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總是少數,但是對於天才自身而言,不過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在許多人都喊著80後「老了」的時候,有這樣的一個人卻成了物理學界令人驚嘆的存在。這個人就是尹希。一個從小就戴著天才光環的人。而最值得令人稱道的事情,便是他12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而31歲有成了哈佛大學最年輕的教授。這個所謂「老了」的80後,可以說是物理學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8歲便能看懂微積分的「神童」
與如今眾多父母因為盼著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甚至不惜相信所謂的「量子波動速度」不同。雖然尹希在小的時候便表現出驚人的天賦,但是他的母親卻是沒有刻意去挖掘他的神童天賦。如今就連大學生都看著頭疼的微積分,對於幼年的尹希來說,簡直是一本普通的課外讀物。而他第一次接觸微積分,也不過僅僅八歲。這樣的舉動甚至連他的母親都嚇了一跳。
他的母親並沒有欣喜若狂,反而是將他的微積分書籍給收了起來,告訴他不能好高騖遠,學習應當是一件腳踏實地的事情。但是最終也抵不過尹希的一再央求,確定尹希是真的在看微積分的時候,他的母親還是降書本還給了他。當然,讓他母親做出這個決定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尹希在停學一個月之後,依舊能考到全班第一。如果按照小說裡面的套路,我們甚至可以懷疑尹希是從未來穿越回來的。
「天才」裡最亮的一顆星,三年學習完六年的內容
天才們總有著與眾不同的成長方式,尹希自然也不例外。如果讓他跟著同齡人一起學習一起升學,無論是對他來說,或者是對他的同學和老師來說,無疑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作為中國人才嚴重短缺的時代產物,少年班可謂是尹希這樣的天才最好的去處。方才9歲出頭,尹希便考入了4年制中學少年班,之後僅用了三年的時間,便從該學校畢業,順利晉級中科大的少年班。如果說少年班裡的都是天才,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形容尹希呢?
有許多人認為少年班是一群往死裡讀書的人,總是一副「我上我也行」的態度。但是按照尹希所說,實際上除了學習之外,他們還有著不少文體活動,如爬山、遊泳等,在網上找到尹希的近照,你甚至會發現,這個以學術研究出名的人,從身材來看更像是一個健美先生。也正是因為嚴謹而均衡的教學安排,讓尹希在如今對外提起的時候,依舊認為在中學少年班的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委身」哈佛,兩次打破名校記錄
2001年,尹希從中科大的五年制本科畢業,然後直接跳過了碩士階段,直接拿著哈佛大學的兩萬多美元的全額獎學金,進入哈佛大學開始攻讀博士學位。實際上,尹希比較遺憾的,是沒有拿到加州理工的錄取通知書,所以去哈佛,還算是他一個比較無奈的選擇。但是耶魯大學卻給了他最高的待遇,那就是在博士畢業之後,依舊讓尹希留在哈佛大學做博士後研究。這可是一件從所未有的事情。
之後尹希以24歲的年紀,成為了哈佛大學物理系的助理教授,這個年紀,如果不是熟悉的人,恐怕在進入教室的時候,都會誤以為他是一個同級的同學。之後又過了七年,尹希又打破了哈佛大學的另一項記錄,成為了哈佛大學最年輕的華人正式教授。也是在這期間,尹希加入了美國籍。這樣的結果,估計是許多人很難接受的。
按照尹希所說,他之所以留在美國,最主要的是為了學術研究的方便,他需要在討論一個問題的時候,走到下一個辦公室就能找到可以討論的人,如果他要回國,必定不是一個人回,而是需要帶著一群人。這樣的話語總是讓人心生寬慰一些,但是有幾分真實性,那就見仁見智了,畢竟中科大少年班畢業兩百餘人,如今有著一百餘人都選擇了 在美國任教,歸期無從提起。
雖然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天才,從尹希的成長經歷中,我們也能看到一些值得學習的教育亮點。如同興趣的培養,尹希之所以能夠成為物理學界的名人,在於他從小就對數理有著濃厚的興趣。可是如今有些父母確實依靠自己的興趣愛好給給孩子定方向,最終卻是南轅北轍。正所謂強扭的瓜不甜,真想讓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倒不如先了解清楚他究竟喜歡什麼。
本文編輯:阿田
(圖片來源網絡,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