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軍事:孫主編說軍史-何時能揭開東京審判6比5之謎

2020-12-27 荔枝網新聞

  請戳頂部音頻收聽:何時能揭開東京審判6比5之謎的故事


著名軍事評論員、揚子晚報軍事專刊主編  孫小偉

  荔枝軍事的軍迷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繼續收聽FM104.9江蘇故事廣播的孫主編為大家帶來的《孫主編說軍史》節目。今天孫主編給大家講述的故事:何時能揭開東京審判6比5之謎的故事。歡迎大家點擊頂部音頻收聽!

相關焦點

  • 東京審判如何走入西方學界
    出生於埃及的知名國際刑法專家巴西奧尼(Mahmoud Cherif Bassiouni)在紀念紐倫堡審判開庭40周年之際,曾說:「東京審判……法律史只會將其視作一個不能重蹈的覆轍。」東京審判是否真的「不能重蹈」,本是一個開放性的話題,但至少對這個話題本身的探討,近七十年來代有「重蹈者」。
  • 《東京審判:中國的記憶與觀點》英文版在法蘭克福全球首發
    以《東京審判:中國的記憶與觀點》為代表,交大社著力打造的東京審判系列圖書都實現了版權輸出。  首發式由上海交大出版社副社長李廣良主持,來自國內外學術界和出版界的數十位專業人士出席  據介紹,《東京審判:中國的記憶與觀點》由上海交大出版社於2011年出版中文版,是第一本集中表達中國學者對東京審判的回憶以及學術研究觀點的圖書,代表著中國聲音。
  • 《東京審判徵戰記》:理性敘論,構建常識
    依據作者介紹,其幼年時印象中只記得父親為東京審判忙碌,成年後父親已老,亦很少談及此事,實際上是在2004年隨同中央電視臺編導拍攝紀錄片《喪鐘為誰而鳴》和2006年參加故事片《東京審判》的首映式時,痛感對東京審判的無知後才投入該研究中去(《作者的話》)。從這個角度講,本書可謂一部發願之作。
  • 成都上映東京審判 有獎絞死戰犯引觀眾質疑(圖)
    《東京審判》海報  《東京審判》震撼蓉城觀眾   昨日,《東京審判》,一部耗資2000萬、反映61年前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艱難審判日本戰犯的史詩巨片在成都上映,這是中國人在國際舞臺上第一次成功地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尊嚴的故事
  • 東京審判後的梅汝璈
    原標題:東京審判後的梅汝璈 梅汝璈於1946年代表中國出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參與了舉世聞名的東京審判,對第一批28名日本甲級戰犯的定罪量刑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貢獻。1948年4月,歷時近兩年的庭審終於結束,法庭的工作進入起草判決書和定罪量刑階段。
  • 東京審判親歷者高文彬:生而逢時的淡泊者
    晚年時期高文彬頻繁參與與東京審判相關的活動中。直到2013年,程兆奇前往中國臺灣查找資料,看到了當時東京檢查組傳回的書面文件。此後幾年,越來越多的史料浮現。比如高文彬曾提到,前往東京之前,他是先辭去了某軍事法庭書記官一職。這個細節,後來找到了與之相對應的那封辭職信,信中還工整寫到,高要去遠東軍事法庭擔任檢察官譯員且工作緊急。
  • 【關注】一代傳奇今晨離世,他曾親歷東京大審判
    1946年5月至1948年8月期間,高文彬參加東京審判,先後任國際檢察局翻譯、中國檢察官辦事處秘書職務。回顧這位老人的一生傳奇,不禁讓人感慨萬千……高文彬的好友記得,老人時常激動地說,現在不少年輕人都不清楚,當年日本軍國主義政府到底犯下了多少罪行。尤其是東京審判那段歷史,很多人都不了解,甚至都沒有聽說過。
  • 他全程參與了東京審判
    另一個是聖約翰大學畢業的張培基,我們5個人一起去當翻譯。」「我們是1946年5月份去日本的。乘坐的是美國的軍用飛機,從江灣機場飛過去的。」就這樣,高文彬成為參與東京審判的17位中國代表中的一員。1946年5月至9月期間,高文彬擔任國際檢察局中國檢察官辦公室翻譯。翻譯工作結束後,他因表現出色,被向哲浚留下任秘書之職,其他4人則去到「中國駐日軍事代表團」工作。
  • 日本探險隊欲揭開喜馬拉雅山「雪人」之謎(圖)
    日本探險隊欲揭開喜馬拉雅山「雪人」之謎(圖) 他們所攜的高技術裝備或許能替人們揭開流傳千百年的「夜帝」之謎。  四次撞見神秘大腳印  這次規模史無前例的喜馬拉雅山「雪人」科考活動的發起人是東京的房屋裝修工高橋義照。可別小看了這個60歲的東京裝修工,他可是日本頗有名氣的登山家,同時也是喜馬拉雅山「雪人」研究的權威。
  • 國內首次出版 東京審判一手文獻
    在聯合國這一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制止侵略行為的國際組織於1945年成立的次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日本東京開庭對日本首要戰犯進行了國際審判。昨天,100卷《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編纂出版工程正式宣布啟動。文化部原副部長、國家圖書館館長周和平稱,這是國內首次公開出版研究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的第一手文獻資料。
