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正極嵌鋰均勻性分析

2020-12-16 新能源Leader
圖片來自參考文獻1

鋰離子電池的正負極活性物質是顆粒狀,因此鋰離子電池的電極內部也存在著眾多微小的彎曲孔道,在充放電的過程中鋰離子從一側電極脫出,擴散到另一側電極附近,從這些曲折的通道擴散到電極的內部,然後與活性物質顆粒反應,嵌入到活性物質顆粒內部,這一特點就導致了充放電的過程中由於Li+擴散速度的限制產生濃差極化,導致嵌鋰過程在整個電極內部分布並不均勻,特別是對於正極,由於正極材料的導電性較差,更容易使得部分接觸較差的顆粒發生嵌鋰不均勻的現象。這會造成正極顆粒局部的SoC不同,因此會在顆粒的內部產生較大的應力,從而導致顆粒破碎,部分活性物質失去與導電網絡的連接,過渡金屬元素溶解和電解液氧化等問題,使得電池的容量發生不可逆的衰降「1」。

一般來說,為了減少這種活性物質內部的嵌鋰不均勻的問題,人們會將電池充電後的靜置時間儘量的延長,希望能通過電極內部的平衡消除這種局部SoC不均勻的現象,但是William E. Gent的研究「2」發現在即便是經過了長達170h的靜置後,在一個直徑為1-3um的NMC二次顆粒內部Li的不均勻性仍然高達10%,局部的SoC值過高,會導致該處發生過充,加速該部分失效,從而使得材料的容量下降。此外,電池老化也會對Li在鋰離子電池內部的分布產生較大的影響,M.J. Muhlbauer的研究「3」顯示隨著電池的老化,不僅僅電池內部具有活性的Li資源不斷減少,還使得Li在鋰離子電池內部的分布也產生了很大的不均勻性,在靠近極耳的電極部分Li的濃度較高,遠離極耳的位置Li濃度較低,這可能是由於電流分布不均和電解液浸潤不充分造成的。

從上述研究中我們不難看出,鋰離子電池的衰降必然是伴隨著Li的分布不均出現的,為了研究Li在鋰離子電池內部的分布,人們開發出了多種方法,最簡單的就是把電池拆開,目測觀察極片上是否存在著局部析鋰,採用EDS分析Li元素在極片上的分布圖,稍微複雜的一點就是採用中子衍射的手段,對鋰離子電池進行無損檢測,分析Li在鋰離子電池內部的分布情況。而來自威斯康星州大學的Shuyu Fang等人設計了一種採用拉曼光譜對鋰離子電池電極內部嵌鋰不均勻現象進行觀察的方法「4」。

為了滿足拉曼光譜測量需求的光學條件,Shuyu Fang等人利用2032 SS扣式電池設計了一種可以進行拉曼光譜檢測的電池。扣式電池的上蓋開了一個1/8英尺的孔,採用MgO進行了覆蓋,並採用環氧樹脂進行了密封,在MgO窗口上利用電子束蒸鍍了一層300nm厚的Al作為正極集流體(MgO窗口中央2mm微孔沒有蒸鍍Al),然後在這層Al層之上塗布了NMC532材料,塗布量在12-18mg/cm2,電池的結構如下圖所示。

圖片來自參考文獻4

對該電池的電化學性能測試如下圖所示,從結果來看,經過改造的扣式電池的電化學性能與普通扣式電池的電化學性能沒有明顯的區別。

隨著Li的嵌入或者脫出,會導致M-O鍵的振動發生改變,因此拉曼光譜的強度和頻率會隨著NMC材料嵌鋰的程度而發生變化,Shuyu Fang對不同的充電狀態下的NMC的拉曼光譜進行了測量,測量結果如下圖所示。

根據拉曼光譜數據,Shuyu Fang對3535um的區域的NMC電極嵌鋰狀態(SoC)進行了分析,為了分析NMC顆粒的嵌鋰狀態,Shuyu Fang主要關注了在595/cm附近的A1g峰,隨著NMC材料的電壓從2.3V升高到4.2V,A1g峰的強度逐漸下降,當NMC材料的電勢重新下降到3.16V後,A1g峰的強度再次升高,因此可以根據A1g的峰強對NMC顆粒的嵌鋰狀態進行分析。下圖是根據A1g峰強度分布圖。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隨著NMC電勢的變化,視野中的三個顆粒1#,2#和3#的嵌鋰狀態也隨著發生改變,當NMC材料電池再次下降到3.16V後,1#和2#顆粒的嵌鋰狀態都已經恢復,但是3#顆粒的嵌鋰狀態並未恢復到初始狀態,這說明顆粒3#部分Li沒有回到顆粒內部,這也是材料衰降的標誌。

