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師媽媽的自白:孩子,媽媽做的「不稱職」!

2021-03-02 好教師


看到這篇文章的女老師們,你的孩子多大了?

這些年,你就自己孩子的培養方面,你有什麼遺憾嗎?

今天這篇文章來自一位80後教師媽媽的自白,也許,你能看到自己的身影!

樓下又傳來了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接著是同事一聲高過一聲的訓斥聲。這樣的情況已經不知道多少次了,我推開宿舍破舊的門,猶豫再三還是下了樓。同事是一名英語老師,對待學生不僅認真負責,而且還是學生們的知心姐姐,是學生們口中讚不絕口的好老師。她的女兒是一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可愛,運動能力極強,很討人喜歡。同事的愛人也是一名老師,不過是在遙遠的山裡。山裡,是真正的大山裡,大山裡的老師除了工資,學校是給分配土地的,我第一次聽說的時候差點沒笑出來聲。老師還得重拾農具是我萬萬沒想到的。因為山裡交通不便,為了保證每天有菜吃,一塊地是必不可少的財富。不僅如此,山裡往來的班車也是每天僅一趟,錯過了就得再等一天。同事休完產假後,就一直帶著女兒,剛開始的時候在街道上找了一個阿姨,有課的時候幫忙帶會兒孩子,後來就乾脆自己一個人帶。我每次勸她最多的就是「你在教室對學生都沒有這樣,對自己的娃就不能耐心點兒嗎?」每一次同事都是啞然,更多的時候是別過臉,側影中那一串串淚珠讓人心痛。鄉村學校有太多帶著孩子的教師,他們每天不僅要完成複雜瑣碎的工作,還得照顧自己孩子的一日三餐和學習,因為少得可憐的工資,更多時候他們都是一個人扛著。有同事自嘲說:耐心都留給了別人家的孩子,熱情都留給了別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只能去期盼她碰到一個好老師!

女兒剛上幼兒園的時候總是會驕傲地告訴班裡的三位老師,「我的媽媽是教大哥哥大姐姐的老師」!老師這個身份在3歲多的孩子眼中,充滿了神聖和偉大,似乎媽媽在做著一件驚天地的大事業。上了小學,女兒對我作為鄉村教師的身份開始排斥,「媽媽,你為什麼要在那麼遠的地方當老師?」女兒的質問愈來愈多,擁有一個教師媽媽曾經帶給她的幸福感已經愈來愈低。說實話,我曾經也猶豫過,像無數的同事一樣,帶著孩子在鄉村的小學讀書,也暢想過每天看著她背著小書包在上學、放學的路上歡蹦亂跳……但現實的確是一個很難拒絕的存在,為了孩子的未來,我還是認同了先生的看法。城市的教育水平畢竟遠遠高於鄉村,無論是從師資,還是教學硬體,甚至是教學理念,這些都毫無疑問。即使我是一名鄉村教師,我也無法否認,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對於自己鄉村教師這樣一個身份,很難認同。每次別人問起,我都只回答,「我是一名老師」,再細問,唯有沉默。在城市裡遊走著太多像我一樣的鄉村老師,我們生活在城市,工作卻在鄉村,巨大的生活落差常常讓自己無所適從。很多時候站在城市的大街上不知道自己真正屬於哪裡?對於家對於孩子都是無限的愧疚。同事說:「在每一個鄉村老師的心目中,應該都住著一個真正的教師夢吧」。鄉村教師的自卑,不僅僅是生活環境帶來的局限性,更多的是不被社會認同。

外甥女每次說起表姐,「她,問她的學生去吧,反正每天都是我爸送我接我,家長會也是我爸開……」表姐是城市裡一名公辦中學的老師,每天都是早早到校打卡上班,下午得等學生們晚自習結束才可以放學回家。於是外甥女的接送理所當然顧不上了。朝九晚五的時間概念對於城市裡的大多數中學教師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用表姐的話說,「每天回到家還有精神陪孩子一會兒,和顏悅色,就已經很不錯了。」逢到孩子學校有開放日,或者是家長會之類的活動,表姐是壓根一次都沒參加過。是啊,身為班主任的表姐怎麼能缺席學生們的生活呢?表姐這樣的班頭如果不在那她那一系列的活誰來幹啊?還好,城市教師擁有了名譽、薪水,也可以每天回家享受家人相擁的幸福。但看似溫暖的一切,背後卻常常蘊含著太多的剛強,家長的壓力,學校的壓力,教學的壓力,足夠讓每一個城市教師身心俱疲。

