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文化玉器鑑定要點

2020-12-17 百度經驗

紅山文化是新石器時代北方原始文化的代表 ,距今約5000至6000年,被譽為「中華文明的曙光」。從各類出土 報告分析來看,紅山文化玉器小件較多,典型器為玉豬龍、馬蹄形器、勾雲形佩、玉梟、玉龜等。C型龍發現 較少,現有學術爭論頗多,不為典型器,就現有的出土報告和各大博物館館藏的顯示總共不超過5件。結合各地考古報告和出土的實物對比顯示,紅山文化玉器主要從玉料、雕工、器形、紋飾、沁色和用途六個方面來鑑別。

    紅山文化玉器一般採用遼寧岫巖軟玉,礦物成分主要為粗細不均結晶狀透閃石,玉料偏青或偏淺黃色,也有黃色的,一般硬度在6~6.5,比重2.9~3.1。一般為蠟狀光澤,也有一些呈玻璃光澤。由於粗結晶岫玉的質地較軟,內部結晶體構造很粗大,所以很容易染色、上沁。一般看到的市場上的很多仿紅山文化的玉料都被上過色,但是看起來比較自然,皆原因於此。    紅山文化玉器使用的材質較多的是遼寧岫巖縣細玉溝透閃石類的玉材,材料質地細密,硬度較高,近似新疆和田玉的硬度,色澤也比較均勻。玉的顏色有蒼綠、青綠、青黃、黃色,也有玲瓏剔透的碧玉和純白色玉。在紅山玉器中使用岫巖透閃石玉的約佔70%以上。古代的玉器生產多就近取材,因此,紅山玉器使用屬於蛇紋石岫巖玉,松石、瑪瑙的也有一些。    辨別玉材的時代可靠性,是鑑別古玉的重要一環。玉質的基本顏色也發生變化。一方面是色素離子對玉器所處環境條件產生不同反應;另一方面內在因素在外部條件下促成變化。基本顏色的變化也是年代的特徵。

    紅山文化玉器的雕工一般都比較簡單,沒有太多的紋飾,一般簡單的透雕比較多,多採用打窪工(就是俗稱的瓦溝紋),線拉工也很少,紋飾一般都是用瑪瑙或石英工具加水和解玉砂磨製而成,所以紅山文化玉器一般邊緣都是有尖薄刃狀之感。    紅山文化玉器的鑽孔一般分單面鑽孔、雙面鑽孔和傾斜對鑽三種方式,每種鑽孔方式中都可以看到古人的打孔痕跡。單面鑽孔一般孔洞呈喇叭狀;雙面鑽孔一般呈腰鼓狀或稱蜂腰狀,孔洞呈兩邊大中間小的不規則模式;傾斜對鑽是在器物 一面上斜向對鑽兩個相通的孔,因似牛鼻孔而稱之為「牛鼻穿」,方便用於縫綴飾物。以上所有孔洞的邊壁上都可看見螺旋打磨痕跡,古樸自然。而現在仿古者功利心強,沒有古人那種用半年甚至幾年的時間來磨製一件玉器的毅力,一般現代電動工具痕跡比較明顯,古味盡失。

 紅山文化玉器一般形制都比較小,器體扁而薄,邊緣多成斜坡尖刃狀(玉豬龍、C型龍除外),大型器物幾乎不見,更無陳設器,現在市面上隨處可見的那些紅山文化大型人頭獸身、粗重厚大的擺件都是現代人所主觀臆造的。紅山文化玉器還有正反之分,一般正面多為瓦溝紋打磨而出各類造型 ,大多邊緣磨成扁而薄的刃狀,背部一般有穿孔,而且是平背素麵,沒有任何紋飾打磨的痕跡。如勾雲形器、玉龜等等,它們的形狀都是這樣的。而現在市場上很多紅山文化玉器的造型,都是雙面工且無正反之分,可想而知,這些必假無疑。

紅山文化的玉器紋飾都比較簡單,常用的紋飾就是簡單的瓦溝紋或陰刻線,一般用減地陽起的方式表達。勾雲形佩和玉臂飾等器形多用瓦溝紋,而且所呈稜角一般都為奇數而並非偶數;其他的則是在表現眼部和背部上使用減地陽起的方法進行雕刻。現在市場上一些紅山文化玉器要麼在表面雕刻上文字,要麼在不同器物上胡亂臆造紋飾,跟實際常理不相符合。廣大收藏愛好者切莫圖造型紋飾新穎之快。

紅山文化區域內經考發掘的墓只有石棺和土坑兩種。石棺一般在遼寧朝陽市境內較多發現,土坑多出現在內蒙古赤峰一帶。由於石棺是用大量石板結合粘土夯實而成,一般保存性較好,不易滲入砂土也不易受沁;土坑處在氣候環境比較乾燥,戈壁化、沙漠化比較嚴重的地區 ,一般土壤成分嚴重缺水,沙土化比較嚴重,玉器有不同程度受沁。因此,紅山文化玉器大多保存得比較完好,只有極少數玉器出現雞骨白現象,大多玉質還呈原色,蠟狀光澤。現在很多收藏家以為年代越久遠,玉器越受沁嚴重,這恰恰給了許多仿古者可乘之機,大肆偽造。現在市面上流通的很多所謂的紅山文化玉器不是染得發黑就是發紅,為了表現出玉質,還把玉器拋光得很亮,但是紅山文化是沒有呈玻璃光澤的玉器,至今沒有發現過這樣的實例,廣大玉器愛好千萬要注意。

