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鶯與玫瑰》:王爾德悲劇童話的背後,是對美至死不渝的追求

2020-12-11 小魚愛說娛樂事

前言:《夜鶯與玫瑰》是王爾德所著的唯美主義風格的悲劇童話,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童話」,自1988年首次問世即引起轟動,並被永久地載入英國兒童文學史。這部童話成就了王爾德在童話文學不亞於安徒生的地位。

該童話主要講述了夜鶯被青年學生對教授女兒的愛意感動,捨棄生命流盡心血為他尋得一朵嬌豔欲滴的紅玫瑰的故事。然而,比起玫瑰,教授女兒更青睞的是珠寶首飾。教授女兒辜負了青年學生,青年學生轉身拋棄了夜鶯用生命換來的玫瑰,選擇在書本中追求哲學。

不同於安徒生童話為孩子編織的公主王子夢,王爾德的悲劇童話著眼於現實生活中的哀思和憂愁,還交織著善惡美醜的衝突,諷刺現實社會中的不公和困頓。正如王爾德所言,「藝術的目的不是簡單的真實,而是複雜的美。」品讀王爾德《夜鶯與玫瑰》,你會在他打造的複雜美感中收穫一種難以言喻的震撼和感動。

今天,我就從這部童話的故事內容、表現手法、情感表達三個方面來分析這部「世界上最美麗的童話」如何透露出華麗而冷酷的美感。在文章的第四部分,基於這部童話裡夜鶯為美獻身的故事,我會談談追求美感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中的幾點思考。

01、從故事內容分析:夜鶯信仰真愛,甘願為這種高貴的情感獻身,換取愛情的象徵物玫瑰,最終在犧牲中升華了自己的靈魂。

故事伊始,青年學生在花園為得不到的愛情痛哭:他的夢中情人要求一朵紅玫瑰,而他無法做到。花園其他生物,如綠蜥蜴、金盞花、蝴蝶都在背後笑話青年居然為了一朵紅玫瑰痛苦至此。

夜鶯卻在內心驚嘆!她回想到自己日夜歌唱頌揚的事物,不就是眼前這位青年學生正為之神魂顛倒、痛苦悲傷的愛情嗎?

夜鶯說,「我所歌唱的,正是他的痛苦,我所快樂的,正是他的悲傷。」她靜坐在橡樹枝上,細想著「愛情」的玄妙。

於是,夜鶯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她要不惜一切代價,為這個青年尋得玫瑰,幫助他實現自己的愛情追求。

在我看來,單純善良的夜鶯在此經歷了一次精神的洗禮。在感知青年學生的愛情之前,夜鶯夜夜笙歌,為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歌唱,然而,她並沒有機會去親身接觸她所歌唱的事物。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為這紛繁複雜的人間歌唱,這是她對於美感無意識的追求和憧憬。

青年學生的哭聲,使夜鶯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到她所歌唱的精神美感。看著青年學生為愛神傷,夜鶯感受到一種精神上的衝擊和滿足。

這種因為對愛情的追求而遭受精神的打擊和煎熬,是愛情的激情和奧妙所在。夜鶯歌頌的事物從抽象轉為具體,使她心甘情願去追逐。

時值寒冬,並非紅玫瑰盛放的時節。想在此時換取紅玫瑰,必須要用鮮血和絕唱去澆灌花瓣,染出一枝絕美的紅玫瑰。夜鶯對此毫不畏懼,她淡然地說著,「誰的生命不是寶貴的,然而『愛』比生命更可貴,一隻小鳥的心又怎能和人的心相比呢?」

夜鶯來到青年學生面前,告訴他即將得到一枝玫瑰。夜鶯大喊:「我向你索取的報酬,僅是要你做一個忠實的情人......哲理雖智,愛卻比她更慧;權力雖雄,愛卻比她更偉。」

夜鶯獻出鮮豔的心血和悽美的絕唱,一枝紅如烈火的玫瑰在夜鶯悲壯的獻身中誕生。氣若遊絲的夜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拼盡全力將歌聲傳遞到人間。

