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選大學/選專業, 這是一篇最接地氣、最有良心、敢說真話的好文章!

2021-02-06 高校專業認知在線

距離2021高考只有最後的194天,隨著高考的臨近,大家越來越關注志願填報的相關信息。


每年高考志願填報期間,總看到很多人猶豫再三,依然選擇了衝一衝,聽著就感覺心頭一緊:「真的想清楚了嗎?萬一衝到溝裡怎麼辦?特別是沒有家族救生衣的考生……」


今天自主選拔信息平臺特為大家推薦一名大學老師,就高考志願填報總結的10個問題,特意給有耐心且理性、講究而不將就的家長和考生,讀一讀。 

其實上到高三這個階段,家長對於自己孩子的基本情況應該是了解的。不像幼兒園、小學階段,個個家長看自己的孩子都是天才,到了高考這個階段,自己孩子是天才還是普通人,其實自己心裡都有數。


如果你的孩子天賦異稟,那麼在他高考志願的填報上,最好尊重他的興趣,不要在乎這個專業是小眾還是大眾,是熱門還是冷門。因為只要孩子夠聰明,運氣不是太壞,他總能出人頭地。


但如果你的孩子只是普通人,或者說是比較勤奮、優秀的普通人,你填報志願的時候就不能由著孩子的興趣的來,而是要把志願填報與社會發展的趨勢、未來職業的規劃以及專業上可能的深造路徑儘可能地結合在一起。


大學對於天才來說,是開發其天賦使其助益於人類的過程,可是大學對於普通人來說,只是對未來的一次功利性的投資,來不得太浪漫的憧憬,要實事求是地評估大概率與小概率。普通人填報專業去追逐熱門專業,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對於大多數考生而言,他們對於大學的專業都是不甚了解的,對於未來的職業發展都是不夠清晰的。


他們的興趣也是不穩定的、不成熟的。所以讓興趣來決定專業填報,看了幾部律政劇就想當大律師,看了幾部日劇韓劇美劇就想當白衣天使、調查記者,完全不知道這些專業困難與辛苦,就這麼冒冒失失跳進來,看似家長夠民主、夠開明,實際上是讓孩子一時的臆想,去影響孩子未來5-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是不負責任的。 


當孩子說對什麼有興趣的時候,你一定要知道他是否對這個專業真的有所了解,也要盡力去了解這個專業一般而言的前景如何。一見鍾情的初戀最好還是留在記憶裡,因為從初戀走向婚姻通常都是災難性的。

我一直認為,如果你能上北大清華而不去上,那你基本上做了一個絕對錯誤的選擇。中國的大學是分三六九等的。無論怎麼改革,它都是分三六九等的,甚至越改革就越分三六九等。在這裡不用灌什麼,二流院校也能飛出一流院校的雞湯。當然有這個可能,可這只是極少的情況。


如果學校分級沒那麼重要,這些大學會瘋了一樣去搞各種評估嗎?說句不客氣的話,說學校是分三六九等的,已經是夠客氣和隱晦的了。真實而普遍存在的情況是,從學校裡出來的人也是分三六九等的。這的確很不公平,很多非211、985學校的孩子非常優秀,很多二本甚至三本裡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也完全可以與重點大學的孩子比肩。但這個社會就是這樣的不公平。


現在北京以及很多大城市的高校進老師的時候,是要查三代的,尤其看重第一學歷。如果你第一學歷是非211、985,你是沒有機會當大學老師的。你即便後來讀了清華北大的博士都沒用。你的出身擺在這裡,你就沒有什麼機會了。在考研調劑的過程中,許多學校是不接受非211學校的調劑生源的,就算導師甚至院長想要你,也過不了研招辦的硬槓槓。 