發掘報告顯示,紅山文化的玉器都出自於墓,所謂小墓出小件,大墓出大件。而有代表性的玉器(如玉豬龍、勾雲形玉佩、玉箍形器等)大多都出自於紅山文化的大型墓。據研究,這些墓的主人應為原始 社會首領或者部落巫師,在原始社會這兩者有可能為一個人,而從他們墓裡發現的大量穿孔玉器,則是縫綴在衣物上的。古人認為玉器是可以溝通神靈的,是與上天對話的工具,所以由原始宗教的薩滿巫師穿上這樣綴滿玉器的衣服,就可以和上天神靈對話,就能夠逢兇化吉,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由此可見,紅山文化玉器一般都是小而扁薄的小件,大多數都有鑽孔,用來縫綴在衣服上來顯示身份和地位 的。許多玉器邊緣磨成薄刃狀,是為與衣服表面完好地銜接,有平滑感。而現在市面上所見的很多紅山文化玉器,都不能體現出它原有的實用功能,單從這一點上就足以鑑別紅山玉器的真偽了。

相關焦點

  • 古玉形變的鑑定要點(一)
    A.有地彎現象的玉器必須要有鈣化或是明顯的玉質疏鬆現象產生。到目前為止,所見十幾件地彎現象的玉器,皆為鈣化或半鈣化狀態,未見玉質通透、緻密的情況下出現地彎現象。B.一般出現地彎現象的玉器主要為片狀玉器,圓雕件幾乎不可能出現此種情況。
  • 「中華第一龍」領銜,紅山文化上古玉器集結國家博物館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10月17日,「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中華第一龍」碧玉C形龍、玉玦形龍、玉勾雲形器等代表性紅山文化玉器,呈現了紅山玉文化全貌。「中華第一龍」碧玉C形龍,出土於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
  • 先秦玉器展省博舉行 專家明天免費鑑定玉器
    本報訊 (記者許黎娜 通訊員王小迎)「貞石之語——先秦玉器展」即日起在廣東省博物館開幕。此次玉器專題展覽由一家省級博物館策劃主辦,但文物數量之多、檔次之高、文化類型之豐富、參展單位之眾,在國內同類展覽中,尚屬首次。
  • 紅山文化:這些奇形怪狀的玉器有什麼含義?
    預料之外的遼河紅山文化河梁位於遼寧西部凌源、建平兩縣交界處,因牡牛河出山梁東麓而得名。在紅山文化壇、廟、家發現以後,壇廟家大型禮儀性建築的發現,以及以玉龍、陶塑女像、特異形陶器等為代表的大量器物的出土,以無可辯輕的事實證明了中華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這裡出土的精美的玉雕和龍的發現,贏得了世人不斷的喝彩聲。其中,有豬龍形玉飾、玉箍形飾、勾雲形玉飾、玉璧、玉壞等。從考古資料來看,玉豬龍形飾並非僅在牛河梁遺址中發現。
  • 紅山文化古玉鑑定要點,以點帶面,牢記在心,提高眼力(乾貨)
    面對市場上琳琅滿目的「紅山」,你是否也會迷茫?反正我是迷茫了好久,方有此文。一、孔紅山孔道多為喇叭孔,這與實心桯鑽有關。介質不斷磨損,直徑越來越小,最終呈現喇叭孔。紅山古玉的灰皮格外漂亮,如白雲,自然擴散,濃淡不一,又如牛奶灑在水泥地面,自然暈散。記住灰的特徵,直奔主題,迅速提升眼力。四、熟紅山文化的熟,與年份久遠有關,5000多年的地下環境影響,如「煮熟的蘿蔔」,充水明顯,肥而不膩。這種熟透感,讓古玉愛好者為之著迷,這是仿品無法企及的高度。
  • 玉器鑑定證書查詢要點
    玉器鑑定證書查詢查詢看以下幾個要點:  一,看檢驗機構。國家對珠寶玉石質量鑑定機構有嚴格的資格認定,只有通過認定,頒發的鑑定證書才有效。
  • 山和地理|紅山文化:玉豬龍
    但是,關於龍的形象來源也一直是中國文化史上最大謎團之一。在遼寧省博物館的「遼河文明」展中,便陳列著一件與龍的起源相關的紅山玉器——玉豬龍。紅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間,活動於燕山以北,西遼河、大凌河流域和渤海灣北岸的一支部族集團所創造的古文化。它的遺存最早發現於1921年。因遺址最早在內蒙古赤峰紅山後被發現,1954年命名為紅山文化。
  • 史前文化玉器大排查,確定東北地區史前玉器產地,及岫玉開發歷史
    十二節玉琮 新石器時代考察的史前玉器包括了興隆窪文化、查海文化、紅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新樂文化、小珠山文化出土的玉器及伊蘭倭肯哈達、饒河小南山、尚志縣亞布力、依安縣烏裕爾河大橋種類包括了匕形器、管、玦、錛形器,鑿形器等多種興隆窪文化的典型玉器。
  • 《童眼看赤峰》走進紅山文化博物館 感受文化魅力
    ,感受五六千年前紅山文化的魅力。生動形象的講解,淺顯易懂的語言,讓孩子們更全面的了解了紅山文化。 劉澤:我剛才看到由動物演變的玉石的時候,(介紹)感覺它非常的神奇。我也非常的喜歡。然後還了解到了,從紅山裡獲得的玉器和陶器的製品。
  • 「小知識」紅山玉器的品種主要分哪幾類?
