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裡的故事不是騙人的,而是告訴人們記住曾經的童真。成人世界的謊言和欺騙,利益和貪婪,每個人都忘記了曾經的自我,曾經的美好。
馮唐說十八歲請給我一個姑娘,我想說十八歲請給我一個「王爾德」。從小到大生命裡並不缺少疼痛與感動,而這些疼痛與感動,王爾德將它們巧妙地表達了出來。唯美好像總喜歡與感傷呆在一起,它們倆開出的花就是王爾德。
王爾德的童話故事風格沒有跌宕起伏,甚至有時候還叫人厭煩,以至於在想是不是因為自己年紀大到沒有了童心的地步。
冬天只不過是春天在睡眠,花兒在休息。故事中不經意間的溫情,暖人心頭。王爾德在故事中說:
雖然哲學有智慧,愛卻比哲學更有智慧;雖然權力很有力量,愛卻比權力更有力量。
任何地方,你愛它,它便是你的全世界。
人人都有個開頭,做父母的不能沒有耐心。
對於任何人,生命都是非常寶貴的。
王爾德的童話,將世道寫下來,並悄悄告訴你經驗和結果,一點也不浪費他的感情和你的時間。我們常說: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彌天真。這些句子中的道理都藏在他的童話裡。
要相信,這個世界上存在著生活在童話裡的孩子,或許你我都不曾感受過,但也沒什麼可惜的。年少的我們上躥下跳,撲撲騰騰來回鬧,我們的童話大概就是每天瞎鬧的開心。
長大後,我們跟身邊的人一樣,喜歡不羈放縱愛自由。後來發現越長大快樂就越少,原來兩毛的冰棍能舔半天,現在五塊的冰淇淋兩口就沒味了。生活中規中矩,學習天天碰壁,工作處處受氣。童年時的天真爛漫,少年時的衝動激情仿佛都被判處紅牌從生命中罰下。不能任性了,不能撒嬌了,太多不痛快的事情。沒有小時候的利落了,開心就是開心,難受就哭,挨打就跑,現在的難過都藏在心底。
重新拾起在成長路途中丟下的「朋友」多麼重要,保持年輕的心態,熱愛生活。
王爾德的童話「不只是為了孩子,也是為了18歲到80歲之間所有充滿童真的人。他是唯美主義作家。」除了無與倫比的美之外,愛與悲憫同樣是他的童話的魅力之源。你甚至會感受到淡淡的憂傷,一種很美的憂傷。
快樂王子對燕子說:比一切更奇怪的是男男女女所受的苦,沒有事物比苦難更不可思議的。貪婪的漁夫說:神父告訴我,魂靈值得世界上所有的黃金,商人們卻說他不值一個破損的硬幣。小王子的人民說:不公平已經把世界分成兩塊,除憂傷之外,沒有一樣東西是平均分配。故事中充斥著這樣的句子,使這些童話讀起來並不愉快。
《夜鶯與玫瑰》這篇童話裡,小夜鶯用心血養成的紅玫瑰,卻被當成垃圾棄置一旁。在小夜鶯的心中,愛是超過哲學,超過權力的。當它告訴這位大學生的時候,大學生從草地上仰望著,傾聽著,但他聽不懂夜鶯對他說的話,因為他只知道書本上寫下的東西。
在功利主義下,大學生認為「愛情是個愚蠢的東西,它連邏輯學的一半用處都沒有,因為它不能證明任何事情,它總告訴人們不會發生的事情,叫人們相信不真實的東西,事實上,它完全不實際,在這個時代講求實際就是一切,我還是回到哲學裡去研究形上學吧」。愛真的是他所說的這種功利主義嗎?
《星兒孩》的結尾寫道:「他授民以愛、慈愛和仁愛,不允許任何人殘忍地對待鳥獸。他給窮人以麵包,給赤身者以衣履,境內的人民過著和平富足的日子。
但是他並沒有統治很久。他受過的苦太大,他經歷的磨練和煎熬太嚴酷,三年後他就死了。他的繼位者是一個很壞的國王。」
成人世界的童話都是自欺欺人,心朝向美好花朵開放,腳立足醜惡的泥潭無法自拔。看小漢斯和磨坊主的故事除了「佩服」磨坊主的厚顏無恥,對小漢斯的愚痴感到心疼外,對友誼的解讀就是一瓶毒藥。快樂王子不是真的快樂,燕子對愛的自以為是,少年國王對基督的神聖美化,星孩的諷刺結局,不愧是天才王爾德的筆端流出的文字,看似善惡分明,溫暖治癒,就如王子和公主的故事,猜到了開頭和結尾,卻無法為其敘尾。
王爾德的童話是悲傷的。善良的人會死亡,美麗的愛情會凋零,用心追求的人得不到結果,被感化和懲罰的惡人後繼者是新的惡人,恩情打了水漂,信仰換來惡毒的種子……這個時候才發現,童話之所以是童話,只是以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而那些不安、邪惡、黑暗,和將要得手又將失去的愛和光明一樣,沒有絲毫隱瞞。
生活不會欺騙你,只是打擊你,然後助你成長。
當我們認識到這個世界原本的面貌時,太軟弱,太悲傷,太善良的想法都不是最好的思考狀態。或許正如故事中的神父所說:這個世界負擔太重,光靠一個人是承受不住的,世上的悲苦太多,只憑一個人的心無法承受。
或許這就是大多數抑鬱的人,內心都承受不住,都需要勇敢面對。王爾德絲毫不否認現實的醜陋與殘酷,一點點敘述沒讓你體會淡淡的憂傷和卑微的嘆息。但也給了人以希望,那就是愛和美好,抵擋這個世界的敵意,讓我們堅強勇敢並學會愛他人,給世界以溫暖,給自己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