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寧學子楷模,看看你們鄉有沒有?

2021-03-02 掌上會寧

馬澤強:男,漢族,1990年2月出生,會寧楊崖集鎮人,2007年6月畢業於會寧二中,以711高分榮膺甘肅省高考理科狀元,保送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工程力學與航天航空力學專業,是會寧縣第一位清華大學保送生,2011年畢業後保送至本系碩博連讀,主要從事信號處理理論與算法、雷達信號處理等方面的研究,在國內外會議、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並參與若干工程項目研發。2017年獲工學博士學位。目前就職於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某研究所。


王銀邦:男,漢族,1956年8月生,會寧縣漢家岔鎮人,博士,教授。1975年考入蘭州大學數力系力學專業,1978年9月至1981年12月在蘭州大學數力系攻讀固體力學專業研究生, 1982年1月至1985年7月攻讀蘭州大學數力系固體力學專業在職博士研究生,是甘肅首個自主培養的工學博士、力學專家。1982年起在蘭州大學工作,1999年5月任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2002年3月調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土木系工作。從事海洋工程結構動力分析與斷裂機理研究、計算固體力學研究,主持和參加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項目及橫向課題的研究工作,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7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3篇、EI收錄論文14篇,4個結果被國外權威《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HANDBOOK》收錄。在斷裂力學和計算固體力學領域,導出了二維和三維裂紋問題的新邊界積分方程,建立了特殊問題邊界積分方程的解析法和一般問題的邊界元數值計算方法。研究二維彈性力學中孔洞和曲線裂紋相互影響問題的邊界元法,系統導出了曲線裂紋問題的新邊界積分公式,建立了特殊問題邊界積分方程的解析法和一般問題的邊界元數值計算方法。研究裂紋和夾雜平面彈性問題的邊界元法,系統建立了彈性夾雜和裂紋相互幹擾問題的新邊界元法。


張敬仁:男,漢族,1962年8月出生,會寧縣柴家門鎮人。博士後研究員,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醫學院行政副院長。1980年7月畢業於會寧一中第一屆招生的重點班,考入甘肅農業大學獸醫系學習。1987年取得中國獸藥監察所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專業碩士學位,隨後分配到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擔任助教和講師。1991年赴美國攻讀博士學位,1997年畢業於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醫學中心,獲得微生物學與分子遺傳學博士學位。1998至2000年在美國聖祖德兒童醫學研究所傳染病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後受聘於美國奧爾巴尼醫學院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200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青年合作基金(傑出青年基金B類), 並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聘為客座教授。2010年7月回國任清華大學醫學院長聘教授,負責外事的院長助理,同時負責組建清華大學傳染病學科與研究團隊,2016年起任醫學院行政副院長。


武曉峰:男,漢族,1967年10月出生,會寧縣韓家集鎮人,博士研究生,清華大學教授。1985年河畔中學(現三中)畢業後考入清華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曾被評為清華大學三好學生、優秀博士畢業生。現任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黨委書記、副院長,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和地下水環境問題研究。曾獲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全國三好學生、清華大學優秀青年教師、北京市第十屆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北京市教育工會教育先鋒管理育人標兵等稱號。


趙有健:男,1969年1月出生,會寧縣郭城驛鎮人,博士後研究員,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86年7月從河畔中學(現會寧三中)畢業後考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學習,畢業後,先後攻讀計算機碩士、博士、博士後。現為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在清華大學任職以來一直從事計算機網絡領域的科研和教學工作,承擔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63重點和重大項目、國家發改委等多項國家項目。