由於拉曼光譜反射峰的強度受到諸如顆粒形貌、位置等因素的影響,因此上述簡單的A1g峰強度數據還不能準確的反應顆粒的嵌鋰狀態,為此Shuyu Fang對上述數據進行了擬合、匹配和計算,得到了更為準確的NMC材料局部SoC分析結果,如下圖所示。該結果顯示,再嵌鋰過程中存在很大的不均勻性,例如對於1#顆粒,在3.88V時,顆粒大部分區域的A1g峰位置在540/cm附近,但是頂部的區域卻在590/cm附近,這說明這部分區域嵌鋰滯後。對1#顆粒和3#顆粒進行的跟蹤顯示,當3#顆粒達到3.84V時,1#顆粒已經達到了4.01V,0.2V的電勢差表明在嵌鋰的過程中,顆粒之間存在著很大的不均勻性,而這一不均勻性很可能會導致局部顆粒發生「過充」或者「過放」,導致容量衰降。

Shuyu Fang的研究顯示,鋰離子電池極片嵌鋰不均勻不僅僅發生在宏觀尺度上,也發生在微觀尺度上,一個活性物質顆粒的不同部分和不同的活性物質顆粒之間都存在著較大的嵌鋰不均勻性,這種不均勻性會導致部分顆粒發生過充和過放,從而造成電池容量不可逆損失。

本文主要參考以下文獻,文章僅用於對相關科學作品的介紹和評論,以及課堂教學和科學研究,不得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任何版權問題,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1.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study on stress generation in synchrotron X-ray tomography reconstructed nickel-manganesecobalt based half cell, Journal of Power Source, 336(2016),Linmin Wu, Xianghui Xiao, Youhai Wen, Jing Zhang

2. Persistent State-of-Charge Heterogeneity in Relaxed, Partially Charged Li 1 x Ni 1/3 Co 1/3 Mn 1/3 O 2 Secondary Particles, Adv. Mater. 2016, 28,6631-6638, William E. Gent, Yiyang Li, Sungjin Ahn, Jongwoo Lim, Yijin Liu, Anna M. Wise, et. al

3. Effect of fatigue/ageing on the lithium distribution in cylinder-type Li-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 348(2017), M.J. Muhlbauer, O. Dolotko, M. Hofmann, H. Ehrenberg, A. Senyshyn

4. Cell design and image analysis for in situ Raman mapping of inhomogeneous state-of-charge profiles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 352(2017), Shuyu Fang, Min Yan, Robert J. Hamers

