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好產品:用科學化思維解決學英語難題
一個好產品能最大程度地滿足用戶需求,一個教育的好產品能獲得學生的喜歡與家長的信賴,有了好產品,才有更好的教育。
環球網教育頻道聯合知更鳥網特別推出了大型訪問欄目《遇見》,讓我們一起遇見好產品。
當我們學英語時,學到了什麼?
回顧學生時代,學英語似乎總繞不開從老朋友abandon開始的刷單詞。這個過程的確付出了努力,到最後卻容易把自己困在不斷重複強化已知單詞的舒適圈內,且對單詞的語境用法難以形成清晰的認知。因為我們學到的是將英語割裂成聽說讀寫的單項訓練,而不是將單項聯動整合的科學化學習。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CEO,正好給廣大英語學習者提供了科學化的效率工具。他就是扇貝的創始人與CEO,王捷。
是創始人,也是學習者
每個好產品背後,都有對生活現象的深刻洞察,每個洞察背後,卻又脫離不了作為普通人的切身感受。扇貝的誕生,不僅因為王捷具有創始人的執行力,有產品經理思維,更因為他也是一個有英語學習痛點的學習者。
王捷畢業於東南大學無線電工程系,也獲得比利時魯汶大學人工智慧碩士學位。2006年碩士畢業後,他就職於一家國外公司。當他在通勤途中閱讀英文書時,發現生詞仍是閱讀的障礙,並且每逢生詞便查字典十分影響閱讀節奏。當遇到以前查過字典卻依然記不起的詞,這種體驗更糟心。雖然當時電子詞典已有生詞本功能,但並不會主動打開,生詞本裡永遠是生詞,並沒有活用起來。
生詞影響閱讀體驗,生詞本沒有活用的痛點洞察,成了落在王捷頭頂上的蘋果。
知行合一,產品人的自我修養
「能否做一個英語軟體系統,既有記憶生詞功能,又能用學習算法讓生詞變熟詞?如果沒有類似產品,那我就自己去實現。」帶著這種想法,王捷將概念轉化成實際行動,從0到1的研發了扇貝。
產品初期,他只是單純想讓個人的英語學習更加便捷。但把想法付諸實踐的過程中,恰逢網際網路興起,做出英語學習軟體的願望不僅實現,並且還在持續發展壯大,成為更多人都在使用和喜歡的學習平臺。
王捷為了讓用戶更科學更豐富的學習英語,將扇貝發展成單詞、閱讀、聽力、口語4個獨立又互相協同的聯動式學習APP,想必你也曾在朋友圈裡看到過別人分享學習打卡成果的截圖,或是收到別人的真情種草推薦。
王捷也非常重視用戶意見,甚至在公司前臺放了一塊大屏,每天輪播用戶對產品的各種反饋,不論是表揚、意見,還是批評,所有的員工或者訪客都可以看到。
協同式學習,更科學高效的幫用戶學英語
學英語,光靠背單詞就夠了嗎?其實並不夠。
王捷認為我們並不能將英語能力和知識當作碎片獨立看待,而要儘量發掘它們之間的關聯,幫用戶事半功倍。具體說,英語能力包括單詞、閱讀、聽力,口語等。扇貝則通過不同APP來培養獨立能力,但這些APP又互相協同,譬如會根據用戶詞彙量推薦適合閱讀的文章,用戶在文章中標記生詞,也能通過單詞學習算法來系統化鞏固。
在每一項能力培養中,扇貝也將知識點聯結起來,讓用戶用已掌握的知識去學習新知識,降低學習成本,提升效率。譬如在扇貝新版單詞學習算法裡,用戶學習一個詞時,會看到這個詞的例句裡出現曾經學過的詞,以及預熱即將要學的詞;
王捷給這個算法提出一個自信的口號:「背一個詞頂三個詞!」
學以致用,幫用戶找到學習價值
聽過很多道理,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句臺詞曾引得無數人共鳴,但共鳴的背後其實也反應出聽得的理論沒有落地實踐的迷惘感。在英語領域亦是如此,學習價值的迷失感也常困擾眾人。
王捷認為學英語哪怕只學一點也要尋找可實踐的地方。因為很多人期待自己的英語能力厚積薄發,等學到一個自信時刻再去用,但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迷茫,產生學的東西有用嗎,方法正確嗎的疑慮,最後半途而廢,十分可惜。
在這個理念之下,扇貝幫助每個人跨越學與用的鴻溝,讓厚積薄發變成薄積薄發,哪怕是學一點,也能通過合適的材料將英語使用起來。譬如通過扇貝的點擊查詞功能輔助,看一篇科普文章,聽一篇名人演講,扇貝還會智能的將用戶學過的單詞標記出來。
這樣就會帶給用戶很強的成就感,讓他明白自己沒有白學。
讓科學化學習走的更遠
談到扇貝的未來,王捷提出會進一步完善智能自適應學習系統,讓所有用戶,無論基礎怎樣,來到扇貝,就能有適合的學習節奏和學習內容,逐步達成學習目標。
扇貝也會嘗試將這套自適應學習系統,應用在英語之外的學習上。比如扇貝編程,讓用戶從Python入門,每天固定的學習內容,把知識點和上機作業相結合,邊學邊動手寫代碼,讓學編程不像看視頻課那樣枯燥。其實,無論是學習英語,還是其他事情,有勇氣堅持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就是本次採訪的主要內容,讓我們一起期待下一個產品的精彩故事。
公益,讓教育更美好。2019環球網教育盛典,將於2019年11月14日在北京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樓盛大舉行!23類教育行業重磅案例評選揭曉,期待您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