我的父親也是一位教師,回憶我的兒時擁有的都是滿滿的驕傲。30多年前的鄉村學校沒有開放日,沒有家長會,更沒有各種各樣的活動,而且我們也從來不需要家長接送。所以父親教師的身份,不僅從來沒有影響過我的生活,相反他成為兒時我最值得驕傲的事情。每次在父親工作的校園裡肆意玩鬧的時候,心底裡漾起的都是濃濃的幸福感。因為父親,我可以每個周末在電視放映室觀看電視節目;因為父親,我可以在寒暑假的時候擁有籃球、桌球、羽毛球這些令其他孩子羨慕的「玩具」;因為父親,我還可以在每一次教師體檢的時候也享受給自己身體「拍個照」……成年之後如願做了一名教師。當老師後最有意思的一個現象,經常出去會被陌生人問「你是老師吧」剛開始的時候,我充滿了自豪,似乎是自己的臉上鑲嵌了教師兩個字。有一次先生不小心一句「你們教師不光愛教育人,還單純、幹啥都較真」,一時間,我恍然大悟。不知道從那天開始,「我的媽媽是老師」已經不再是孩子值得炫耀的存在,每一位老師對於自己的孩子也背負了太多的不舍和無奈。在這個大張旗鼓嚷嚷著提升教師地位、教師福利的時代,教師們付出了太多,失去了太多,而得到的卻微乎其微。每一次走出校園的大門,我就努力告誡自己,此刻我不再是老師。每次陪伴女兒的時候我都會默念我的咒語「我只是媽媽」,因為我明白對於女兒來說我僅僅是一位媽媽,媽媽的身份無可替代。

