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菊小醫育兒,原創好文,歡迎轉發分享。
凌晨2點左右,一對夫婦帶著一個名叫多多的小女孩急匆匆地趕到醫院,後面跟著一位老奶奶,一直在喊著:「醫生,快看看,快看看,我家孩子吐血了。」
多多奶奶顫抖地拿出一條手帕遞給醫生:「這就是她吐出來的東西。」
這時,醫生看到白色的手帕已經變成了咖啡色。
這個女孩躺在父親的懷裡,漂亮的小臉蛋是那麼蒼白,微微閉著雙眼, 多媽幾乎是哭著告訴醫生整個事情的經過。
多多現在2歲半,因為多爸多媽平時工作忙,就會把多多交由奶奶帶,周末再接回。多多平時身體一直很好,食慾也不錯。不過,在過去的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幾乎不怎麼好好吃飯,而且再怎麼逼都沒用。
就在上周末下午,多媽給多多衝了奶粉喝,她喝了一點就吐了,多媽也沒怎麼上心。沒想到晚上臨睡前,喝了幾口又吐了,好不容易哄睡著,凌晨又開始吐,還吐了好多,而且還是噴射狀,起初是白色,後來變成了咖啡色,把多爸多媽給嚇壞了。
於是趕緊將多多送往醫院,醫生看後馬上要求給多多做「胃鏡」檢查。
多多的檢查結果很快出來了,原來因為感染幽門螺桿菌(簡稱Hp)了才出現的胃出血。醫生也表示,理論上說,醫院每年會接診20多個胃出血的孩子,但都是在5-14歲左右,這麼小的孩子,確實比較少見。那麼,2歲的小女孩是怎麼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呢?
於是,醫生建議全家人都做個呼氣測試,結果顯示奶奶的Hp數值有明顯增高,醫生詳細一問才知道,問題正出在平常奶奶給多多餵食的習慣上。
多多奶奶對醫生說:「有時候,她肉咬不斷,我就咬點下來再夾給她吃。有的時候她看碗裡的東西想吃,我就直接用我的筷子餵他。」
原來多多奶奶是這樣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給多多的。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可引起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腸道細菌。如果寶寶感染了,還可能引發兒童缺鐵性貧血、厭食及血小板減少,甚至導致兒童生長發育遲緩。
這種可惡的細菌,是怎麼傳播的呢?它主要是通過糞口傳播,所以如果與感染者長期密切接觸,比如接觸了感染者的糞便、唾液、嘔吐物,使用感染者用過的餐具,共同進餐,或者直接口對口餵食、親吻、接觸等,都可能被傳染。
在我們這樣不分餐的國度,幽門螺旋桿菌最為猖狂。據有關統計,中國居民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高達60%,也就是5個人中可能就有3個人攜帶這種菌。尤其在一些家長習慣咀嚼或嚼食後餵孩子的家庭最容易傳播。
兒童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不少會出現慢性腹痛,少數會有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反酸、便血、便秘、早飽等症狀。
因為這種細菌潛伏期很長,如果大人檢查發現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一般是在5歲前就被感染了。35歲通常是病變爆發期,而60歲是癌變高發期。
所以不光是孩子有以上症狀,才要去醫院做檢查(呼氣試驗)和治療(除菌治療),只要家中有人胃不好,全家人都應該去做檢查。
(1)嘴對嘴餵寶寶
很多人說,我沒有嚼了再餵孩子啊!那你也先別得意得太早,因為用自己的筷子給孩子夾菜或者只是幫孩子咬斷也不可以。如果食物實在太大或者孩子難以咬斷,你也可以用輔食剪刀或公筷將食物分成小的顆粒或者小的塊狀。
(2)便後不洗手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便後不洗手也是能傳播幽門螺旋桿菌的。所以,家長不僅自己要注意衛生,也要督促孩子講衛生。
(3)嘴對嘴親寶寶
嘴對嘴餵食容易傳染幽門螺旋桿菌給寶寶,嘴對嘴親寶寶也同樣容易。
建議家庭聚會或逢年過節聚餐都儘量實行分餐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用餐具,飯碗、筷子可以用不同顏色、花色來區分;餐桌上放一些公勺公筷,每個人夾菜都用公勺公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