  • 中國最後一位東京審判全程親歷者高文彬去世——每一次回憶和講述...
    74年後,最後一位在世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全程親歷者、上海海事大學教授高文彬9月7日在上海去世,享年99歲。由此,在那場歷時兩年半之久的審判中,將日本戰犯送上歷史絞刑架的17位中國代表團成員全部謝世。  那是人類有史以來參與國家最多、規模最大、開庭時間最長、留下檔案文獻最為浩瀚的一場審判。當歷史的身影漸漸遠去,關於歷史的記憶不容忘卻。
  • 高文彬:他全程參與了東京審判
    同時去的還有我的同學劉繼盛、鄭魯達,還有一個是向哲浚太太的兄弟周錫卿,他是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的,另一個是聖約翰大學畢業的張培基,我們5個人一起去當翻譯。」「我們是1946年5月份去日本的,乘坐的是美國的軍用飛機,從江灣機場飛過去的。」就這樣,高文彬成為參與東京審判的17位中國代表中的一員。
  • 東京審判:為那段不允許良心靜默的歷史
    74年前的5月3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日本東京正式開庭,史稱「東京審判」。此次審判為期兩年半,判決書長達1231頁,包括南京大屠殺在內的多項日本戰犯犯罪事實取得國際公認。距離南京大屠殺11年之久,歷史的法槌終於落下。
  • 梅汝璈:東京審判大法官
    1946年東京審判期間,梅汝璈身著法袍。  「我不是復仇主義者,我無意於把日本軍國主義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的帳上。但是我相信,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在此期間,梅汝璈在《清華周刊》發表多篇文章,表達出其年輕時代的憂國憂民之心。  1924年清華畢業後,梅汝璈赴美國留學。回國以後,1929年他到山西大學法學院出任教授。任教期間,梅汝璈在強調「法治」重要性的同時,還經常以清華人「恥不如人」的精神勉勵學生。他諄諄告誡同學們:「清華大學和山西大學的建立都與外國人利用中國的『庚子賠款』有關,其用意是培養崇外的人。
  • 英文版東京審判判決書首次公開亮相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但戰爭並沒有完全結束,在東京審判的法庭上,那些曾經發動戰爭的日本戰犯必須受到法律的制裁。作為東京審判國際檢察組成員、中國檢察組首席顧問的蘇州人倪徵噢參加了這場歷史的審判,並立下不朽功勞。
  • 小學生作文之五--觀《東京審判》有感
    觀《東京審判》有感管鴻吉東京審判,一場從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的長達兩年零六個月的審判,這是一場值得所有的中國人銘記的審判。在這場審判中,對中國,對亞洲乃至全世界犯下了累累罪行的戰犯: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松井石根等人都得到了他們應得的懲罰。近幾年,這個事件又被搬上了熒幕,今天,我便在家中觀看了這部名為《東京審判》的影片。
  • 孫中山東京行跡考
    入住時因需要登記姓名,而孫其時尚遭滿清海外通緝,不想以真名示人,於是平山周想到,出門後經過中山忠能侯爵官邸(今東京有樂町日比谷公園附近),遂以「中山」兩字為姓登記,而據可兒長一的史料載,當時的孫則順手拿筆在「中山」字下面寫了個「樵」字為名,孫以「樵夫」自嘲。於是「中山樵」成為孫中山在日本最早的化名。後經章太炎在國內大肆宣傳,「孫中山」之名始定格。
  • 徐志民:新中國審判與改造日本戰犯研究綜述
    沈宗豔在介紹瀋陽特別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的經過後指出,瀋陽審判是東京審判、伯力審判的繼續,是完全按照法律程序的正義審判,而且日本戰犯全都在法律面前承認侵華罪行。[16]趙朗、廖曉晴、張強將瀋陽審判與紐倫堡審判、東京審判、南京審判進行對比研究,認為瀋陽審判雖與東京審判、南京審判一樣出現了政治幹預審判的情形,對日本戰犯實行特殊的寬大政策,但贏得了日本戰犯的誠心悔過,使其餘生為促進中日友好而努力。
  • 東京審判日本律師親歷真相,放棄辯護南京大屠殺
    一般被稱為「東京審判」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於1946年5月3日正式開庭,兩年半之後,該庭宣判東條英機以下25名被告全員有罪  而東京審判中最吸引人們注意的就是南京大屠殺。事件剛發生時,中國政府發表的信息是,日軍第六師團殺害了23萬人,十六師團殺害了14萬人,其他日軍部隊殺害了6萬人,共計43萬人,中國政府一直到東京審判時還是堅持這個主張。  東京審判容許一般人旁聽。
  • 英文版東京審判判決書首次公開亮相(圖)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但戰爭並沒有完全結束,在東京審判的法庭上,那些曾經發動戰爭的日本戰犯必須受到法律的制裁。作為東京審判國際檢察組成員、中國檢察組首席顧問的蘇州人倪徵噢參加了這場歷史的審判,並立下不朽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