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記者趙蕾)據媒體報導,成都市雙林小學開學本應該有9門課,但一年級的家長發現卻只有5門課,課表中也沒有語文、數學、英語的課程安排,教材內容也是學校自編教材。
對此學校課程研發中心的王主任證實稱,這是學校推行校本化改革的一項新舉措,目前校編教材試用於一、二年級,三至六年級將逐步實行分科教學。而教育主管部門成都市成平區教委表示,支持學校這一課改措施。
家長疑慮課改 擔憂影響學習
28日,成都雙林小學一年級報到的新生發現,本應該有的九門課程:語文、數學、外語、美術、體育、音樂、思想品德、思維科學、心理健康全部替換為健康與成長、思維與科創、閱讀與生活、藝術與表現、英語與交際。學生家長均表示沒有看到課表上編排語數外等課程。
記者從學校獲悉,目前學校正在進行課程改革,而對於一二年級的學生試行新的教材教學。對此,家長表示,考慮到小學畢業是參加統考的,還是十分擔憂。不過還有家長表示,看到孩子喜歡新教材,尤其書裡圖片都是孩子們所熟悉的,還是願意期待和支持。
新京報記者從該校課程研發中心的王主任口中了解到,學校新編訂的教材和新的課程設置中,包括了語數外等基礎課程,只是與其他學科進行了整合,名稱上有所不同,內容上是做了精簡和實踐性的延展的。
三年級以後再進行分科學習
談及原因,王主任表示,過早過多的學科分化會將孩子自己的小世界割裂。將語數外等與其他學科併到一起,精簡各個學科之間交叉重複的部分,做合併同類項。
據介紹,學校此次課改發動50個教師參與,歷時一年編訂這五本系列叢書,並參照了國家、地方各個版本教材。
據介紹,課改之後一年級學生上課方式有所改變,每個班級配備兩個班主任,幫助新課程順利開展。而每一門新課程都有一名專門的老師負責。授課老師都參與了教材的編纂工作。
對於家長擔憂,王主任說,三年級將施行分科的方式,高年級同學還是回歸通用教材,所以不影響學生的學業成績和考試。
教委回應:支持課改但需備案
成都市成平區教委辦公室副主任劉小葵表示,因為國家倡導校本課程改革,只要是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課程改革標準範圍內,教育主管部門自然會支持該舉措。「當然學校需要先報備,我們會在備案的基礎上保持關注,包括後續的監控,對學校課程改革的效果驗收,促進其優化或者整改。」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 指出,在校本編訂過程中,如果由學校的教師委員會討論決定,即符合規範。若是校長或者行政領導的意圖,便不太妥當。他認為,尤其學校應該考慮到,課改之後,教師的力量是否能夠跟上,老師對這個改革的理解是否到位,能否良好執行下去。
熊丙奇表示,國外學校有充分的辦學自主權,擁有編訂和使用教材的自主性和靈活性。在教材編訂過程中,學校要求有教師委員會和家長委員會參與編訂,保障學生的利益。他表示,國內教材之前一直是統一編訂,教材編寫的壟斷導致其質量不高,又容易受到社會輿論的非議,是必然要打破的格局。校本編訂和課改不需要教育部門過多幹涉。擴大學校,教師的自主權,才有利於培養有個性的,有創造力的人才。校本課程值得倡導推行,但還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現代學校治理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