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現代的人們,要的是哪一種幸福?是更多的付出還是索取?

2020-12-20 小明哥說世界

又是一年七夕,牛郎織女的故事,每到這時總會被重新提起。其實人們對這個故事早已爛熟於心,可依然喜歡在每年的這一天去溫習這悽美的愛情絕唱,縱使在心裡默念它百轉千回。最終總會以那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出自北宋詞人秦觀《鵲橋仙》)來聊以自慰,好似是為了安慰自己而彌補或忽略故事結局的傷感,填補牛郎織女之間相隔萬裡的時空,自以為是地把這個愛情故事襯託得越發悽美哀怨。但其實牛郎織女本身也許並不在意,他們在乎的只是那些朝夕相處、男耕女織的曾經擁有,從沒奢望過什麼天長地久。原來這個故事最美的部分,就是那些男耕女織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古代,戀人們攜手共度一生的最好方式也許就是男耕女織了,那是他們的世外桃源。不稀罕什麼錦衣玉食、瓊樓玉宇,那樣的日子其實是過給別人看的,不是愛人之間冷暖自知、相濡以沫的貼心和踏實。誰不希望相守就是百年,永不分離?男耕女織,隱含的是一種自食其力,把幸福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上,那幸福也是一種互相扶持、細水長流式的。

而生活在現代的人們,要的又是哪一種幸福?是更多的付出還是索取?

如今男耕女織的生活方式也許並不實際,快速的生活節奏讓我們有時連午飯都沒時間好好吃,怎麼可能還有時間去種瓜種豆呢?但城市裡的愛情又偏偏是更需要陽光和空間的,因為那些高樓大廈實在顯得太壓抑,又給人太冰冷的感覺。所以,不如找個時間和你的愛人去郊外,進行一次田間勞作,在遠離城市的鄉間,仔細體會一回男耕女織的單純、從容和幸福。

挑一個天晴日朗的好日子,到郊外去看看。那裡的泥土散發著莊稼的清新氣味,是一種腳踏實地、返璞歸真的味道。城市本就是從鄉村脫胎而成的。回到鄉下去,便帶著一種回歸母體的意味。越是接近,心裡便越是輕鬆、踏實。卸下來自城市的包袱和種種負擔,這是一次你和愛人之間享受幸福的時刻。

陽光溫柔,微風和煦,郊外空曠,整理一下自己的好心情,一邊傾聽著鳥語花香,一邊走進田間的地頭;你們之間的分工也是一邊鋤地,一邊播種;一邊是他伸伸腰背,她給他擦擦額上的汗。兩人目光相遇的那一刻,沒有言語增加的必要,心滿意足的笑容已經勝過了萬語千言。勞作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樂趣。比如,地上會有各種各樣蠕動的小蟲,也許它們正在去覓食的路上,也許剛剛吃完飯,正在散步鍛鍊,你們會在勞作空閒發現它們,並捉一隻來與之嬉戲。然後,你們小心翼翼繞開莊稼,在空地觀察這隻田間的蟲子,它在這麼如詩如畫的地方過著平凡的日子,遇見任何障礙都能繞過去,你也許會有那麼一個偶然的念頭想成為它,像它那樣輕鬆自然,處事不驚。

其實生活本來就應該是,和愛人從容地走下去。該邁的步子一步都不退縮,遇到障礙就面對。有播種就會有收穫。不要去和別人比誰結的果多,這些是心靈上的收穫,無法憑重量質量去衡量。其實,只要你無悔地付出過,全力地爭取過,無需去問自己的努力是值得還是不值得。這個過程足以使你滿足,也已經成為你人生的一部分。享受和愛人一起田間勞作的樂趣,讓幸福的日子細水長流。

