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殷宋五澤》28空桐氏根在商丘

2020-12-19 澎湃新聞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殷宋五澤》28空桐氏根在商丘

2020-05-07 2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編者按

姓氏,是一個記載豐富歷史的文化符號,又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文化現象,它凝聚著華夏血脈與民族合力,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商丘歷史悠久,是中華姓氏和姓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千餘姓氏的「根」在商丘。

遠古時期,諸多人文始祖和部落首領在此棲息生存,如燧人氏、朱襄氏、葛天氏、慄陸氏、帝嚳、倉頡、有虞氏、契等,留下諸多姓氏。據考證,僅帝嚳一系就派生出姓氏1249個,其中單姓789個、複姓460個,遍布海內外。其後,商湯、微子先後建都商丘,薪火相傳,形成諸多子姓,如宋、戴、湯、武、王、孫、徐、蕭、孔、魚、莊、宗、商、穆、牛、殷、黎、邊、薄、成、陶、皇甫等。

先秦時期,在商丘境內有諸多方國,形成一些姓氏,如葛、虞、沙、空桐、盂、滑、鄫、戴、黃、蒙、棘、犬等。另外,還有以地為姓、以爵為姓、以官職為姓、以族號為姓、以追諡為姓、以職業為姓、取先祖名諱為姓、因忌諱改姓、避難改姓、賜姓等形成的諸多姓氏。探究起源於商丘的原生姓氏尤其有重要意義,本期我們就來探源一下由空桐邑國派生出來的幾個商丘原生姓氏。

空桐姓氏源空桐國

空桐山(龍岫煙雲寺)遺址

在虞城縣東北部採訪,筆者聽到這樣一首民謠「空桐樹空桐丫,空桐樹上住一家。一個兒子會寫字,兩個姑娘會繡花。大姐繡的靈芝花,二姐繡的牡丹花。」據當地上了年紀的老人說,他們這一帶古代屬於空桐國,歌謠是一輩輩口口相傳傳下來的,具體意思是說空桐部落的族人崇拜桐樹,在神樹的周圍住著一戶戶人家。其中一戶空桐人家的三個孩子都很聰明靈巧。當問起歌謠的創作年代,聚在一起的老人們笑笑說,大概有幾百年或者上千年了吧,他們也說不準。

空桐氏族人的歷史可謂久遠,有據可查的信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空桐」原是商朝的封國,其地名商初即已出現。商朝滅亡之後,其後人以國為姓,是為空桐氏。《史記·殷本紀》記載:「契為子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殷氏、來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可見,空桐氏屬玄鳥部落,為子姓,屬於殷商部落的一支。《通志·氏族》作「空同氏」。《姓氏詞典》稱:「空桐,在今河南虞城縣南。」即空桐氏的發祥地空桐國在虞城舊城李莊南部的李老家鄉至大楊集鎮、喬集鄉一帶。

「空桐」作為複姓比較罕見,《廣韻·東》:「漢複姓有空桐、空相二氏。」《姓解·三八》:「有空桐氏,複姓。」《姓解·一東》:「《大事記》:『趙襄子娶空桐氏。』」《中國姓氏起源》:「空桐姓出自子姓,是商朝先祖契的後代。契是帝嚳高辛氏之子,其子孫封於空桐山,建立空桐國。」空桐又作「空同」複姓,《路氏·後紀》:「空同姓,商後國。見《世本》。」《氏族典·五五五》:「《世本》云:『子姓,蓋因空同山也。』」空桐又簡化形成「空」姓,《姓解·一東》:「《世本》:『空桐國之後。』」空桐又簡化形成「桐」姓,《中國姓氏大辭典》:「桐,系自子姓。殷王支庶之後,見《世本》。桐,商周子姓國,故地在今河南虞城。」空桐又派生形成「桐裡」姓,《姓氏尋源》:「澎按: 桐裡氏當因所居之裡有桐以為氏。」由此可知,於空桐國原生的姓氏有空桐、空同、空、桐、桐裡。