「回音將歌聲領入山坡上的暗紫色洞穴,將牧童從夢中驚醒過來。歌聲流入河邊的蘆葦叢裡,葦葉將信息傳與大海。」

夜鶯用生命去追逐愛情,是出於她真摯又熱烈的精神信仰。她為別人的愛情無私獻身,唯一的要求是希望青年學生永遠保持對愛情的忠誠。夜鶯的追求,和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觀點不謀而合。正如裴多菲在他膾炙人口的作品《自由與愛情》的歌頌一樣,「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愛情」在這裡,並非局限於兩個人的小情小愛,而是意指更高層次的完美而純粹的精神追求。

王爾德崇尚真摯的精神美感,即使是精神毀滅造成的心靈巨大痛苦,在他看來也宛如珍寶。夜鶯雖然付出了生命,但是它的鮮血和絕唱,讓愛情定格,而她的靈魂也隨之升華,隨著歌聲瀰漫而傳遞到人間各處。

02、從表現手法分析:世俗的少女、懦弱的青年、堅定的夜鶯,三者形成鮮明對比,是王爾德在暗諷拜金主義橫行和紙上談兵的學者

文章採用大量的對比手法,來突出夜鶯為愛獻身的悲壯和難得,背後卻隱藏著作者王爾德對當時社會的嘲諷和鞭撻。

王爾德曾在一次信件中,點評作品中的那位青年學生。他表示,「在我看來,他是個很淺薄的年輕人,差不多跟他自以為愛上了的那個女孩一樣糟。」

故事裡,青年學生一向自視甚高,他以通讀聖賢書為傲,又輕視非人類的夜鶯。

那青年學生自語道:「(那夜鶯)有感情嗎?我怕沒有!她其實就像許多美術家一般,儘是表面的形式......雖然我們總須承認她有醉人的歌喉,可惜那種歌聲是毫無意義的,一點也不實用。」

諷刺的是,自以為博覽群書、擁有智慧的青年學生,在得不到玫瑰的時候,除了痛哭卻想不到辦法去解決問題;被教授女兒殘忍拋棄以後,又只會責怪愛情的虛無縹緲,轉身投入哲學書上。而他瞧不起的夜鶯,卻付出一生的絕唱去澆灌出一枝鮮豔的紅玫瑰,用一生的信仰去追逐美好的愛情。

青年學生嘲諷夜鶯「儘是表面的形式」,「一點也不實用」,殊不知,自己所拜讀的笨重又堆滿塵土的大書,才是真正的形式主義。青年學生從一開始追逐愛情、啟蒙夜鶯美感的正面形象轉變為虛偽市儈的負面形象,突如其來的巨大反差,使文章的嘲諷意味更加濃厚。

而這樣的對比,在故事中比比皆是。

少女曾經追求玫瑰,但當她收到珠寶首飾以後,她決定放棄玫瑰。「人人都知道珠寶的價值遠遠超過花」,在她的眼中,用真情實意凝練的紅玫瑰比不上富人隨手送的珠寶。

故事中,只有夜鶯和玫瑰真正理解愛情。世俗的少女不懂,懦弱的青年不懂,嘲諷愛情的綠蜥蜴、金盞花、蝴蝶等旁觀者也不懂。可悲的是,結局裡,夜鶯死亡、玫瑰被棄。

人物鮮明的對比和情結出乎意料的結局,給讀者帶來巨大的情感衝擊。就連王爾德本人,每每重讀這個故事,都會潸然淚下。

如果你了解這個故事誕生的時代,那你會更理解王爾德在故事裡折射的社會現實。強烈的對比手法實則揭露了19世紀的維多利亞時代盛行的拜金主義風氣、市儈哲學和虛偽道德。

彼時,工業革命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社會的重大變革給人們帶來顛覆性影響。科技的重大發展給人們的物質生活帶來巨大的成就,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隨之受到強烈衝擊。

英國19世紀著名史學家卡萊爾為此感嘆:「當整個國家僅僅只在乎金錢和被金錢所主宰的時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懸在深不見底的深淵上空。」

其中,少女是拜金主義的代表,青年則是市儈哲學和虛偽道德的代表,而其他旁觀者,如綠蜥蜴、金盞花、蝴蝶等,則是社會上隨波逐流、愚昧膚淺的部分群眾。王爾德通過塑造夜鶯忠於信仰、追逐夢想的形象,來暗諷物慾橫流的社會和愚昧無知的風氣。

