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特別乖嗎?警惕!他可能正在變成「討好型人格」

2020-08-25 賈大人

在生活中,我們有時會見到這樣一種孩子,他們服從父母的要求,小心翼翼地察言觀色,從不惹是生非,在與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中處處退讓;他們從來不拒絕別人,甚至想方設法迎合別人,把讓別人滿意作為自己行動的準則。

這樣的孩子被所有人貼上「懂事」的標籤,老師經常對他們讚譽有加,家長們也會覺得自己教導有方而沾沾自喜。我卻很想提醒家裡有這類乖孩子的父母要格外警惕,你的孩子可能正在變成「討好型人格」。


過於懂事≠好孩子,「討好型人格」是心理亞健康

《人間失格》中的少年阿葉,明明想要的禮物是書,卻為討父親歡心而選了父親喜歡的玩具獅子;明明不餓,卻為了回應別人的熱情邀請,裝作很餓的樣子,硬吃下十顆甜納豆;為了博同學們一笑,經常自己故意扮醜出洋相……這些都反映著這個孩子身上的討好型人格。

《人間失格》劇照--少年阿葉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是指一味地討好他人卻忽視自身感受的人格,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具有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在行為上不以主觀意願為指引,反而更多的從別人的好惡出發,凡事追求別人的肯定、欣賞,為此甚至壓抑內心的真實想法。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有著與年齡不符的「懂事」,在本該最單純、最快樂的年紀,卻學會了處處示弱、事事小心,他們的「懂事」建立在壓抑自己主觀感受的前提之下,十分令人心疼。

「討好型人格」從何而來?討好的種子常常萌芽於家庭當中

沒有人天生就是討好型人格,這種心理從無到有,由微到著,大多與家庭環境和家長的教育風格有關。

1. 關愛缺失的家庭造就孩子的討好型人格——有些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足夠的關愛,會變得缺乏安全感,他們迫切想得到父母和周遭人的關注、認可,因而表現出格外的順從,通過討好他人的方式來強化自己的價值和存在感。

在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當中,女孩松子有一個先天患有重疾的妹妹,爸爸將全部的精力都用在照顧妹妹身上,松子成了家庭中被忽略的存在。她極端渴望得到愛,於是沒有底線地討好所有人,悲劇人生的種子自此萌芽。她一次次放下自尊,遷就他人,犧牲自己,用最卑微的姿態祈求愛和關懷,卻一生悲慘,至死悽苦。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劇照——松子希望通過討好父親而得到父親的關注

2. 暴躁易怒的父母把孩子「嚇」成討好型人格——年幼的孩子內心都是十分脆弱的,如果父母經常通過吼叫、責罵、甚至體罰的方式教育孩子,會使孩子在心裡產生強烈的壓抑和恐懼情緒,只好用「討好」來偽裝成「懂事」,讓父母不再討厭自己。

孩子在父母的打罵中極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打罵教育在中國的家庭中十分常見,許多父母篤信「不打不罵不成才」,認為鷹爸虎媽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子女。孩子們往往對父母的「大棒政策」十分畏懼,不敢對父母的批評發表意見,更不敢主張自己的想法,無論自己是否有錯,都會無條件的道歉、認錯,這便是一種在暴力下形成的討好型人格。

摘不掉的面具,逃不出的牢籠,「討好型人格」危害無窮

討好型人格讓孩子披著「懂事」的外衣,表面上孩子生活中一片風平浪靜之中,實際上卻會在精神上對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嚴重傷害。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總是無視自己的感受,常常壓抑自己的需求,無條件遷就和滿足他人,嚴重的討好型人格會形成學心理學上的疾病——迎合型人格障礙他們將真實的自己藏在面具之後,展現給別人的卻是一個按照他人意志塑造的「虛假自我」,他們小時候是「好孩子」,長大以後是「老好人」,然而在這背後,卻是內心極度的痛苦、孤獨、壓抑。

討好型人格學不會拒絕,學不會反抗,他們的人生充斥著「服從」、「犧牲」、「逆來順受」之類的字眼卻不自知,如同將自己困在牢籠之中,不停犧牲自我去成就別人,過分壓抑自我去取悅對方,以為這是與人交流的唯一方式,殊不知正是這樣的病態人格關閉了人與人之間的正常溝通,成為一個惡性循環。

愛是最有效的良藥,帶孩子走出「討好型人格」

解鈴還須繫鈴人。產生於家庭原因的討好型人格,還需要父母來帶孩子走出困境。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是最無私、最純粹的,不應該有有任何的保留和附加條件。感受到父母的愛,能給孩子帶來內心的安全感,也是孩子對抗所有困難的力量源泉。

用溫和的方式與孩子溝通。粗暴的批評和打罵只會抹殺孩子的自尊,打擊孩子的自信。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耐心引導指正,在孩子取得成績的時候不吝鼓勵與讚賞,多感受孩子的情緒、聆聽孩子的想法,才能在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良性溝通。

