢忘憂國。——陸遊
在一個國家當中,平民百姓往往是最為愛國的人,他們生活在這個國家當中,對國家充滿了感激之情,因此每當遇到大事的時候,這些人往往會首先站出來,表示支持祖國的決定。正是這些千千萬萬平凡人的肯定,使得我們的國家能夠越來越強大,越走越遠。
可是,在另外一方面,高級人才的流失也是一個非常令人頭疼的問題。2005年錢學森就曾經提出了一個非常著名的問題,那就是為何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人才?這個問題十分的出名,甚至被人們命名為錢學森之問。
高級人才的流失到底有多嚴重?我國頂級大學清華與北大這兩所高校的學生,有很大一部分人在畢業之後都沒有留在國內,而是去到了國外留學,而在留學的那些人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人從此便留在了國外,再也沒有回到過中國。以至於這兩所高校一度被人稱之為留學基地。有了頂端大學的榜樣,其他高校的學生也毫不示弱。
在中國地質大學,就有一位天才物理學家,他就選擇了加入美國國籍成哈佛最年輕教授,他是誰呢?
他就是中國地質大學的高材生尹希,在他成才之後選擇了加入美國國籍。
一、尹希的成長軌跡
1983年,尹希出生在河北保定。他的父母在當年都是中國地質大學的高材生,而且他們也做出了不少的成就。有著如此優良的基因,再加上家境很好,父母又非常重視對他的教育,尹希也因此逐漸走向了學術的道路。
尹希的成才與他父母是脫離不了關係的,尹希的父母深知要想在中國這樣一種激烈競爭的環境下脫穎而出,就必須從小開始培養。所以尹希的父母從小便就給他制定了一個非常完善的培養計劃,而且這樣一種培養計劃還是隨著尹希的成長而不斷進行變更的。也就是說,與很多家長的固定思維不同,尹希的父母從來就沒有想過要將他培養成為哪一類具體的成功人,只是在將他往學術的道路上引導。
在這樣一種刻意的引導之下,尹希的任何才能都能夠得到充分的挖掘。在他所有的天賦當中,尹希的數學和物理天賦尤其的讓人印象深刻。
1993年的時候,年僅9歲半的尹希便進入了當時北京八中進行學習。這個孩子可不是在一般的班級當中上課,他進入的是智力超常實驗班,顧名思義,這個班級的設立並不是為了對一些普通的孩子進行訓練,而是專門用來對那些小小年紀就表現出極高天賦的孩子進行培養。
有了良好的老師,再加上尹希從小打好的基礎,他很快在數理數學物理兩項當中嶄露頭角,每每能夠在試卷當中考到極高的成績。
終於在12歲的時候,這個天才少年通過了高考,並且成功的考中了當時的中科大少年班。這個少年班裡可出過許許多多的大人物,這個班最開始創建於1977年,其創建的提議者正是諾貝爾物理學獎李政道。作為人才的培育中心,這個少年班每年只有30~40個人能夠進入,所以能夠進入的人都是極具天賦的人。他們往往能夠進行刻苦的學習,在這之後的研究當中也能夠表現出非常大的毅力。
在中科大少年班的尹希每天的作息安排極其的規律,每天6點起床,洗漱出門之後,不是在圖書館,就是在教室,只有到了晚上休息的時候,他才會回到宿舍睡覺。
尹希絲毫沒有浪費5年的本科生涯,他在這裡學到了非常多的知識,在5年之後他有了一個機會,那就是可以選擇繼續深造。
在當時,他申請了許多的世界名校,最終在眾多名校的錄取通知書中,尹希選擇了哈佛大學。
2006年,尹希獲得了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由於他出色的表現,哈佛大學破例允許尹希繼續在本校內攻讀博士後。
2008年,24歲的尹希成為了哈佛大學物理系的助理教授。
2015年,31歲的尹希已經是哈佛大學的正教授。不論是升遷的速度,還是他的年齡,都可以說是創記錄的存在。
這樣一位優秀的人才,中國對他如此的培養,他到底有沒有回到中國呢?
很遺憾,尹希最終並沒有選擇回到中國,他留在美國並加入了美國國籍。
二、尹希的選擇和他的一番話
在尹希剛開始出國的時候,他曾經表示,過他去美國並不想留在那裡,他只想更好的學習,將自己變得更快的強大,等他學成之後,他想要回到中國來報效祖國。
可惜的是,隨著這位天才物理學家名動天下之後,他在媒體面前公開表示,短時間內他沒有回國發展的打算,這相當於是一盆冷水澆醒了正在做著天才回國建設家鄉的夢的普通民眾。
關於他並不想回國的原因,尹希自己曾經說過,他覺得國內的科研環境並不合他的期望,國外的環境更加的好。而且他所在的哈佛那裡有很多頂尖的物理學家,他可以與他們進行溝通與交流,如果回到國內的話,這種面對面的交流顯然是不可能的。
不過,這個天才物理學家最後還是留了一個臺階,他說,「如果他要回國的話,他肯定不是一個人回國,他希望可以帶著一個組的人回到祖國,這樣的話,他在外國經濟的研究就可以在中國繼續下去了。」
尹希說的話,到底有沒有道理?
大部分的人,在面對人才流失的情況時,首先站起來對國內的科研環境進行質疑。國內的科研環境有問題是不假,但並不意味著國內這些年來並沒有在做相應的努力。
教育是一件大事,改變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如果所有人都以國內科研環境不好為由而拒絕,那最終留下來的將是那些就能夠適應這樣一個環境的人,這些人適應了環境,自然也就不會再為改變環境而作出努力。
所以,尹希所說的國內科研環境不好,其實是一種變相的指責。國內科研環境不好,那他又是如何被培養出來的呢?難道說他所有的成績都是由於他自身的努力嗎?他罔顧了這麼多年來國家對他的培育,將自己所有的成就都歸因於自己的天賦。
美國或許可以給他足夠的資金,可以給他足夠的人力,但是這樣研究出來的結果真的是為全人類做貢獻嗎?恐怕不盡然吧,如果他的研究最終傷害到了中國的話,那他將會成為歷史罪人。失去了中國這樣一個競爭對手的話,美國又會對這些科研天才們給予多大的重視呢?強大的祖國永遠都是中國人在國外生存的保障。
其實,尹希並不回國,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在美國已經娶妻生子,組建了家庭。他完全看見自己在國外組建家庭的事實說出來,並沒有必要含沙射影的指責中國的科研環境。這樣做的用心,值得大家思考。
小結
在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國內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可是那時候還是有很多的科學家們不怕艱難的回到了祖國,他們才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人。而打著國內環境不好的幌子,拒絕回國的人,這樣的說法明顯就是在指責和貶低中國這些年來為科研事業所做出的努力,中國人在文化方面應當有自信,在科研方面我們能夠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