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編程貓宣布完成新一輪3億元融資,截至這輪融資編程貓平臺用戶為200萬,入駐國內外公立校3000多所。
從2015年開始進入少兒編程領域,編程貓試水編程領域的方式與眾多玩家相似——切入培訓行業。但隨著時間慢慢後移,它卻慢慢走向了不同的路。在創始人李天馳的口中,培訓業務甚至變成了編程貓的「歷史遺留問題"。
發展近四年,李天馳試圖講一個更大膽的故事:先讓你學會編程技術——培訓,再給你提供低門檻的創作工具——開發工具,最後,做成一個億級的開發者平臺,讓全民駕馭這個在未來世界或許是必備技能的技術。
引入AI老師,緩解師資匱乏問題
2015年,少兒編程在國內剛剛起步,一些公司也在此時湧現,像編玩邊學、阿爾法營等都是在這一時期進入市場。看到了這一市場機遇,李天馳和聯合創始人孫悅臨畢業前輟學回國,創辦了編程貓。「當時編程在國外其實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但在國內還處於萌芽階段」,李天馳說:「我們就想要抓住這一次的時間窗口。」
李天馳從很小就開始接觸編程,研究生主修的也是人機互動與設計專業,編程貓是他的第三個創業項目,此前兩次創業都是教育類相關創業項目。在一次去愛爾蘭參加活動時,他接觸到了「編程一小時」這個活動,他發現很多國家都已經在推動,但中國卻幾乎沒人在做。
李天馳當時判斷,這是一個快速發展的市場,但也要考慮到是否會碰到好未來,新東方等教育巨頭的攔截。「這點也很重要,像做英語和數學等學科就很容易碰到他們,」李天馳說,「我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藍海市場,可以快速發展,而且巨頭暫時不會投入太多精力。」
編程貓最初也是從培訓切入市場。李天馳告訴芥末堆,當時少兒編程市場處於極其早期的階段,即使是從培訓切入這個領域都很難。
2014-2018年少兒編程百度搜索指數
「當時市場滲透率極低,隨之而來的就是學校、家長、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深入。所以,在開展業務時,問題都會隨著滲透率太低而來。與英語相比,就不會有人問什麼是英語,為什麼要學習英語,學了英語有什麼用。」李天馳說,「這也是創業以來遇到的最大困難。」
與傳統的編程教育課程邏輯不同,編程貓的課程是用編程來教授學科知識,上課時也沒有真人老師,而是學生通過自適應學習,與模擬老師的對話來學習知識。在上課時,學生與對話框裡的IP形象貓老祖對話,接受委託人發來的任務,從控制界面完成任務。當然,會有真人老師進行輔助教學。
李天馳認為,不用真人老師,是因為編程貓不是服務型企業;做AI老師,是因為想解決師資匱乏的問題。此外,一對一客單價高,但規模不經濟,有可能做一單賠一單;一對多教學效果無法保證也是其考慮因素。
聯合創始人孫悅認為,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當下少兒編程的師資問題與八十年代英語普及時的師資問題相似。家長端有學習少兒編程的需求,但市場上缺乏課程、師資和配套的培訓體系,大學也沒有相應的編程教育專業。
編程教師稀缺幾乎是世界各國在普及計算機科學時遇到的最大瓶頸,因為面臨著和高薪IT行業搶人的壓力。這無疑會影響到前期的教學效果以及機構後期的規模化擴張。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很多機構從不同角度嘗試。對於技術相對簡單些的圖形化編程,心理學背景、教育學背景等的人都會成為一些機構的教師人選;編玩邊學則是選擇專門建立自己的教師培訓中心,並構建了從招新、培訓、到留人的師資體系;主打線下的小碼王,教師都有軟體工程師背景,但這也造成了其極高的人力成本。
與上述不同,編程貓則是選擇了引入AI老師。孫悅介紹,面臨英語方面師資不足的問題,很多人就會通過聽錄音帶去學習。而今天,編程貓的AI老師其實就類似於以前的錄音帶,哪怕不聽老師講,學生聽錄音帶也可以學習。編程貓把AI引進來,本質上就是對錄音帶進行了升級,AI老師是提升老師教學標準化服務的一個工具,輔助老師能夠更好的開展教學。