03、從情感表達分析:夜鶯與玫瑰的犧牲,是理想與現實的碰撞和毀滅迸發出的精神美感,為藝術而藝術,是王爾德對美至死不渝的追求。

書的最後一頁,寫著這樣一句話:

「對王爾德來說,藝術家是現代社會中耶穌的化身。他的作品,就是他的痛苦和生命的結晶,就像夜鶯用它的心血,染紅了那朵玫瑰一樣。」

作者王爾德英國最偉大的作家與藝術家之一,也是19世紀80年代美學運動的主力。他一生致力於追逐美學,是唯美主義代表人物。即使臨終前,他依然喃喃自語,「唯有美才是這樣。」他的作品也無一例外地彰顯出浮華的美感和震撼人心的藝術處理。

泣血的夜鶯用一生絕唱鑄就嬌豔的玫瑰,實則反映出王爾德所的推崇「藝術高於生命」的唯美主義藝術主張。在他看來,藝術是純粹的,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永恆的生命力。

玫瑰雖然不被世俗理解,最終被拋棄在陰溝中,但她真實存在於世上,也永存於信仰美感的人們心中。愛情,作為精神美感的代表,是夜鶯一生的信仰。玫瑰,作為愛情的載體,是夜鶯甘願用生命換取的美好。夜鶯的生命也因追逐愛情美好情感而永遠定格在犧牲的一剎那,正如同王爾德對美至死不渝的追求一樣。

04、基於夜鶯為美獻身的故事,談談我對追求美感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中的幾點思考

《夜鶯與玫瑰》雖然是悲劇童話,但是全篇文章散發著瑰麗的美感,王爾德用華麗的辭藻為悲傷底色繪上一層鮮豔活潑的色彩,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收穫美的體驗,讓讀者感受到一種更加深厚而有意蘊的悲傷,給讀者無盡的回味。

通過夜鶯為美獻身的故事,讓我對美感和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這種理解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保持一顆敏感的心,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

夜鶯樂於享受生活中一切的美好,在她看來,「坐在青鬱的森林裡,看太陽在黃金車裡,月亮在白珠輦內馳騁,真是一樁樂事。山楂化的味兒真香,山谷裡的吊鐘花和山坡上野草真美。」

世間萬物,在夜鶯眼中都是美妙的存在,正因如此,她才會被人類的情感折服,並甘願為之獻身。

19世紀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雕塑藝術家羅丹曾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只有真誠和富有感情的人才能發現它。」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要做一個善於發現美的人,像夜鶯一樣,時刻保持情緒的激昂,去發掘身邊的美。美的光彩也許不會給我們帶來實質的物質幫助,但是它可以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讓我們在世俗裡堅定而勇敢地活著。

比如,你可以通過學習攝影來記錄身邊的美好,培養自己發現、留意、記錄身邊美好的瞬間與故事。保持敏感的心,其實就是要求我們要善於觀察生活。在我看來,學習攝影就是最好的一個途徑。

②堅守自我,在紛繁的世界中做好自己,而不是模仿別人的生活

當綠蜥蜴、金盞花、蝴蝶等嘲笑青年學者的時候,夜鶯卻默默下定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換取玫瑰。綠蜥蜴等旁觀者的存在,是王爾德在抨擊那些愚昧無知、頭腦空空的庸人。同時,王爾德也是藉此表明,自己對唯美主義堅定的立場,不會隨波逐流,與世俗同流合汙。

正如三毛所言,「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如果我們沒有堅守初心,那我們就會失去靈魂,成為隨波逐流的庸人。然而,每一個堅守自我的人,在世俗裡都不可避免地遇到外界的誘惑,甚至身邊還會充斥著一些試圖同化你的的庸人。

紛繁的世界裡,時刻保持一顆清醒的心,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要像夜鶯一樣,堅定而勇敢,不與世俗同流合汙,不模仿別人的生活。

我認識一個騎友況露,大學畢業後,很多人都進入了職場,各奔東西,但是他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也明白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於是,在周圍同學都在996的時候,他一個人騎著自行車開始環遊中國,並且僅憑一己之力,拍攝了一部騎行紀錄片《行疆》。