空桐族人遷徙四方

「桐」在商代地位可謂特殊。桐樹在商代為桐人之社樹。商王宮有桐宮,城門有桐門,邑裡有桐裡、桐鄉、桐丘、桐社。周武王滅商後,居於空桐國的空桐族人一部分留在原地,成為宋國空桐邑的子民,將空桐氏成為宋國裔民原因即此,《世本》云:「殷後有空桐氏,此即宋裔」;一部分則分遷於東、西、南部各地,由此形成全國多以空桐、桐丘、崆峒、空同所命的地名、山名等。

周武王滅商後,一部分空桐族人南逃至安徽桐城,另建桐國,立國於淮夷和群舒之間以求庇護。到周厲王時,他們乘周朝衰亂,便跟著南淮夷反抗周朝。西周青銅器《翏生䀄》銘文中就記載有周厲王伐桐的軍事行動。銘文云:「王徵南淮夷,伐角、津,伐桐、遹。翏生從,執訊折首,俘戎器,孚金……。」這次戰爭南淮夷和桐都遭到失敗,被俘獲不少兵器和銅器,桐國因此逐漸衰弱。《讀史方輿紀要》卷二六「廬州府·舒城縣」:「桐鄉,在縣西南。杜預曰:舒縣有桐鄉,即古桐國。」春秋時,楚國強盛,向東擴張領土,桐國便成為楚的附庸。由於不堪楚的徵斂,在吳國的支持下,於公元前508年「桐叛楚」,後為楚所滅。

而安徽廣德縣也有桐水,《左傳·哀公十五年》:「楚伐吳,至桐汭。」杜預註:「廣德縣西南有桐水。」這個匯入長江的桐汭、桐水,或因楚滅桐後,部分空桐族人渡江南避於此,成為吳國臣民,故為楚國所爭奪。至於浙江有明置桐鄉縣,又有桐廬縣,據《太平寰宇記》所說乃因有大桐樹「蓋蔭數畝,遠望如廬」而得名。蓋因空桐族人由桐水南遷於桐鄉、桐廬而得名,而桐君乃空桐人首領,當為越王勾踐滅吳時,遷空桐人於此。而古老的大桐樹,正是空桐人廬室處所種植者,以為圖騰標誌。

此外,河南有桐柏縣、桐柏山、桐寨鋪、桐張河,湖北有桐冢鎮、桐山頭,河北武清縣西北有桐柏鎮,安徽宿州市西南有桐墟鎮,江西撫州市西北有桐源墟、分宜縣東北有桐村,福建閩侯縣西北有桐口鎮,湖南辰谿縣有桐灣溪,貴州有桐梓,也當與空桐族人遷徙有關。

侗族族源空桐澤畔

侗族族源地在空桐澤畔的空桐國。王黎明在其專著《犬圖騰族的源流與變遷》上卷中指出:「侗族族稱『侗』來源於地名『桐』。」並指出,空桐族人在商滅後,由商丘的空桐國遷徙至安徽、江蘇、浙江一帶,並再遷湘黔桂邊界,成為侗族的先祖。

西周至春秋之際,位於長江北岸的楚國東部即安徽桐城一帶有桐人居住。戰國時期,此地卻無桐人存在,桐人居地變為楚國屬地,也即證明「桐」被楚國吞併,但有一部分桐人遷徙他鄉。侗族的族源故事傳說:侗族的發源地在「長江下遊」的今江、浙、皖一帶,由於徭役、賦稅沉重,地方兵荒馬亂,其祖先不得不舉族扶老攜幼棄故鄉而移居他鄉。他們順長江而上,來到今湘黔桂邊界,這些桐人就是侗族的最早祖先。這些桐人遷徙到西南地區以後,由於與犬圖騰族人雜居一處,故被朝廷統歸為「蠻獠」種,歸為犬圖騰族人,桐人被改稱為頗有歧視性的「狪人」,族稱帶有犬圖騰崇拜特徵。解放以後,又改「狪」為「侗」,稱侗族。侗語與壯語、水語、仫佬語等同出一源,同屬壯侗語族,這與水族族源中原睢水流域同出一轍。至今,侗族人仍有種桐茶的習俗,這是因為桐樹是桐人的社樹、神樹的緣故。

