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七夕,牛郎織女的故事,每到這時總會被重新提起。其實人們對這個故事早已爛熟於心,可依然喜歡在每年的這一天去溫習這悽美的愛情絕唱,縱使在心裡默念它百轉千回。最終總會以那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出自北宋詞人秦觀《鵲橋仙》)來聊以自慰,好似是為了安慰自己而彌補或忽略故事結局的傷感,填補牛郎織女之間相隔萬裡的時空,自以為是地把這個愛情故事襯託得越發悽美哀怨。但其實牛郎織女本身也許並不在意,他們在乎的只是那些朝夕相處、男耕女織的曾經擁有,從沒奢望過什麼天長地久。原來這個故事最美的部分,就是那些男耕女織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古代,戀人們攜手共度一生的最好方式也許就是男耕女織了,那是他們的世外桃源。不稀罕什麼錦衣玉食、瓊樓玉宇,那樣的日子其實是過給別人看的,不是愛人之間冷暖自知、相濡以沫的貼心和踏實。誰不希望相守就是百年,永不分離?男耕女織,隱含的是一種自食其力,把幸福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上,那幸福也是一種互相扶持、細水長流式的。
而生活在現代的人們,要的又是哪一種幸福?是更多的付出還是索取?
如今男耕女織的生活方式也許並不實際,快速的生活節奏讓我們有時連午飯都沒時間好好吃,怎麼可能還有時間去種瓜種豆呢?但城市裡的愛情又偏偏是更需要陽光和空間的,因為那些高樓大廈實在顯得太壓抑,又給人太冰冷的感覺。所以,不如找個時間和你的愛人去郊外,進行一次田間勞作,在遠離城市的鄉間,仔細體會一回男耕女織的單純、從容和幸福。
挑一個天晴日朗的好日子,到郊外去看看。那裡的泥土散發著莊稼的清新氣味,是一種腳踏實地、返璞歸真的味道。城市本就是從鄉村脫胎而成的。回到鄉下去,便帶著一種回歸母體的意味。越是接近,心裡便越是輕鬆、踏實。卸下來自城市的包袱和種種負擔,這是一次你和愛人之間享受幸福的時刻。
陽光溫柔,微風和煦,郊外空曠,整理一下自己的好心情,一邊傾聽著鳥語花香,一邊走進田間的地頭;你們之間的分工也是一邊鋤地,一邊播種;一邊是他伸伸腰背,她給他擦擦額上的汗。兩人目光相遇的那一刻,沒有言語增加的必要,心滿意足的笑容已經勝過了萬語千言。勞作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樂趣。比如,地上會有各種各樣蠕動的小蟲,也許它們正在去覓食的路上,也許剛剛吃完飯,正在散步鍛鍊,你們會在勞作空閒發現它們,並捉一隻來與之嬉戲。然後,你們小心翼翼繞開莊稼,在空地觀察這隻田間的蟲子,它在這麼如詩如畫的地方過著平凡的日子,遇見任何障礙都能繞過去,你也許會有那麼一個偶然的念頭想成為它,像它那樣輕鬆自然,處事不驚。
其實生活本來就應該是,和愛人從容地走下去。該邁的步子一步都不退縮,遇到障礙就面對。有播種就會有收穫。不要去和別人比誰結的果多,這些是心靈上的收穫,無法憑重量質量去衡量。其實,只要你無悔地付出過,全力地爭取過,無需去問自己的努力是值得還是不值得。這個過程足以使你滿足,也已經成為你人生的一部分。享受和愛人一起田間勞作的樂趣,讓幸福的日子細水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