姜漢斌:男,漢族,1946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會寧縣河畔鎮人,研究生學歷,教授,博士生導師,少將軍銜,現任中國政治學會顧問,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1965年從會寧一中畢業,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是會寧縣解放後較早考入北京的大學生之一,大學畢業後留校工作。1972年調定西地區毛澤東思想學習班(地委黨校)政教科從事教學工作,1973年任地委黨校政教科副科長。1979年考取中國社科院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所研究生,師從于光遠、王惠得教授,成為會寧縣「文革」後第一位碩士研究生,當年在定西地區乃至省內被傳為佳話。1982年作為該所第一屆碩士研究生畢業後,留中科院研究生院從事教學工作。1983年調解放軍政治學院社科教研室工作。1985年起在國防大學從事高中級幹部教育培訓工作。他從事政治理論教研近40年,是全軍、全國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研究方面的頂尖專家之一。由於教學科研精益求精、銳意創新,被國防大學評選為「特優等級」教員。獲全軍教書育人銀獎、全軍和國防大學教學科研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和優秀獎十多項。先後主持完成了6項國家課題。由姜漢斌主編並主筆的《國防政治學》一書,是我國第一部國防政治學專著,具有奠基意義,獲「中國政治學研究30年優秀成果」獎。先後出版的主要著作和主編的主要著作有《沉思:在歷史的交匯點上》、《民主——理論與現實》、《新時期軍隊精神文明建設研究》等10部。受組織選調,曾先後擔任中央人才工程專家評委、中央「五個一工程」專家評委和全國黨員領導幹部閱讀書目推薦組專家。多次奉調在解放軍總政治部幫助工作、參加軍事外交活動。多次應邀赴解放軍各總部、各大軍區、部分集團軍和省軍區以及部分省市講課。被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特聘為兼職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柴彥威:男,漢族,1964年3月生於,會寧縣漢家岔鎮人,博士後研究員,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80年7月漢岔中學畢業考入西北師範大學地理系,1984 年7月畢業,留校任教。1988年留學日本廣島大學,1991年3月獲該校文學碩士,1994年3月獲該校文學博士;1994 年6月至1996年5月為北京大學博士後研究員,1996年8月起任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系副教授,2006年9月起任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城市與經濟地理系副主任。


黨佔海:男,1955年6月生,會寧縣党家峴鄉人,碩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82年畢業於甘肅農業大學農學系。曾任甘肅省農科院作物所所長,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被聘為農業部油料專家指導組成員,甘肅省作物學會常務理事,甘肅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兼經濟作物專業委員會主任,甘肅省農科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兼作物學組組長等。1996年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先後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甘肅省「333」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和甘肅省農科院「135」人才工程第一層次。2006年被甘肅省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9年被聘為國家胡麻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也是當時我省唯一一位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首席科學家。榮獲「感動甘肅·2009』十大隴人驕子」稱號。2011年入選中國工程院有效院士候選人。


郭  洋女,漢族,1982年1月生,中共黨員,會寧縣會師鎮人,1996年至2000年就讀於會寧一中。2000年6月以總分607分獲得甘肅省高考文科狀元,是恢復高考40年以來會寧縣第一位高考「狀元」。2000年至2004年,就讀於北京大學法學院法學專業。2004年7月起至今,就職於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現擔任公司採購共享中心法律顧問,主要負責合規管理、合同管理、綜合調研等工作。


曹樹良:男,漢族,1955年1月出生,會寧縣漢家岔鎮人。1978年考入清華大學水利系,畢業後讀該系河流海岸力學專業研究生,1984年10月畢業後留校任教。任清華大學流體機械及工程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199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來源:會寧教育