即便你將來想進政府或是公司而不是大學,你也會發現第一學歷非常重要。為什麼呢?因為第一關通常都是人力部門篩簡歷,在找工作越來越難、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在第一輪、第二輪的篩沙子裡,別人是來不及看你的能力、聽你的想法的,通常都是看簡歷,不是名校、不是211、985,通常你就沒有太大的機會去證明自己了,而即便你進了公司或者公務員的面試,和考研面試一樣,在條件基本一樣或者你優勢不明顯的情況下,面試官也基本傾向於更加穩妥地招錄那些名校的畢業生。這很殘酷,但是這也很公平。這就是出身與出身的差異。


那些在大公司裡的非名校生都非常不容易,因為他們都是各種曲折、各種努力才有機會與名校生站在一起的。所以通常來說,一流大學的二流專業甚至三流專業往往比二流大學的一流專業要前景更好。即便是北大、人大的馬列也比許多地方重點大學的管理、新聞要強的多。

對於很多考生而言,上不了清北人師,但是上個第二集團的優秀大學沒問題。從教學質量和社會聲望上來看,這一集團的學校其實也很不錯。南開、川大、吉大、武大、浙大、南大、復旦、中山、蘭州大學這樣的學校都可以算是中國大學序列裡的地方豪強,甚至像浙大、南大這樣的學校還經常以並肩北大、清華自居。這些大學的很多專業也的確具備了全國一流的水準。


在這些大學裡挑,應該怎麼挑呢?城市就變得很重要。因為城市格局的大小、視野的寬窄、思想的開放程度與當地高校水平密切相關,越發達的城市高校質量也會更好,此外,去哪個城市上大學很多時候也決定了未來留在哪個城市發展,畢竟畢業後就地找工作是絕大部分人的選擇。


很多家長覺得,去中西部或者一些風氣比較保守的一流大學讀書挺好的,因為學風好。這其實是大錯特錯。閉門造車在這個時代是沒有出路的,大學給學生最重要的其實不是知識而是眼界和體驗。


我經常和學生說,在北京市海澱區讀大學,是一種幸福。因為你騎著自行車就可以去清華北大人大聽講座了。這種密集的名師、大師的講座是你在其他地方,夢寐以求都求之不得的。如果你在北京讀書,只是老老實實地在教室裡上自習,那你完全錯過了這裡最值得珍惜的資源。如果你把孩子送去一些在校園裡搞戀愛稽查大隊的地方,那你不過是把你的孩子往土貨上培養。這些地方是去不得的。

專業不重要也很重要。怎麼說呢?如果是名校、如果是聰明孩子,所謂的專業就沒多大意思。但是如果是一般學校,如果是一般孩子,專業就很重要了。菜雞互啄的時候,一點點優勢也是很大的優勢。


有這麼幾個個人的看法。 


第一個,老百姓的孩子別輕易選擇文史哲。很多孩子喜歡這個,把這個喜歡當愛好好了,如果你有天賦,業餘玩票也不是不能出頭。窮人別去讀這些專業,活活拖累了自己甚至也拖累了這些專業。小眾專業最適合,富家子弟去修身養性,普通人家的孩子別去玩這個。


第二個,最好別選法律和新聞。這兩個專業泡沫多、門檻低、龍蛇混雜,場子已經亂了。相比於選志願的時候,心高氣傲、心存幻想,最後工作的時候落差實在是太大了。當然,要論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可能誰也比不上國政。真有法律精神和新聞理想的孩子在這個圈子裡不好。好端端的孩子不是被磨的更加偏執,就是磨的失去了本心,沒那個必要。尤其是法律,招的人太多,好崗位太少。家裡沒有人脈、沒有關係,孩子要出頭,實在是太難。何必呢?