相關焦點

  • 一位重度抑鬱孩子的媽媽自白:活成想讓孩子成為的樣子,就做對了
    爸爸媽媽哪裡做的不對,你可以說出來,打我罵我都行!沒辦法只能找來了親朋好友出面,一再的勸說下,帶孩子去醫院做了檢查,被診斷為重度抑鬱,但孩子拒絕一切的治療,包括心理諮詢,我無助、害怕,我辭去了工作在家陪孩子,雖然我什麼也做不了。我堅信一定有解藥在家的日子我開始反思,為什麼孩子會這樣?我在網上查了重度抑鬱的資料,我不敢看,也不敢想。
  • 農村媽媽做的創意早餐,曬到朋友圈,朋友:這個媽媽當得真不稱職
    自從有了孩子之後,總是喜歡自己在家搗鼓做美食,雖然有時候會很麻煩很累,但只要看到孩子吃得開心滿足的樣子,就是我最幸福的事。相信很多有孩子的媽媽們,都和我有一樣的感觸吧?為了孩子,將自己變得「十項全能」,可能這就是母愛的天性!
  • 媽媽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
    第一眼看到這本書的標題,就毫不猶豫入手了,內心非常贊成這句話,也許我不是一位非常稱職的媽媽,但我對孩子的愛沒有變過,在孩子面前,我真實的做自己,敢愛敢恨,為了想得到的事物去付出,努力,在孩子面前也有情緒,難過的時候我會在他面前哭泣,讓他知道,媽媽也很脆弱,不過大多數我都很樂觀,生活中積極向上,我非常坦誠的跟他談媽媽的理想,媽媽為之付出。
  • 一位網癮休學孩子的教師媽媽:兒子,請原諒我也是第一次做媽媽
    是我把那個小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也是因為我他開始感知、熟悉並愛上這個世界,我以為自己天生就是做媽媽那塊料,我愛我的兒子,我也懂教育,但這兩者的化學反應卻給了我一記重拳,我猛然的發現,我也是第一次做媽媽,我知道他在重點班學業壓力會大,我不期待孩子能在重點班名列前茅,這裡有學校最好的老師,最好的資源,即使在班裡靠後也不差。
  • 我的戰疫故事 | 桂婕茗: 「不稱職」的媽媽
    37張哭臉,代表著我已經有37天沒有見到媽媽了。我在成都,媽媽在南充。我成了留守兒童,媽媽整天為抗疫工作奔波。那天,我畫了一個小女孩,眼角掛著淚水,那是想媽媽的我。我又畫了美麗的媽媽,我怕媽媽再不回家,我會忘記她的模樣。那天,我進不了網上課堂,打電話向媽媽求助。媽媽在電話裡給我指導了十十幾分鐘,我便聽見她的同事在喊她的名字。「寶寶,對不起!
  • 媽媽是超人,要自己治癒悲傷,否則就是不稱職
    如弱不強 ,那麼她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媽媽。她要照顧孩子、照顧家庭,唯獨忽視了自己。自己的身心,是要等到夜深人靜,孩子丈夫都睡了,才來考慮顧及。她需要的是強大的自愈能力,否則,人們該指責她矯情:別人也是這麼過來的 ,怎麼就你那麼多事?或許她們都是自愈過來的,掩蓋遍體鱗傷。因為她們以及她們的丈夫、家人乃至全社會,都想當然地認為她們應該自己治癒自己。
  • baby帶小海綿遊泳,素顏出鏡不下水,全程陪伴是個稱職的媽媽
    baby和黃曉明的世紀婚禮雖然過去了這麼多年,但仍然是娛樂圈最盛大的一場婚禮之一,黃曉明給了bbay最風光的婚禮,夫妻倆戀愛時候結婚後都是高調的秀恩愛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他們突然變低調了,更是幾度傳出離婚的消息,有了小海綿以後,baby做起了貼心的媽媽,常常陪伴孩子,和大家想像中不同的是
  • 一位產後媽媽的自白:不到坐月子,都不知道自己嫁的是人還是狗
    ——一位產後媽媽的自白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箇不多情。人們時常戲言:「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如若經營的好,婚姻便是天堂。如若經營不善,婚姻便是地獄。每一場婚姻,無不經歷過甜蜜的戀愛、刻骨銘心的誓言,而後至最委屈的疼痛、最無望的期待。有一位產後媽媽曾自白:不到坐月子,都不知道自己嫁的是人還是狗。
  • 凌晨兩點的貴陽,一個職場媽媽的自白感動了無數人
    每天早九晚六,有時候還要加班到深夜,回家時孩子已紅著眼入睡;下班路上買好晚飯要做的菜,辛苦工作了一天之後,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準備一家人的晚飯;晚餐後,還要輔導孩子作業,哄孩子睡覺......她們沒有三頭六臂,卻兼顧事業與家庭;沒有銅牆鐵壁,卻為家庭和事業支起一片天地。這就是很多職場媽媽,幾十年如一日的狀態。
  • 媽媽生完孩子9天,上廁所排出「一塊肉」,醫生痛斥:丈夫不稱職
    導讀:媽媽生完孩子9天,上廁所排出「一塊肉」,醫生痛斥:丈夫不稱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生完孩子9天,上廁所排出「一塊肉」,醫生痛斥:丈夫不稱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放棄高工資,辭職做幼師,自認稱職好媽媽,卻遭遇朋友圈群嘲
