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34墨家精神寓成語

2020-12-20 澎湃新聞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34墨家精神寓成語

2020-04-13 14: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編者按

他是一個以愛和義為武器的智者,他是一個以嚴密邏輯思辯聞名於世的哲人,他是一個獨具創新意識的偉人工匠,他是一個擁有當時世上最強大防禦技術的思想家。他,就是墨子。圍繞著以墨子為核心的墨家及其著作,產生了一系列的成語,字字如璣成為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精華,也彰顯著墨家的治學精神、和平精神、工匠精神和任俠精神等等。

對於與墨子有關的成語,大眾最熟悉的莫過於「墨守陳規」了。此外,「快馬加鞭」這個成語也出自墨子,彰顯了其教育治學思想和對優秀弟子的殷切期望。墨子的學生耕柱子,聰穎過人,但不知發奮努力,墨子總是責備他。耕柱子很不服地問:「我真的沒有比別人強的地方嗎?」墨子說:「我將要上太行山,乘坐快馬或牛,你打算鞭策哪一個呢?」耕柱子很自信地說:「我要鞭策快馬。」墨子追問:「你為什麼要鞭策快馬呢?」耕柱子說:「快馬值得鞭策。鞭打它可以使它跑得更快! 」墨子說:「我也認為你是值得鞭策的,你應該像快馬一樣力求上進啊!」自此,耕柱子發奮讀書,再也不用老師整日督促了。

除此之外,為大眾所熟悉的出自墨家的成語還有很多,如以人為鏡、功成名就、戮力同心、何罪之有、墨子泣絲、改梁換柱、致遠任重、不知甘苦、兼而有之、不可勝數、堅甲利兵、以卵投石等,本期結合墨家成語簡析其精神。

墨突不黔:墨家的和平精神

墨子像

墨子的一生總是行色匆匆,櫛風沐雨,奔走於戰爭與和平之間,到各諸侯國宣傳他的「兼愛」「非攻」思想。墨子是濟世救人的行動者,為了烏託邦般的救世夢想,他如苦行僧四處奔波沒有時間來品味生活之美,因此東漢班固對其評價「墨突不黔」。是說墨子每至一地,煙囪尚未燻黑,又到別處去了。與此相似的成語還有「黔突暖席」「孔席墨突」。在各國奔波的過程中,墨子不辭勞苦,「平生足跡所及,則嘗北之齊,西使衛,又屢遊楚,前至郢,後客魯陽,復欲適越而未果」,此間從頭頂到腳跟都磨傷,孟子於是用「摩頂放踵」這個成語讚譽墨子捨己為人的辛苦程度:「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孟子·盡心上》)至清代,譚嗣同《自敘》載:「深念高望,私懷墨子摩頂放踵之志矣。」章炳麟《變法箴言》曰:「故摩頂放踵以拯生民之陸沉,前者踣,後者繼,百挫而無反顧,終以集事。」

墨家善守御,研究出不少在當時堪稱「高科技」的產品並投入到戰爭防禦工事。在著名的「墨翟陳辭,止楚攻宋」的典故中,墨子運用雄辯與無以倫比的防禦技術實力,成功阻止了一場血腥的侵略戰爭,這也許是戰爭的最高境界——不戰而屈人之兵。「墨子救宋」的故事,記錄在《墨子·公輸》篇,並被選進了初中的語文課本裡。不要以為這是偶然,事實上從現存史料來看,墨子生平至少成功阻止了四次類似的戰爭,如「止齊伐魯」「止魯攻鄭」等。如果在今天,墨子可以當仁不讓地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了。此外,作為古代正義的使者,墨子還有很多熱愛和平的名言,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義人在上,天下必治。」「愛人者必見愛也,而惡人者必見惡也。」