文/憑欄眺

相關焦點

  •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認識
    正極材料一直是鋰離子電池核心,它的選擇直接決定了電池性能的高低。正極材料的選擇主要是,可逆脫鋰和嵌鋰的過渡金屬氧化物,是鋰離子電池的重要成分之一。鋰離子正極材料主要以氧化物為主,目前,LiCoO2、LiMn2O4、LiFePO4等鋰化物都是常見的正極材料。
  • 鋰離子電池熱穩定性與過高溫及短路安全性分析總結
    一、鋰離子電池材料熱穩定性分析 鋰離子電池的火災危險性主要由電池內部各部分發生化學反應產熱量多少決定。鋰離子電池的火災危險性歸根結底取決於電池材料的熱穩定性,而電池材料的熱穩定性又取決於其內部各部分之間發生的化學反應。
  • 塗布在線—鋰離子電池用銅箔的應用與發展現狀分析
    鋰離子電池用銅箔的性能要求 鋰離子電池主要由正極、負極、隔膜和電解液組成。充電時加在電池兩極的電勢迫使正極的嵌鋰化合物釋放出鋰離子, 通過隔膜後嵌入六方片層結構的石墨負極中; 放電時鋰離子則從片層結構的石墨中析出, 重新和正極的嵌鋰化合物結合, 鋰離子的移動產生了電流。
  • 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正極界面的研究進展
    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正極界面的研究進展 鋰電聯盟會長 發表於 2021-01-06 14:34:23 第一部分:前言統鋰離子電池的有機液態電解質在高溫下極易起火,造成電池熱失控,具有較大安全隱患;同時,由於金屬鋰負極在電解液中極易產生枝晶
  • 哪些原因會導致鋰離子電池爆炸?帶你詳細分析其中原理
    鋰離子電池現在已經廣泛的使用在我們所用的電子產品中,從以前的鉛蓄電池到現在的鋰離子電池,不僅電池的體積變小了,而且能夠儲存的電量也變多了,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非常大的方便。但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一些安全隱患,新聞中偶爾會有一些關於鋰電池爆炸的報導,那麼鋰電池為什麼會爆炸,我們今天就來詳細分析其中的原因。
  • 中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行業發展白皮書(2020年)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語mybattery《中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行業發展白皮書(2020年)》針對2019年正極材料行業發展現狀、2019年正極材料競爭格局、正極材料產業鏈、正極材料成本和價格、重點正極材料生產企業、重點正極材料生產企業等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 【鎳鈷鋰峰會】鋰離子電池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的產業現狀與未來發展...
    SMM7月14日訊:在SMM舉辦的"2020(第五屆)中國國際鎳鈷鋰高峰論壇暨中國國際新能源鋰電材料大會"上,中南大學胡國榮在現場為大家講解了鋰離子電池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的產業現狀與未來發展的幾點建議。鋰離子電池及正極材料的應用市場新能源汽車全球市場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汽車已開始步入應用普及的發展階段。預計至2050年,全球將有4400萬輛純電動汽車內燃機汽車市場將絕大部分被新能源汽車所代替。
  • 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進展
    (1 江西師範大學物理系)(2 浙江理工大學物理系)摘要 文章綜述了第一性原理計算在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模擬與設計方面的研究進展.電極材料的研究包括電極材料的電子結構和電子導電性的研究,嵌鋰電位、鋰離子輸運特性、嵌鋰過程中局部結構弛豫與相變以及材料表面特性研究等方面,第一性原理計算在上述諸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這些理論上的研究成果,可以幫助人們加深對材料性能與機理的理解
  • 如何用dV/dQ曲線分析18650圓柱鋰離子電池衰降模式
    鋰離子電池憑藉著高能量密度和長循環壽命的特點,在消費電子領域和動力電池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鋰離子電池在循環的過程中由於電極界面副反應的存在,會導致持續的容量和電性能的衰降。為了研究鋰離子電池的壽命衰降機理,比較常規的手段是對電池進行解剖分析,並利用SEM和XRD等手段對電極形貌和晶體結構的變化進行分析,但是這些方法並不擅長分析活性Li的損失。
  • 振動環境對鋰離子電池熱失控危險性的影響
    採用熱流道加熱圈[圖1(d)]引發鋰離子電池熱失控,加熱功率為100W,長65mm,內徑22mm,加熱圈加熱可使鋰離子電池受熱更均勻,可有效避免電池受熱不均勻而引生的爆炸行為。使用無紙記錄儀和K型熱電偶來測量電池火焰溫度變化,避免實驗中鋰離子電池噴射使熱電偶發生移位,利用耐高溫陶瓷管將熱電偶固定在鋰離子電池正極上方3cm處。實驗平臺如圖2所示,平臺內集成有測溫儀器,煙氣分析儀與數據採集系統。
