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鹼土金屬原子相互作用量子調控方面獲新進展

2020-12-13 西安交大新聞網

近年來,超冷原子物理蓬勃發展,極大地深化了人們對量子多體物理的認識。在此前以鹼金屬原子為主的研究中,基於磁Feshbach共振的相互作用量子調控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由於其獨特的性質和蘊含的豐富物理現象,鹼土金屬原子已成為超冷原子物理的重要新興研究系統。不同於鹼金屬原子,鹼土金屬原子有著壽命非常長的亞穩態,也稱鍾態。目前,世界上精度最高的原子鐘便是基於鹼土金屬原子實現的。此外,鹼土金屬原子的相互作用具有SU(N)對稱性,也為開展量子模擬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因此,鹼土金屬原子已廣泛應用於精密測量和量子模擬的研究。但是,鹼土金屬原子中不存在傳統的磁Feshbach共振,極大地限制了它在量子模擬和精密測量領域的進一步應用,這是人們長期致力解決的問題。近年來,西安交通大學理學院張仁副教授與清華大學翟薈教授及其研究成員、中國人民大學張芃教授開展合作研究,在鹼土金屬原子量子調控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

針對缺乏非自旋交換相互作用調控手段的問題,研究人員首次意識到軌道自由度對相互作用調控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軌道Feshbach共振」的理論方案。該理論方案被來自德國慕尼黑大學和歐洲非線性光譜實驗室(LENS)的兩個著名的冷原子實驗組同時證實。針對缺乏自旋交換相互作用調控手段的問題,他們將約束誘導共振引入該系統,提出了調控自旋交換相互作用的理論方案。該方案也已經被德國慕尼黑大學的實驗組證實。