手足胼胝:墨家的工匠精神

商丘博物館的墨子雕像

墨子出生於宋國的一個工肆之家,很早就受家庭薰陶,學到了一身精湛的手工技能。據說他製作守城器械的本領比公輸班還要高明。墨子是一個有相當文化知識,又比較接近工農小生產者的士人。自詡說「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是一個同情「農與工肆之人」的士人。他自稱是「鄙人」,被人稱為「布衣之士」。墨子善於從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總結經驗,逐漸成長為一位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傑出人才。之後,在其創立的墨家學派中,他也這樣要求自己的弟子刻苦鑽研,禽滑釐在製作守城機械構築城防工程中高強度勞動,以致手足長滿老繭,於是用「手足胼胝」這個成語來形容其工匠精神:「禽滑釐子事子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給使,不敢問欲。」(《墨子·備梯》)

墨子思想閃耀著工匠精神的光輝,其思想極具特色的就是理性、邏輯和工程師精神。墨子本人就是一位很好的機械師,他既能設計也能製造機械,還探索了很多力學和機械設計原理,率先提出機械設計三大定律,以規範機械師的設計標準。而且墨家的工程師精神,也是諸子百家中獨有的。如果按當時的科學標準,憑著墨子在幾何、光學等方面的成就,墨子還可以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化學獎等。毛澤東在評點古今人物時,就認為「墨子是一個勞動者,他不做官,但是他是比孔子高明的聖人。」墨家作為「科聖」的工匠精神,是「手足胼胝」吃苦耐勞的精神,是甘於奉獻的敬業精神,是知行合一的實踐精神,是精益求精的製造精神,也是至善至美的創新精神,這種精神一直流淌於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支撐著我國兩千餘年的科技文明歷程。

赴湯蹈火:墨家的任俠精神

墨子為俠之大者,他在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任俠」的觀念。《墨子·經上》:「任,士損己而益所為也。」注曰:「謂任俠。」任俠的本質就是犧牲自己幫助別人。任俠必須符合墨子之「義」,「萬事莫貴於義」,義就是天下人的「利」。墨子從一開始就把墨家之俠與江湖之俠迥然區分開開,墨家俠氣逼人,俠風盎然,但又絕不簡單等同於普通俠客的一時一處的意氣之爭、一言不合血濺五步的好勇鬥狠。墨子所建立的墨家學派是具有半軍事化性質的思想學術團體,在巨子的帶領下行墨子之義,揚墨子之愛,墨家行俠仗義是後世俠者之祖。墨子之俠,是胸懷全人類和平理想的俠,是以百姓之心為心捨生取義的俠,也為中國文化溫文爾雅之中,注入了一股強勁的剛健、血性和骨氣。這個特殊的團體紀律嚴明,網羅天下豪傑。《淮南子·泰族訓》曰:「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化之所至也。」《墨子·兼愛》:「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餘」,「伏水火而死,有不可勝數也」。這是「赴湯蹈火」成語的由來。這種為實現學派宗旨而義無返顧的精神,是墨派顯著的特點。晚晴學者陳灃指出:「墨子之學,以死為能,戰國時俠烈之風,蓋出於此。」

歷史上,凡慷慨悲歌之士,其血液中均流淌著墨家精神。在近代,將墨子兼愛思想與俠義思想踐行於身的,首推譚嗣同。譚嗣同性任俠,善劍術,涉獵群書,著《仁學》,博採儒佛及西方科學,尖銳批評綱常名教。參加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害,死時慷慨高呼:「因變法而流血者,請自譚嗣同始。」真是振聾發聵的血性吶喊。譚嗣同在《仁學·自序》中寫道:「墨家有兩派:一曰任俠,吾所謂仁也;一曰格致,吾所謂學也。仁而學,學而仁,今之十其勿為高遠哉!」譚嗣同以其血性生命踐行了摩頂放踵以利天下的墨家思想。

墨學作為華夏顯學,在戰亂紛爭的時代橫空出世,並推陳出新後來居上,其如日中天的日子已經過去了2000多年,如今留下的只是一部殘缺不全的《墨子》和種種神秘的傳說,但墨家的精神延綿千年而不絕,仍閃爍著人性的光輝,它也將永遠流傳於世。

