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坐針氈」成語典故源於白沙杜氏先祖

2020-12-22 婺城新聞網

「如坐針氈」成語典故源於白沙杜氏先祖

2015-07-17 09:23:22  來源: 

婺城新聞網

 作者: 

  傳說白沙後杜杜氏有個先祖在朝為太醫,有一年太后娘娘(宋太祖趙匡胤之母)下身生了瘤毒,病情十分嚴重,服了好多藥物也不見好,杜太醫醫術精湛,當朝出名,但在古時男士怎好近身為皇太后動手術,別說太后,即連一般後宮嬪妃也是難以做到的事,無奈,杜太醫急中生智,想了一個辦法,一天他悄悄地在太后娘娘常坐的坐氈之下藏了一把利刃,太后娘娘當然不知內情,她跟往日一樣,由侍女攙扶著,不經意地往氈墊一屁股坐了下去,可想而知,那氈墊之下的鋒刃受力後就刺破了太后娘娘的下身,膿血即刻一傾而盡,不日,太后下身毒清病癒,太后由驚變喜,皇上大悅,就犒賞杜氏太醫,並傳旨下去,讓地方官府為太醫老家造了一座偌大的官宅,名號「大雅堂」。

  其實真實的歷史並非似傳說一樣,只是經過後人數百年、上千年的傳言,哪怕不是面目皆非,也會變樣成有是有非。杜太醫和「大雅堂」倒真是有,大雅堂歷經六百年的風雨飄搖,最終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坍塌成廢,筆者年少時親眼目睹其雕梁畫棟、宏偉壯觀之情景。而杜太醫當然也名副其實,查白沙杜氏宗譜或見早年《湯溪縣誌》均有詳載。杜太醫,名通,字彥達,生於元末,為明初三朝御醫,志載杜通曾隨成祖朱棣三次北徵,功高卓著,朝廷多有封犒。他不僅以醫入侍宮室,並為不少臣民治癒頑疾,時有太子太保、宏文館大學士、明初名臣劉伯溫親筆記事曰:「彥達今為御醫,今年仲冬予有疾,彥達來視予疾,砭之加以藥,疾止復如初也。」更有成祖朱棣於永樂十五年(1418)作詩一首贈送,詩中道:「針書博覽析理明,青囊金匱尤研精。濟人利物心氣誠,江南江北馳芳名。天資秀敏人中英,襟懷磊落冰壺清。醫人醫國鹹見稱,回生起死如通靈。」杜彥達留於白沙地方民間的傳說頗多,其人其事志書家譜多有記載。而傳說中的太后娘娘其人軼事也並非虛構,考《白沙杜氏宗譜》有載,說唐名相杜稜、杜建徽其四代孫杜爽生有五子二女,其長女長大成人後嫁於河北涿州名門世家一個姓趙的將軍做媳婦,次年(927)生下一子,因其嬰體帶有奇香,家人為此喚其「香孩兒」,此童便是後來舉世聞名的宋太祖趙匡胤。趙匡胤與弟趙光義兒時因其父常年南徵北戰,家事全由母親杜氏操持,兵荒馬亂年代,杜氏挑著一雙男兒經常逃難荒山野嶺之間,為此,趙匡胤稱帝後,格外孝順母后娘娘,並賜封大小母舅杜審琦、杜審瓊、杜審肇、杜審進等以高官重任,此等均有史載。又考,白沙杜氏在晉朝時有個先祖叫杜錫,字世嘏,晉朝名將名家,系杜氏六十二世祖杜預之子,史載杜錫年少盛名,初期官至太子舍人(侍官名),後累至光祿大夫、尚書左丞。唐初名相房玄齡所撰《晉書·杜錫傳》言:錫遷太子中舍人,性亮直忠烈,屢諫憨懷太子,言辭懇切,太子患疾,後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中,刺之流血……「此文句之意即為太子患有股瘡,杜錫事前將利針置於自己常坐的氈墊之下,因太子與舍人杜錫相處無間,生活中經常不分你我,好生隨意,那日,太子不經意間坐之杜錫坐椅,不禁被氈下利針刺之,遂而膿血流瀉,毒清病癒,太子病雖好了去,終因意外受驚,從此後見座就渾身緊張,不時感覺「如坐針氈」。