相關焦點

  • 付出也是一種幸福
    雖然我付出了3個小時的時間,可我的收穫遠遠比做幾道題目來得更多。現在想想,我那些看似「無用」的「付出」,未嘗不是沒有意義的呢?這也許是一種更充實的幸福!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個「小書蟲」,愛看各種課外書。
  • 人生是一種付出,而不是索取?
    人生是一種付出,而不是索取,我真的願意為你去做任何事·······」這樣的愛情宣言是不是很美好?有多少男人聽到這樣的愛情宣言,不為之心動?然而,它的可信度又有多少?若非愛到骨子裡,誰願意為誰去做任何事?人生是一種付出,而不是索取,能說這話的女人,哪個不被人愛?可是這話真誠嗎?
  • 幸福是雙方的,沒有理由讓一方只付出而另一方只索取
    幸福是雙方的,沒有理由讓一方只付出而另一方只索取你若忍受了只被索取而無回報,沒有人為你的餘生買單無意中讀到一篇文章,其中一句話說「你為愛妥協,誰為你餘生的幸福買單」,不禁想起身邊發生過的一些人來。他不僅要賺錢養家,還要回家伺候老婆,而且還被老婆各種看不起。後來,當這位朋友決定離婚的時候,那女的卻又表示要和他繼續生活。為這事,我們曾勸過他,但他說為了孩子,還是好好過吧。其實他們的孩子在女的影響下,已經養成了極其惡劣的習慣。事情到了這一步,我們也無話可說了。他說「好好過吧」,可是在我們的眼中,什麼樣才叫「好好」呢?
  • 簡單談談索取和付出
    但事實上,索取與付出都可以是愛,本就是統一的,或者這麼說,「索取本就是付出,付出本就是索取」。讓常人無法理解這句話的深意,就在於我們對於愛的對象、愛中的需求、愛中的商榷評判,遮蔽了我們清晰的看到它們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討論他們的辯證統一關係之前,我們要對「理性的愛」,有一個簡單認識。
  • 愛是付出,也是索取
    大概在很多人眼裡的愛情都是付出,大家理所當然地認為,愛一個人就要為對方不停的付出,仿佛不這樣做就顯示不出真愛似的。付出固然沒錯,可是一味付出不求回報並不是完整的愛。付出與索取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可是真正的愛一定是伴有索取的,比如下班回家時對方的給予的一個甜蜜擁抱,相擁入睡前的晚安吻,兩個人的甜蜜恩愛都不是一個人不停地付出就可以完成的一件事,倘若沒有心意相通的付出和索取,大約在婚姻這條路上脫軌而出將會成為必然的事情。我的另外一個女友過去愛一個人,愛得發狂的那種,她說看到他的時候,會不由自主想把他推倒在門背後解他的皮帶。
  • 幸福生活不是索取,而是給予!
    現在大多數人都是這個樣子,在大家都好好的時候,沒有好好的生活,把大好的時光都用在了爭吵,嫉妒、恨上面了,用在了向對方索取,一味的索取,有的人甚至明知道對方能力有限,還要勉強他去做。前幾天,在健身房鍛鍊,我聽到一段話,真的很心酸,一女人在哪裡健身,跟那個教練在談心,教練問她,你怎麼天天來猛練,不累嗎?
  • 是索取太多,還是付出不夠
    女的說要買一件東西,男的好像不怎麼同意買,女的就不是好態度的對男人囔到讓你給我買個東西都不給買。男人回復到之前不是買過嗎,女人更加生氣就罵了起來。 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這樣的家庭瑣事,其實並沒有多大點事兒。既然是組合成為了一個家庭,就應該相互尊重,相濡以沫。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環境,孩子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 向父母「索取」也是一種孝順
    再說,你們年輕人的生活方式跟我也不同,還是不要攪和在一起。二女兒說:媽媽沒見過大海,正好國慶假期,我帶媽媽坐飛機去海島旅遊,住住豪華酒店,讓媽媽好好享受一下。說真的,還是覺得媽媽做的辣椒醬最好吃,這回我回家,媽媽你要給我做幾瓶,好讓我帶走吃!老母親一聽,立刻臉上樂開了花,連聲回應好好好,不停地說:我這就去給你做!
  • 心理學揭秘:為什麼善於索取的人比善於付出的人更受歡迎?