作者簡介

馬學慶,河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寧陵縣商務局局長,寧陵縣史志辦主任,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員、中國範仲淹研究會理事、鄭州大學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員、河南省範仲淹研究會理事兼副秘書長、商丘市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商丘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秘書長、商丘市散文學會副會長、商丘市優秀中青年科技專家。其專著有《範仲淹與商丘》《古宋七子》《尋蹤梁園》《大明名賢呂坤》《寧陵通史》《厚重寧陵》《古葛探源》《己吾考略》《老堅決》等

總策劃:劉少傑

統籌:江濤

原標題:《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34墨家精神寓成語》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26蒙莊的宋國成語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26蒙莊的宋國成語 2020-04-10 1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44別宥白心成大道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44別宥白心成大道 2020-04-17 06: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09 亞聖居宋論仁政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09 亞聖居宋論仁政 2020-04-04 1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殷宋五澤》27空桐澤名源桐國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他的這篇經典文章所描述的,正與周代宋國的一個屬國桐國的自然狀況高度吻合。因為當時的桐國有山—空桐山,有水—空桐澤,有亭—桐亭,有酒—杜康酒。空桐澤畔可謂風景秀麗,為極佳的旅遊勝地。在先秦時期,一個國邑內具備水、山、亭,並讓王侯公貴、黎民百姓爭相前去遊覽的,在商丘境內恐怕非桐國莫屬了。
  •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殷宋五澤》28空桐氏根在商丘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殷宋五澤》28空桐氏根在商丘 2020-05-07 2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殷宋五澤》16苗族蒙人源蒙地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殷宋五澤》16苗族蒙人源蒙地 2020-04-23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商丘市殷商文化之源研究中心「兩站一院一...
    10月31日,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商丘市殷商文化之源研究中心「兩站一院一中心」揭牌儀式暨第一屆世界殷商文化之源高峰論壇在新落成的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啟動。近年來,商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物考古保護工作,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在商丘設立城市考古與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工作站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站,並將「商丘市文物工作隊」更名為「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與商丘市殷商文化之源研究中心一併掛牌。
  • 哲學史上的亮點:墨家學說的哲學源,流向唯物與唯心兩大陣營
    哲學史上的亮點:墨家學說的哲學源,流向唯物與唯心兩大陣營墨家之科學理論,被唯物主義所採用,「神」學理論被唯心主義神學家們所接受。墨子,是我國哲學史上一名分量級人物。就說《墨經》墨家寶典中,咱們可以找到「小孔成像」道理,「重力運動」原理,「槓桿原理」等科學理念,僅從它當初的學術層面而言,超前了一個時代還要多。往後再看墨子所提出的十大觀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尊天、事鬼、非樂、非命、節用、節葬,好多與今日的現代文化可銜接。墨子所神往的是一個和平,節省,崇尚科學,重知識,講文明,求團結,喪事簡辦的先進社會、文明社會。
  • 南京成語之源,「六朝金粉」原汁原味南京造
    【金陵晚報報導】 實習記者 張玉寶  隨著《金陵晚報》對起源於南京的成語典故的不斷深入報導,一個個南京戶口的成語被挖掘出來。迄今為止的二十多篇報導得到了眾多讀者的肯定和好評,更有一些讀者積極行動起來與《金陵晚報》一起繼續尋找起源於南京的成語。在讀者與記者的共同努力下昨天又有一個南京產的成語被挖掘出來。
  • 一天一個成語:人給家足
    —關注唐詩宋詞天天讀 頂級傳統文化美刊—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來啊
