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林元沁)
一般宮觀裡都會有一面大鼓、一座大鐘,這是宮觀內報時及舉行宗教活動所用的法器。而茅山頂宮太元寶殿內的鐘和鼓,與別的道院的鐘和鼓擺放位置卻有所不同,按常理應為晨鐘暮鼓,即左鍾右鼓。但此處卻是左鼓右鍾。道士們每天晨擊東鼓,暮撞西鍾,自古至今代代如此,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而且這裡的大鼓與其他寺廟裡的鼓所用材料也是不一樣的,過去是用麻布做的。
(圖/來源於網絡)
傳說嘉靖年間的一天,海瑞來茅山進香,按茅山當地的風俗,茅山菩薩靈不靈,就要看你能否燒上頭柱香,而要想燒頭柱香並不難,一是要心誠,二是不要帶腥葷就行。海瑞到茅山時已是天色漸晚,便在茅山腳下住下,第二天天剛蒙蒙亮,他就趕到頂宮,卻見菩薩面前已是香菸繚繞,心中疑惑不解,但為了能燒到頭柱香,海瑞索性就在道院裡住了一宿。有了上次經驗,第二天天還沒亮,他便早早地來到大殿準備進香,可大殿內的香爐裡卻又是香菸繚繞了。
海瑞心想,若說我心不誠,特地住在道院,日食蔬菜淡飯,為什麼燒不上頭柱香呢?突然發現自己腳上穿的是一雙牛皮靴,心想莫不是因此得罪了菩薩?於是連忙脫下皮靴,上香磕頭請求菩薩寬恕。可當他抬頭看見大殿裡高架的一面大鼓時,心中暗說這面大鼓不也是皮做的嘛。說來也巧,這時牛皮鼓「嘣」的一聲裂成兩半,信徒們說這是茅山菩薩顯靈,從那以後,茅山的大鼓改用麻布製成。
(圖/來源於網絡)
當然這只是傳說,現在茅山頂宮內太元寶殿裡的大鼓還是用牛皮做成的。倒是這晨鼓暮鐘的順序令人疑惑,拜問宮內諸位老道長,依然無人能解;遍閱茅山道教道藏與古籍,也未有隻字片言記載,其中緣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