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墨子·魯問》量體裁衣

2020-12-16 網易河南

(原標題: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

量體裁衣

「量體裁衣」這一成語中的「量」為計量的意思。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根據身體的長短胖瘦來裁衣服。作為成語,用來比喻根據具體情況辦事。

典故出自《墨子·魯問》。墨子,宋國(今商丘)人,春秋末期至戰國初期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集五個「家」、一個創始人於一身的墨子是目夷(春秋時人,殷微子的17世孫,宋襄公的庶兄,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後裔。目夷又名子魚、墨臺。他的後代有以「墨」為姓的。宋國大夫墨文便以墨為姓。有資料說,墨子的母親想起生墨子的前一刻夢見一隻黑色的大鳥,便給嬰兒取名叫「烏」。母親死後,墨子到處流浪。宋景公時,宋國有一個大夫是目夷的後代,名叫墨文,收留了他,給他謀了個差使。人們看他特別聰明,長得也和別人不一般,是一個奇人,便叫他「奇人烏」。他聽了心裡不舒服,便根據墨文的姓改名為「墨翟」。翟是深山裡一種長尾野雞,可見他仍有飛翔之志。他當過製造器具的工匠,自稱是「北方之鄙人」(《呂氏春秋·愛類》),被人稱為「布衣之士」(《呂氏春秋·博志》)。從墨子自詡「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來看,他還是一個同情「農與工肆之人」的士人。

墨子曾跟周官史角的傳人學習周禮,「修先聖之術,通六藝之倫」。但後來逐漸對儒家的煩瑣禮樂感到厭煩,最終「背周道而用夏政」,舍掉了儒學,「法夏宗禹」,創立了自己的墨家學派。墨子勤學,並帶領學生像孔子一樣周遊列國,用「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來形容墨家子弟並不為過。他有不少學生,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設有文、理、軍、工等科的綜合性平民學校,就是墨子在其三十歲之前創辦的。這個學校培養了大批人才,史稱「弟子彌豐,充滿天下」。墨子思想的十項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應該是這個學校的必修課。

墨子曾有不短一段時間在魯國任教。他曾推薦他的學生到各國做官或遊說,《墨子·魯問》說:「子墨子(墨子先生)遊公尚過于越。公尚過說越王,越王大說,謂公尚過曰:『先生苟能使子墨子至于越而教寡人,請裂故吳之地方五百裡,以封子墨子。』公尚過許諾。遂為公尚過束車(備車)五十乘,以迎子墨子於魯。曰:『吾以夫子之道說越王,越王大說,謂過曰:苟能使子墨子至于越而教寡人,請裂故吳之地方五百裡,以封子。』子墨子謂公尚過曰:『子觀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將聽吾言,用吾道,則翟將往,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自比於群臣,奚能以封為哉!抑越不聽吾言,不用吾道,而吾往焉,則是我以義糶也。鈞之糶,亦於中國(中原的諸侯國)耳,何必于越哉!』」

這段話是說:墨子先生讓弟子公尚過前往越國出仕做官。公尚過按照墨子的理論遊說越王,越王大喜,對公尚過說:「墨子先生的理論好啊!先生你如果能使墨子到越國來教導我,我願分出過去吳國的土地五百裡封給他。」公尚過便答應了。於是越王為公尚過準備好馬車五十輛,到魯國迎接墨子。公尚過見了墨子,說:「我用老師您的學說遊說越王,越王大喜,他對我說:如果能讓墨子先生到越國來教導我,願分出原來吳國的土地五百裡封給您。」墨子對公尚過說:「你看越王的心意是如何呢?或許越王會聽我的話,採用我的學說,那麼我就準備前往,按飯量吃飯,按體長做衣服,一切用度和群臣一樣,怎麼能為了封地去施教呢!如果越王不聽我的話,不採用我的學說,而我卻前往那裡,那麼我就是拿義來出售了。同樣都是出售,我就在中原各國出售義吧,何必要遠遠地跑到越國去呢!」

由於《黑子·魯問》中「度身而衣」的話,後來「量體裁衣」就成了成語,用來比喻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做事的方針。

例句:「『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看情形辦事。」(毛澤東《反對黨八股》)」 (194)