  • 鋰離子電池在過放電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鋰離子電池在長期的存儲過程中會面臨著自放電過大的風險,特別是在較低的開路電壓下,由於自放電過大可能導致鋰離子電池的電壓過低,引起負極負極的銅箔溶解等風險,由於溶解的銅元素在充電的過程中會再次在負極表面析出,產生的金屬銅枝晶可能會刺穿隔膜,引起正負極短路,因此發生過度放電或者電壓過低都會導致鋰離子電池徹底失效。
  • 詳解三類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工作原理
    目前鋰離子電池中正極材料的實際容量普遍偏低,成為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對於目前常見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結構及工作原理的認識,可以幫助我們深入理解鋰離子電池中的核心問題。鋰離子電池是通過鋰離子在正極和負極材料之間來回嵌入和脫嵌,實現化學能和電能相互轉化的裝置,又被形象的描述為搖椅電池,最早由A. Armand在 1980年提出來,其結構及充放電原理如圖2所示。
  • 500Whkg高比能鋰金屬電池負極設計
    文/憑欄眺 自1991年索尼首次將鋰離子電池商業化以來,碳基負極就成為了主流的負極材料,充放電的過程中Li嵌入到石墨碳層之間,從而避免了生成金屬鋰單質,大大提高了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
  • 手把手帶你認識鋰離子電池
    粘結劑要把作為活性物質的鋰金屬氧化物均勻的「固定」在正極基帶上面,導電劑則要增強活性物質與基體的電導率,以達到更大的充放電電流,集流體負責充當電池內外部的電荷轉移橋梁。    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種類繁多,根據化學組成可以分為金屬類負極材料(包括合金)、無機非金屬類負極材料及金屬氧化物類負極材料。  (1)金屬類負極材料:這類材料多具有超高的嵌鋰容量。最早研究的負極材料是金屬鋰。由於電池的安全問題和循環性能不佳,金屬鋰作為負極材料並未得到廣泛應用。
  • 研究人員開發了全新系列正極 有望取代鋰離子電池中常用的昂貴鈷正極
    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RidgeNationalLaboratory)的研究人員開發了全新系列正極,有望取代目前鋰離子電池中常用的昂貴鈷正極,為電動汽車和消費電子產品提供動力。新型正極名為NFA(鎳、鐵和鋁基正極)。這種材料是鎳酸鋰的衍生物,可用於製造鋰離子電池的正極,並具有充電速度快、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和壽命長等優勢。
  • 詳細分析鋰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選擇
    鋰離子電池在使用的過程中,能夠進行二次充電,屬於一種二次可充電電池,主要工作原理為鋰離子在正負極之間的反覆移動,無論電池的形狀如何,其主要組成部分都為電解液、正極片、負極片以及隔膜。目前,國際上鋰離子電池的生產地主要集中在中國、日本和韓國,主要的鋰離子應用市場為手機和電腦。隨著鋰離子電池的不斷發展,應用領域也在逐漸的擴大,其在正極材料的使用方面已經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的方向轉變,其中包括:橄欖石型磷酸亞鐵鋰、層狀鈷酸鋰、尖晶石型錳酸鋰等等,實現多種材料的並存。 從技術發展方面能夠看出,在日後的發展中還會產生更多新型的正極材料。
  • 黃學傑:鎳錳酸鋰正極與錫基負極「前瞻」
    【2020先進電池材料論壇】黃學傑:鎳錳酸鋰正極與錫基負極「前瞻」材料會議文章來源自:高工鋰電網2020-08-28 11:36:01 閱讀:59 正極材料是制約鋰電池發展的最大障礙無論是電池中能量密度的提升以及成本的降低,正極材料起著關鍵性作用。過去十年,鎳基正極材料(NCM/NCA)正不斷取代LMO/LFP的市場,已經成為電動乘用車用鋰離子電池化學體系的主流選擇。
  • 優能工程師:鋰離子電池內部構造及其特點有哪些
    鋰的電檢性很強,可以作為高電壓和高比能量的電池。金屬鋰暴露在空氣中或遇到水時會發生燃燒。目前在市面上電動轎車鋰電池中已不採用金屬鋰,因為金屬鋰為負極的電池在充電時,會在晶格中產生枝晶而發生內部短路和不安全,而是採用鋰合金或鋰的碳化物來製造。
  • ORNL開發新型無鈷正極 有望提高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
    據外媒報導,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究人員開發了全新系列正極,有望取代目前鋰離子電池中常用的昂貴鈷正極,為電動汽車和消費電子產品提供動力。(圖片來源:ORNL)新型正極名為NFA(鎳、鐵和鋁基正極)。這種材料是鎳酸鋰的衍生物,可用於製造鋰離子電池的正極,並具有充電速度快、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和壽命長等優勢。
  • 鋰離子電池厚電極的容量衰減機制
    為了驗證兩種猜測,作者表徵反應過程中、充放電過程中,電極不同厚度下的SOC態特徵,圖c、d是標準電極充放電過程中每隔25次循環的測試,x軸坐標越大,距離集流體的距離越近,從圖c、d可以看出,對於標準電極而言,充放電過程中,不同位置的SOC嵌鋰量幾乎一樣,說明即使在1C倍率下,電化學反應均一,而在圖e中,在25次循環,極片SOC還比較均一,從50次循環之後,電池充電過程中,鋰離子從正極擴散到負極,不同位置處的差異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