  • 群經之首:《周易》成語與中華民族精神
    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經傳。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其中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堪稱是對中華民族精神某個方面內容的經典概括,對後世影響持久而深刻。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應當繼續發揮這種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 中華文化筆記14墨家科學思想之三,墨家運動學三定律及墨家運動觀
    無久之止,當牛非馬,若矢過楹。有久之止,當馬非馬,若人過梁」,意思是:排除時間因素的「靜止」概念,並不是通常意義上與「運動」概念相對的靜止,就像空中的飛箭一樣(每個瞬間都是靜止,但實際上是因為排除了時間流逝的緣故)。而考慮了時間流逝的靜止概念,才是與運動概念相對的靜止,就像人很緩慢邁步的過橋一樣(是由一連串靜止的空間位置變動而成)。
  • 尋找靈魂深處的幸福彼岸——璦瑅文化沙龍活動34期成功舉辦
    2020年11月28日下午,由北京幸福家公益服務中心與璦瑅空間聯合主辦的第34期文化沙龍活動成功舉辦,來自文化藝術、教育、社會組織、企業事業單位嘉賓以及民主黨派代表參與了活動。沙龍活動由北京幸福家公益服務中心秘書長、璦瑅空間聯合創始人覃研女士主持。
  • 省法學會「以法興企」文化沙龍第34期走進潮州,梁偉發李雅林出席活動
    省法學會「以法興企」文化沙龍第34期走進潮州 梁偉發李雅林出席活動 潮州發布 潮州發布微信號 chaozhoufabu 功能介紹 潮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收錄於話題省法學會「以法興企」文化沙龍第34期走進潮州——
  • 《周易》成語與中華民族精神
    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經傳。對後世影響持久深刻。 在中國文化史上,《周易》被尊為「群經之首」、「六藝之原」。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經傳。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其中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堪稱是對中華民族精神某個方面內容的經典概括,對後世影響持久而深刻。
  • 提煉和展示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
    先哲們立足各自的時代,不斷提煉精神標識,勇敢應對問題與挑戰,用思想和智慧之光照亮世道人心。當前,我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頑瘴痼疾要治。問題越繁雜,挑戰越嚴峻,越需要我們站穩中華文化立場,以禮敬和自豪的態度對待優秀傳統文化,為民族復興提供不竭的精神力量。  提煉精神標識需要號準當今世界的複雜脈象。
  • 該新墨家登場了:當代新墨家如何看待大陸新儒家
    近日,香港儒藝青年文化協會特邀請黃蕉風、顧如、南方在野三位新墨家學人,就雙方論戰中一系列重要問題展開訪談,以期為學術界提供來自墨家的另一個全新視角,拓展同樣問題的「墨學之維」,並指出,「所謂的和平崛起,即是非攻精神;所謂的『交相利』,即是國際關係中的互惠共贏。」「相比儒家,我以為墨家能夠為當代中國提供一種不一樣的精神資源」。
  • 何為墨家?
    墨家學派有前後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後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面有重要貢獻。墨家學說主張人與人平等相愛(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重視文化傳承(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志)。歷史背景
  • 歷史上有很多神秘組織,帶「黑社會」性質的墨家,情況是怎樣的?
    墨子創立了墨家學派,主張「兼愛、非攻」,同儒家、法家、道家合稱春秋戰國四大學派。墨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軍事軍、教育家、科聖,也是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出身平民,反對儒家和暴政,反對兼併戰爭,主張兼愛、非攻墨子的祖上是殷商王室的貴族,宋襄王的哥哥目夷的後代,但到墨子時己成為平民。
  • 敘拉古之惑:最後的墨家
    小說主人公項少龍作為墨家的鉅子,最後一力成就了秦朝的建立的情節,倒是和近年來出土文獻和先秦思想史的爭論有相當的契合之處。所以本文試圖對墨家仕秦這一歷史事件做一個簡單的討論。墨家在秦國的活動在《呂氏春秋·去私》中有明確的記載:墨者有鉅子腹朜,居秦。其子殺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長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誅矣,先生之以此聽寡人也。」腹朜對曰:「墨者之法曰:『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此所以禁殺傷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