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Genome Biology | 朱冰課題組揭示增強子的活性需要多...

2021-01-11 澎湃新聞

增強子是基因組中調控基因時空特異性表達的重要元件,在細胞分化、疾病發生等過程中起重要作用【1】。但是,如何從卷帙浩繁的基因組序列中精確地鑑定增強子區域和序列,依然是目前研究的焦點。真核細胞的基因組DNA在細胞內緊緊纏繞組蛋白八聚體,以染色質的形式被壓縮存儲、保護和行使功能。染色質上不同區域的組成特徵和各類化學修飾則作為表觀遺傳標記,構成了解讀基因組序列、尋找功能元件的信標。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任冰實驗室利用染色質免疫沉澱技術(ChIP)分析了多種組蛋白修飾在基因組上的分布,最早將特定的組蛋白修飾與啟動子和增強子等重要的功能元件聯繫起來【2,3】。隨後,MIT的Rudolf Jaenisch實驗室發現利用H3K27乙醯化修飾(H3K27ac)可以有效地區分活躍增強子和非活躍的增強子【4】。除此之外,增強子還高度富集組蛋白變體H3.3,並具有較高的H3.3更新替換活性【5,6】。雖然H3K27ac指示活躍增強子的能力無可辯駁,但該修飾是否會功能性地影響增強子活性一直是領域內存有爭議的問題。

2020年2月21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課題組在Genome Biology上在線發表了題為Histone H3K27 acetylation is dispensable for enhancer activity in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的研究論文。該工作首次證明了雖然H3K27ac可以作為哺乳動物基因組中活躍增強子的最好的表觀遺傳標記,但活躍增強子的生物學功能並不受缺失H3K27ac的影響,而是依賴於組蛋白多個賴氨酸位點乙醯化的協同作用。

為了特異性地研究增強子區域H3K27ac的生物學功能,研究人員在小鼠胚胎幹細胞中定點突變了組蛋白變體H3.3的第27位賴氨酸,將其突變為不能被乙醯化修飾的精氨酸(H3.3K27R)。全基因組學分析發現,在不影響H3K27位點另一個重要修飾H3K27me3的前提下,H3.3K27R突變的細胞中活躍增強子區域的H3K27ac基本完全消失,但細胞轉錄組幾乎沒有受到影響。最近開發的「Activity-by-Contact」模型可以相對較好地預測增強子與其所調控的基因之間的對應關係【7】。利用這一模型,研究人員發現基因的轉錄對於與其關聯的增強子區域H3K27ac的消失並不敏感,僅少數基因呈現上調或者下調表達的現象。即便是對於具有高度組織特異性、且高度富集H3K27ac修飾的超級增強子(super enhancer)而言,H3.3K27R突變的細胞中超級增強子調控的基因轉錄也沒有發生顯著變化。

乙醯化修飾能夠中和賴氨酸的正電性,從而削弱組蛋白與DNA結合的能力【8】。組蛋白上有多個可以被乙醯化修飾的賴氨酸位點。研究人員分析了H3.3K27R突變對組蛋白其他位點乙醯化修飾的影響,結果發現其他位點乙醯化並無明顯變化,這說明增強子的活性並不依賴於單一特定位點的乙醯化修飾,而是需要多個位點乙醯化修飾協同作用,使染色質結構變得鬆散,從而維持增強子的活躍狀態。

增強子區域H3K27ac的丟失不影響整體基因轉錄

據悉,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課題組博士生張甜甜和研究員張珠強是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員朱冰和助理研究員熊俊(青促會會員)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朱冰課題組的董強博士也參與了這項工作。

後記:據了解,該成果的起源頗有意思。據悉,朱冰老師在一次審稿的過程中,把今日報導中的文章中的道理進行了提及,對手頭審稿的文章提出了一些觀點和批評,然後其它審稿人似乎並沒有重視(也許不懂)而忽視了問題的存在,那個文章最後也發表了。想必朱冰老師也是忿忿不平,於是決定要把這個問題仔細做一做,讓一個運氣稍差但是面臨畢業的學生去做了一下,於是有了這篇GB的文章。這篇GB的文章不複雜,對於很多業內的人來說這些結論早就是已知的(比如藍斐老師昨日也說這個結論是顯而易見,並且對於這個GB的工作還是很讚賞的),只是沒有人去專門講,但是對於圈外的人這個問題還是很重要的,或許有的人還會大吃一驚。總之,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個工作的教育意義大於科學意義,箇中滋味,讀者不妨細細品味。引用朱冰老師的依據原話,「In science, correlation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causality」。

原文連結:

https://genomebiology.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59-020-01957-w

參考文獻

1. Calo E, Wysocka J. Modification of enhancer chromatin: what, how, and why? Mol Cell. 2013;49:825-37.

2. Heintzman ND, Stuart RK, Hon G, Fu Y, Ching CW, Hawkins RD et al. Distinct and predictive chromatin signatures of transcriptional promoters and enhancers in the human genome. Nat Genet. 2007;39:311-8.

