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城好故事】寧安農場:解碼「北大荒精神」基因

2020-12-12 本地潮流指南

黑土地第一把荒火在這裡點燃,北大荒第一粒種子在這裡萌發,北大倉「國墾第一場」在這裡振翅——

寧安農場:解碼「北大荒精神」基因

劉曉紅 首席記者 張明宇

1947年,原松江省營第一農場舊址——尚志縣亞布力站前糧庫

  「過去種地是『小四輪』,收割是小鐮刀,現在種管收一色大農機,以前十幾天的活,現在幾個小時就幹完了。」12月份的一個午後,在寧安農場的一處活動室,年近九旬的老農場人高信聊起這些年身邊的變化,言語中充滿自豪與喜悅。

 今年是黑龍江墾區開發建設70周年。1947年,按照黨中央和毛主席「關於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培養幹部,積累經驗,創造典型,示範農民」的重要指示,一批榮復軍人來到北大荒,創建了寧安、趙光等第一批國營農場。其中,高信工作了半個多世紀的寧安農場,有著「國墾第一場」的美譽。

 70年來,背負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一歷史責任和重大使命,寧安農場人不負重託,耗盡青春,揮灑血汗,將希望轉化為現實,創造、傳承了「艱苦奮鬥、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為主要內涵的北大荒精神。

1948年8月,墾荒隊進駐寧安縣,借住大廟,作為臨時宿舍和食堂。

在北滿建立一個糧食工廠

  仲秋時節,麥浪滾滾,一望無際,平整、密實如金色的地毯,大馬力收割機組轟鳴而過。人們常說,來到寧安農場,才感受到什麼叫「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國墾第一場」——寧安農場的成立,最早上溯到1947年6月13日。這個紀錄的創立者就是李在人。1947年,人民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東北部分解放區正在轟轟烈烈地開展土地改革運動。根據黨中央《關於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指示精神,中央東北局財經委員會召開會議,在分析了當時的形勢之後,會議領導一再強調,「東北行政委員會和各省都要在國民黨難以插足的地方,試辦國營農場,進行機械化試驗,以迎接解放後的農村建設」,「為迎接全國解放,組織億萬農民走集體化、機械化生產道路 」,「在北滿建立一個糧食工廠,培養幹部,積累經驗,創造典型,示範農民」。

 今天的黑龍江省,在當時劃分為五省一市,黑龍江省在北安縣,嫩江省在齊齊哈爾市,松江省在哈爾濱市,合江省在佳木斯市,牡丹江省在牡丹江市,一市即哈爾濱市。1947年6月初,松江省政府主席馮仲雲根據東北財經委員會會議精神著手籌建農場,委任省政府主任秘書李在人為場長,農業科長劉岑為副場長,派了兩名通信員,兩名幹部和一名木工,開始了建場的籌備工作。其間,在哈爾濱市汽船廠、汽車廠等單位招收了11名不同工種的技術人員。其中,有看守汽船座機的工人5名,汽車司機3名,看守電影機的技術工人3名,算是建場的技術力量。

1950年8月,寧安農場收的一批進口拖拉機「法爾毛」在田間作業。

黑土地第一把荒火從這裡點燃

 「黑土地第一把荒火從這裡點燃,北大荒第一粒種子在這裡萌發。」在寧安農場的場史館內,原農業部副部長劉成果的題詞墨香仿佛還未散盡。

 大荒初拓,何等險惡。沒有機械設備,就在一個俄羅斯人開設的小工廠裡買了偽滿遺留下來的兩臺四鏵沙克犁、兩臺圓盤耙及割草機、摟草機等十幾件農機具,又從外縣調來了日本開拓團遺留下來的「哈拉馬苦」、「卡大比魯」、「苦麻斯」三臺舊「火犁」。從阿城糖廠買來了11匹役馬,三臺膠輪車,省政府還給了兩臺燒木炭的汽車。1947年6月上旬,李在人等人從哈爾濱出發,來到珠河縣(今尚志市)一面坡太平溝小山子,當天搭起鍋灶,接著就「招兵買馬」。小山子一帶有很多荒地可以開墾,先遣隊即派人前去勘查。當時沒有經過技術人員勘測,也不懂得搞建場規劃,就決定在此開荒建場。場部設在小太平溝,並在一面坡車站設立了交通站,又從當地招收了14名農業工人,於6月13日投入了開荒生產,宣告農場正式成立,省政府決定命名為松江省營第一農場。

