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一位會寧老校長的心事

2021-02-13 西雁傳媒

西 雁 傳 媒 報 2019年第271期總第2020期

聯繫電話13893077118投稿QQ645076597   從2019年10月10日開始,至25日,我用半個月的時間完成了14萬字的《甘肅革命精神譜系研究·會寧教育精神》撰稿工作,擱筆之時,將幾段文字摘錄出來,擬與有志者共勉。誤入黌門,我走過了40年曆程!除了入職後第一個月是教師,此後便一直居於領導崗位,小到村學校長,大到中學校長!路走過來了,沒有留下什麼痕跡,但卻留下了我的魂魄!回想起與我的同事不懈奮鬥的日日夜夜,回想起我的那些可愛可敬的同事,特別他們日日夜夜為學生們操勞的身影,總是令我夜不能寐,浮想聯翩,總是覺著和他們在一起,從來就沒有分開過。其實我已經離開摯愛的崗位七年了!我雖然老了,已經不能再一次進入曾經戰鬥過的那個前沿陣地了,但我還是始終不能放下我對教育的摯愛。隔著萬水千山,每聞那塊地兒上有事,我便用筆記錄下來,並不是為了流傳後世,也不是為了寫給某些人作為笑料或者把柄,而是一種自我安慰。「萬裡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四十年的事實理不清、抹不去,即便沒有人理睬,甚至於引來非議,我都要寫,我要把一生的愛訴諸筆端,讓愛在筆端不停地流淌!不讓一丁點兒蛛絲馬跡漏掉。但願心底得安寧,不求鴻雁可傳書!會寧,地方以教育而聞名天下,百姓視教育為至尊至重,近兩千年來生生不息、綿延賡續。今日又見思源學校誕生,泮水踵濟,學廈聯芳。祖厲長河,芹藻被澤而春鬧;絲綢古道,英才進階而形立。一縣之重,首為教育;一家之重,首為進學,一人之重,首為成才。斯言至矣,當懷遠兮!2017年6月13日,會寧二中遷入新址,我寫下了:紫微北照,旭景東臨;雲銷雨霽,彩炫區明。二中新址舉行第一次升旗儀式,師生列陣,嘉賓雲集;勝友恭逢,少長鹹聚。陽光明媚,禮序莊嚴;時刻如鏤,指針若固;木鐸新矗,金聲肇起;千秋功業,萬人企仰!2017年6月26日,枝陽中學遷入新址,我寫下了: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賢明霧趨,俊採星馳;紅旗招展,群情鼎沸;千裡木鐸,琅琅其聲!萬仞宮牆,巍巍其雄!國旗神聖兮,冉冉而升!國歌莊嚴兮,蕩蕩而環!桂殿蘭宮兮,心如盟誓;任重道遠兮,志若鴻鵠!新的一步將從這裡鄭重邁出,新的一天將在此時榮耀開起,新的一曲將從今日錚錚唱響。放眼人潮,目光如炬兮,情牽城鄉眾望;反思心海,懷宇如盼兮,事及千秋基業!會寧教育的又一個盛典,少長鹹集,盛況空前。暑夏時節,九天適佑;庠序遷移,萬眾舉目。杏壇盛事,云云踵繼;人才之生,浡然興焉!探東關小學之源,思教書育人之道,以聯而雲之曰:枝陽書院肇啟兩百年,衍成文脈勝地,根深蒂固;東關小學傳承五十載,鑄就勵志高峰,葉茂枝繁。2018年5月13日,縣第五幼兒園落成,我寫下了:植我桃李,修我宮牆。堂斯廡斯,煥然孔彰。一塊熱土,教育鍾繼;一方聖地,庠序如虹;眾望所冀,天下歸心;「五幼」肇起,教育沛然矣!文昌小學,其肇也,光環自帶;其畢也,朗鑑自明。學校煌煌然坐落於祖厲河畔,既有「祖厲秋風」之聲,又有「漢唐盛世」之韻;山立正於後,水環繞於前,路自伸於北,橋列架於南;屋宇如棟,黌門如矗,宮牆萬仞,基業千秋,可睹可嘆可期者是也!2019年6月10日,西雁職業學校創建,我寫下了:校襲庠序,學延稷宮,祖厲河邊,金聲木鐸再起;鳳凰山下,廖廓風光無窮!從來會邑重化育,而今古州更崇文!款款來兮!漣漪漾漾:熠熠出兮!無限風光;烈烈傳兮!指日當強!2019年8月25日,紅軍小學和縣七幼創建,我寫下了:北城巍峨,未幾屹立;百姓福祉,空前盛讚!