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標題:研究稱玉米中可製造基因工程迷你染色體 作 者: 更新時間...

2020-12-23 央視網

文章標題:研究稱玉米中可製造基因工程迷你染色體 作 者: 更新時間:29/5/2007 AM 9:36:53 點擊次數:5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9日 22:59 來源:

來源: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

??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獲得一種在玉米中製造基因工程迷你染色體(minichromosomes)的技術。因為研究人員能夠在這種染色體上附加額外的基因,以研製具有抗病毒、昆蟲、真菌和除草劑多重抗性的農作物,為研製治療人類疾病的蛋白和代謝物帶來新的希望。本篇研究刊載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中。

??研究作者WeichangYu和JamesA.Birchler等證明基因可以堆積在迷你染色體中。迷你染色體是一種極其微小的染色體。天然染色體由著絲粒、端粒和許多插入DNA組成,迷你染色體只含有著絲粒和端粒,卻能接受附加新基因。

??雖然在植物中製作人工染色體沒有成功,但卻首次得到了迷你染色體。儘管在植物中還有其它形式的遺傳修飾,但迷你染色體的功能更加強大,因為研究人員能夠在迷你染色體添加許多基因,並操作這些基因。傳統的遺傳修飾法較複雜,研究人員幾乎不能控制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定位,不能將多個基因添加在彼此獨立的染色體上。

??研究人員可以通過將基因堆積在迷你染色體上,製造具有多重優勢特徵的農作物,如抗旱、抗病毒和抗蟲農作物。另外,迷你染色體可以用於生產有醫療價值的多重外源蛋白和代謝物。玉米富含蛋白的胚乳,可以用來生產動物蛋白和人類抗體,因此迷你染色體能夠更好地生產這些外源蛋白和抗體。另外,研究人員還可以利用迷你染色體發展生物燃料植物。