第三個,選專業要看專業的學科建設是不是到位。有沒有碩士點、博士點,有沒有知名學者在專業方向上,對於理科、工科,這尤其重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專業比沒有的專業要成長空間大的多。

窮人家的孩子,選點踏實的專業比較好。


如果是不夠踏實的文科生,就選一下師範類也不錯。找一個大城市的一般學校存身,偷摸搞點家教,網上開個課堂,一年下來並不比所謂熱門專業掙得少,而且越往後人脈越好,掙得也越多。網際網路+的時代讓教育服務正在成為很有潛力的行業,窮人的孩子可以考慮這門手藝。


其實醫科也這樣,但是中國的國情比較特殊,所以還是要慎重。


個人意見,窮人家的孩子就別執著想著當公務員了,尤其是留在大城市當公務員。生活成本太高,福利也在下降,根本照顧不了家裡。外地窮孩子要在北京當好公務員,最後還要靠結婚。何必呢?老丈人的軟飯不好吃的。

不要怕受罪,這比你以後考研洗底要容易。


畢竟學習的慣性還在。在不好的地方堅持四年才是真正的小概率事件。不要怕掉面子,以後你會發現,這是明智的選擇。


家長一定要明白,未來是一個空前殘酷的就業時代,捨不得孩子多吃一年苦,他會在未來吃很多苦。

至少不要這樣期待。70、80的大學生能改變命運,既是因為大學沒有擴招,的確是百裡挑一,也是因為國家剛剛結束動亂,百廢待興,上面的空間很大。剛解放的時候,貧下中農讀個小學就可以進區委了。90、00年代的大學生有一些能改變命運,是因為市場經濟的蛋糕在不斷增大,要是幸運落進幾個瘋狂膨脹的風口,可能早就財務自由了。


但是2010以後的大學生就不要報太高的期望了。不僅是因為大學生已經太多、大學已經太濫,而且也是因為社會的階層已經固化,上層已經閉合。能留在大城市都很不容易了。心別太高,或累著了父母,或扭曲了孩子。對於這一代的孩子,大學是認識命運、接受命運的,不要想著改變命運。

其實這不是個好選擇,復讀比這個選擇要理性的多,很多時候,人們不過是用這個來安慰自己。糊裡糊塗二本三本大學呆4年,也就不談當年的計劃了。如果你真的對自己在這四年的定力有信心,建議你選一個外語類的專業。這樣有助於你將來考研,起碼英語能少不少功夫。然後,最好選一個好城市的二本,附近有一流大學,有助於你去聽課。


別到封閉的小城去發奮圖強。一些地方的二本三本的確在考研方面做得很瘋狂,但是到了面試的時候,你的氣質和積累仍然是最關鍵的。這些地方的孩子很難得到這種真正的大學收穫。

很多人愛問高中班主任,這個沒問題,不過班主任對於高考了解,對於大學畢業以後未來的發展和大學的學科發展並不是很了解。最好找大學老師問,找大四或者研究生的學生問,他們對於大學的出路更了解。 


最後誰說高考決定不了命運的,誰說不是一考定終生的,誰說人生還有好多次選擇的?人生的每一次選擇都是唯一的。人生的每一次選擇都是決定性的。每一次的選擇都決定了你的命運,你以為你能改變命運,其實不過仍然是被這一次的選擇所決定的改變。對於一般的孩子來說,高考起碼決定了他5-10年。


5-10年,已經足夠耽誤一個人,成全一個人了。請家長和孩子們慎重,別信那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


當然,諮詢專業人士也是很靠譜的選擇。



記得點擊關注,第一時間知曉孩子高考升學資訊、專業信息!

