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二十字」標準談國有企業領導幹部的擔當精神
敢於擔當是對黨員幹部帶領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提出的基本要求,在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國有企業領導人員要敢於擔當,做到「對黨忠誠、勇於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這是國企黨員領導幹部的標準,也是肩負起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履職盡責、擔當有為的總要求。
對黨忠誠,旗幟鮮明講政治。一是把講政治始終擺在首要位置。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國有企業必須始終堅守的重大政治原則,講政治是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首要擔當。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就是要從政治上把全面從嚴治黨抓緊抓好。二是從自身這個「關鍵少數」做起。加強自律、慎獨慎微,經常對照黨章檢查自己的言行,加強黨性修養,陶冶道德情操,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在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做到慎獨慎微,始終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凡是要求黨員、幹部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凡是要求黨員、幹部不做的自己必須首先不做。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持不懈改作風,強化內部監督和日常監督,找準風險點、築起「防火牆」,堅決防止「燈下黑」。
發力點是勇於創新。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其中「創新」居首位,「企業不改變就是滅亡」不再危言聳聽,創新已成為引領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經濟的骨幹力量,就要敢於擔當,勇於創新,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中國經濟發展。國有企業理應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排頭兵,為繼續做強做優做大中國製造業、加快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保駕護航。
關鍵是要治企有方。敢於擔當,就必須增強「四個意識」,直面問題、解決問題,治企有方,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使管黨治黨從寬鬆軟走向嚴實硬,才能把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牢牢掌握在黨的手中,才能堅定改革發展正確方向,凝聚力量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讓國有企業成為黨和人民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
重點是興企有為。擔當的本質是堅持原則、認真負責,基本要求是面對大是大非敢於亮劍,面對矛盾敢於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於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於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鬥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國有企業始終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從實踐經驗看,無論是改革開放前還是改革開放後,國有企業都是推動中國現代化的主要動力。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擔當精神,就是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帶領廣大國企人,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擔當精神,是力破國有企業改革發展艱難險阻,成就大事業的客觀需要,有多大擔當,才能成就多大事業。敢於擔當,就不怕矛盾複雜、不怕任務艱巨、不怕責任重大,敢於克難制勝,敢於奮勇爭先,變壓力為動力,迎難而上,成就大事。
根本是樹立好國企形象。一是樹立清正廉潔的好形象。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層面的政治生態是全系統政治生態的風向標,「上梁」必須要正。從一些「落馬」的國企高管案例中不難看出,有些理想信念喪失、宗旨意識淡薄,有些生活腐化墮落、嚴重違反黨的紀律,且在黨的十八大後仍不收斂、不收手,是對國有企業形象的最大抹黑,缺乏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擔當意識。警鐘長鳴,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手握重器,更要加強自律、慎獨慎微,經常對照黨章檢查自己的言行,加強黨性修養,陶冶道德情操,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二是樹立夙夜在公的好形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於擔責,是檢驗每一個領導幹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了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面對職責範圍內的事情,國企領導要敢於負責,不等不靠、不推不拖,該研究的抓緊研究,該推進的大力推進,該牽頭的主動牽頭,該配合的積極配合,不能只踩油門不掛擋、擼起袖子不幹活。落實容錯糾錯機制,為擔當者擔當,讓幹事者無憂。擔當的背後是品格,是境界,也是能力,不僅要敢於擔當,還要善於擔當,要有「本領恐慌」的危機感,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履職盡責所需的專業素養,適應時代發展步伐。
(張雅林 中國西電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