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聖域:洞天福地上清境,茅山仙宗統神靈

2020-12-19 鄧方朔

[摘要]茅山為道教上清派祖庭,上清派以茅山為祖庭,其活動範圍遍及江南地區,並建有大批的道觀靖室。茅山所具有的優越、獨特的自然環境與人文價值,使其充滿了宗教聖地的神聖氣氛。

上清祖庭,源遠流長

茅山,道教上清派祖庭。茅山道教源遠流長,相傳早在高辛氏時代,展上公修煉於句曲山伏龍地。秦時有燕國人郭四朝,兄弟四人,居伏龍之地,並得道。秦巴陵侯姜叔茂,得道於句曲山,種五果、五辛菜,貨之以市丹砂。

三茅真君木刻版畫 (《三教搜神大全》)

西漢時,有鹹陽人茅盈、茅固、茅衷兄弟,少稟異操,天才穎悟。茅盈年十八,棄家辭親入恆山中,讀《道德經》、《周易傳》,釆木服餌,潛景絕崖,積六年。後得西城王方平傳授真訣,目有神光,面生玉澤。入住句曲四十三年,至哀帝元壽二年,南嶽赤真人、西城王君、龜山王母、方諸青童君同降山中,授以神璽玉章、金虎真符、流金之鈴,拜位司命上真東嶽卿君,都統吳越之神靈,總帥江左山元。其弟在官,聞兄白日神仙,於是各棄官還家,求兄相見,受教仙道,得為地仙。

聖君乃命九微太真、青童君、太上大道君,選補茅固為東嶽上卿震林司命君,總統吳越死生之籍,試校群仙;茅衷為東卿司命,監泰山之眾真,總括吳越萬神,折衝眾靈。於是三茅君留治此山,流潤蒼生,德加烏獸,神驗禍福,罪惡必明,內法既融,外教坦平。爾乃風雨以時,五禾熟成,疾癘不起,暴害不行,境無災害,邑無賊兵。時人感其功德,起壇積基,立廟觀於山中。明帝永平二年,詔令修句曲茅真人廟,邑人通呼為白鵠廟。

魏華存 元代銅鑄(湖北武當山南岸宮)

東晉興寧二年(364),楊羲、許謐、許翽託祭酒魏華存及眾仙之傳授,作《上清大洞真經》,在茅山創立了道教新派——上清派。自楊、許等人創立之後,經過王靈期的傳播,才逐漸發展起來。至南朝時,陸修靜亦傳上清經法,「總括三洞,為世宗師」。陶弘景隱居茅山,他整理上清典籍,著作甚半,貢獻尤巨,使茅山成為上清派的中心。從他之後,上清派歷代宗師,多居茅山,故該派亦稱茅山宗。該派的傳承非常清楚,從魏華存至元代劉大彬,共有四十五代宗師。

茅山上清派人物輩出,尤其是陶弘景最為傑出。他博學精思,「尤好五行,陰陽風角炁候,太一遁甲,星曆算術,山川地理,方國所產,及醫方香藥分劑,蟲鳥草木,考校名類,莫不該悉。」「又欲因流水作自然漏刻,使十二時輪轉循環,不須守視。」他精研地理,喜種竹栽藥,「種植花木,耕鋤山林,好卜幽奇」,「酷愛松聲,居必手植」。

陶弘景木刻版畫(明洪自存《仙佛奇蹤》)

鍾靈毓秀,人文薈萃

山中人文資源非常豐富,除各種有關三茅君等秦漢仙人的傳說外,山中的重要古蹟有秦始皇埋藏的兩雙玉璧,秦李斯的石刻壁文,有王莽地皇三年(22)所賜五枚銅鐘,有東漢武帝於建武七年(31)在小茅山埋藏的五十斤黃金的遺址,有漢明帝永平二年(59)令郡縣所修的句曲真人廟,還有來自海外的「天市壇石」。「此石是安息國天市山石也,所以名之為天市盤石也。」