  綜上所述,可見白沙杜氏關於當年杜太醫為太后娘娘妙治頑疾的傳說故事,其實與上述三則杜氏傳說均有干係,你一言我一語,不盡傳言,一代傳之一代,數百上千年間,不覺就混為一談了,然傳說即為傳言,不比譜志正史,傳說有不切之處,亦屬常有,不足為奇,反為有趣也。

責任編輯:方柯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

金華市婺城區新聞傳媒中心主辦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加盟單位

相關焦點

  • 山東臨沂杜氏祠堂,大朱塢村杜氏宗親會
    根據族譜記載大朱塢村的杜氏家族自明朝洪武二年,由先祖杜仲甫攜弟效甫、荷甫,從山西遷居至此。世居山西省平陽府洪洞縣,明初遷山東省 沂州府蘭山縣城北十五裡大朱塢村,到現在已經650年了。
  • 小議英語典故性成語的來源與漢譯
    小議英語典故性成語的來源與漢譯[ 2006-03-12 20:33 ] 所謂典故性成語,指的是出自歷史事件、寓言、神話、傳說等一類的成語。其特點是源遠流長,富含較濃厚的民族色彩,廣為民間使用,約定俗成。如果說多以詞、詞組、句子形式出現是語言的結構特徵,那麼作為語言一分支的典故性成語多以詞組形式而很少以句子形式出現。它雖然結構簡單,但內容豐富,意義精深。
  • 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墨子·魯問》量體裁衣
    (原標題: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 量體裁衣「量體裁衣」這一成語中的「量」為計量的意思。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根據身體的長短胖瘦來裁衣服。
  • 中國成語典故之城淮南:一千成語一座城
    「百川歸海、一葉知秋、草木皆兵、一寸光陰一寸金……」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典故,都出自淮南。近日,淮南市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成語典故之城」——成語典故是最能體現漢語優點的一種語言結構,寥寥數語,蘊意無窮。
  • 我叫「杜氏」,這是我的簡歷!杜氏族人頂起!
    杜氏宗親點擊加入:杜氏家族群 3、明朝時期 杜姓大約有38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1%,為明朝第六十位大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西、浙江、江蘇,這三省杜姓大約佔杜姓總人口的35%,其次分布於山西、四川、河北、山東,這四省的杜姓又集中了36%。
  • 淮南:細品成語典故 看盡城市春秋
    在眾人努力下,以《淮南子》精髓為核心、八公山典故為重點、歷史故事為主題的系列書籍、戲劇、電視、電影、動畫等成語典故表現形態,及與淮南地方成語相關的文化產業和文藝精品也相繼出現。「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八公山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等這些成語典故一直根植於中華民族文化靈魂之中,而這些成語典故均源自具有燦爛古代文化的淮南大地。
  • 中國成語典故之城——淮南,品讀楚漢風韻!
    淮南:六條旅遊線路帶您暢遊 「中國成語典故之城」 淮南是中國成語典故重要的發源地之一。《語出〈淮南子〉》一書中收錄源自《淮南子》的成語349條,源於「淮南國」的成語29條,源於八公山的成語22條,成語主詞條合計400條,與主詞條同義或字序不同的有600餘條,累計逾千條。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地域傳統文化的發掘保護,以成語典故為媒,2018年成功申報「中國成語典故之城」。文化為魂,旅遊為體。
  • 了解開封成語典故 看這裡
    開封,有一種全民文化自信,源於歷史積澱,也來自於若干名熱愛開封本土文化並為之鞠躬盡瘁的能人志士。開封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退休幹部趙孝斌歷四年多時間,參考古今118部典籍,編撰了一部長達40萬字、共收錄成語典故故事295條的《開封成語典故故事》。
  • 臨淄:圖解成語典故——覆水難收
    悠久的歷史不僅造就了大批名人,形成了眾多名篇巨著,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存,也流傳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2009年,臨淄成語典故被山東省政府列入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臨淄成語典故作為濃縮的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在發生和傳承的過程中滋養了一代又一代臨淄人。
  • 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