不盲目跟從周圍人的節奏,不豔羨不模仿別人的生活,勇敢地去追求的自己的生活,這才是我們新一代人應有的本色。

③即使現實生活不盡如人意,也不要放棄對美好未來的追求

夜鶯用生命換取的玫瑰並沒有得到珍視,反而被拋棄在陰溝裡,和夜鶯的屍體緊緊挨在一起。王爾德沒有為這個故事安排一個溫馨的結果,而是把赤裸裸的人性和真相擺在讀者面前。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同樣會遭遇這樣的打擊。或許我們心心念念追求的理想,如同那朵脆弱的玫瑰一樣,不被世俗包容。然而,即使現實世界並不盡如人意,我們也要拼盡全力去追逐美好的未來。

前一陣子大熱的豆瓣高分電影《少年的你》裡面,遭受校園霸凌的陳念,在她的英語課本上摘錄了這樣一句話:「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這是王爾德最廣為流傳的名言,是王爾德的信仰,也是我們無數平凡卻堅守夢想的普通人的信念。「生活在陰溝裡」,是夜鶯與玫瑰的下場,是陳念和小北的處境,是平凡如你我,被時代潮流裹挾前行的寫照。但陰溝裡的生活,並不妨礙我們抬頭望星空;不如人意的生活,也不妨礙我們繼續追逐夢想。

結語:

《夜鶯與玫瑰》,是王爾德唯美主義的代表作,構思精巧的故事情節、優美流暢的華麗辭藻、泣血悲壯的獻身精神,無不折射出文學美感的光彩和炫目。通過這個故事,讀者可以見識到唯美主義的魅力、體會到情感毀滅的衝擊,以及收穫忠於信仰的感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應該擁有一顆善於發現美的心靈,去感受天地萬物的精妙,守護自己的心靈不被紛繁蕪雜的世俗汙染、不被功利主義誘惑,像夜鶯一樣忠於自己的追求和信仰。