3. Heintzman ND, Hon GC, Hawkins RD, Kheradpour P, Stark A, Harp LF et al. Histone modifications at human enhancers reflect global cell-type-specific gene expression. Nature. 2009;459:108-12.

4. Creyghton MP, Cheng AW, Welstead GG, Kooistra T, Carey BW, Steine EJ et al. Histone H3K27ac separates active from poised enhancers and predicts developmental stat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0;107:21931-6.

5. Kraushaar DC, Jin W, Maunakea A, Abraham B, Ha M, Zhao K. Genome-wide incorporation dynamics reveal distinct categories of turnover for the histone variant H3.3. Genome Biol. 2013;14:R121.

6. Deaton AM, Gomez-Rodriguez M, Mieczkowski J, Tolstorukov MY, Kundu S, Sadreyev RI et al. Enhancer regions show high histone H3.3 turnover that changes during differentiation. Elife. 2016;5.

7. Fulco CP, Nasser J, Jones TR, Munson G, Bergman DT, Subramanian V et al. Activity-by-contact model of enhancer-promoter regulation from thousands of CRISPR perturbations. Nat Genet. 2019;51:1664-9.

8. Eberharter A, Becker PB. Histone acetylation: a switch between repressive and permissive chromatin. Second in review series on chromatin dynamics. EMBO Rep. 2002;3:224-9.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BioArt」(BioGossip)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官方訂閱號,為BSC會員及生物物理領域專業人士服務。