結語:討好是一種示弱的溝通方式,是一種卑微的生存姿態。孩子是最單純的群體,討好型人格是他們在面對惡劣精神環境的情況下被動產生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只有富有愛的家庭,才能培養出富有愛的孩子;只有身心健康的父母,才會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子女。父母們應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溝通方式,更多地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讓孩子享受最簡單的童年,體會最純粹的快樂。

相關焦點

  • 孩子過於乖巧不是什麼好事,家長要警惕,可能討好型人格已經形成
    文/萱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些家長會說對自己的孩子不聽話,總是違背家長的意願,而有些家長則會說自己的孩子很聽話,家長說什麼孩子就做什麼。但孩子過於聽話真的是好事嗎?討好型人格的孩子有哪些特點?1、不會拒絕。
  • 討好型人格孩子的人生是輝煌?還是灰暗?
    我從討好型人格心理分析,討好型人格的人,特別害怕被拒絕,害怕別人不喜歡他,所以委屈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有一個朋友問我:討好型人格人是怎樣形成的?心理學家認為,這是一種畸形的心理問題。主要是受原生家庭教育的影響所造成的。
  • 為啥孩子被罵後扭頭就忘?可能是「討好型人格」作怪,別不當回事
    可能是「討好型人格」作怪,別不當回事漸漸地,星星的父母發現:發現星星越來越「乖」,從不給他們找麻煩,即使他們發火罵她也不記仇,第二天就忘了,父母也就習慣了這種管理方式。偶爾孩子不聽話頂嘴一兩次,他們都覺得不能助長她的「氣焰」,還會更加嚴厲地打壓回去,久而久之星星就變成了現在這樣——不記仇、不頂嘴,罵過之後還能樂呵呵地跟在他們身後「拍馬屁」,嘴特別甜。
  • 還在這樣吼孩子?小心他變成「討好型」人格,後悔也來不及
    這樣會讓孩子成為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他們會害怕自己被人嫌棄打罵,會變得越來越懂事,越來越會委曲求全,越來越會察言觀色。還在這樣吼孩子?小心他變成「討好型」人格,到時後悔也來不及童女士的女兒玲玲特別「懂事」,才五歲的年齡就很會看臉色。
  • 不怕討好型人格,勇敢教孩子去「討好」
    我也是一直警惕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所以只要不涉及原則問題,向來主張她有什麼說什麼。不過我也明確感覺到,那天氛圍有點尷尬,孩子和老師聊了幾分鐘就掛了。我覺得是孩子不適應,應該過幾天就好了。愛子心切,使我們在教育上很容易會陷入一種執念,過分警惕或過分放鬆,導致偏執,不能理智地思考和分辨,錯失了更好的教育方式。我也是,比如我警惕的討好型人格,相信也是很多家長在警惕的。
  • 討好型人格|你還在討好別人嗎?
    為了讓這些人喜歡你,認同你,你可能會主動地去迎合在他們,給他們倒水、買飯,盡力地去維護好交往的關係。對於學生來說,在新的環境中不太適應,面對新同學你也覺得不熟悉,所以,你也不能夠更好地拒絕他們的請求,即便自己並不想這樣做。上面所說的這些,你有沒有遇到過呢?不過,這也只是討好型人格的一部分。
  • 戀愛中,女生「討好型人格」的分析
    首先通過一個例子來看一下討好型人格的女生是什麼樣的。一位網友朋友給我們分享了她的故事,她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這個姑娘顏值一般,家世背景也很平凡普通,工作也是正常水平,但是與眾不同的一點是她可以說是「真正不圖回報的爛好人」。
  • 孩子的「討好型人格」,多半是家長這幾個行為促成,家長該反省了
    因此,孩子的「乖」不一定全是好事,其背後的心理需求,同樣需要家長的關注,而孩子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等方面,也是父母需要關注的內容。討好型人格是指一味的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表現為不敢拒絕,不會拒絕,不喜歡求助於他人,不會提要求等。吳洋就是典型的「不敢、不會」型討好人格,他最終的爆發也是因為積怨已久的「為什麼」。
  • 討好型人格解析:愛到塵埃的人終將變成施暴者
    他們會在感情中無限付出,但在為你付出時,他就已經想好了你會給他怎麼樣的回報,如果你沒有滿足他就是欠了他。 那麼,今天我們就根據小z的例子分析一下討好型人格。
  • 別讓討好型人格,毀了孩子一輩子
    ,特別害怕別人因為我的問題變得不高興,很害怕別人不喜歡我,他們有情緒了或者生氣了,我也第一時間能感受到,我知道這樣不好,但是我總是控制不住敏感的想別人,我覺得自己的這種做法嚴重的影響到了孩子,我家孩子現在也特別會看人家臉色,做人做事都變的小心翼翼的,上次和小朋友一起玩,那個小朋友看中了她最喜歡的一個玩具,她忍痛割愛送給了那個小朋友,事後她跟我說,她害怕小朋友不跟她玩才這樣的。