相關焦點

  • 推書:《夜鶯與玫瑰》王爾德寫給成年人的童話
    推薦書目:《夜鶯與玫瑰》作者:奧斯卡·王爾德作者王爾德是19世紀英國(準確來講是愛爾蘭,但是當時由英國統治)最偉大的作家與藝術家之一,以其劇作、詩歌、童話和小說聞名,唯美主義代表人物,19世紀80年代美學運動的主力和
  • 王爾德《夜鶯與玫瑰》:唯美又悲情的童話故事
    它屬於成人世界裡:那些視愛為信仰的王爾德式的理想主義者;那些在遭到拒絕後碾碎玫瑰、學究式的幻想家;那些追求哪怕他腳上的一個銀鞋扣也比你這朵玫瑰有用的女孩子們。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看到和現實映照的故事。王爾德說。愛慕虛榮的女孩想要一朵紅玫瑰,學生想要得到她的愛可是卻只知道哭不去努力尋找。遭受了拒絕之後,他說女孩「不知感激」。不知感激的難道不是他自己嗎?夜鶯有著對美的追求對愛的信仰,他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染紅那朵玫瑰。對此學生毫不知情,甚至厭惡夜鶯只知道唱歌不懂犧牲。最後玫瑰被學生殘忍丟棄被車輪無情碾壓,夜鶯的犧牲是多麼不值!
  • 王爾德的童話作品:夜鶯與玫瑰
    王爾德。英國唯美主義。夜鶯與玫瑰,愛情和金錢,真摯和欲望的對立。王爾德是一名天才,他的童話作品不多,可是每一部作品都充滿魅力,值得人們思考。《夜鶯與玫瑰》講述了一段對愛情的追求和對金錢的貪婪的對立和衝擊。王爾德他追求完美,打扮總是走在潮流前線,他追求自由的自己,自由的心性,更追求自由的愛情,雖然他遇上了一位人渣,可他仍舊是後世人們心中大膽又有氣質的美男子。
  • 王爾德童話:夜鶯與玫瑰(圖)
    內容簡介  本書是王爾德所著的童話作品集,共收錄了他的《夜鶯與玫瑰》《快樂王子》《自私的巨人》《忠實的朋友》等七部非常經典膾炙人口的作品。這些作品,由民國時期著名的大才女林徽因領銜翻譯而成。林徽因的文字優美自然、富有靈氣,充滿了恬靜的女性美,給這本童話帶來了別具一格的柔美風採。
  • 王爾德《夜鶯與玫瑰》:失去愛情從來不是因為一朵玫瑰
    《夜鶯與玫瑰》中的學生,以為自己得不到的愛情,只是因為沒有一朵紅色的玫瑰,但是當紅色的玫瑰有了之後,他也沒有得到愛情。現實不會因為一朵玫瑰失去愛情約會時,一個女孩兒在咖啡店裡等了男孩好幾個小時,後來才知道男孩因為跟兄弟打遊戲忘了時間。
  • 王爾德經典童話《夜鶯與玫瑰》,教會我們愛情究竟是什麼?
    奧斯卡·王爾德( Oscar Wilde,1854—1900) 是英國唯美主義藝術運動的倡導者,著名作家、詩人、戲劇家和藝術家。他一生共寫了9篇童話,《夜鶯與玫瑰》收錄在他的第一部童話集《快樂王子與其他故事》中,於1888年出版。
  • 跟孩子一起讀王爾德悽慘美麗的童話故事:夜鶯與玫瑰
    金句之王王爾德難得的幾篇童話故事,給人以震撼的感覺。他的童話故事語言華麗唯美,情節純真生動,堪稱完美世界的化身。孩子們讀他童話故事,感受的不僅僅是美,還有善良、忠貞和淡淡地悲傷。他那些富有魅力的童話故事,宛如一顆顆夜明珠,感染著孩子的心靈,點亮了孩子心中最美的那方淨土。
  • 王爾德 | 夜鶯與玫瑰
    ——奧斯卡·王爾德 《道林·格雷的畫像》 夜鶯與玫瑰 菩提之惡花 若論那些反雞湯似的金句,悖論之餘遠離大眾思維,王爾德可算是英倫早期最偉大的段子手了王爾德的《夜鶯與玫瑰》冠以童話,卻並不是童話。後來,王爾德在一封信中描述了遭到教授女兒拒絕的學生,「在我看來,他是個很淺薄的年輕人,差不多跟他自以為愛上了的那個女孩一樣糟。」看起來夜鶯犧牲自己創造了玫瑰,最終也沒有促成學生的愛情。夜鶯為什麼為了這個跟她素不相識的學生犧牲自己的生命呢?
  • 跟孩子一起讀王爾德悽慘美麗的童話故事:夜鶯與玫瑰
    金句之王王爾德難得的幾篇童話故事,給人以震撼的感覺。他的童話故事語言華麗唯美,情節純真生動,堪稱完美世界的化身。孩子們讀他童話故事,感受的不僅僅是美,還有善良、忠貞和淡淡的悲傷。他那些富有魅力的童話故事,宛如一顆顆夜明珠,感染著孩子的心靈,點亮了孩子心中最美的那方淨土。
  • 『書海無涯』王爾德《夜鶯與玫瑰》,童話裡的愛情,愛情不是童話
    更何況,很多童話故事的結局很可能與你我的意願相左。王爾德的《夜鶯與玫瑰》就是如此。有人說,所有的童話都是寫給大人看的。是啊,我想童話這種題材之於兒童,就是一個個美麗、奇特、豐滿的故事。作家創作童話故事,我們再把這故事講給孩子們聽,除了討孩子的歡心之外,其中最直接的目的便是豐富他們的視聽,將做人做事的道理滲透到孩子幼小的心靈裡。
  • 豆瓣評分9.0神作,奧斯卡王爾德《夜鶯與玫瑰》