    紅山玉器的品種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動物類, 有玉龜、玉鳥、玉鴨、玉鴞、玉蟬、玉豬、玉龍等;二是佩裝類,有勾雲形玉佩、魚形玉佩、虎形玉佩、玉珠墜、玉環、馬蹄玉箍、棒形玉等;三是神器類或禮器類,有獸形玉、雙龍首玉璜、玉璧、雙聯玉璧及三聯玉壁等。
  • 東北的紅山文化對中原文化有啥影響?聽考古大咖李伯謙、劉國祥怎麼說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  通訊員  張幸格  紅山文明形成於距今5300~5000年,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居源頭地位,那麼,它對中原文化有著怎樣的影響?
  • 滕州東沙河鎮崗上遺址出土大汶口文化玉器
    其東及東北部,隔小河與棗莊市山亭區城頭鎮徐時遺址及陳時遺址相鄰,三者同屬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有可能屬一個遺址。S343省道在遺址中南部東西向穿過。經初步調查,崗上遺址東西約500、南北約800米,總面積逾30萬平方米。遺址保存情況較好,1977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遺址因在20世紀70年代曾出土過大汶口文化「人面紋玉飾」而引人關注。
  • 臺灣記者驚嘆紅山文化遺址
    位於凌源境內的紅山文化遺址是世界著名的「八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謙教授最近在《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文明的源頭在哪裡》的文章,文章介紹道:「公元前三千年至二千年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形成期,距今五六千年以前已經產生了文明的因素,很多地方都發現了和文明有關的跡象,比如紅山文化中的祭壇、積石冢、玉器等。」
  • 新石器時代玉器:原始圖騰的宗教思想
    這是早期氏族藝術的代表作,屬紅山文化。其造型誇張、奇特,兼具寫實與抽象手法,結構雖簡潔,卻滿盈著生命力,質樸而粗獷,可能是某部族的圖騰。 紅山文化時期的玉器這件作品為清代宮廷遺玉,說明清代宮廷曾收藏紅山文化玉器。
  • 如何鑑定古玉真偽?高人給您支幾招!
    在古代玉器收藏過程中,真偽鑑定始終是無法迴避的重要環節。 如何掌握古代玉器的鑑定方法,是每個玉器收藏愛好者的必修課題。 古人說:術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後,如是而已。 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古代玉器的鑑定。
  • 「玉器鑑定第一人」張永昌辭世
    南京日報報導(記者 李冀)昨天,記者獲悉,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出境鑑定江蘇站專家、蘇州文物商店研究館員,被公認為我國玉器鑑定第一人的國寶級專家張永昌先生在2月25日晚6:30辭世,享年85歲。今天,張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將在蘇州舉行。
  • 紅山文化出土的雕像被譽為「東方的維納斯」,還原後再現女媧風彩
    除了黃河之外,人們發現紅山文化也是中國古文明的其中一個發祥地。紅山文華位於內蒙古,人們發現那裡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人在活動了,而且早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覆蓋範圍超廣。早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紅山文化就被發現了,這個發現打破了人們一直以來的思維,讓眾人興奮不已。可是因為一些原因,儘管專家想要徹底弄清楚,這項文化的來源,卻一直停留在原地。
  • 本周六長沙簡牘博物館玉器專家教您鑑定和田玉
    本周六長沙簡牘博物館玉器專家教您鑑定和田玉 來源:紅網 作者:肖懿 編輯:劉飛越 2014-11-25 14:57:30
  • 玉器專家周學文老師剖析如何鑑別與欣賞精品古玉
    因此,北京開放大學培訓學院中藝藏培訓中心《高級藝術品鑑定評估師》研修班特地請到玉器鑑定專家周學文老師,為學員們解讀:古代玉器的鑑定要點與古玉背後的深厚文化底蘊。周學文:國家文化市場調查評估中心藝術總監、中央電視臺尋寶專家組成員、著名玉器雜項鑑定專家。現任中國收藏家協會理事、學術部研究員,擅長古代玉器與和田玉鑑定鑑賞,對於中國玉文化有獨到深刻的見解。玩玉,搞清產地很重要。
  • 紅山文化博物館
    □本報記者  徐躍  紅山文化博物館位於赤峰市紅山公園東南角,與紅山國家森林公園毗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