    能者多勞「能者多勞」是我們經常用到和聽到的成語,其意思為有能力的人做的事多、勞累也多。另指能力強的人酬勞也多。典故出自戰國時宋國人莊周在《莊子·列禦寇》中講的一個故事:「列禦寇之(往的意思)齊,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人名)。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
  • 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鳴鑼比武
    成語典故文化是淮南文化脈系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塞翁失馬」「風聲鶴唳」「一葉知秋」「時 苗 留 犢」「臨 淵 羨 魚」等許多歷史典故膾炙人口,和淮南有密切關係的成語有1000多條,還有眾多的成語典故遺址景觀,淮南因此成為了「中國成語典故之城」。
  • 這些成語都和南京有關?源於南京的成語有100多個
    詩仙李白的一首《長幹行》讓「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這兩個成語得以流傳千年,也讓中華門外的長幹裡聞名於世。如今,這裡豎著一男一女兩個孩童的雕像。每每形容起幼年相識、感情純潔的男女,人們便會立刻想到長幹裡。得意忘形、鳳毛麟角、一往情深……你知道嗎,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都源於南京。
  • 了解開封成語典故 看這裡(圖)
    開封,有一種全民文化自信,源於歷史積澱,也來自於若干名熱愛開封本土文化並為之鞠躬盡瘁的能人志士。  開封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退休幹部趙孝斌歷四年多時間,參考古今118部典籍,編撰了一部長達40萬字、共收錄成語典故故事295條的《開封成語典故故事》。
  • 蓬生麻中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近墨者黑,蓬生麻中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比喻環境對人的影響。蓬生麻中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蓬生麻中(péng shēng má zhōng)成語釋義:比喻生活在好的環境裡,也能成為好人成語出處: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 河北有個「成語之都」,內有1500多條成語典故,你絕對知道
    「紙上談兵」「毛遂自薦」「背水一戰」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但你知道這些成語典故的來源嗎?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城市,它以成語出名,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到成語典故,這個城市就是河北邯鄲。出自邯鄲的成語典故,從邊塞到中原,從歷史文化到哲理內涵,多種多樣,應有盡有。
  • 淄博臨淄百條成語典故 再現齊文化泱泱大風
    據統計,《中國成語大辭典》共收釋古今漢語成語18000餘條,而源於齊國齊地的成語有千條之多,源於齊都臨淄的就有百條以上。淄博市臨淄區成語典故數量多、意義深,多側面、全方位地展現了齊文化的內涵,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2009年,「臨淄成語典故」獲批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趙孝斌和「中國成語典故名城」
    2007年7月,退而不休的趙孝斌到「中國成語典故之都」河北邯鄲參觀考察,邯鄲作為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其聲名遠播的成語典故、濃鬱的成語文化氛圍深深吸引了他。他邊參觀邊思考,開封是一座具有豐厚成語典故資源的城市,「杞人憂天」、「才高八鬥」、「五十步笑百步」、「開卷有益」、「抱薪救火」等成語典故均發生在開封,為什麼開封不能申報「中國成語典故名城」呢?
  • 成語典故苑落戶御河岸
    記者 陳豔輝東方今報開封訊  12月5日上午,由《東方今報·開封讀本》連續報導的趙孝斌編著的《開封成語典故故事》現實版——開封成語典故苑開苑儀式在御河岸邊舉行。
  • 開封將成語典故元素融入旅遊景區 傳承歷史文化
    (之前曾有邯鄲市獲得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稱號)。說到建在大宋御河兩岸的開封成語典故苑中的成語典故刻石,和開封鐵塔附近翻開的石雕「大書」旁立著的成語開卷有益石碑,他說,過去知道鐵面無私、黃袍加身、杞人憂天這些成語典故發生在開封或與開封有關,看了立在這裡的刻石後才知道,開卷有益、南轅北轍、雪中送炭、庖丁解牛、五十步笑百步這些成語也與開封有著密切關係。
  • 大名成語典故——隕雹飛霜
    大名成語典故——隕雹飛霜 2020-03-06 1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