責編:張建

相關焦點

  • 文章標題:多鐵材料是實現終極記憶的一把鑰匙 作 者: 更新時間:12/...
    文章標題:多鐵材料是實現終極記憶的一把鑰匙 作 者: 更新時間:12/4/2007 AM 9:33:23 點擊次數:0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
  • 基因工程的應用與蛋白質工程的崛起
    (基因)蛋白質工程是指蛋白質分子的結構規律及其與生物功能的關係作為基礎,通過基因修飾或基因合成,對現有蛋白質進行改造,或製造一種新的蛋白質,以滿足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需求。獲得植株M的原理是基因重組,可為大豆的進化提供原材料B. 若每個子細胞都只含有一個螢光點,則子細胞中的染色體數是20C. 若每個子細胞都含有兩個螢光點,則細胞分裂過程發生了交叉互換D.
  • 作物基因組學研究進展
    而新發現的1113個TE家族中大多數的拷貝數較少。通過對基因組序列的分析,研究人員共注釋了83117個基因,包括39622個高可信度的基因以及43495個低可信度的基因,其中38775個高可信度基因可錨定到染色體上,但這些基因中只有5050個是單拷貝基因。通過與短柄草、水稻、大麥、高粱以及擬南芥的基因組中注釋的基因相比,粗山羊草的基因具有最長的平均外顯子和轉錄本,而外顯子平均數目卻少於上述物種。
  • 中國製造「人造生命」?別被帶節奏,其實是單染色體真核生物
    前段時間,中國製造的單染色體酵母橫空出世信息刷屏網絡,有報導指出中國搶在美國人前面邁出了「人造生命」史上裡程碑式的一步。本來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可是一些偏離事實的溢美之詞不斷地出現在科普大號推送的文章標題中,小編就不由得心生疑慮,忍不住要來刨根問底了——這項研究到底是驚世力作還是言過其實?其意義究竟何在?其未來又在何方?
  • 常染色體基因在前?性染色體基因在後?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我們經常聽說一些莫名其妙的所謂「規範」,如果你不按照這些所謂的「規範」來答題,那麼在試卷上就不給你分數。其中一個所謂的規範時涉及對基因時基因型的寫法問題。咱們還是先來談談關於這個問題的所謂規範吧。常染色體基因要寫在前面,性染色體基因要寫在後面。如果題目涉及的基因較多,如A、B、C……那些寫的時候就按照字母順序來寫。
  • Nature新研究:真正的癌基因竟然不在染色體上
    1965年,在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上發表了一篇研究,作者在觀察來自癌症患者的癌細胞時發現,癌細胞在細胞分裂過程中,除了我們常見的完整的染色體外,會在染色體外出現一些細小的被染色的顆粒。不過,這些細小的染色體顆粒在當時並沒有引起特別大的關注。
  • 基因新突破 生命衰老與X染色體有關
    生命衰老與X染色體有關2004年03月10日11:17:47 中國科技財富 編輯部  基因研究又有新突破生命衰老與X染色體有關(十二則)  基因研究又有新突破生命衰老與X染色體有關  比利時科學家近日將生命衰老與基因之間關係的研究範圍縮小,並於2月14日表示,生命衰老與X染色體存在關聯
  • 文章標題:關於《自查報告》中一些問題的解答(一) 作 者: 更新時間...
    文章標題:關於《自查報告》中一些問題的解答(一) 作 者: 更新時間:19/3/2007 PM 2:13:11 點擊次數:2119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7日 22:23 來源: 來源: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
  • 科學家建立食氣梭菌大片段基因簇染色體整合表達新技術
    該研究在化能自養型一碳氣體利用菌——食氣梭菌中建立了一種基於噬菌體位點特異性重組機制的大片段基因簇染色體整合表達的新技術,為新型一碳氣體化能細胞工廠的創建和研究提供了有用的遺傳操作工具。  一碳氣體(如CO2、CO)是儲量巨大的游離性碳資源。近年來,為了拓展它們的利用途徑並大力發展綠色生物製造,通過生物轉化一碳氣體以合成各類化學品和能源物質的技術路線受到廣泛關注。
  • 染色體碎裂促進癌症中基因擴增的進化
    染色體碎裂促進癌症中基因擴增的進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2:53:46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Don W. Cleveland、Peter J.
  • 揭示玉米破壞孟德爾定律之謎
    正如19世紀奧地利植物學家格雷戈爾-孟德爾(Gregor Mendel)首次描述的那樣,現代遺傳學的基礎是基因以一種可預測的方式傳遞給後代。他確定了基因是成對存在的,一對基因中的每一個都有相同的機會傳遞給下一代,這就是著名的孟德爾定律。
  • 基因編輯遭遇前所未有危機?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容易造成染色體混亂
    ,該研究顯示靶向純合基因座可促進非同源末端連接(NHEJ)和基因轉換之間的相互作用,並導致在兩個基因座上攜帶相同indel突變的胚胎。該研究表明,基因轉化和NHEJ是植入前人類胚胎中的兩種主要DNA DSB修復機制。儘管基因轉換可用於基因校正,但廣泛的LOH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
  • 基因在染色體上
    也就是說,基因就在染色體上,因為基因和染色體行為存在著明顯的平行關係。 (1)基因在雜交過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獨立性。染色體在配子形成和受精過程中,也有相對穩定的形態結構。 (2)在體細胞中基因成對存在,染色體也是成對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對的基因中的一個,同樣,也只有成對的染色體中的一條。
  • 人類首次人工合成真核生物染色體
    真核生物雖然也有人工合成的染色體,但由於其大多是原有染色體稍作改裝,常常含有許多的冗餘部分,比如假基因和轉座子,各方面性能都不如synIII。因此,傑夫·伯克認為,這是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成果,「就像第一個人類基因組被測序完成一樣」。  據陳軍教授介紹,與原核生物不同的是,真核生物的基因組要複雜得多。
  • Cell:揭示玉米破壞孟德爾定律之謎
    2018年5月16日/生物谷BIOON/---正如19世紀奧地利植物學家格雷戈爾-孟德爾(Gregor Mendel)首次描述的那樣,現代遺傳學的基礎是基因以一種可預測的方式傳遞給後代。他確定了基因是成對存在的,一對基因中的每一個都有相同的機會傳遞給下一代,這就是著名的孟德爾定律。但是,在極少數情況下,細胞中的染色體能夠欺騙這個過程並以較高的頻率傳遞給下一代。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通過測定非法重組頻率挖掘優質蛋白玉米修飾基因
    的研究文章。CNV可由基因複製、缺失及插入引起,它可直接導致基因表達的劑量差異,引起種內個體間表型不同程度的變異,或者新拷貝發生新的變異,從而演化出不同於原始拷貝的表達模式,甚至進化出新的功能。人類基因組有3000 Mbp,4.8-9.5%是由CNV貢獻的,在群體多態性形成中扮演重要作用。玉米基因組有2200 Mbp,大量基因存在基因複製,而CNV是影響不同自交系間表型差異的主要來源之一。
  • 基因工程的新世界
    在真核細胞核中發現的DNA大分子形成染色體(與蛋白質一起)。染色體的數量是該物種的特徵。人體細胞中有23對染色體,配子中有23條染色體。什麼是基因?基因組,即生物的遺傳物質,由基因組成。靶向RNA設計中的哪怕是很小的缺陷都可能導致事故並產生感染人類的「可吸入性肺癌」。基因組編輯的長期後果尚不清楚。 2018年,一對基因編輯的雙胞胎(這些女孩被稱為露露和娜娜)。雖然基因改造的最初目的是使兒童抵抗愛滋病毒,這是「副作用」,但他們的智力可能也得到了提高。然而,一項研究表明,這種修飾可能會縮短它們的預期壽命。必須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風險評估。
  • 《基因在染色體上》教學參考
    作品簡介:本書關於生物教學過程中《基因在染色體上》教學參考資料整理,以供生物教師備課參考。共計收錄與教學建議、教學設計精選及知識連結相關文章43篇。「假說——演繹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以...潘宇 第2章 《基因在染色體上》教學設計 1.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生物五步教學法的探索與實踐——案例「...席麗 2.基於新課程標準的「基因在染色體上」一節的教學設計與實...唐鳳
  • 基因編輯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在ChyMErA技術的一項應用中,研究人員靶向作用了稱之為旁系同源基因(paralogs)的一對基因,其擁有相似的DNA代碼,但由於研究難度極大,因此研究者對其研究很少;因為旁系同源基因是由祖先基因複製而產生的,所以研究者推測其在很大程度上扮演著相似的角色,但通過當前用於基因篩選的單基因靶向技術並不能揭示該基因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因為其它的旁系同源基因會彌補所缺失的基因
  • 日研究者破譯櫻花基因組 未來或精準預測開花時間
    原標題:日研究者破譯櫻花基因組 未來或精準預測開花時間 中新網3月31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31日報導,日本島根大學、京都府立大學和千葉縣Kazusa DNA研究所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透露,已破譯櫻花代表性品種「染井吉野櫻」的基因組,未來或可以準確預測櫻花開花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