 當時,省內多處設有機關、部隊、學校開闢的生產基地和各縣辦的農場牧場,後來都建成了公營農場,當時尚未建國,所以這些農場都叫公營農場,統歸東北行政委員會公營農場管理局管理。

黨的十五大代表孫俊福

三次開荒,兩次遷場,三易場名

滄海桑田,大荒大倉!70年崢嶸歲月,始於先驅者的第一行腳印,寧安農場先後榮獲國務院「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農墾部「紅旗單位」 、省級「文明單位標兵」等光榮稱號。

讓我們回到70年前的荒原。李在人和劉岑帶領工作人員翻山越嶺,考察地勢和荒原。在小太平溝,他們就近選了一片荒地作為基地,荒原坑坑窪窪,拖拉機一開進去,便開始「畫龍」。有的掛上犁,東顛西歪,犁鏵進不了土。有的犁口入土太深,負荷過大,一下就憋滅了火。有的勉強翻了一圈,不是立垡,就是回垡。一遇上堵犁誤車,更是手忙腳亂,沒了主意。進入8月份,雨季來臨,山水順坡而下,低谷處成了水塘,高崗地也地表飽和土質更加粘重,機車無法作業。經過40多天的艱苦奮鬥,開墾出了93公頃土地,再沒有荒地可開了。

通過幾個月的實踐,李在人發現該地雖然交通方便,但墾荒點土地零散,難以形成規模,不利於機械耕作,遂於1948年3月全部搬遷到延壽縣中和鎮一帶開荒。同時,松江省人民政府撥給從蘇聯進口的納齊拖拉機8臺,人員也增至100餘名。這裡有偽滿開拓團的撂荒地,原始荒原一眼望不到邊。場址選定了18馬架,但該處地勢低洼,不適合機械作業,完成播種面積7950畝後,經省政府同意,又於當年向牡丹江地區轉移,場部暫住牡丹江市內,場名改為松江省機械農場,主力墾荒隊進駐寧安縣蘭崗、石頭一帶,當年開荒20000多畝,同時接收了原縣大隊畜牧場和護路警察隊墾荒點,併入耕地萬餘畝,牲畜近萬頭,初步形成一定規模。1948年底,全場幹部集中在牡丹江冬訓,這時感到農場戰線太長,指揮不便,經報省廳批准,做了適當調整,把原來留在延壽的留守人員與當地農場合併,後來改稱慶陽農場。其餘全部人馬集中到寧安縣境內,場名又因地得名,1952年定名為松江省國營寧安農場。

上世紀50年代農場進行脫谷生產

大場學九三,小場學寧安

  「夏天沼澤遍布,蚊蟲成群,冬天凜冽的寒風不停地刮,艱苦的環境讓人恐懼。」上世紀50年代,老農場人高信曾是寧安農場的一名拖拉機手。

  老人回憶起當年激情燃燒的歲月,臉龐上仍舊帶著堅毅和自豪。北大荒的冬天冷得出奇,最冷的時候零下40多攝氏度。晚間睡覺棉衣棉褲都不能脫,戴著狗皮帽子,穿著棉靰鞡,把棉被一蒙,用自己喘出來的熱氣取暖,早上起來棉被凍成個硬蓋子。夏天蚊子、瞎蠓像瘋了一樣輪番進攻,一巴掌可以拍死七八個,滿手是血。女隊員把衣服改成面罩,男隊員把稀泥一遍一遍塗抹在頭上臉上。

  像高信一樣的拖拉機手,寧安農場培養了400多名。1947年的11月,剛成立不久的寧安農場,辦起了黑龍江墾區第一個拖拉機手培訓班,先後共舉辦了三期,後來都成為了開發建設北大荒的主力軍。上世紀八十年代,墾區提出的「大場學九三,小場學寧安」的口號,使寧安農場聲名遠揚;上世紀九十年代,還湧現出以全國勞模、全國優秀工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黨的十五大代表孫俊福為代表的英雄集體,進一步擴大了寧安農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如今的農安農場

