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小學的老師,如果對小學每一年學習的知識點不熟練,不清楚,他就很難抓住考試的重難點,教學效果就得不到大的提升。同理,一位家長如果不了解孩子每個階段學習的內容,就很難輔導孩子寫作業,沒辦法幫孩子總結知識點,複習練習常考的題型,家長朋友就會覺得很苦惱,靠學校的老師嗎?不太靠譜。
讀大學的時候,小編做過三年級小朋友的家教,那時候對小學的知識點的框架一點印象都沒有,結果用到四年級的方法去教三年級的學生,這個學生一頭霧水,小編自己也一頭霧水,不知道哪裡出了錯。
小編相信很多家長也有這樣的經驗,明明這道題目是可以用這個方法去計算的,為什麼對孩子講來講去他就是不懂呢。其實是這種方法還不適合他這個年級使用,關鍵就在這裡,他無法理解。
就像做應用題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使用方程來做,方程只要找準相等的數量關係,做題就非常迅速,問題是孩子還沒學啊,方法沒錯,可是超綱了。給二年級的小朋友出練習,你需要清楚他一年級學過什麼,你出的題目可以包含一年級的知識點,但是不能有三年級的知識點,如果家長不清楚孩子曾經學過什麼,就只能依靠專門的培訓機構,然後又浪費一筆錢。到最後,家長還是不清楚孩子的知識掌握得怎麼樣。
假如孩子明年讀三年級了,家長清楚三年級學習什麼內容,就可以提前給孩子預習,當然如果你有三年級的書本就當小編沒有說過這些話吧,反正知識點的順序不要弄亂,每個年級每個學期學什麼,這些圖片都有介紹了,讓你複習不超綱,預習有方向。
小編作為一名老師,頭腦裡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知識都有,你給小編出一道高一的證明題,結果小編用了高二的知識來做,你看不懂。小編如果正在教二年級,不知道學生曾經學習了什麼知識,以為他們已經學習了乘法口訣,肯定就會算12乘12等於多少,結果他們還沒學兩位數的乘法,所以他們不會算。
囉囉嗦嗦了那麼多,小編也只是想說明一個道理,如果你有孩子正在上小學,你必須清楚孩子每個階段都學了什麼知識,這個時候你就需要這個小學的知識目錄了,它能給你指明方向,讓你在教孩子,或者給孩子出練習題或者給孩子預習的時候,能夠快速清楚地找準知識點,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別想那麼多了,趕緊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