想諮詢更多高考升學資訊內容,



相關焦點

  • 做人,一定不要違背自己的良心而不敢說真話
    一個人,如果不說真話,即使是不敢說,也會因為自責而受到良心上的煎熬。歷史上,有很多冤假案例,造成千古遺憾。為什麼會這樣?一是辦案者的別有用心,二是一些人不能、不敢說真話。竇娥在被處死前,說:「我是冤枉的,你們如果不相信,我死後三年內會幹旱……」果然,三年旱災,造成民不聊生。後來她的父親考中為官,平反昭雪,懲治了貪官。
  • 報志願是選專業重要還是選大學重要?要不要考研?一篇文章就夠了
    總有同學私信留言問:上大學到底是專業重要還是學校重要?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大學者胡適1932年對北大學生說的「性之所近,力之所能」的選專業原則,現在還靠譜嗎?今天 就說點掏心窩子的話,「大學選什麼專業好?」再加上「要不要考研?」這個大學熱門話題,一起講個清楚,邏輯上串個透徹。一定拿出我的看家本事,分析個夠,保你一次看個明白。
  • 高考志願填報,優先選專業還是選大學?魏坤琳教授:專業最重要
    大部分的學生還沒有開始填報志願,也有很多成績普通的學生還在糾結到底是優先選大學還是選專業。如果你還有這樣的糾結,這篇文章可能會對你有所幫助。專業更重要!如果你高考成績足夠好,既可以選擇好專業也可以選擇好大學,那當然最好不過了,這篇文章你也就沒有必要看了。當然這樣的人還是佔少數。
  • 大學選專業,什麼最重要?
    轉眼之間,又是一年高考季,回想起來,距離自己高考已經12年了,雖然現在自己也成為了一名高校老師,但在當初高考選專業上也走了很多的彎路,後面自己又經歷了跨專業考研、讀博,對大學選專業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越來越意識到個人興趣和自身優勢才是專業選擇要考慮的第一要素。
  • 填報志願,選大學、還是選城市?都錯!專業,才是最重要的選擇
    大學該怎麼選,志願該怎麼填報?選大學還是選城市,選專業還是選學校?什麼方向最能賺錢?什麼學科找工作最容易?這些問題,從十幾年前我上大學那會兒,就開始困擾高三學生們以及他們陪讀十八年的父母們了。市面上也一直都流行著一種排序方法:優先選城市,北上廣一定比二線城市好;其次選學校,985、211肯定比一般院校好;最後選專業,熱門專業一定比冷門專業好。
  • 女生上大學選什麼專業最合適?這十個專業最受歡迎
    大學專業選擇一向最讓大家頭疼,女生和男生不一樣,女生心思細膩,同時想像力豐富,最擅長做細緻活,所以女生進大學選專業時一定不要選計算機等男生專業,之前小編寫過很多最適合理科、最適合男生選的專業,這次寫一次最適合女生選的專業,一定要看看哦!第十、旅遊管理專業。
  • 衝動一時爽,選完就不爽!關於美國大學選專業的六大誤區
    選專業是申請大學時最重要的一件事。不過,據美國教育部統計,大約30%的學生大學期間至少換一次專業。《紐約時報》在給準大學生選專業建議時表示,有許多關於專業的慣性思維是錯誤的,或許你也應該避免這6大誤區!
  • 關於美國大學選專業6大誤區
    選專業是申請大學時最重要的一件事。不過,據美國教育部統計,大約30%的學生大學期間至少換一次專業。《紐約時報》在給準大學生選專業建議時表示,有許多關於專業的慣性思維是錯誤的,或許你也應該避免這6大誤區!
  • 生物學思維:填報志願,選大學、還是選城市?都錯!專業,才是最重要的...
    大學該怎麼選,志願該怎麼填報?選大學還是選城市,選專業還是選學校?什麼方向最能賺錢?什麼學科找工作最容易?這些問題,從十幾年前我上大學那會兒,就開始困擾高三學生們以及他們陪讀十八年的父母們了。
  • 關於選專業和出國深造
    編者在四年前偶然讀到這篇文章,感到受益匪淺,特此整理並在這裡分享。本文第一稿寫於作者本科畢業季;在哈佛大學生活一段時間之後,作者對文章做了一些增補,在文中用藍色的字標註。文章中所舉的例子大多基於當時的背景,現在是否仍然適用需要結合當下的形勢加以判斷。
  • 衝動一時爽,選完就後悔!關於美國大學選專業6大誤區
    選專業是申請大學時最重要的一件事。不過,據美國教育部統計,大約30%的學生大學期間至少換一次專業。《紐約時報》在給準大學生選專業建議時表示,有許多關於專業的慣性思維是錯誤的,或許你也應該避免這6大誤區!