這一系列工作開拓了鹼土金屬原子量子模擬的新方向。慕尼黑大學實驗組和LENS實驗組基於這一突破性進展開展了軌道Feshbach分子量子操控的實驗研究,軌道Feshbach共振附近極化子的實驗研究等,國內外很多理論研究組也在這一方向開展研究。鑑於在該領域的貢獻,張仁副教授及其合作者受邀為Nature Reviews Physics撰寫綜述文章,並於近日在線發表。Nature Reviews PhysicsNature出版社新創刊的發表物理學最新進展的高水平綜述文章的期刊。文章總結了近年來該領域的理論和實驗進展,展望了該領域未來最有可能取得進一步突破的若干方向。張仁副教授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西安交通大學是該論文第一署名單位。該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基金的支持。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4-020-0157-9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量子物理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10月14日,記者從西安交通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在量子物理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固態量子體系是量子技術研究中最具前途的物理系統之一,並且在量子物理基礎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科學價值。西安交通大學物理學院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團隊李蓬勃教授課題組通過開展金剛石NV center電子自旋和納米機械體系耦合的全量子理論研究,發現並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理論方案——通過線性調製納米機械振子的徑度係數,可以放大機械模的零點漲落,進而直接增強自旋與聲子的耦合強度。研究結果表明,利用提出的新方法,自旋—聲子耦合強度以及虛激發聲子誘導的自旋間有效偶極—偶極相互作用可以被指數式增強。
  • 西安交大:打造量子光學排頭兵
    在高維光子量子態操控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李福利的科研領域主要包括介質光學性質的量子調控、原子與量子光場相互作用動力學、量子信息與量子計算等,其研究成果曾獲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陝西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陝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等多項榮譽
  • 西安交大科研「硬」實力
    近期,西安交大科研人員立足自身研究優勢,在材料、物理、管理、生命、電子科學技術等領域相繼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 乾貨滿滿! 讓我們為交大科研實力打Call!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Lewis鹼催化領域取得新進展
    Lewis鹼催化是有機小分子催化領域的重點組成部分,一直以來受到了有機合成化學家的廣泛關注。然而,目前適用於Lewis鹼催化的底物類型較為有限,主要為缺電子烯(炔)結構的底物分子,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Lewis鹼催化的進一步發展。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自然條件下發現+1價鈣離子二維晶體
    眾所周知,鈣原子是一種鹼土金屬原子,具有兩個價電子。到目前為止,自然條件下鈣離子的唯一已知價態是+2,相對應的所有種類鈣離子晶體都沒有磁性且呈現絕緣性。在最近的研究中,西安交大科研工作者基於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在還原氧化石墨烯(rGO)膜上直接觀察到了自然環境下生成的二維CaCl晶體,其中鈣離子的價態為+1。
  • 西安交通大學科研人員在量子物理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固態量子體系是量子技術研究中最具前途的物理系統之一,並且在量子物理基礎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科學價值。在基於固態量子體系構建混合量子系統及進行量子信息處理方面,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科學問題是實現單電子自旋比特與納米機械振子的強相互作用。
  • 突破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破解體心立方金屬鈮氧脆之謎
    體心立方金屬具有高熔點、高強度、抗輻照等優點,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界。然而,體心立方金屬對微量的碳、氮、氧元素極為敏感,在製備或服役過程中一旦引入少量的碳、氮、氧就會造成顯著的硬化和脆化,但其微觀機理一直是個迷。
  •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自然條件下發現+1價...
    眾所周知,鈣原子是一種鹼土金屬原子,具有兩個價電子。到目前為止,自然條件下鈣離子的唯一已知價態是+2,相對應的所有種類鈣離子晶體都沒有磁性且呈現絕緣性。在最近的研究中,西安交大科研工作者基於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在還原氧化石墨烯(rGO)膜上直接觀察到了自然環境下生成的二維CaCl晶體,其中鈣離子的價態為+1。
  • 西安交通大學:打造量子光學排頭兵
    在高維光子量子態操控等方面  取得重要進展  李福利的科研領域主要包括介質光學性質的量子調控、原子與量子光場相互作用動力學、量子信息與量子計算等,其研究成果曾獲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陝西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大連化物所等金屬-載體界面結構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催化反應化學研究組副研究員周燕、研究員申文杰等與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教授汪躍民、丹麥託普索公司博士Jens Sehested等合作,在銅催化劑活性位原子結構及反應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鹼金屬和鹼土金屬-火爆一族
    本展項通過圖文板和實物相結合,以鋰元素,鈣元素為例,介紹鹼金屬和鹼土金屬元素的特性。①什麼是鹼金屬?它們能和水發生激烈的反應,生成強鹼性的氫氧化物,並隨相對原子質量增大反應能力增強,是名副其實的「火爆一族」。因此鹼金屬單質被存放在礦物油或封在稀有氣體中,以隔絕空氣或水。④鹼金屬——它們在哪裡?鹼金屬元素在生活中很常見。
  •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西安交通大學:打造量子光學排頭兵
    在高維光子量子態操控等方面 取得重要進展李福利的科研領域主要包括介質光學性質的量子調控、原子與量子光場相互作用動力學、量子信息與量子計算等,其研究成果曾獲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陝西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陝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等多項榮譽。
  • 突破一般認知,鹼土金屬也能形成18電子羰基化合物
    該發現表明鹼土金屬元素或具有與一般認知相比更為豐富的化學性質,而主族元素與過渡金屬元素之間的界限,亦較元素周期表的簡晰劃分更為曖昧。突破一般認知:鹼土金屬也能形成18電子羰基化合物歸功於「一來一往」的σ-π配鍵,過渡金屬能夠與CO配體形成穩定的羰基配合物。具體而言,CO將孤對電子給予對稱性匹配的中心金屬原子的空軌道,形成σ給予鍵;中心金屬原子d軌道電子則反饋進入CO的空的反鍵π軌道,形成π反饋鍵,兩相協同,使配合物得以穩定存在。
  • 專用的量子計算機:中科大潘建偉團隊再獲重要突破
    一維Hubbard模型描述光晶格中的冷原子隧穿和相互作用的過程,在特定的勢阱形狀下,一維Hubbard模型與Schwinger模型的群對稱性相同。規範場理論是現代物理學的根基,如描述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量子電動力學、標準模型等都是滿足特定群對稱性的規範場理論。迄今為止,標準模型成為統一描述強、弱、電磁三種相互作用的最成功的理論。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含鉍紫精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同時,紫精類化合物還能有效參與金屬離子的配位,因而其在電致變色、主客體識別、超分子自組裝、太陽能轉換和儲能材料等領域都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然而其共軛程度較低、能隙過大等問題極大地限制了此類材料在太陽能轉化和儲能相關光電領域中的應用。雖然通過引入P區元素雜原子可以有效降低紫精衍生物的能隙並調控其氧化還原特性,但對分子的三重激發態調控非常有限,這也極大限制了紫精衍生物在磷光光電器件和光催化中的應用。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研究中心喬波濤研究員和張濤院士團隊與穆斯堡爾譜技術研究組王軍虎研究員團隊合作
  • 中國科大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求解施溫格方程
    (Schwinger Model)進行了成功模擬,通過操控束縛在其中的超冷原子,從實驗上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量,首次使用微觀量子調控手段在量子多體系統中驗證了描述電荷與電場關係的高斯定理,取得了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
  • 科研快報 | 理學院物理系陳朗團隊在合成二維鐵電金屬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物理系教授陳朗團隊在合成二維「鐵電金屬」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Electric Polarization Switching on an Atomically Thin Metallic Oxide」為題在Nano Letters發表。
  • 中國科大取得基於單原子催化劑研究金屬-載體相互作用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曾傑教授課題組、南開大學胡振芃教授和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司銳教授合作,基於單原子催化劑,從電子最高佔據態角度定量研究了金屬-載體相互作用。
  • 我科學家在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領域獲重要突破!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人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通過操控束縛的超冷原子(利用雷射製冷等冷卻手段將原子製備到溫度極低),從實驗上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