會寧,以紅色為基調,會師中學、紅軍小學,奠定了永久思想。會寧,以教育為基業,新建二中、年增一幼,刷新了百載黌門。先生焚膏繼晷,學子鑿壁借光;政府籌宏圖、建勳功,百姓滋芝蘭、樹蕙澤。木鐸金聲,扶恩師於樓下;桃芳李菲,持千秋於掌上。2019年9月2日,紅軍小學和七幼舉行第一次升旗儀式,我寫下了:適逢祖國七十周年大慶,會寧教育波流聖澤,翠護芝園;廣遵誨育,勁博學瀾;仰宗山鬥,俯匯溪川。作為以紅色命名的學校,紅軍小學力學如耕,力求如渴,力修如煉,力勤如磨,力進如新,力勝如取。作為第35個教師節禮物,邑縣師生師弓師羿,師善師賢;聚學問道,極本窮源;蕙樹百畝,蘭滋九畹。十大項目,投資數億,一方教育,如日中天!2019年9月25日,會寧二中建校五十周年慶典,我又寫下了:斯地不平凡,山川形勝,人物鼎沛:振學風、名師妙構,傳家弦、鄉民皆追。多少學子金榜題名,多少家庭子貴父榮。一枝獨秀、雙雄並舉、三元連中、五子登科……,遍及城鄉每一個角落。林則徐曰:「自涇州以來,皆無其比。」今日之二中,門起要塞之雄,擷精粹於機軸;手握鎖鑰之靈,操勝券於股掌;塾染紅色之暈,化底蘊於文庠;址擇鍾靈之區,樹芝蘭于田園。人文暢達,借祖國之九佑;璧水擢秀,立盛名於千載。

相關焦點

  • 【視頻】會寧一中師生45年再聚首,80多歲老校長盛情光臨
    當年的革委會主任何肇基,副主任趙晉,現任一中校長張貴榮同時參會,八十多歲老教師,六十多歲眾學生,歡聚一堂,規模之大,規格之高,前無先例,後難再呈現。       原五七紅專校長,副校長,會寧一中現任現任校長,當年任課教師在主席臺就坐,聯誼會組委會成員在老師後面站立
  • 難忘會寧一中情,45年再聚首,80多歲老校長盛情光臨
    當年的革委會主任何肇基,副主任趙晉,現任一中校長張貴榮同時參會,八十多歲老教師,六十多歲眾學生,歡聚一堂,規模之大,規格之高,前無先例,後難再呈現。       原五七紅專校長,副校長,會寧一中現任現任校長,當年任課教師在主席臺就坐,聯誼會組委會成員在老師後面站立
  • 媒體這樣評價會寧一中校長張貴榮
    ,都是難得的榮譽,但對於「奉獻銅城·建功立業」百名優秀知識分子、會寧一中校長張貴榮而言,這都不是最重要的。作為會寧一中校長,他力推特色辦學,注重人文關懷,推行精細管理,創辦學生社團,嘗試體藝走班,組建校內督導,開展校園三節,首提「兩假三低」,「馬上辦」蔚然成風。近年來,會寧一中在繼承優良傳統中得到了長足發展,二本上線率接連突破65%和70%兩個關口。會寧一中校長     張貴榮各位辛勤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 走向全國的會寧教師,光榮榜
    後陝甘總督譚鍾麟又聘請為其子譚延闓(民國時期曾任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譚延直教書;大溝張家峴貢生張嗣功一生淡泊,不慕名利,興辦私塾,寒窯授徒,會寧、靜寧、隆德、海原四縣成名士子多出其門,老君蘇堡進士蘇耀泉、蘇源泉兄弟皆為其教。今其學窯仍在,已為會寧學子追思、仰慕先賢之地。
  • 會寧縣誌記錄:會寧人物
    1951年參加工作,1953年調會寧,歷任會寧中學、劉寨中學教師、教導主任,會寧二中、一中副校長、校長,1984年、1987年當選縣第九屆、十屆人大代表。1986年後任縣九屆、十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白銀市三屆人大代表。入選《甘肅教育名人錄》。1956年春,會寧初中校場新校址選定後,親率師生抱磚瓦運木石建校,並闢崖削土,修通橫攔校前的鴉嶂溝土路。在會寧從事教育30多年,功顯業著,名震教壇。
  • 誰是推動會寧教育發展的根本力量?