    為什麼我們生活中那些善於索取的人會比付出的人更受歡迎,其實這裡面隱藏了這三大要素與秘密:還記得《白雪公主》的童話故事嗎,漂亮溫柔的白雪公主曾經闖到七個小矮人的房屋,她可憐兮兮的問道,我能住在這裡嗎?這個心理學效應啟發我們,人們對於某種小請求找不到拒絕的理由,就會增加同意這種要求的傾向;而後當他捲入了這項活動的一小部分以後,便會產生自己是關心社會福利者的知覺、自我概念或態度。這時如果他拒絕後來的更大要求,他們反而會覺得不好意思,於是在心理內部壓力就會支使他繼續幹下去或做出更多的幫助,並使態度拓改變成為持久的。
  • 索取與付出,是做人的兩端
    羅志淵心語(2021年1月23日)索取與付出,是做人的兩端。
  • 生活,是一種境界,生活,也是幸福的愛
    快樂,是一種精神的愉悅。最廉價的快樂,就是耳機裡的音樂和聲音,這也是成本最低地享受。快樂,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生活動力。然而,在現實的生活裡,人們在喧囂和快節奏的現代城市裡,在生存的忙碌中,忘記了快樂。
  • 人生是付出,而不是索取
    人生是付出,而不是索取。蔡元通寫實工筆花鳥畫:《番鴨》付出,就是布施;把自己的智慧、知識、財力(金錢)、體力,或用語言鼓勵人、幫助人,只要能讓他人從困難中得到利益與救助,都稱為布施。蔡元通寫實工筆花鳥畫:牡丹盛開的季節世界上最虧本的生意就是幹壞事。
  • 愛情不是無常的付出,「而是感恩和回饋」,悟不透這一點很難幸福
    擁有這樣思想的人很難幸福。上面說過,愛情是明碼標價的交換,如果我們換句人情味的說法就是,感情是感恩和回饋。相愛的兩個人,是平等的,雖然對愛人好,是一種責任,但長期的付出,得不到回報,那對方就成了索取你精力的怪胎。
  • 讓男人更愛你的秘訣:索取
    其實,女人應該要明白,想讓男人更愛你,一味地撒嬌賣萌、卑微付出,可能會一時管用,但不會長久有效。事實上,讓男人更愛你的秘訣,從來都不是毫無保留的付出,而是:「索取」。02.那麼,女人究竟應該如何向男人「索取」,王楠楠說她是這樣做的:索取他的知識和生活閱歷這個索取,不僅僅有利於女人得到男人的欣賞,而且也會滿足男人的一種自豪感,反正都是兩者得益,何樂而不為呢?
  • 無條件付出的人才是感情中真正的索取者
    付出超出了自己所能負擔的,需求卻沒有得到滿足,這種付出就會逐漸變成索取的理由。尤其在感情中,這種現象體現得最為明顯。很多人覺得感情就是一種交換,我為你付出了多少,你就應該回報我多少。這在某種意義上是錯的,感情從來就不可能是平等的。
  • 付出使人快樂,索取使人痛苦!三個真實故事講述同一個人生道理
    注意看,正是要「索取」搭肩攬腰,索取所謂的自尊而帶來的些許痛苦,只不過有些痛是那麼輕微而不自知罷了,但隨著索取的升級必帶來更多的痛苦。故事繼續講!相處半年有餘,甜蜜期早已過去,仿佛是過了幾年的夫妻,說話開始不修邊幅,行為也大膽起來。這為以後的不悅,甚至是痛苦埋下了伏筆。
  • 親情重在付出,而不是一味索取
    維繫親情首先是要付出,而不是一味索取,親情讓我們永遠有依靠的對象,有傾訴煩惱的親人。雖然親情有時也很無奈,但是它無法選擇,即使它讓你的心受傷,還是無法改變的血緣關係。父母給予子女生命,因此世上最偉大的愛,莫過於父愛母愛,這是毋庸質疑的。但我們不能一味地從父母那兒索取愛,而不知回報。時常反問下自己「你為父母付出過什麼」?金錢?時間?愛?
  • 愛,不是一味地索取,而是總歸有一方要懂得付出
    生活中,時常會有人問:愛到底是什麼呢?有人說,愛是睏倦時的那杯咖啡;是雨天時傾斜的那把雨傘;是難過時的那個溫暖擁抱……也許它是無聲的,也許它是喧譁的,但不管是哪種方式,我想,從木蘭身上,我更懂得,愛,總歸要有至少一方是懂得付出的。認識一對姐妹花,正是為愛痴狂的大好年華。
  • 520,只付出不索取真的好嗎?
    只付出不求回報的你,為的是逃避內疚,追求絕對的清白。在戀愛關係中,雙方是平等的,雙方都必須付出並索取回報,親密關係才會持續下去,在小黑的例子中,他一味地付出是為了告訴自己:我在這段關係中付出了很多,我是真的愛她的,我問心無愧。
  • 相對於善於付出的人,為何善於索取的人會更加受歡迎?
    其實在生活或是職場中,善於索取的人更受歡迎似乎也是一種無規律、非理性的現象,我們能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找到答案嗎?索取者滿足了付出者的心理需求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中最高層次的需求就是對自我實現的需求,也就是說人是需要刷存在感的,索取者的行為滿足了付出者自我實現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