「北大荒精神」創造「北大荒奇蹟」

 過去提起北大荒,人們的第一印象除了塞外苦寒、野獸出沒、人跡罕至,就是「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裡」的原始蠻荒。如今,經過幾代北大荒人的開發建設,北大荒城鎮現代、衣食富足、人民生活悠閒美好、社會保障堅實有力。

 走在寧安農場小鎮的大街上,兩邊建築或古典、或現代、或歐式、或中式,已經完全無法想像幾十年前人們住在馬架子、地窨子時的情景。筆直寬闊的大街、色彩斑斕的綠化帶不亞於任何大城市,所不同的是,大街之上車流順暢,人們步履悠閒,全無大城市節奏緊張、擁擠吵鬧的煩惱。

 70年來,「北大荒精神」激勵出「北大荒速度」,「北大荒速度」創造出「北大荒奇蹟」。如今,寧安農場現有土地總面積150平方公裡,其中耕地面積5.8萬畝,林地面積約9.8萬畝,草地面積約2.3萬畝,打造了黑龍江省重要種子生產基地和果蔬經濟作物出口基地,11.4萬畝作物進行了無公害認證,7萬畝水稻、玉米進行了綠色認證,葡萄、香菇等果蔬產品進行了有機認證,鮮食甜玉米和水稻產品實施了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建設,引導種植戶使用農家肥、有機肥、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防治農業面源汙染,努力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初步實現了生豬規模化養殖,鹿特色化養殖,蔬菜棚室種植,藥材林下種植以及山蔥、韭菜、鮮食玉米就地加工的種、養、加生產模式。

 鬥轉星移。70年前荒原上的第一把火光,仍照亮著新時代北大荒人的光榮與夢想。如今,寧安農場確定的「農業富場、工業強場 、城鎮靚場、旅遊興場」的多元化產業發展戰略,為寧安農場持續發展注滿了生命力。