    近日,有位媽媽分享了自己一位閨蜜的故事。寶媽小夏的寶寶今年剛入幼兒園,本來想著孩子很快就能適應新環境,自己終於可以踏踏實實地回到工作崗位,繼續打拼事業了。好不容易熬過了最初的分離焦慮期,寶寶又接連生病,小夏仍然不放心,覺得寶寶在幼兒園肯定過得不好,於是,她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放棄高工資的工作,辭職轉行做幼師,就在寶寶所在的那所幼兒園,這樣可以每天陪著孩子,同時盯著寶寶,監督他的學習和生活。
  • 孩子身上有這3三個「毛病」,說明媽媽是帶娃高手,很稱職
    一般爸爸都忙於工作,所以帶孩子都交到了媽媽的手裡,孩子的言談舉止能夠看出這個媽媽是否稱職,有的孩子身上有很多的小毛病,並不是他們的缺點,而顯示了這個背後的媽媽是一個稱職的媽媽。孩子喜歡黏著媽媽 孩子在三歲以後,甚至在媽媽生氣的時候,孩子也會想各種辦法,哄自己的媽媽開心無時無刻不在黏著媽媽,想盡各種辦法來逗媽媽開心。媽媽即使生氣了也不會跟孩子記仇,孩子也是一樣的。孩子離不開媽媽,只有媽媽才能夠給予安全感,所以這位媽媽能夠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會動不動跟孩子發脾氣,那麼母女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好的。
  • 職場媽媽自白:帶孩子比上班累多了
    「在我有孩子之前,我得到的信息是: 『我是女人, 我要向世界展示我的力量。你無所不能......只要你想, 你就能站上巔峰...... 你棒極了。』諸如此類, 都是廢話。」「我確實棒極了,可我什麼也做不了。如果我什麼都想做, 最後受不了的還是我自己。健康首當其衝。很多朋友也處在和我差不多的境地。
  • 孩子身上有3個「毛病」,恰恰說明媽媽是帶娃高手,各方面很稱職
    文 | 小鴻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爸爸一般都忙於工作,帶娃一般是交給媽媽們,從一個孩子的行為舉止中,就能看出媽媽是否稱職,可能有的孩子從表面上看有很多小毛病1、喜歡粘著媽媽3歲的媛媛跟媽媽相處的時間比較多,媽媽為了照顧女兒,辭職在家照顧孩子的日常起居,還會時不時逗逗女兒,當媛媛惹媽媽生氣的時候,媽媽會假裝不理她,媛媛見後反而更粘著媽媽了,還會用盡各種各樣的方法逗笑媽媽,即使媽媽怎麼生氣,媛媛也依舊很不記仇。
  • 寫給5年後的我|寫給我這個「不稱職的媽媽」
    而我更傻的是,由於沉浸在痛苦裡無法自拔,耽誤了馬上要中考的女兒的心情和成績,從爭取考上重點高中,跌落到「還能不能考上高中」,所以「我是一個不稱職的媽媽」。我說:「你已經是媽媽的驕傲了!咱們高一再出發!」可工作的忙碌讓我跟女兒的交流越來越少,女兒也變的不愛跟我聊天,甚至吼我說:「我就是不想跟你說!」我又一次感受了「不稱職媽媽」帶來的危機。
  • 孩子有以下「臭毛病」,反而說明媽媽做得挺稱職,是位帶娃高手
    「臭毛病」,其實並不算是缺點其實,很多寶媽面對孩子的有些「壞」毛病,紛紛感到苦惱,但幸孕姐要說的是,孩子身上有些「壞」,毛病並不是缺點哦,反而說明媽媽很稱職,是位帶娃高手。1、喜歡講條件很多孩子在家長的管束下,都不敢跟父母提要求講條件,既沒有選擇的權利,也沒有自己的主見,但其實,這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而那些敢於講條件和提要求的孩子,往往都是一個「民主」的媽媽,經常給予他們自主選擇的權利,這才造就了他們敢於講條件的性格,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媽媽在育兒路上確實成功了一大半。
  • 走進何潔如今住的房子,家裡乾淨一塵不染,看得出是稱職的好媽媽
    走進何潔如今住的房子,家裡乾淨一塵不染,看得出是稱職的好媽媽在2005年的《超級女聲》這個選秀的節目上,獲得第四名的何潔,相信大家應該還有著印象,而後從《快樂女聲》中出道的她,在這條道路上走得還是比較順利,後面也有著幾張個人專輯,也開辦過好幾場個人演唱會
  • 兒子的寒假作文,「控訴」媽媽「不稱職」
    在這篇《不一樣的春節》裡,吳鴻燊這樣寫道:這個春節和我想像的不一樣……除夕夜,闔家團圓的年夜飯剛吃到一半,媽媽突然說要去做黨員義工,便草草地扒拉了兩口米飯。入睡前,我摸了摸枕頭底下,照樣有一封大紅色的壓歲包。只是今年,沒有媽媽親手遞給我,祝福語也改成了手寫的「祝健康快樂」。
  • 媽媽:「他還只是個孩子,」太過稱職的父母,奠定孩子未來的悲劇
    我給你做手工,你去做作業吧!爸爸媽媽怎麼會害你呢?他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試圖包攬一切,只要求孩子專注提高學習成績。有的孩子學有所成,其內在精神,卻被長期放養,沒有成長;還有的孩子,在父母的過度關懷下,不需要付出汗水,就可以輕鬆度日。
  • 媽媽「愛」是孩子生存的能手,媽媽「打」卻是孩子痛不欲生的傷
    所以,世上只有媽媽好嗎?這句話從原本的肯定變成了一個問句。可以思考一下,世上只有媽媽好不再讓人相信的時候,原因肯定不是來源於孩子,而是來源於一些不合格的母親,她們對孩子不妥當的行為舉止,才造就了現在的質疑。那麼,今天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