獨特的自然環境及豐富的人文沉澱(資料圖)

正是因為茅山所擁有的獨特的自然環境及豐富的人文沉澱,才使其得以融洞天福地為一體。陶弘景《真誥》卷十一說:「大天之內有地中之洞天三十六所,其第八是句曲山之洞,周回一百五十裡,名曰金壇華陽之天。洞墟四郭上下皆石也,上平處在土下,正當十三四裡而出上地耳。東西四十五裡,南北三十五裡,正方平。其內虛空之處一百七十丈,下處一百丈,下庶猶有原阜壟堰,上蓋正平也。其內有陰輝夜光、日精之根,照此空內,明並日月矣。陰輝主夜,日精主晝,形如日月之圓,飛在玄空之中。句曲之洞宮有五門,南兩便門,東西便門,北大便門,凡五便門也。虛空之內,皆有石階曲出,以承門口,令得往來上下也。人卒行出入者,都不覺是洞天之中,故自謂是外之道路也。日月之光既自不異,草木水澤又與外無別,飛鳥交橫,風雲蓊鬱,亦不知所以疑之矣。所謂洞天神宮,靈妙無方,不可得而議,不可得而罔也。」這段十分珍貴的漢晉史料,生動形象地描述了句曲洞天的自然環境與人文價值,使其充滿了宗教聖地的神聖氣氛。

西王母 元代絹本設色(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茅山雖不甚高,物產卻很豐富,歷史上曾出現過白牛、白虎、白鹿、白猴等珍獸。元劉大彬《茅山志》中,記載了茅山特有的神芝奇藥三十六種,如龍仙芝,「似交龍之相負也,以葉為鱗,根如盤龍」。參成芝,「色朱,有光燁燁然,扣其柯葉,如金石聲,折而續之,亦復如故」。燕胎芝,「如葵葉而色紫,上有燕形,如欲飛升,光明洞徹」。夜光洞草,「其色青,其葉似柏,實正白似李,高三四尺,視視其實,如月光,洞照一室。一株九實,墮地須臾轉大,如徑七寸鏡盤,著地厚一二寸,夜視如牛目,動盼以視人也」。

茅山元符宮木刻版畫(清版《茅山志》)

熒火芝,《真誥》曰:「良常山有熒火芝,此物在地如螢火狀,其實似草而非也。紫華,大如豆,夜視有光,得食之心,孔明可夜書。」南燭,《清虛真人內傳》曰:「其樹似木,而葉似草,故號南燭。草木一名侯叔草,一名男續,一名惟那木之王。小許真人曰:方山大有侯叔草,異佳,葉乃大。吳越間亦呼染叔。《登真隱訣》云:三茅四平山乃不多,而樹大,其子如茱臾,八九月熟,酸美可食,葉不相對,似茗而圓,厚味小酢,冬夏常青,枝莖微紫,大樹亦高四五丈,而甚脆,易摧折。」

術,「出白山、蔣山、茅山者,為勝。《真誥》紫微夫人術敘,盛稱其益服餌,數方傳焉」。芍藥,出白山、蔣山、茅山最好,白而長大,餘處亦有而多赤。又《芍藥譜》有茅山冠子、紫樓子、茅山紅三種。黃精,「九蒸九曝,服之駐顏。隱居云:為仙經所貴。根葉花實,皆可餌服,酒散隨宜。茅山者佳」。

二茅峰、三茅峰木刻版畫(清版《茅山志》)

此外,山中還有許多名木異卉,如東晉許長史手植的「左紐檜」,陶弘景手值的「金邊玉蘭」,梁昭明太子所植的「福鄉古木」,李衛公子所植的「側柏」,展仙人遺種的「白李」,錢妙真所種的「鴛鴦樹」。其「經臺柏」,系宋一道人自陝西周至老君說經臺移植,「此檀欒翠碧,非凡木也」。可證道士們不辭千裡之勞,移植各種名貴珍異樹木,於洞天福地加以保護。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曾來茅山收集藥材,《本草綱目》所載藥材與茅山有關者多達380多種。時至今天,茅山的古樹仍聞名遐邇,種類頗多,形態奇特,實屬罕見,如三百多年的糙葉樹,五百年的枸骨樹。這些既是文化歷史遺產,亦是珍貴的自然資源。