相關焦點

  • 封面故事小溪歸大江愛我北大荒
    北大荒,是熱血青年揮灑青春的戰場,不見硝煙卻又硝煙瀰漫。  1947年,響應黨中央號召,首先建起了寧安、通北等第一批軍墾農場,拉開了北大荒開發建設的序幕。195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14萬復轉官兵、10萬大中專院校畢業生、20萬內地青年、54萬城市知識青年先後來到北大荒參加開發建設。青年,無疑成為開墾北大荒的主要力量。
  • 原創|北大荒精神發源地——八五三農場
    7月18日,「砥礪奮進走龍江——2019全國地方黨刊龍江行」第二組採訪團走進黑龍江八五三農場,實地調研採訪農場發展情況。八五三農場位於三江平原腹地、完達山北麓,總面積1228.6平方公裡,人口近5萬人,耕地面積102萬畝,其中水田78萬畝,糧豆年產達60萬噸以上。
  • 北大荒農場第二代談北大荒知青
    我是北大荒老軍墾的後代,我上小學後的第二個老師就是知青。我的第一個老師是老軍墾的妻子,從她那裡,我學到了軍人的風骨和犧牲精神;從知青老師這裡,我則學到了城市文明和青春的魅力。說實話,北大荒的孩子們很感謝知青,甚至還有崇拜的成份。去年,在北興農場50周年的時候,趙炎、李文玲等百餘人回到了北大荒。
  • 二九一農場掀起學習北大荒集團(總局)黨委(擴大)會議精神熱潮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張藝偉 王睿)8月12日下午,二九一農場(分公司)副總經理孫海疆結合分管工作到三管理區開展宣講促學、調研活動,貫徹落實集團(總局)黨委(擴大)會議、傳達紅興隆農場會議精神。三管理區全體工作人員和所屬8個作業站的站長、書記參加此次會議。
  • 傳承農耕文化 發揚北大荒精神 香坊農場舉行「神農」炎帝祭祀儀式
    &nbsp&nbsp&nbsp&nbsp東北網6月9日訊(韓秀麗 王宜豐 記者 平靜 許兼暢 田彥飛) 9日上午,北大荒現代農業園內文化搭臺、旅遊唱戲,在園區神農廣場上,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神農」炎帝祭祀儀式。
  • 香坊實驗農場第十屆北大荒神農文化節啟幕
    上午9時,香坊實驗農場在北大荒現代農業園神農廣場舉行了第十屆北大荒神農文化節。向市民遊客傳播北大荒精神,傳遞華夏文化的起源,升騰心中對祖先庇護的感恩,傳承炎黃子孫生生不息的力量!本次活動由農墾哈爾濱管理局商務局、香坊區旅遊局、黑龍江省香坊實驗農場主辦,北大荒現代農業園承辦。以「祈福」為主題,以「傳承神農文化,弘揚農耕文明,展現大荒精神,引領現代農業」為活動宗旨。
  • 文化基因解碼,怎麼幹?
    我們省文旅廳褚子育廳長,提出了文化基因解碼工程這一命題,就如何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的系列指示精神,實現和擔當新時代的使命任務,推進文旅融合改革發展,做出新的謀劃和部署。褚廳長強調,要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提煉文化價值,解碼文化基因,把文化中最核心的因素傳承下來,注重傳統價值理念和精神標識的發掘和現代闡釋,講好浙江故事!
  • 黑龍江北大荒集團加強農旅融合 「融」出無限風光
    要藉助歷史、人文講好北大荒故事,打造文化符號、文化元素和文化記憶,依靠文化的引領提高北大荒品牌價值。盛夏季節,走進紅五月農場有限公司「勿忘我」主題莊園,遊客們可以盡情觀賞優質大豆、高產玉米、酒用矮高粱等廣袤無垠的田野,享受「水上公園」「綠色田園」「幸福樂園」「美麗花園」的愜意和快樂,並在遊覽中受到「紅色基因」和「北大荒精神」教育。
  • 國營農場——一個即將遠去的名字,一個令北大荒人魂牽夢繞的地方
    走過漫長的光輝歷程,國營農場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所肩負的使命已經完成。它欣然將自己的一切交在了繼承者手中,義無反顧地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過去的北大荒曾經是一個荒涼、寒冷又令人恐怖的地方。當時的北大荒處處充滿著險情: 肆意橫行的「出血熱」「克山病」、不時四處出沒的狼群、遍布荒原的沼澤及毒蟲等。面對這些危險和挑戰,歷經戰火洗禮的開拓者們繼續發揚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的精神。他們爬冰臥雪,披荊斬棘,終於在這裡建立起第一批國營農場,為後來的拓荒者奠定了基礎,樹立了榜樣。
  • 北大荒「無人化農場」的掌上「豐」景
    金色十月,建三江七星農場大豆搖鈴、玉米招手、稻浪滾滾,豐收在望。10月11日,北大荒建三江-碧桂園無人化農場項目在黑龍江建三江七星農場舉辦農機無人駕駛作業現場演示會。隨著指令發出,一臺臺無人駕駛的收割機,轟隆隆駛向遠處的稻田。
  • 黑龍江墾區八五七農場緊鑼密鼓備戰北大荒文博會
    2015北大荒(哈爾濱)文化產業博覽會腳步越來越近了,黑龍江墾區八五七農場文化部門摩拳擦掌、積極備戰、突出推介、突出洽談,帶動文化交流、文化合作不斷上層次、上水平。
  • 北大荒農墾集團香坊實驗農場有限公司黨委和公司正式掛牌
