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8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抗擊疫情,打贏與不良心理和情緒鬥爭的「心理防禦戰」至關重要。特開設「心理課堂」,每期特邀一位心理學專家講解心理防護、調解情緒、緩解壓力、調適家庭關係等心理健康知識,為您構築防疫抗疫心理防線,奉獻一份特別的關愛!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人,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和步入職場參加社會工作,都能很快融入一個群體,如魚得水,遊刃有餘;而有的人則很難適應,入幼兒園哭鬧,學齡期不適應,甚至有的孩子沒有人際交往,獨來獨往。如果只是單純的獨來獨往不是問題,但是因為人際交往障礙,而不得不獨來獨往,孤獨無助,心理困惑不能逾越,這就是心理學中所稱的「環境不適應性心理問題」,嚴重者會產生心理衝突!就像這種情形:「我也想同大家和睦相處,很快融入群體,親近沒有距離及隔閡……可是,就是不能做到」。與人交往中,尤其是兩性朋友間很難深入,最終導致分手。就像當下有些父母同我討論,孩子40來歲了,還不戀愛,會不會有毛病?這就是今天我要同朋友們討論的親密關係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的話題。
01
什麼是親子親密關係
親子關係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親密關係指的是兩性之間,男女之間的一種親密關係,是心理學的一個流派,也叫關係心理學。在這裡引入的親子親密關係是指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密關係,簡單說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02
親密關係建立的過程
人在出生後,基本具備的是吸吮和反射兩個本能,人際互動、人際溝通、彼此親密等等都是後天學習學會的,這個後天學習來源於幾個途徑,家庭教育是第一途徑,其次是學校及社會,親子親密關係的建立途徑主要來源於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他人——即孩子的養育者父母,當然也有父母工作太忙、將孩子養育的事情交給其他人,如孩子的姥姥、奶奶等。我們這裡都以親子親密關係及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來討論。
親子之間親密關係的建立和父母本身的教育撫養孩子有極大關聯:如有的父母自身性格比較內向,待人情感有些疏離,這可能主要源於Ta的原生家庭,從小沒有得到父母給予的「愛」,有些父母在教育撫養孩子過程中缺少對孩子的撫摸、愛撫。「愛」就好比一個儲水池一樣,自己沒有愛,或者不知道如何釋放愛,就很難教會孩子表達「愛」。這樣父母養大的孩子,將來在長大的時候,也會出現與人疏離等舉動。
美國在孩子教育中提出過哭聲免疫法,該方法宗旨認為孩子哭,不用管,讓他自己慢慢不哭,逐漸免疫……直到後來哈洛的實驗,才對比親密關係的重要。哈洛用猴子做的實驗:鋼絲猴和絨布猴。在鋼絲架上面栓了奶瓶,在絨布架上什麼也沒有,發現小猴子只有在極其飢餓的時候才到鋼絲架子上去吃奶,一般情況下都是呆在絨架子上面。後來的實驗證明,這些沒有父母撫愛長大的猴子都沒有與同伴建立良好關係的能力,可見愛撫對成長的重要意義。這項研究後來又用事實證明不僅是行為主義流派用猴子做實驗,在事實中證明放在人身上同樣有信度。臨床很多案例再次證明,如果人們在成長中,因為小時候在成長過程中缺乏母愛,或愛的撫慰,長大之後,也很少能做到無障礙地與人交往,正常地建立親密關係、與人戀愛,或者是和人親密交往。前面我們所說的「不適應」很少指的是環境不適應,更多的是人際互動的不適應,比方說小孩子在幼兒園,他不是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環境、戶外環境,而是小朋友之間的不適應,離開家庭重要他人的不適應,不能很好地與小朋友互動,或者和老師之間的互動,所以不愛去幼兒園。到了小學、中學、大學,這種不適應,都更多地表現在人際互動的不適應。這同自己不能儘快地與他人和周圍人建立親密關係有重要關係,有一種違和感,不適應。
03
如何建立親子親密關係
如何培養孩子的這種親密關係或者建立這種親密關係,這個度的掌握非常重要。培養孩子的親密關係,應該從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就跟他有一些互動溝通,甚至有一些愛撫、擁抱等等。在評估小孩親子關係或者是成人親子關係的時候,我也常常設計一些問題:如女孩有多久沒有跟媽媽親近接觸,從多大起不再坐在媽媽的懷裡;男孩跟爸爸有沒有握手、拍肩等比較親密的舉動,小時候記憶中與爸爸最親密的動作是什麼?有沒有爸爸把孩子舉在肩上,或者跟孩子之間有一些家庭之間的互動。有的男孩想想會很遺憾的說,很少有互動啊!其表情、言語流露出絲絲無奈和遺憾。他很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跟父母之間的那種開玩笑啊、手拉手啊,勾肩搭背一起去散步,或者一起出現在社交場合的那種民主融洽的氛圍,這也是構建親子親密關係的一個很重要的前提;而女孩子既要與之建立親子親密關係,又要教給其界限,不然會容易造成異性誤解,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對女孩子本身、對他人都會產生不良情緒情感。
04
親子親密關係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作為父母,如果感受到、評估到自己與人交往中會有一些疏離或者是在建立親密關係中有一點難度,那麼可以刻意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去做一些專業的活動。比方說以遊戲引導的「搭積木」,或者是做一些其他的玩偶玩具遊戲活動;然後,可以以這種形式討論輸贏,可以在爸爸媽媽臉上親一下;夫妻之間要有肌膚相親的親暱舉動,孩子與父母之間也要有,既有夫妻之間的示範,也有親子之間的互動。父母之間、隔代人之間都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做一個模板。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彼此之間和孩子之間,要有肌膚、眼神、語言方面的一種融洽接觸和交流互動。
本期嘉賓
謝念湘
謝念湘:黑龍江大學教育學院應用心理學系教授,心理系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省心理危機幹預專家委員會委員,危機幹預專家,哈爾濱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導專家,國家級註冊高級心理諮詢師督導。省婦聯危機幹預專家督導組組長。
姐妹們,
為了家庭的和諧幸福,
讓我們來共同學習吧!
歡迎關注每期的
「心理課堂」。
原標題:《【巾幗心理課堂】親子親密關係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