作者簡介

馬學慶,本科學歷,中共黨員,現任寧陵縣商務局局長,寧陵縣史志辦主任。為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員、中國範仲淹研究會理事、鄭州大學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員、河南省範仲淹研究會理事兼副秘書長、河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商丘市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商丘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秘書長、商丘市散文學會副會長、商丘市優秀中青年科技專家。先後在國家、省、市級媒體發表論文、文學等各類文章千餘篇,專著有《範仲淹與商丘》《古宋七子》《殷宋五澤》《尋蹤梁園》《大明名賢呂坤》《寧陵通史》《厚重寧陵》《古葛探源》《己吾考略》《老堅決》等10餘部。

總策劃:劉少傑

統籌:江濤

原標題:《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殷宋五澤》28空桐氏根在商丘》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殷宋五澤》27空桐澤名源桐國
    其中,桐門、桐邑都在空桐澤畔,它們在宋國歷史上佔據著重要位置。清代雷學淇《竹書紀年義證》十一雲:「桐乃宋之北門,因其面向桐邑,故以為名。」顧炎武《日知錄集釋》卷十五:「(宋城)北曰桐門,即因虞城南五裡有桐邑也。」從本期開始,將開始刊登「靈山秀水空桐澤」系列。
  •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殷宋五澤》16苗族蒙人源蒙地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殷宋五澤》16苗族蒙人源蒙地 2020-04-23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26蒙莊的宋國成語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26蒙莊的宋國成語 2020-04-10 1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44別宥白心成大道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44別宥白心成大道 2020-04-17 06: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09 亞聖居宋論仁政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09 亞聖居宋論仁政 2020-04-04 1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34墨家精神寓成語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34墨家精神寓成語 2020-04-13 14: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商丘市殷商文化之源研究中心「兩站一院一...
    10月31日,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商丘市殷商文化之源研究中心「兩站一院一中心」揭牌儀式暨第一屆世界殷商文化之源高峰論壇在新落成的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啟動。當天,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中共商丘市委書記王戰營,北京大學教授、「夏商周斷代工程」項目首席科學家李伯謙,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河南省文物局局長田凱,中共商丘市委副書記、商丘市人民政府市長張建慧,部分考古界專家、學者出席了此次活動。
  • 戴公之後 以諡為氏
    他說,來自商丘的他和戴克明等五人在大會上受到熱烈歡迎,「我們被當成是老家來的客人。」  被多數戴姓人接受的一個說法是,戴姓的發源地,就在如今的商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李立新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戴」姓起源於商丘的主流說法,不存在爭議。  名門之後  戴姓的起源,要追溯到周代的宋國。
  • 殷商文史(五)——「玄鳥生商」並非僅是神話