本文來源:京九晚報 責任編輯:王會鬥_HN022

相關焦點

  • 量體裁衣出自《南齊書》
    【金陵晚報報導】 實習記者 張玉寶  成語「量體裁衣」用來比喻根據具體情況處理問題,辦理事情。對於這個成語的出處,目前存在著幾種不同的說法,比較被多數人肯定的一種說法是這個成語出自《南齊書》。  南朝時有個叫張融的人頗有文才,齊太祖蕭道成在還沒有當皇帝之前就很欣賞他。
  • 戚建莊編著《成語河南》之諸子百家墨子篇
    戚建莊編著《成語河南》之諸子百家墨子篇墨子墨子(生卒年不詳) ,名翟,魯陽人(今河南省魯山縣)。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
  • 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
    能者多勞「能者多勞」是我們經常用到和聽到的成語,其意思為有能力的人做的事多、勞累也多。另指能力強的人酬勞也多。典故出自戰國時宋國人莊周在《莊子·列禦寇》中講的一個故事:「列禦寇之(往的意思)齊,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人名)。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
  • 量體裁衣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量力而行、量入為出,反義詞有:力不從心、不自量力,量體裁衣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分句;含褒義。量體裁衣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量體裁衣(liàng tǐ cái yī)成語釋義:量:計量。根據自己的身體長短來裁衣服。比喻按具體情況辦事。
  • 成語每日一薦|書本中常說的量體裁衣,來自哪一個歷史故事?
    1.量體裁衣 [liàng tǐ cái yī]基本釋義: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實際情況辦事。出處:臥閒草堂本《儒林外史》評:「非子長之才長於寫秦漢;短於寫三代;正是其量體裁衣;相題立格;有不得不如此者耳。」典故:明朝嘉靖年間,北京城中有位裁縫名氣很響,他裁製的衣服,長短肥瘦,無不合體。一次,御史大夫請他去裁製一件朝服。
  • 莊周故裡—商丘市,文化底蘊深厚,你知道出現過哪些歷史典故嗎
    遠古時期,商部落曾在商丘聚居,商文化的發源地,原始商業貿易開始興起,逐漸熱鬧起來。西漢時把這裡定位國都,宋朝時期又把商丘改為應天府和南京,其他朝代也在商丘設郡置州,把她當做神州重鎮。1986年,商丘被確定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這裡古蹟遍布,有孔子還鄉祠,有莊周故裡,有木蘭祠,還有商丘古城以及應天書院。你知道這裡出現過哪些歷史典故嗎?望洋興嘆出自《莊子.秋水》:「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 20年高考作文題歷史典故出處,你了解嗎?聊聊管仲墨子和齊桓公
    齊桓公問:「那怎麼辦?」鮑叔牙回答說:「到魯國去邀請他。」齊桓公說:「施伯,是魯君有智謀的大臣,他知道我要任用管仲,一定不會給我,那可怎麼辦呢?」鮑叔牙說:「派人向魯國請求,就說:『我們國君有個不好的臣子在貴國,想要把他在群臣面前處死,所以請求歸國。』那麼就會給我們了。」齊桓公就派使臣向魯國請求,按著鮑叔牙說的做。齊桓公派人向魯國請求,正如鮑叔牙所說的。
  • 成語「一問三不知」具體指什麼?有何典故?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別人問問題,自己並不知道,有可能會被別人嘲笑:一問三不知。其實這句成語流傳的時間比較長,成語背後還有一個典故。現如今很多人只知道用成語,卻不知道成語的真實含義,尤其是這句話一問三不知到底是指的是哪三個方面,人們並不知道。
  •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34墨家精神寓成語
    他,就是墨子。圍繞著以墨子為核心的墨家及其著作,產生了一系列的成語,字字如璣成為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精華,也彰顯著墨家的治學精神、和平精神、工匠精神和任俠精神等等。對於與墨子有關的成語,大眾最熟悉的莫過於「墨守陳規」了。此外,「快馬加鞭」這個成語也出自墨子,彰顯了其教育治學思想和對優秀弟子的殷切期望。墨子的學生耕柱子,聰穎過人,但不知發奮努力,墨子總是責備他。
  • 中國成語典故之城淮南:一千成語一座城
    僅《語出淮南子》收錄源於淮南的成語主詞條就有400條(其中源於《淮南子》的成語349條,源於「淮南國」的成語29條,源於八公山的成語22條),與主詞條同義或字序不同的有600多條,累計逾1000條。「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許多重要成語典故源發於此,最早記載於《淮南子》的「四大神話」嫦娥奔月、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共工觸山等成語故事更是廣為流傳,成為中華民族耳熟能詳的常用詞語。