  • 孩子出現這3種跡象時,說明他是「討好型人格」,家長要引起重視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會希望孩子乖一點、懂事一點。殊不知,太過懂事的孩子在社會上是會吃虧的。網友A:我非常在意他人的評價,當別人要求我幫忙時,我不好意思拒絕,若是拒絕了,就感覺自己犯了天大的錯一樣,心裡內疚不已,而別人拒絕我時,我的內心卻很平淡。
  • 不想孩子變成「討好型」人格,少拿這4句話來壓孩子,你能做到嗎
    有一些人屬於討好型人格,那麼討好型人格是什麼呢?通俗的來講,討好型人格就是在我們和別人意見發生分歧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去遵循別人的意見委曲求全。希望別人能夠和我們一起,準確的說是我們能夠和別人一起。這類人往往比較自卑,沒有主見,但是我們作為家長肯定是不希望自己家孩子是這樣的人。
  • 你是討好型人格嗎#引發全民熱議 小夥吐槽:我的女友是典型討好型人格
    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之《完美女孩》剛一播放完,熱搜就出現了相關話題#你是討好型人格嗎#,網友們表示,在楊冪飾演的機器人小愛身上,看到了很多討好型人格的人群的影子。蔣佑傑說,自己和女友戀愛了近一年,隨著彼此越了解,他越是被女友的「討好型人格」所困擾。 蔣佑傑說,婧婧的「討好型人格」往往不對自己最親近的人,比如自己和家人,而是對朋友、同事、同學等。 蔣佑傑說,婧婧在江北一家新媒體公司從事網絡編輯工作,有時候同事為了早下班,說幾句好話,就把多餘的工作丟給婧婧,而婧婧會欣然接受並完成。
  • 避免孩子成為「討好型人格」,這三句話千萬別對孩子說
    「討好型人格」最近跟朋友聊天,聊到人格這麼一個話題,他說他自己就是一個討好型的人格,由於小時候的一些經歷,導致他現在很喜歡去順從別人,不自覺的就會有討好別人的表現,他很不喜歡自己是這個樣子的,同時呢,他也不想自己的孩子變成這個樣子,所以就非常在意孩子的行為,生怕自己的孩子也變成討好型的人格。
  • 孩子總希望得到認可?「討好型人格」的養成,可能和父母教育有關
    凡凡沉默了一會,決定跟媽媽說實話,他忐忑地說道:「媽媽,你告訴我在幼兒園裡想要人緣好,告訴我吃點虧沒關係,於是我把那些文具和玩具都送給小朋友了。現在他們都很喜歡我,我的人緣也特別好。」小藍聽後沉默了,她開始意識到兒子性格的變化和自己平時對他的教育脫不了干係。
  • 小步在家早教Eva老師教你如何擺脫「討好型人格」
    這兩個月,大家看脫口秀大會了嗎?我被李雪琴圈粉了!她的那種喪喪的幽默實在太讓人心疼了,尤其是當她說出那句「我媽是我帶大的」,我眼淚都快掉下來了。在她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離婚了,李雪琴跟媽媽過。她媽媽呢,當時的情緒特別不好,容易焦慮和崩潰,原本應該像其他孩子一樣度過叛逆的青春期的李雪琴,卻每天過得戰戰兢兢。
  •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容易長成卑微懦弱的「軟柿子」
    這種性格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討好型人格。比如在一些社交場合,其他小朋友有一些無禮的、過分的要求,討好型人格的孩子也難開口反駁。哪怕壓抑自己,也要成全別人。這會導致孩子沒有健康的個人邊界,在社交中受挫。如果孩子形成了「 討好型人格」,那對孩子來說,不管什麼事情,他們第一時間都會考慮別人感受,一味地迎合別人。
  • 別再讓孩子總聽話了,小心形成「討好型人格」
    >具有討好型人格的孩子,一般來說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比如他們害怕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喜歡跟別人說對不起,對於別人的要求即使是不合理的要求,也很少拒絕,對待事情沒有自己的原則,希望自己的行為能滿足別人的期望與要求。
  • 討好型人格,其實是在施暴
    你可能想說,他才不是有目的的討好,他對所有人都很好,他不敢對我有什麼企圖,他就是一個好人啊!當然,討好型不是詐騙,很多時候他們也控制不了局面。但是大多的討好型人格都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他們。
  • 不想活得累,請不要讓自己成為討好型人格!
    這在心理學中叫做迎合型人格。 有些人就是這樣,通過不斷的去討好別人,希望能贏得別人的理解和尊重。討好型人格的人大多都是有些自卑的,在性格色彩中屬於綠色,也就是我們說的老好人,希望通過別人的認可來充實自己,活在別人的世界裡面,不知道如何說不,仿佛生來就是為了達到別人的期待,可你自己呢? 自己都不認可自己,憑什麼讓別人來認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