宮觀遍布,高道輩出

作為道教上清派祖庭的茅山,從漢晉至明清,高道輩出,宮觀遍布。史稱「漢茅君昆季棲遁登晨於因,山因氏茅。迨晉魏元君,大暢厥緒,真風靈跡,綿綿延延,鬱為寰宇之名山,神靈之區奧也」。

高道輩出(資料圖)

自初祖三茅真君開始,歷魏華存、陶弘景、孫遊嶽、司馬承禎、劉混康等歷代宗師,他們都在山中採藥煉丹,傳道宏教,從而留下了甚多的文化古蹟。其宮觀道宇,歷史上最盛時多達二百餘處。如元符萬壽宮、崇禧萬壽宮、玉晨觀、崇壽觀、下泊宮、華陽宮、燕洞宮、乾元觀、華陽觀、天聖觀、棲真觀、清真觀、白雲崇福觀、凝神庵、升元觀、抱元觀、元陽觀、藏真觀、紫陽觀、崇元觀、聖佑觀、德佑觀、仁佑觀、三茅真君廟、廣濟廟、天聖觀、茅司徒廟、靈寶院、澄真庵、善客泉庵等,這些漢晉六朝隋唐宋元之道觀密布山中,使茅山成為江南地區最大的道教聖域。

茅山宮觀(資料圖)

從隋唐到宋元時期,上清派十分興盛,出現了一大批高道:如王遠知通曉天命,「唐高祖龍潛時,先生密告一符命」。司馬承禎著作道書十餘種,深受武后、睿宗、玄宗倚重,玄宗並從其受籙。其弟子李含光精通上清大法,曾數次入京,「玄宗受三洞經籙於大同殿」。

入宋,朱自英傳授上清經法,仁宗賜號國師,太后受其法籙。劉混康得神宗、哲宗、徽宗敬重,時皇后孟氏誤吞針止喉中,醫莫能出,「師遂進服符,嘔出,針刺符上,宮中神其事。」蔣宗瑛、蕭應叟、董思靖、杜道堅、張雨等則以博學高行名世,各有著述傳世,闡發上清經法。