不過,此前李天馳在一次採訪中表示,雖然編程貓現在能夠實現根據簡單的上下文語義進行自動搜索,但是更深層次的答疑還很難實現。因為數據量比較少,機器學習的能力比較弱,所以要不斷積累數據,通過人工把學生在每節課遇到的問題建立模型,然後進行機器學習。
貓老祖通過機器學習可以進行迭代,像其3D圖形化編程平臺已經迭代了數百次。此外,電腦處理不了的問題會由真人老師幹預,這些幹預會成為AI新的信息源。
開發編程工具,用戶體驗是關鍵因素
目前市場上多數公司運用圖形化編程進行教學,一般是通過Scratch 或對Scratch 進行二次開發,還有就是基於 Web 的可視化編程工具 Blockly。
最早,編程貓也是使用Scratch作為教學工具,後來根據用戶的需求和反饋多次調整,最終決定自己開發。「最初就是感覺當時市場上的編程工具不好用。比如 Scratch 基於 Flash 運行、無法在移動端分享,Blockly 缺少互動界面等。」 李天馳說,「當時就想,我們自己是不是可以做一款更好用的工具呢。」
此外,2015年時,市場上做編程工具的人很少,像Scratch這些工具也都是很少人在負責維護。如果編程貓投入幾百個工程師去研發,快速更迭建立壁壘,這就具備很大的優勢。其天使投資人傅盛也比較熟悉工具的變現之道,也曾提出可以先研發工具,獲取流量,然後後期通過流量變現。
至此,編程貓先後投入數百位工程師開發和迭代其圖形化編程平臺。目前,編程貓自主研發了適用於6-16歲少兒的編程工具矩陣,包括2D、3D圖形化編程工具、可轉換圖形化程式語言的python代碼、編程工具Wood編輯器等。此外,近期也發布了其移動端編程工具Nemo。
同樣是編程工具,談及與Scratch等工具的區別,李天馳表示,工具只有易用性和用戶體驗的區別,編程貓做了很多技術底層的工作,但這些對用戶來說是不可見的,所以技術一定是體現在產品體驗上,展現出來的效果就是用戶用起來很好用。
比如,編程貓的工具規避了Scratch和Blockly一些不足,支持 Web 端以及 App 端的運行。其此次發布Nemo雖然只是手機上一個App,但通過簡單的積木塊的堆疊,就可以實現編故事,做動畫等功能,讓孩子實現隨時隨地編程。
削弱培訓業務,向B端輸出工具和內容
經過近兩年的發展,編程市場逐漸打開。家長的問題也從「編程是什麼?」逐漸轉變為「怎麼學?」,再到「參加哪類比賽好?」培訓機構方面,早期玩家拿到的融資額度也越來越大,這一賽道的布局也變得多了起來。同時,在素質教育的政策吹風下,不少地區已將編程放入必修課程或是招生加分項,編程教育在公立校裡,也變成了「香餑餑」。
在這種情況下,2017年,編程貓調整戰略,以向機構、公立校輸出工具和內容為主營業務,並逐漸削減其培訓業務。
「很多時候企業並不是想做一件事情就能做,還要考慮當時的發展條件。早期,大家對於學習編程都還沒有概念,選擇什麼編程工具就更無從談起。此外,企業也需要去驗證自己的產品、業務發展情況等。」李天馳笑著說,「培訓業務其實我們的『歷史遺留問題』,但沒辦法,企業必須要經歷這整個的生長過程。」據了解,目前編程貓的培訓業務營收佔據20%-30%的比例。
目前,編程貓主要通過與學校、培訓機構、硬體廠商等進行合作。編程貓免費為學校提供編程平臺和內容,並會組織老師進行線下培訓和線上答疑。同時,學校也可以購買相關的增值服務。編程貓已入駐國內外公立院校3000餘所。
對於培訓機構,編程貓會根據其需要為其提供工具、課程、師資培訓等,合作的方式為學費分成。此外,編程貓也會與一些硬體廠商合作,主要推廣其編程工具和內容。比如編程貓和優必選合作推出人形智能教育機器人Alpha Ebot,與獵豹移動聯合打造家庭智能終端兒童陪伴機器人豹豹龍等。
2018年,編程貓將會進一步弱化培訓業務,將全面開放合作作為其戰略重心。比如,編程貓與江西師範類院校合作,共建編程教育專業,解決欠發達地區的師資問題等。
未來:將打造億級開發者平臺
編程貓到底在做什麼?如何定義編程貓?編程貓未來會是一個怎樣的形態?