相關焦點

  • 走向全國的會寧教師,光榮榜
    後陝甘總督譚鍾麟又聘請為其子譚延闓(民國時期曾任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譚延直教書;大溝張家峴貢生張嗣功一生淡泊,不慕名利,興辦私塾,寒窯授徒,會寧、靜寧、隆德、海原四縣成名士子多出其門,老君蘇堡進士蘇耀泉、蘇源泉兄弟皆為其教。今其學窯仍在,已為會寧學子追思、仰慕先賢之地。
  • 看點丨會寧皮影戲,是透著靈氣的鄉魂
    甘肅會寧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生息繁衍,是傳統農耕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人文環境,孕育和誕生了會寧皮影戲這一古老的民間文化藝術。它萌發於鄉土、活躍於民間,不僅是一種生活情趣,更浸透著一種靈氣,濃縮了會寧文明的千年脈絡。
  • 會寧胡麻油:「植物油之王」
    芳香馥鬱 餘味綿長一滴滴晶瑩剔透的珍珠裹挾著最迷人的氣息撩動著人們的味蕾這是一種神奇的種子富含亞麻酸和木酚素可以補腦抗癌健康新時代 油我更精彩隴中腹地 一方神奇土地北緯35°24′至36°26′東經104°29′至105°31′標註會寧獨特的坐標
  • 會寧縣誌記錄:會寧人物
    前志已載後無變化者不復錄,前志雖載今有變化者收錄;入志資格變化者重新記載,事跡變化者只錄1990年以後的。傳記人物為對會寧發展或社會公益事業做出重要貢獻者,品行高尚、處事為人堪為社會楷模者。主要記述人物生平經歷、典型事跡、重要貢獻及社會影響等。
  • 【人•會寧】我認識的孫志誠老師(作者:會寧張德強)
    去年寒冬臘月,我在隨會寧新瑞愛心公益救助協會參加活動,為會寧縣東南部太平、楊集等鄉60位殘疾孤寡留守老人送溫暖的過程中又偶遇孫志城老師。這次他隨楊華先生一起來參加愛心活動,到我家後我們一起吃了一頓便飯。這次重逢,有機會與老人敘舊,回憶我們過去在一起交往的難忘歲月,讓我真是很高興!
  • 會寧:「狀元縣」的別樣「畫卷」
    會寧:「狀元縣」的別樣「畫卷」「狀元縣」的別樣「畫卷」——會寧縣教育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記者 蔡 莉六月的會寧,有溫和的氣候,有長勢良好的莊稼,有卯足了勁兒的鄉親,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景象在這個最美的六月,會寧各地正在上演著一堂堂「大課」。這堂課隸屬教育扶貧,有控輟保學,有惠民資助,有硬體配套,有師資提升。這堂課關乎教育現狀的改變。會寧是全國有名的貧困縣。貧困縣搞教育,很難。但如今,隨著全縣上上下下的努力,教育扶貧正在一座座大山裡開花、結果。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失學「周軍(化名),周軍,李校長來看你了!」
  • 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舉辦會寧學子共濟會第三屆「青樹杯」辯論賽
    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舉辦會寧學子共濟會第三屆「青樹杯」辯論賽  2011年11月5日,甘肅會寧學子共濟會第三屆「青樹杯」辯論賽在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學院階梯教室舉行,來自蘭州交通大學、甘肅政法學院、蘭州城市學院、蘭州理工大學、甘肅中醫學院、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選手參加。
  • 會寧教育界一大批先進候選人:快來圍觀他們的事跡 ​
    會寧教育界一大批先進候選人:快來圍觀他們的事跡會寧縣功勳校長功勳教師和學子楷模家長楷模評選網絡投票開始啦!」「10名會寧縣功勳教師」「10名會寧縣學子楷模」「10名會寧縣家長楷模」。目前,鄉鎮、學校推薦階段已經結束,經過初步評審,遴選出了校長(18名)、教師(18名)、學子(18名)、家長(15名)代表進入下一輪的評審,按照有關規定,優秀學子中的黨政領導沒有列入此次評選。現將初審入圍人選予以公布並通過「會寧教育」微信公眾號進行網絡投票,歡迎社會各界積極投票!
  • 轉發一位會寧老校長的心事
    路走過來了,沒有留下什麼痕跡,但卻留下了我的魂魄!回想起與我的同事不懈奮鬥的日日夜夜,回想起我的那些可愛可敬的同事,特別他們日日夜夜為學生們操勞的身影,總是令我夜不能寐,浮想聯翩,總是覺著和他們在一起,從來就沒有分開過。其實我已經離開摯愛的崗位七年了!我雖然老了,已經不能再一次進入曾經戰鬥過的那個前沿陣地了,但我還是始終不能放下我對教育的摯愛。
  • 誰是推動會寧教育發展的根本力量?
    知史可明今,鑑往能知來,研究會寧教育史,民國時期的會寧教育對於今天的教育,仍然不無參考價值。大家知道民國時期國家一直處於戰亂狀態,從北伐戰爭開始,到軍閥混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戰爭幾乎沒有停止過。最近我又研究會寧的古堡,會寧堪稱「千堡之縣」,而這些古堡又多數築於民國時期,其目的是為了防止匪患。
  • 會寧發現霖山古泉!即將造福一方百姓……