相關焦點

  • 玄學道教丨茅山道士不可告人的秘密(真實)
    要說起道茅山道士,我們還要從道教說起。  另一說法,這部「讖」的正本,流入雲南道教的道士手中,遂創立一派「茅山道」,茅山的法術和降頭術因此而來,而手段比較高強,所以有人說,暹邏的降頭術,是從中國的雲南傳來的。
  • 揭秘道教:真實的茅山道士是什麼樣的?看完改變了對他們的看法
    相信很多人對於道士的最初印象來源於林正英飾演的茅山道士。在影視作品中,林正英開壇作法時會使用桃木劍、三清鈴等道教法器,並且還會畫符念咒,林正英飾演的茅山道士成了許多人童年的記憶,有些人甚至前往茅山去學習電影裡的道法,結果發現與想像中的不一樣,那麼真實的茅山道士是什麼樣的呢?
  • 道教文化:道教三清指的是什麼?
    道教是中國重要的名族信仰之一,而道教的創始者也一直成為道教最尊崇的尊神。他們一直被稱為道教三清,三清是哲學中「三一」的象徵。三清是開天闢地、歷劫渡神的大神。那麼,道教的三清分別是指哪位大神呢?下面的道教文化為你解答,一起來看看吧。  「道家三清」是指太清太上老君、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道君。三清為道家哲學「三一」學說的象徵。
  • 道教神靈「白馬王」
    白馬王是海峽兩岸民眾廣泛信仰和信仰歷史最久的道教神靈,是福州地方道教神仙信仰體系中從人到神的典型神靈。
  • 小夥子給你介紹茅山一日遊攻略
    茅山是指中國江蘇省的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發源地,被道家稱為「上清宗壇」。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譽!也是中國六大山區抗日根據地之一。主體山脈位於常州市金壇市茅山鎮境內,少數山體餘脈位於鎮江市句容市境內,南北走向,面積50多平方公裡。主峰大茅峰位於句容茅山境內,似綠色蒼龍之首,也是茅山的最高峰海拔372.5米。茅山風景區1986年被省政府列為省級森林公園批准為省甲級風景名勝區。
  • 比茅山法術更高強的術法,道教最尊崇的術法
    說起道教的法術,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茅山法術,其實自古以來茅山法術亦正亦邪,所以傳承較為困難,根據記載來看,在古代的民間對於茅山法術是比較排斥的,因為其中害人的術法太多,相比茅山法術,道教的雷法不管是在民間還是在道門中,要更為知名,而且被稱為萬法之首。
  • 道教咒語中的神靈形象及其文學意義
    筆者並非繼續對那些文學價值較高的咒語詩進行研究,而是試圖在大量閱讀道教咒語的基礎上,探討其中所勾勒的神靈形象,並進一步討論這些神靈形象與古代小說中人物形象的相關性。上述數量眾多的道教咒語中,神靈形象已躍然紙上。雖然咒語的本旨並非形象刻畫,但道教經籍中大量存在的咒語事實上又是一幅幅生動鮮明的神靈畫像。道教神靈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就是以這些咒語為載體來流傳的。
  • 為什麼中國人不信神靈?
    但是在中國,大部分的中國人是不相信神靈的,即便是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來說,漢族人家家供奉玉帝,灶神,財神等各路神仙,但是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中國人對神靈是不相信的!既然中國人不信神靈,為何還要供奉神靈呢?
  • 道教構建的仙境:三清天和三十六天
    道教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叫作仙境,傳說三清天是道教至高神三清所居住的最高天界。三清天以下有三十三天,為各種神仙所居住。 此外,道教還有十洲三島、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說法,更有傳說中的崑崙仙境和蓬萊仙境,如夢如幻,吸引人心。
  • 道教神話中的神仙眾多,他們的等級、座次如何排定?
    在這六大類神仙中,包括治理百姓的聖人和賢人,「儒道兼綜」的色彩鮮明,也顯示出道教神仙概念的寬泛和包容,為後世各類神仙的大量產生拉開了序幕。當道教在經過大規模的發展後,道教的神仙多而雜,但又缺乏完整的體系,難免會給人無所適從之感,從而影響了道教的發展。
  • 中國第一福地江蘇茅山,茅山道士出沒於此,遊客稱讚求籤特別靈驗