投稿及授權請聯繫:bscoffice@bsc.org.cn。

微信號:BSC-1979

原標題:《【科技前沿】Genome Biology | 朱冰課題組揭示增強子的活性需要多個位點乙醯化修飾的協同作用》

相關焦點

  • BMC前沿視角 | 來自嚴建兵課題組的熱點解讀
    本期BMC前沿視角我們有幸邀請到了Genome Biology編委嚴建兵課題組成員為我們解讀最近發表在基於這些材料平臺他們課題組探究了玉米關鍵品質和農藝性狀的遺傳學基礎,鑑定了多個關鍵功能基因及其調控網絡,開發了系列功能分子標記,並應用於玉米新品種選育。他課題組另外一個興趣是,植物單細胞測序技術和應用。目前已經開發了玉米四分體、單核和單胚囊等細胞的分離和測序技術,並應用於植物生殖發育,遺傳重組和重編程方面等科學問題的研究。
  • 【學術前沿】徐彥輝/陳飛合作發現新的轉錄調控複合物INTAC並揭示...
    該項研究發現了一個全新的轉錄調控複合物 INTAC(16個亞基,分子量近1.5MDa),解析了INTAC的高分辨冷凍電鏡結構,揭示了INTAC作為一個雙功能酶,同時具備RNA剪切和去磷酸化活性,可去除Pol II的多個CTD磷酸化位點發揮轉錄抑制功能。該項研究首次發現PP2A這一最重要的磷酸酶可直接調控轉錄,拓展了這兩個重要研究領域的研究範疇。
  • CRISPR-Cas12a : 為你打開高效的基因編輯大門 | Genome Biology
    他的課題組關注生殖和再生領域,以及對基因組工程工具的開發和探索基因治療的新方法;Fei Teng是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博士候選人。 他目前的研究關注在CRISPR-Cas系統在疾病建模和新基因組編輯工具的開發和應用上。
  • 梁晗團隊揭示超級增強子的轉錄本質和定位圖譜
    對增強子的位置進行搜索的一個重大突破來自於本世紀第一個十年間由Phillip Sharp課題組和任兵(Bing Ren)課題組等發展起來的對於組蛋白修飾H3K27ac和H3K4me1和增強子活性的顯著關聯[9,10]。
  • 【科技前沿】專家點評:徐彥輝/陳飛合作發現新的轉錄調控複合物INT...
    進一步的生化研究發現,INTAC中的PP2A-AC去除Pol II CTD磷酸化並抑制轉錄活性。其中Integrator作為非經典的調控亞基,招募Pol II,使PP2A-AC發揮去磷酸化活性。INTAC的磷酸酶與核酸酶的活性分別調控轉錄的不同過程,即核酸酶活性主要調控基因的啟動子近端終止,而去磷酸化酶活性則能夠同時抑制暫停Pol II的釋放和轉錄延伸。
  • Genome Biology | 七月內容更新
    來自中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Jiang 等人對世界範圍內93份的麵包小麥種群進行了重測序,揭示了六倍體小麥遺傳多樣性來源於與野生小麥的種內及與更遠緣野草的種間頻繁雜交。為了解小麥起源、進化和馴化歷史,克服小麥遺傳資源同質化、促進小麥遺傳改良提供了重要的數據資源。
  • Current Biology | 北大瞿禮嘉課題組揭示擬南芥花粉管細胞完整性調控新機制
    LLG2/3 are co-receptors in BUPS/ANX-RALF signaling to regulate Arabidopsis pollen tube integrity 的研究論文,揭示了擬南芥中兩個糖基化磷脂醯肌醇錨定蛋白 (GPI-AP) LLG2和LLG3作為RALF4/19-BUPS/
  • Nature|嶽峰組揭示斑馬魚表觀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
    可是現有的斑馬魚的基因組功能性研究多局限於對整個胚胎的研究,斑馬魚組織特異性的基因組功能元件系統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仍然亟待揭示。從進化上說,斑馬魚的祖先與人類祖先在4億年前「分道揚鑣」,其歷經的差異進化時間遠長於小鼠與人類的一億年的差異進化時間。
  • 【科技前沿】張宏團隊揭示自噬調控新機制:IPMK通過抑制轉錄因子...
    該文揭示了肌醇多磷酸激酶IPMK通過抑制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調控自噬活性和溶酶體產生的機制。為研究自噬活性的調控機制,張宏實驗室建立了秀麗隱杆線蟲(C. elegans)為研究多細胞生物自噬活性調控的模型。通過遺傳篩選,作者發現線蟲ipmk-1 (bp1075)突變體中自噬活性顯著升高。
  • 全基因組及轉錄組研究揭示開心果的環境適應以及馴化機制 | Genome...
    Cultivars of group I(紅色),Cultivars of group II(綠色)和野生開心果(藍色)。(b) PCA分析。從左至右,三個方框分別代表Cultivars of group I、Cultivars of group II和野生開心果。(c)ADMIXTURE分析。
  • 【科技前沿】胡俊傑團隊揭示片狀內質網形成的分子機制
    【科技前沿】胡俊傑團隊揭示片狀內質網形成的分子機制 2020-06-23 02: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技前沿】施一公等揭示剪接體核酶活性中心有序摺疊的機制和...
    在這一系列狀態轉換過程中,剪接體的蛋白和snRNA組成及結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轉酯反應的催化活性中心也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形成【1-3】。雖然剪接體Bact complex的電鏡結構揭示了活性中心U6 snRNA的摺疊結構【5-7】,但它是如何正確摺疊形成的、以及後續狀態轉換的動力機制細節,目前並不清楚。
  • 拓展Cas12a基因編輯系統並優化其基因編輯效率 | Genome Biology
    針對這些問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團隊對25種尚未挖掘的V-A型Cas12a蛋白進行研究,最終成功地獲得了6種新的Cas12a系統,能夠有效地實現哺乳動物細胞基因組的編輯。與之前報導的Cas12a系統相比,該研究工作取得了以下進步: (1)發現6種新的Cas12a基因編輯系統,拓寬了Cas12a基因組編輯工具的選擇範圍; (2)新發現的部分Cas12a蛋白可以識別5』-TTN的PAM序列,從而提高基因組的識別範圍。
  • 【催化】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胡勁松課題組揭示碳基納米催化劑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的活性機制
    CBG在線商店防疫專區現已上線 限時優惠進行中詳情點擊「閱讀原文」利用可再生能源在溫和可控的條件下電催化還原轉化二氧化碳為有用燃料和化學品是能源化學的重要前沿(掃描或長按圖中二維碼,識別後直達防疫專區頁面)最近,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胡勁松課題組在氮摻雜碳類CO2
  • 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Mo Li 課題組招聘博士後
    Our research programs build on a multidisciplinary platform that integrates stem cell models with genome engineering, functional genomics, single cell analysis, and third-gen sequencing to gain a holistic
  • 李海鵬課題組揭示羊膜動物社會階層的形成機制
    近期,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計算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李海鵬課題組在Cell Research雜誌上發表了題為」Accelerated evolution of an Lhx2enhancer shapes mammalian social hierarchies「的研究論文,開發了一種新的檢測正選擇方法
  • 生命學院頡偉課題組揭示哺乳動物合子基因組激活過程中RNA聚合酶...
    該發現不僅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理解合子基因組激活(ZGA,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這一重要生物學事件的基本機制,也為早期胚胎發育相關疾病與輔助生殖相關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合子基因組如何激活,是發育生物學中重要的科學問題之一。之前的研究表明,幾乎所有已研究的物種的成熟卵母細胞均處於轉錄沉默狀態。
  • ...胡德慶/高欣聯合團隊揭示HIV潛伏感染與複製的表觀遺傳與轉錄...
    為了揭示LEDGF/p75與PAF1在潛伏狀態時抑制前病毒基因轉錄的作用機制,作者分別利用了HIV-LTR和Gal4 UAS-HIV-LTR兩套螢光報告系統,發現LEDGF/p75與PAF1以相互依賴的方式直接抑制HIV LTR的轉錄活性,其中PAF1對LTR的轉錄抑制功能需要LEDGF/p75對其在LTR上的招募。
  • 同濟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王平課題組揭示腫瘤幹細胞調控新機制
    同濟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王平課題組揭示腫瘤幹細胞調控新機制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19-01-02  瀏覽:
  • Science:我國科學家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中的組蛋白修飾重編程
    一般來說,組蛋白H3K4的甲基化主要聚集在活躍轉錄的啟動子區域。組蛋白H3K9的甲基化與基因的轉錄抑制及異染色質有關。H3K27甲基化可導致相關基因的沉默,並且與X染色體失活相關。H3K36的甲基化與基因轉錄激活相關。組蛋白修飾調節基因表達和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