    四、民國時期的第一任校長會寧女子學校第一任校長:楊輝璋(字朗亭),民國8年(1919年)創建,民國16年(1927年)改為初級中學,女校遷入城南關帝廟。民國29年(1940年)改為會寧縣女子中心學校。縣立會寧初中第一任校長:張存德,民國16年(1927年)創建。
  • 會寧:「輪椅女孩」陳巧玲
    三年前,會寧電視臺以《會寧版魏翔祥 新生陳巧玲致信一中校長獲學校特別待遇》為題報導了輪椅女孩陳巧玲的求學故事。時光如梭,轉眼三年過去了,陳巧玲帶著大家的關愛,也完成了高中學業,順利畢業。高中三年時間,對於身體健全的學生來說即便辛苦,但相比陳巧玲面對的種種困難,也都算不了什麼。這樣一個靠輪椅行走的堅強女孩,是怎樣克服困難堅持讀完高中的?又是什麼信念支持她不放棄不堪的人生之路?
  • 會寧教育的奠基者之一:太平中學第一任負責王懷緒
    如像:民會時期會寧女子學校第一任校長楊輝璋縣立會寧初中第一任校長張存德會寧簡易師範學校第一任校長張鑑淵甘肅省立師範學校(會寧)第一任校長梁倫(西關)會寧初中第一任校長萬繼臣(東關)會寧初中第一任校長王維屏,等等。
  • 會寧:「狀元縣」的別樣「畫卷」
    在這個最美的六月,會寧各地正在上演著一堂堂「大課」。這堂課隸屬教育扶貧,有控輟保學,有惠民資助,有硬體配套,有師資提升。這堂課關乎教育現狀的改變。會寧是全國有名的貧困縣。貧困縣搞教育,很難。但如今,隨著全縣上上下下的努力,教育扶貧正在一座座大山裡開花、結果。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失學「周軍(化名),周軍,李校長來看你了!」
  • 記李蘭圖校長
    所幸李老師所遇的兩位河畔中學的校長,皆是心胸寬闊,德高望重的長者。他們識才,愛才,惜才。鑑於副校長優越的才力,先後任正職的兩位老領導幾乎如出一轍般的把管理學校的權力完全交給了他。校長大膽地使用,強力地支持,充分地信任,使他有了施展才華的廣闊空間,有了日馳千裡的機會和可能。
  • 會寧教育界一大批先進候選人:快來圍觀他們的事跡 ​
    1968年畢業於甘肅師範大學化學系,1968年7月參加工作,先後任會寧三中副校長、會寧二中校長兼黨支部書記、定西一中校長、定西行署教育處處長、定西地委宣傳部部長、定西縣委書記等職,1995年去世。從教期間,李蘭圖同志始終以一個優秀教師、校長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愛崗敬業,治校有方,教育管理和教學成績卓著,深受學生愛戴和家長歡迎,贏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 【人•會寧】我認識的孫志誠老師(作者:會寧張德強)
    孫老師和我記憶中一樣,還是那樣精神,「搶下山」帽子還在頭上戴著,他穿著簡單、樸素、工整,還是那樣平易近人,那樣和藹可親,他還是穿著鄉下人才穿的全部家當,布衣布鞋,布鞋還是以前的「老版本」——方口大布鞋。
  • 我的家鄉:會寧人說會寧
    會寧縣城分割成比較規範的幾大塊。每條街道中間都是四車道的馬路,街道兩旁都是高低不等的大樓,靠近馬路的是3米寬的人行道,人行道與大樓大約有10米來寬。在人行道的兩旁各有一排槐樹,早已經枝繁葉茂,樹冠相連。
  • 一家四口清華人,會寧大學教授武曉峰攜家人回母校記