    「你哭著對我說,童話裡都是騙人的。」 這樣的歌詞來自人們對童話的刻板印象吧?說童話裡都是騙人的,是因為童話的結局總是「王子和公主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現實並非如此。奧斯卡王爾德這本寫給成年人的童話故事集,每一個故事都告訴我們「童話裡都是騙人的」,與其說他寫的是童話,不如說他在寫實。
  • 《夜鶯與玫瑰》:美麗而憂傷的童話,沒有人捨得錯過它
    或許,讀後,你還會把《夜鶯與玫瑰》也讀一遍呢!王爾德的《夜鶯與玫瑰》不知你是否聽過?愛給予無窮的力量,年輕的學生因為愛一個姑娘,尋覓花園,只為一朵紅玫瑰;夜鶯因為愛年輕學生,努力歌唱,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一朵紅玫瑰。
  • 《夜鶯與玫瑰》:理想與現實,真誠與冷漠,我看到唯美的成人童話
    王爾德先生多麼聰明又練達,比誰都能看清這世間萬象。可是,在《夜鶯與玫瑰》裡,他寫:「我讀了所有哲人寫的書,掌握了所有哲學的秘密,可就因為缺一朵紅玫瑰,生活就會變得痛苦不堪。」林徽因翻譯王爾德,《夜鶯與玫瑰》是他們合寫的詩。傍晚時分,馥鬱的玫瑰園中支起一個咖啡桌,玫瑰的芬芳、咖啡的濃香以及泥土的腥氣,三者盤藤纏繞,相互環抱,王爾德、林徽因還有我,聊起愛情、苦難與星空,螢火蟲在我們身旁跳著婉轉的華爾茲。林徽因唯一文學譯作的出版,成就了公眾眼中更完整的林徽因。
  • 《夜鶯與玫瑰》(圖)
    &nbsp&nbsp&nbsp&nbsp作者:[英]王爾德著&nbsp&nbsp&nbsp&nbsp出版社:遼寧教育出版社&nbsp&nbsp&nbsp&nbsp內容簡介:
  • 作家王爾德誕辰165周年:有趣的靈魂落入藝術的騙局,終成美的殉道者
    加繆說,王爾德「落入藝術的騙局,他妄圖通過藝術創造唯我獨尊的生活。」他生逢一個不需要美的時代,成了「美」的殉道者。 快樂王子的童話: 純正英語的結晶,曾為童話角色流淚 王爾德一共包括《快樂王子》、《夜鶯與玫瑰》等在內的九篇童話作品,被英國稱為「是純正英語的結晶」。這些童話中,在輕快浪漫之間,流露出的卻是人性陰暗、社會殘酷。
  • 夜鶯與玫瑰落在小王子的御伽草紙上——那些寫給大人的童話書
    這是一部既浪漫又現實的童話。浪漫是小王子的形象和經歷,完完全全都是童話色彩的。現實是小王子回到自己的星球,卻看著喜歡的玫瑰化作了灰燼,那種深深的遺憾和一切太晚的悲哀,合上書亦久久不能忘懷。這是一部很驚豔且有趣的書,裡面的插畫特別好玩。圖文結合得非常緊密,閱讀起來很輕鬆。語言樸實而不失美感。值得推薦。
  • 童話裡的故事不是騙人的,因為王爾德告訴了我
    童話裡的故事不是騙人的,而是告訴人們記住曾經的童真。成人世界的謊言和欺騙,利益和貪婪,每個人都忘記了曾經的自我,曾經的美好。馮唐說十八歲請給我一個姑娘,我想說十八歲請給我一個「王爾德」。從小到大生命裡並不缺少疼痛與感動,而這些疼痛與感動,王爾德將它們巧妙地表達了出來。
  • 王爾德:可是愛比生命更重要|青年會客現場回顧
    原創 姚澤芳&她的學姐 頭號地標《一生至美 · 青年會客》主編|湯昊銳10月24日,「青年會客現場」十月對談共讀愛爾蘭作家王爾德,題為「殺死夜鶯 殺死玫瑰」。
  • 過兒睡前故事︱今晚為你讀《夜鶯與玫瑰》——奧斯卡 王爾德
    王爾德的《夜鶯與玫瑰》祝君晚安。《夜鶯與玫瑰》愛果然是非常奇妙的東西,比翡翠還珍重,比瑪瑙更寶貴。珍珠、寶石買不到它,黃金買不到它,因為它不是在市場上出售的,也不是商人販賣的東西。青青的草地中站著一棵豔美的玫瑰樹,夜鶯看見了,向前飛去,歇在一根小小的枝條上。她對玫瑰樹說:"能給我一朵鮮紅的玫瑰嗎?我為你唱我最婉轉的歌。"那玫瑰樹搖搖頭。
  • 對美與純粹的極致追求——王爾德
    前段時日熱播的電影《少年的你》打動了很多人,影片中許多細節對應著現實,很多人都知道陳念寫在課本上的那句話是出自王爾德筆下,今天不如一同來看看王爾德還有那些動人的句子吧。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1854年10月16日—1900年11月30日),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19世紀英國最偉大的作家與藝術家之一,以其劇作、詩歌、童話和小說聞名,唯美主義代表人物,19世紀80年代美學運動的主力和90年代頹廢派運動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