    《左傳·昭公十七年》記載魯國的一件事說:「秋,郯子來朝,公與之宴。昭子問焉,曰:『少皞氏鳥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為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大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
  • 殷商都城在安陽,為什麼商朝的子孫在商丘怎麼回事?
    牧野之戰中,周武王率領的諸侯聯軍,僅僅用了一天時間就打敗了商紂王,主要原因不是聯軍強大,而是因為商紂王太不得人心。商朝統治階級內部,對商紂王不滿的大有人在,商紂王的哥哥微子啟便是其中一個。商朝滅亡後,殷商貴族並沒有遭到毀滅性打擊,他們以宗法為紐帶,同聲同氣,仍然是一股相當強大的政治力量。這也是周王室不得不對他們採取懷柔政策的主要原因。
  • 從「前沿」到前沿——看商丘文化破題之變
    因「商」而聚、因「商」而興的華商節,不僅為商丘帶來豐厚的經濟回報,也把殷商之源、根親文化的品牌擦得更亮。提起商丘,人們首先想到的「標籤」是黃河故道、傳統農區。今天,綜合經濟實力由後進躋身全省前列,定位「區域樞紐、開放前沿」的商丘,文化建設歷經破題之變,從邊緣走向經濟社會發展前沿。那些深埋在歷史長河中的豐厚文化資源,正被逐一喚醒。
  • 國內唯一一座「內城、城湖、城郭」保存完整的城池——商丘古城
    (四)千古龍興地商丘是燧人氏、顓頊、帝嚳建都之地;商族源於此,商湯建都之地;劉邦斬蛇起義之地;曹操己吾起兵之地;趙匡胤發跡之地;趙構登基之地。商朝、宋朝的國號來源於此。另外許多創業帝王與宋中有很深的淵源,以商丘為中心的宋中堪稱「千古龍興地」。
  • 商丘溯「商」源 「玄鳥生商」不只是傳說
    比較確定的記載是帝嚳之子契因佐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商」,由此而有商國。這種說法認為商產生於帝嚳時期。帝嚳,就是黃帝的曾孫,為上古五帝之一。上世紀9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皮保德博物館為尋找先商文化遺物,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聯合,在商丘進行了長達8年的田野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期間發掘了睢陽區潘廟、虞城縣馬莊、柘城縣山臺寺三個遺址,發掘中發現了龍山文化、嶽石文化、殷商文化的豐富遺存。
  • 2020中國醫藥華商祭拜商祖王亥大典在商丘成功舉辦
    殷商之源商丘喜迎全國各地嘉賓,河南省一順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韓世洪受中國醫藥物資協會委託,在中華商文化、火文化發源地商丘,恭拜華商始祖王亥曰:殷商文明,源遠流長;始祖王亥,恩澤八方。煌煌勳績,肇始牛車;以物易物,商業發祥。
  • 華商之源「源」在哪?通達商丘「達」何處?這些你都知道嗎
    商丘是商部族文化、商朝前期文化和中國的商業文化誕生地,這三種文化是由商丘是商部落的發源地、商朝的第一個都城、商業的發源地而產生的,即我們所說的「華商之源」。王亥服牛,以物易物,開啟了借力便利交通進行商業貿易的先河。
  • 華夏之源·楊牧青32幅甲骨文書法作品欣賞
    備註:詩寫於戊戌年夏夜,因《人類上古文化譜系年表》第一稿終於完成有感。05 作品名稱:盤古規格:45cm x 68cm款識:盤古,人類文明之源。日月、天地、清氣。盤古開天地,日月歸位。己亥楊牧青書於京。06 作品名稱:燧人氏規格:45cm x 68cm款識:燧,火,人類文明之源。星辰定位。
  • 網商社科丨「宋襄之仁」與商丘精神
    ,著力「網際網路+社科」創新,強化網上社科工作的思想引導和文化引領作用,在商丘市委、市政府領導和市委宣傳部指導下,商丘市社科聯聯合方塘智庫推出「網商社科之重新發現商丘」項目。周武王封商紂王的長子武庚管理殷商朝歌一代。武王死後,三監叛亂,武庚隨之也反叛。 周公旦協同成王平定叛亂以後,遵循興亡繼絕的傳統,公元前1039年封紂王長兄微子啟在商朝舊都商丘建立宋國,這就是宋國歷史的開始,宋國地位特殊,與周為客,被周天子尊為「三恪」之一。以奉商朝祖先的宗祀,繼承商文化。宋國歷經35君,時跨西周、春秋、戰國三個時期,長達754年。
  • 「殷商」的首都到,底是是安陽殷墟,還是朝歌?
    「殷商」的首都到,底是是安陽殷墟,還是朝歌?提到商朝,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暴君紂王,然後是妲己,再然後可能就是朝歌了。商湯一開始都城是商丘,也就是現在的河南商丘睢陽區西南,後來為了滅亡夏朝,將都城遷到了毫,也就是現在的河南商丘虞城縣谷熟鎮西南。商王盤庚將都城,遷到了「北蒙」,並且改名為殷,這就是著名的「盤庚遷殷」。從這時候起,商朝才被稱為殷商,這個地方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安陽殷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