  • 選對專業是關鍵,大學專業如何選?自己學起來才帶勁
    填報志願時,我當時志向是做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在三尺講堂上,實現人生的美好願景,這是我的夢想。在選專業時,記得,我爸當時跟我說:「寶啊,千好萬好都要有手藝啊,要有一門技術,不會餓著你啊」。那行,就選教育技術學吧,這是我選專業時的初心,也是原動力。那時,真說不出是對還是錯,但有一點肯定,從字面上理解,這是一門技術。事實上,教師就是專業技術人員。
  • 選錯專業毀一生!最坑爹專業十大榜單
    距離高考僅剩一個月,選志願又成了網友們熱議的話題。看著一大摞的志願填報指南,不禁嘆了口氣,原來以為報志願就像做一道人生的選擇題,原來報志願更像找對象,看不上門當戶對的,覺得自己還能更好。也不敢高攀,怕期末受委屈。
  • 2020高考今天放榜,填志願不能兩全時,該選好大學,還是好專業?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小薩老師,他會告訴用何種辦法來做可能是你人生18年以來最大的抉擇。當你填高考志願,不能兩全時,該選好大學,還是好專業?近期《南風窗》就有篇文章談到準大學生報大學志願的糾結。第一個糾結是,當手裡高考分數不富裕時,該優先選好學校,還是選好專業?第二個糾結是,面對幾個不錯的專業,該如何選定一個專業?用《南風窗》的原話來說是概括這兩個糾結就是,考生分數有限,期待無限,心儀學校和熱門專業在很多情況下不可兼得,「志願」兩個字到最後究竟有幾分符合「志願」,實在變數太大。
  • 大學哪些專業最難,最容易掛科?選這些專業的同學,期末考試要謹慎
    與高考的時間統一不同,各省填報志願的時間和方式略有不同。提前批次和一批次目前已經報完,而有些省份的二批次還未開始填報,要等一批次的結果出來以後才開始。關於該選什麼專業,很多同學和家長有不同看法,有人看重未來的就業,有人只想選一個好學校或好地方,還有的人希望專業不要太難,能輕鬆畢業就好。
  • 紐約時報:關於美國大學選專業的六大誤區
    選專業是申請大學時最重要的一件事。不過,據美國教育部統計,大約30%的學生大學期間至少換一次專業。《紐約時報》在給準大學生選專業建議時表示,有許多關於專業的慣性思維是錯誤的,或許你也應該避免選專業的這六大誤區!
  • 大學如何選專業?我有話要說
    大學畢業30多年了,說說自己的感受。雖然當年自己也算不上什麼學霸但是高考的分數除了清華北大這種超一類的院校,基本都可以去上。當年的專業是計算機,其實當時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學什麼,將來畢業從事什麼工作,高考的時候都沒一個概念。專業是老爸選的,即使是那個年代這個專業也是最熱門的。畢業後幾十年過去了,在國企、私企、外企甚至自己創業都涉足過。
  • 你的分數,選哪個學校哪個專業最合適?2020選專業理性指南
    高考分數和批次線陸續公布,網上出現了許多有關選專業的「指導」,內容質量參差不齊,很多學生、家長反映不知如何篩選有效信息,甚至讀到一半就心累。如果你是已經參加完高考的學生/家長,本篇文章可以幫助你「火眼金睛」識別有用信息,在正式報志願前掌握一手客觀、「乾淨」的資料。
  • 高中畢業不知道選什麼專業好,什麼大學專業最有前途?
    網友一:沒有最有前途的專業,只有最有前途的人結合目前的社會情況,談起大學什麼專業最有前途,不同經歷的人會有不同的說法,總體來說是大相逕庭。特別是對於在職場摸爬滾打幾年以後,對於大學所學專業的認知又會不一樣。
  • 2019狀元告訴你,學什麼專業最有前途?大多數選這兩個的專業
    高考選大學與選專業一樣重要,很多人說只要是985院校不管上什麼專業都無所謂,其實大多數人的說法還是很成問題的,有一種說法就是上清北的冷門專業不如上華五的熱門專業,這種說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對於選專業,其實大家通過了解每年的高考狀元們怎麼選,你就能知道個大概,這樣在高考結束後選專業就不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