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是鹹豐帝的長子,在鹹豐帝的另一個兒子去世之後,同治就成為了清朝最正統的繼承人,在同治繼位的時候,他才只有6歲。根本沒有什麼治理國家的能力,所以朝廷裡的大小事務都是由八位顧命大臣和慈禧等人一起決定的,然而在同一年的年底,慈禧發動了政變,廢除了八個顧命大臣,開始了正式的垂簾聽政,將整個大清的最高掌控權都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同治幼年,政事由兩太后管理,同治帝只是讀書。朝廷對同治帝的讀書十分重視,派禮部尚書祁寯(jùn)藻、管理工部事務前大學士翁心存、工部尚書倭仁、翰林院編修李鴻均、編修李鴻藻教授漢文,禮部尚書倭拾琿部、左侍郎伊精阿臣、兵部尚書愛仁均教授滿文。此外還教授步射、騎馬。這些課程是皇帝的必修課。
同治雖說是西宮皇太后慈禧的兒子,但他生性倔犟卻跟慈禧常有牴觸;在立皇后的問題上跟慈禧又有齷齪;親政之後又不服慈禧控制。時間久了,他的情緒也產生了極度抑鬱,漸漸成了北京八大胡同的常客。到了1874年10月,同治皇帝的身體就已經出了問題。這一天,同治到慧妃宮中留宿,第二天起來就覺得不行了。同治預感到大限將至,急忙傳軍機大臣李鴻藻覲見。等李鴻藻一到,同治馬上口述密詔,李鴻藻則跪在地上記錄,全文大約一千多字。同治特意強調『國賴長君,當立貝勒載澍入承大統。』同治明白必須要選擇年紀較大的繼承人才能擺脫慈禧太后的幕後操縱。口述完了密詔,同治亦是滿頭大汗,虛弱之至,便回房休息去了。
同治皇帝六歲登基,十七歲親政,十九歲就死了。據正史裡記載他死於天花,但野史裡卻說他死於天花是為了遮醜,其實是死於花柳病。這就得解釋一個疑問,宮裡就皇帝一個男人,怎麼會得上這種病呢?事實求是的說,這就是讓他的親生母親慈禧逼的。
他六歲登基,在位十三年,留在歷史上的最大的事件是「修園風波」,還因此事一口氣罷免了十位朝堂重臣,可謂任性之極,由此,可以看出,慈禧對兒子的教育是失敗的,這位十七歲親政的皇帝根本不知道如何運用權力,不知道權力也要有邊界。所以母子之間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慈禧一直在發號施令,覺得兒子不具備獨立執政的能力;兒子始終處於被壓抑的狀態,放不開手腳,不知道如何打理朝政和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而「修園風波」即是這種鬱悶的總爆發。
同治皇帝,即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清朝第十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後第八位皇帝,年號「同治」,故稱為同治帝,他是鹹豐皇帝的唯一的兒子,鹹豐過世時,年僅不到六歲的他便登基為帝,他的生母是清朝歷史上臭名昭著的老妖婆---慈禧太后,皇父早逝,又有這麼一位辣麼強悍的母親,載淳的一生註定就是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