    我心想,這麼知名的有作為的教授回訪母校,也是母校無上的榮耀,就向辦公室主任牟玉清匯報了此事,牟主任向學校匯報後,王校長有事不在河畔,就安排副校長範國儒、車順平和辦公室主任牟玉清陪同參觀,並安排校史室黨忠老師準備準備,一來介紹下三中的發展情況,二來權作臨時休息的地方。
  • 一位老校長的精神遺產(3)
    王世傑老師故事一位老校長的精神遺產 在眾多傑出人物辭世的2020年,一位塞北師範老校長的去世或許很難引起大眾的關注。但如果認識到柴溝堡師範在河北乃至全國師範學校中教書育人的特別之處,以及這種特別之處與老校長王世傑的關係時,我們就會對王校長充滿敬意。 2020年8月28日早晨,78級柴師同學群裡時光(時桂山)發帖:王世傑老師昨天走了,恩師一路走好!這個消息令我感到突然,立即向老師們核實,得到肯定後,我一直想寫一篇關於王世傑老師的文章,從何寫起?
  • 高考會寧考區最新消息
    高考會寧考區最新消息信息中心 會寧教育 為進一步做好今年高考工作,7月2日上午,會寧考區組織各考點主任、高中校長、督查組長召開2020年高考考務工作會議。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縣招委會副主任王池柳就會寧考區高考考務做了部署安排。
  • 一位老校長的精神遺產(1)
    王世傑老師故事一位老校長的精神遺產 在眾多傑出人物辭世的2020年,一位塞北師範老校長的去世或許很難引起大眾的關注。但如果認識到柴溝堡師範在河北乃至全國師範學校中教書育人的特別之處,以及這種特別之處與老校長王世傑的關係時,我們就會對王校長充滿敬意。 2020年8月28日早晨,78級柴師同學群裡時光(時桂山)發帖:王世傑老師昨天走了,恩師一路走好!這個消息令我感到突然,立即向老師們核實,得到肯定後,我一直想寫一篇關於王世傑老師的文章,從何寫起?
  • 今天,會寧一中再次登上《光明日報》
    ,各確定兩所省級示範校,會寧一中是甘肅僅有的兩所示範校之一。二、採訪會寧一中教師2007年7月7日,記者李玉蘭在《光明日報》以《八月的鄉村不再為學費愁——甘肅會寧舉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諮詢會》為題,報導了會寧一中學宏志班班主任李成老師的採訪詞,李老師說:「這種面對面的諮詢方式最好了,同學和家長有什麼問題都可以直接回答。雖然不能回答所有同學的問題,但是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 看點丨會寧皮影戲,是透著靈氣的鄉魂
    甘肅會寧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生息繁衍,是傳統農耕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人文環境,孕育和誕生了會寧皮影戲這一古老的民間文化藝術。它萌發於鄉土、活躍於民間,不僅是一種生活情趣,更浸透著一種靈氣,濃縮了會寧文明的千年脈絡。
  • 會寧故事傳四方
    由會寧縣紅軍會寧會師舊址管委會主辦,紅軍長徵勝利紀念館承辦的「講述會寧故事、感受多元文化」展覽自開展以來,展覽活動已在紅軍長徵勝利景園、紅軍會寧會師舊址、會寧縣武警中隊、會寧縣消防大隊、漢岔鎮王馬山村、會師鎮鐘鼓樓社區、廣場社區等地舉行,受到廣泛歡迎和好評。    每到一處,大家聆聽講解員對會寧故事的精彩解說,感受會寧多元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