    12月3日上午,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香坊實驗農場有限公司黨委和公司揭牌儀式舉行,標誌著綏化、哈爾濱管理局改革試點邁出了實質性步伐。農墾總局黨委書記王兆力出席揭牌儀式並講話。   王兆力指出,在農墾綏化、哈爾濱管理局改革試點工作中,總局黨委堅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農業部關於農墾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為核心
  • 國慶假日好去處:鏡泊湖畔海林農場,北大荒上美麗鄉村
    農場始建於1954年,總面積175平方公裡,耕地14.1萬畝,人口7300人,是集農工牧遊與一體的現代化企業。歷盡風雨滄桑,今天的海林農場,萬畝良田飄香,青山綠水掩映,街道寬敞整潔,人們生活安康。是的,我到過很多北大荒農場,如今的「北大荒」不僅是「北大倉」,還是最富庶的地方,城鎮建設得好,百姓的生活也非常富裕。
  • 黑土地上的新農人 北大荒裡藏著中國最美家庭農場
    葛柏林雖經營管理著鰲花島,但他卻並不是一位純粹的商人,而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北大荒新農人,是中國最早興起的一批家庭農場主之一。34年前,他在北大荒這片廣袤的黑土地上創辦了中國首個有特色的現代化家庭農場——圈河家庭農場。
  • 【雪城往事】「一貫道」在寧安的覆滅
    程德芳回到寧安後便開始「傳教」活動,廣泛吸收道徒。1945年「八一五」光復後,程德芳夥同道徒於萬貴、張儒臣等人,先後在寧安城區設壇五處,廣泛吸收道徒,由秘密「傳教」轉為公開。1945年9月,「一貫道」總壇主楊尚奎、點傳師李守榮從哈爾濱匆匆趕到寧安,以開辦「共利商店」為掩護,勾結寧安的算命先生鍾子旭、關貴彬、楊廣瑞、劉國星等大量發展教徒,先後在二區(今溫春)、三區(今蘭崗)、五區(今海浪)發展了大批道徒。以「一貫道」為核心,還有外圍組織「陰陽道」,對外稱安老所。道首齊子山,曾在偽滿洲國「國都」新京(今長春)任全滿洲道德會主任。
  • 胡鞍鋼:談北大荒之路
    北大荒精神是南泥灣精神的延續,與延安精神一脈相承——北大荒精神概括起來就是一代代北大荒人用汗水甚至生命鑄造這些寶貴的精神產品,成為鼓舞和激勵北大荒人不斷奮進的不竭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柱。,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國營農場即松江省第一農場(即今天的寧安農場),還建立了通北機械農場、趙光農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1949年,省以上所屬農場已建立18個,耕地面積已有
  • 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濃江農場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場長...
    佳木斯市監委消息,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濃江農場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場長楊曉飛涉嫌嚴重職務違法,目前正接受監察調查。1983.12—1989.06 省國營農場總局紅興隆農管局八五二農場財務辦成本會計1989.06—1991.05 省國營農場總局紅興隆農管局八五二農場建安公司主管會計1991.05—1996.01 省國營農場總局紅興隆農管局八五二農場基本建設成本會計(其間:1991.09—1994.07
  • 北大荒裡藏著中國最美家庭農場
    葛柏林雖經營管理著鰲花島,但他卻並不是一位純粹的商人,而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北大荒新農人,是中國最早興起的一批家庭農場主之一。34年前,他在北大荒這片廣袤的黑土地上創辦了中國首個有特色的現代化家庭農場——圈河家庭農場。
  • 北大荒股份二九一農場模範引領助民增收
    黑龍江日報10月29日訊 日前,在北大荒股份二九一農場第19作業站水稻收穫現場,一線黨員陸向軍正向種植戶們介紹他今年開展寬窄行側深施肥試驗項目的成果。依託」北大荒黨員課堂」,邀請種植示範戶陸向軍、特色養殖示範戶姜寶擎等一線黨員向職工傳授種植、養殖經驗,提高標準化種植,拓展職工增收致富途徑,促使管理區經濟有序發展。
  • 《雪城》知青痛撼眾人心 導演李文岐稱明年重拍
    提到知青題材的影視作品,相信多數觀眾最先想到的就是電視劇《雪城》。「街談姚玉慧,巷說王志松」,二十多年前,這部由我省投拍的《雪城》不知讓多少男女痴迷、瘋狂,又讓多少觀眾賠盡眼淚。《雪城》被看做同時期知青題材電視劇中的翹楚,主題曲《心中的太陽》更是廣為傳唱。該劇導演李文岐後來又拍攝了《臘月雪》、《北大荒》等知青題材電影,然而談到代表作《雪城》時仍感觸頗多。言談間,他似乎又回到了無悔的青春歲月,重燃起往昔的萬丈豪情。採訪結束時,李文岐告訴記者,明年會重拍《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