    會師門提起會寧,不管是關注會寧的人,還是我們會寧人自己都會對這個地方有幾個深刻印象:會寧是紅色革命老區,三軍勝利會師共和國從這裡走來;會寧是西北教育名縣,知名全國的高考狀元縣;會寧是趙忠祥解說的紀實片《脊梁》中所說的乾旱少雨的缺水縣。
  • 會寧一中86級3班學子畢業照及聚會合影
    80年代的會寧一中男生宿舍,冬天靠火爐取暖,磚柱上架幾張木板就是床,大通鋪,二、三十人住一間大房子,夏天悶熱,冬天冰冷,就在那樣的艱苦環境中,同學們臉上還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簡陋的校園環境,周圍是平房,沒有高樓大廈、沒有塑膠跑道、沒有硬化的路面,只有原汁原味的黃土地,縱使這樣也沒有減弱學子們的課間生活,模擬上課小品正式上演,「演員」進入角色,
  • 夢想照進現實:會寧學子的上海奇幻之旅(二)
    夢想照進現實:會寧學子的上海奇幻之旅(二)由黃奕聰慈善基金會主辦的"奕聰能力建設夏令營」 於7月16日~8月2日在上海舉辦。我縣會寧一中高一級五名優秀同學經過基金會認真審核,有幸參加了此次有意義的活動。下面是楊開元同學的參營感想。
  • 會寧山溝裡走出的博士「兄弟姐妹花」
    下面5對會寧山溝裡走出的博士「兄弟姐妹花」,是窮則思變、知識改變命運的會寧教育現象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們會寧人的驕傲,分享在這裡,希望能夠傳遞一些正能量。1‍王銀邦 王鐵邦兄弟王銀邦 男, 1956年8月生,會寧漢岔鄉人。中共黨員。 1985年7月獲博士學位,為甘肅省培養的第一個工學博士。
  • 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杜健棠帶隊在會寧八裡灣鄉開展工作
    5月6日至8日,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杜健棠帶隊在會寧縣八裡灣鄉開展「過篩子、補漏洞、化矛盾」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他強調:要壓緊壓實政治責任,以嚴細實的工作作風,推動脫貧攻堅任務大起底、短板真補齊、問題全清零,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奠定紮實基礎。
  • 今天,會寧一中再次登上《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的會寧一中情結貟守勤(2016年3月28日)一、「宏志班」惠及會寧一中2002年3月20日,《光明日報》以《心繫困學子培養造就人才》為題,刊登了「西部開發助學工程」的消息,其中提到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發出《關於進一步做好「西部開發助學工程」實施工作的通知》,指出「西部開發助學工程」從2002年起,在包括甘肅在內地21個省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實施
  • 會寧胡麻油好在哪?甘肅省啟動「會寧胡麻油」特色優勢農產品評價工作
    新甘肅客戶端會寧7月25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25日上午,甘肅省特色優勢農產品「會寧胡麻油」評價項目啟動會暨國家特色油料產業技術體系服務會寧縣域經濟發展產業研討會在會寧縣召開。與會行業專家積極建言獻策。
  • 甘肅兩名教師候選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原標題:我省兩名教師 候選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中國甘肅網7月27日訊據蘭州晨報報導(記者 武永明)7月23日,由教育部聯合中央媒體組織開展的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活動66名候選人名單公布,我省有兩名教師入圍,分別是:蘭州交通大學教授王良璧、會寧二中教師趙洪濤。
  • 甘肅省兩名教師候選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我省兩名教師候選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每日甘肅網7月27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武永明)7月23日,由教育部聯合中央媒體組織開展的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活動66名候選人名單公布,我省有兩名教師入圍,分別是:蘭州交通大學教授王良璧、會寧二中教師趙洪濤。
  • 國家級貧困縣甘肅會寧成為遠近聞名的「狀元縣」,記者實地走訪一探...
    1983年,會寧縣被列為「三西」農業區域建設重點縣;3年後,會寧被進一步列為「國扶」貧困縣;2002年,國家又將會寧確定為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會寧縣54.3萬人中有24.4萬貧困人口。然而,會寧卻是出名的「狀元縣」。近日,記者實地走訪會寧,探究這貧瘠的土地上如何滋養出驚豔的「狀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