孫悅曾公開表示,編程貓希望做出一個比Scratch更好,更適合教育場景,更方便從業者、老師、學校去使用的工具。希望為教育機構做一個一鍵接入的編程教育小圖標,打造整個體系比較開源的狀態。比如一家機構如果接入編程貓,就可以獲得編程教育所有基礎支持,包括老師培養、選址、在線教育獲客等。
李天馳告訴芥末堆,最初很多人認為編程貓就是培訓機構,其實編程貓是一家技術公司,甚至可以說是一家遊戲公司。
編程貓最初是通過」社區+平臺+課程「的模式促進其產品在家長和學生間的傳播,即編程貓向用戶免費提供圖形化編程平臺,學生完成自己的編程作品後,家長可以將孩子的作品分享到朋友圈;同時,學生也可以將作品發布到編程貓社區中,供學生們交流。
現在,編程貓是一個小朋友會在上面寫小說、創作動畫的地方,還會寫王者榮耀、喜羊羊等遊戲,以至於曾有機構認為其是面向05後、10後的B站。李天馳向芥末堆展示,編程貓把創作分為繪畫、音樂、編程等幾個維度,讓孩子使用這些素材去講故事、去創作自己的作品。這樣,這些小孩就形成了網絡學習的秩序,編程貓就變成了他們的創作平臺,而他們就是未來的開發者。
「我們強調小說,強調漫畫,我們自己也製作了自己的動漫。」李天馳告訴芥末堆,「很多人以為遊戲化學習就是簡單畫個圖案,其實遊戲IP很難打造,背後需要一整套體系去支撐。」
編程貓平臺的學生作品
此前,也曾有機構從業者表示擔憂,編程貓後期如果推出硬體產品,開設線下教學點,打造硬體編程結合、線上線下聯動的綜合體,勢必會對當下的機器人教育機構等造成威脅。對此,李天馳表示,編程貓自己不會做硬體,也不會切入線下培訓。
「我們認為編程是一個跟英語一樣大的市場。英語是最大的存量市場,編程是最大的增量市場。所以這個市場參與的人越多,就能把市場蛋糕做得越大,編程貓就成為大家的助手,讓大家更好地從事編程教學工作。」李天馳說。
未來一到兩年,編程貓會深耕在工具,並在全球市場推廣其少兒編程工具。編程貓要做的是從教育切入,打造一個擁有超級大的用戶量的程式語言,以及作業系統,最終成為一個億級的開發者平臺。目前,編程貓公司大概有600人,近400人負責研發,包括教學研發、內容研發、技術研發等。
經過近兩年的發展,少兒編程市場經歷了從「培訓起家」到各企業模式逐漸分化的過程,即機構在線上線下、應用提分、用已有的工具還是自己開發工具等方面進行分化,而不同的定位勢必將對其後期的戰略布局產生影響。此外,隨著不少地區將編程放入必修課程或是招生加分項,編程教育在公立校裡,也變成了「香餑餑」。在今年,隨著紅杉資本,高瓴資本等頂級資本的入局,網易、獵豹等科技公司介入,編程領域也早已不再是天使輪的藍海市場,即將步入跑馬圈地的第二階段。
本文來自芥末堆,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