    茅山被稱為是中國的第一福地,在江蘇鎮江的句容市內,很多想要集福氣的人,都會特地來到這片福地,祈求福氣。茅山最核心的景點就是茅山道院,而我以前一直在電視上看到的茅山道術,具體是怎麼樣的,怕是還要來到茅山道院才能真正了解到。
  • 道教神靈中掌管文運的文昌帝君
    去年有部熱播電視劇叫《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其中便有文昌帝君的演員形象出鏡,影視文學戲說無傷大雅,實際上,在道教神靈體系中,確實有主掌文運和士人功名祿位的神真——文昌帝君。尤其是隋唐開科取士以後,熱衷功名的文人學子更加專注供奉文昌,以求得神靈保佑。上海城隍廟文昌殿傳說中,文昌帝君降生人間化名張亞子,出生於四川梓潼。
  • 道教法器的運用,溝通神靈、降妖伏魔、避邪護身!
    道教法器的種類很多,構造和材質各異,但是按其用途和宗教涵義來說,大致有這樣四個方面的宗教用意:一是在齋醮法事裡,法器具有溝通神靈的作用。法器的音響能夠上達天庭,下送地獄,把主持法事的高功法師的意願、祈求轉達給神靈、幽冥,以達到人神互感交流、天人感應的目的;二是正一派道士在符籙道場裡,用於避邪、驅鬼、伏魔、降妖,達到扶正祛邪的願望;三是全真道士隨身攜帶或佩帶,其主要用途也基本上屬於避邪伏魔,同時也具有防身之用;四是在道教的科儀裡,用於演奏道教音樂或進行伴奏,烘託宗教氣氛,營造神秘天上人間的特殊氛圍。
  • 道教強調偶像崇拜,有特殊的講究,崇奉五嶽大帝
    道教強調偶像崇拜,有特殊的講究,崇奉五嶽大帝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道教崇拜的偶像色彩神奇。道教強調偶像崇拜。道教傳說中,其始祖老子長相怪異,神色奇特。道教崇奉的各類神靈、服飾、神物的色彩均有特殊的講究。如,《仙傳拾遺》描寫西王母的丈夫「木公,亦云東王父,亦云東王公,蓋青陽之氣,百物之先也,冠三維之冠,服九色之霞之服,亦號玉皇君,居於雲房之間,以紫云為蓋,青云為城,仙童侍立,玉女散香,真僚仙官巨萬億計,各有所職,皆稟其命而朝奉翼衛,故男女得道者籍所隸焉」。
  • 茅山的「晨鼓暮鍾」
    (圖/來源於網絡)傳說嘉靖年間的一天,海瑞來茅山進香,按茅山當地的風俗,茅山菩薩靈不靈,就要看你能否燒上頭柱香,而要想燒頭柱香並不難,一是要心誠,二是不要帶腥葷就行。海瑞到茅山時已是天色漸晚,便在茅山腳下住下,第二天天剛蒙蒙亮,他就趕到頂宮,卻見菩薩面前已是香菸繚繞,心中疑惑不解,但為了能燒到頭柱香,海瑞索性就在道院裡住了一宿。有了上次經驗,第二天天還沒亮,他便早早地來到大殿準備進香,可大殿內的香爐裡卻又是香菸繚繞了。海瑞心想,若說我心不誠,特地住在道院,日食蔬菜淡飯,為什麼燒不上頭柱香呢?
  • 道教門派封神大戰九曲黃河迷仙大陣
    相傳在混沌未分之前,盤古在鴻蒙宇宙中誕生,他手持開天神斧劈開鴻蒙世界,然後創立了天地,後來盤古的肉體分解,分別化為天上的日月星辰,和地上的山川河流。與肉身相對的是盤古的真靈,其一分為二,幻化為伏羲和女媧。
  • 道教最高神——三清
    在莊嚴肅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著神態端莊的三位尊神,這就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為道家哲學「三一」學說的象徵。  後來道教以此衍化出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體系中位為最尊,《道教義樞》卷七引《太真科》說:「大羅生玄元始三氣,化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氣所成;二日禹餘天上清境,元氣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氣所成。
  • 走近道教:符籙的含義類型及功用,說說道教的符籙與雲篆天書
    一般根據道教內部的說法,符籙的功效主要有四:其一,佐天行化,助國救民;其一,斷火邪精,消災度厄;其三,保命護身,延固壽年;其四,七祖超升,位登天人。而道教中包括龍虎山正一天師道和閣皂山、茅山等三山符籙派,是以擅長運用符籙法術而出名的。尤其是正一天師道,更是被尊為符籙派的始創之派,符籙是其傳家之寶。歷史記載祖天師、系師和嗣師,常以符水給人治病。
  • 玄學道教丨道教神器—金錢劍
    玄學咒語微信號:hucxf2(←長按複製)全力打造玄學咒語第一文化,道教文化、玄學符咒、茅山法術、民間偏方大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