  • 量體裁衣、呼天搶地,你知道它們的正確讀音嗎?
    成語,言簡意豐,在口語和書面語當中被廣泛地運用。由於成語本身的特殊性,成語的讀音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人。請閱讀下面4個句子,看您能否把黑體字成語的音讀準確吧。2、聽說,服裝可以私人訂製,服裝設計師給顧客量體裁衣,然後做出最適合顧客的商品。3、為了避免我們再發生爭執,我退避三舍,你也多體恤體恤我,好嗎?4、他還在搶救中呢,你就在這兒作呼天搶地狀,做給誰看?
  •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說成語墨守成規,證明了知識就是力量這個道理
    關於「墨守成規」這則成語的來源於出處,歷來說法很多,通俗的,顯而易見的說法,當然是說出自《墨子》,畢竟這是墨家學說的一切來源嘛。然而,在一些大辭典中,提到本成語出自《戰國策》,講述的內容都差不多,但書中提到的詞,是「墨翟之守」,換句話說,並沒有「墨守」這個詞彙單獨出現。
  • 小議英語典故性成語的來源與漢譯
    小議英語典故性成語的來源與漢譯[ 2006-03-12 20:33 ] 所謂典故性成語,指的是出自歷史事件、寓言、神話、傳說等一類的成語。其特點是源遠流長,富含較濃厚的民族色彩,廣為民間使用,約定俗成。如果說多以詞、詞組、句子形式出現是語言的結構特徵,那麼作為語言一分支的典故性成語多以詞組形式而很少以句子形式出現。它雖然結構簡單,但內容豐富,意義精深。
  • 英語成語故事:量體裁衣(中英文對照)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少兒英語>英語故事>正文英語成語故事:量體裁衣(中英文對照) 2020-03-11 12:01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淮南:細品成語典故 看盡城市春秋
    在眾人努力下,以《淮南子》精髓為核心、八公山典故為重點、歷史故事為主題的系列書籍、戲劇、電視、電影、動畫等成語典故表現形態,及與淮南地方成語相關的文化產業和文藝精品也相繼出現。「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八公山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等這些成語典故一直根植於中華民族文化靈魂之中,而這些成語典故均源自具有燦爛古代文化的淮南大地。
  • 中國成語典故之城——淮南,品讀楚漢風韻!
    淮南:六條旅遊線路帶您暢遊 「中國成語典故之城」 淮南是中國成語典故重要的發源地之一。《語出〈淮南子〉》一書中收錄源自《淮南子》的成語349條,源於「淮南國」的成語29條,源於八公山的成語22條,成語主詞條合計400條,與主詞條同義或字序不同的有600餘條,累計逾千條。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地域傳統文化的發掘保護,以成語典故為媒,2018年成功申報「中國成語典故之城」。文化為魂,旅遊為體。
  • 了解開封成語典故 看這裡
    開封,有一種全民文化自信,源於歷史積澱,也來自於若干名熱愛開封本土文化並為之鞠躬盡瘁的能人志士。開封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退休幹部趙孝斌歷四年多時間,參考古今118部典籍,編撰了一部長達40萬字、共收錄成語典故故事295條的《開封成語典故故事》。
  • 臨淄:圖解成語典故——覆水難收
    悠久的歷史不僅造就了大批名人,形成了眾多名篇巨著,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存,也流傳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2009年,臨淄成語典故被山東省政府列入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臨淄成語典故作為濃縮的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在發生和傳承的過程中滋養了一代又一代臨淄人。
  • 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鳴鑼比武
    成語典故文化是淮南文化脈系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塞翁失馬」「風聲鶴唳」「一葉知秋」「時 苗 留 犢」「臨 淵 羨 魚」等許多歷史典故膾炙人口,和淮南有密切關係的成語有1000多條,還有眾多的成語典故遺址景觀,淮南因此成為了「中國成語典故之城」。
  • 這些成語都和南京有關?源於南京的成語有100多個
    詩仙李白的一首《長幹行》讓「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這兩個成語得以流傳千年,也讓中華門外的長幹裡聞名於世。如今,這裡豎著一男一女兩個孩童的雕像。每每形容起幼年相識、感情純潔的男女,人們便會立刻想到長幹裡。得意忘形、鳳毛麟角、一往情深……你知道嗎,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都源於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