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經濟謬誤》,遇見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巴斯夏

2021-01-20 溫度文化

如果自己堅持去做一件自己特別喜歡的事情,遇到了時間與實踐的考驗,突然間感到力不從心、心力交瘁,那個時候自己應該怎麼辦?

那個時候的自己,會心煩,會孤單徘徊,會體驗等待的焦灼,會感受現實的苦澀。一旦迷茫,一旦沉默,仿佛空氣已經凝重了美好如初的美夢,仿佛溫度已經冰涼了柔軟溼潤的內心。

那個時候的自己,會難過,會手足無措,會遺忘開始時的喜悅,會翻開手機呆呆地看著通訊錄、好友名單。一旦時間停滯,一旦喧囂襲來,仿佛早早鑄造的信心被一瞬間吹散,仿佛早早惦念的希望被一瞬間揉爛。

追逐自己所選擇的道路,真的會體驗到揪心的痛,徹夜無眠。

打發完自己的情緒之後,我們介紹今天推薦的經濟學家,巴斯夏先生。

弗雷德裡克·巴斯夏,1801年6月30日出生,1850年12月24日去世。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人、一位倔強而富有才華的經濟學家。

作為19世紀法國古典自由主義理論的先驅,他一生都堅持主張「政府對於個人和私人財產及產業的控制會造成多麼嚴重的效率低落、經濟負面影響、以及道德上的非法性。」

每一位捍衛自由的經濟學家,都是一個時代的脊梁。

學習經濟學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也是熱愛經濟學這門學科的人的自我選擇與人生堅持。自由不易,堅持不易,思考不易,捍衛不易,表達不易,前行不易;即使如此,自由是天生的信仰,堅持是追逐的夢想,思考是一直的習慣,捍衛是久遠的傳承,表達是個性的倔強,前行是永恆的主題。

巴斯夏有一本書,叫做《經濟謬誤》,對於這個九歲便成為孤兒、十七歲便離開學校開始接觸出口貿易、年輕時代正是拿破崙戰爭的時候、親眼目睹又親身經歷了當時政府大量幹預經濟領域造成的苦果的人來說,他在自己的這本書裡勇敢而強烈地表達著自己的思考,既有分明的條理、也有有力的論述,當然引人入勝的還有機智、犀利的、一針見血的諷刺。

1850年,雖然生命已是垂暮,但這時的他發行了自己最為著名的一本小冊子,《The Law》。「一個正義而自由的司法體系應該如何發展?這樣的法律又將如何施行在一個自由的社會上?」晚年的巴斯夏,在這本書裡,思考著、表達著......

巴斯夏先生說,「一個經濟學家應該同時考慮『什麼是可以觀察到的、而什麼又是沒能觀察到的』。」經濟決策需要考慮全盤結果,應該觀察其長遠的影響而非短期的成果。因此除了檢驗經濟決策直接帶來的利益和缺憾之外,還要檢驗其長期的影響。

謬誤在溫暖的陽光下張牙舞爪,謬誤在熱鬧的會議裡瘋狂歡笑,謬誤在昨天的記憶裡駐足停留。但願明天過後,細雨如絲,清涼了時間煩惱,謬誤慢慢凋零,如同風吹塵起、雨過塵落。

在《The Law》這本小冊子裡,巴斯夏先生說:

「當法律以友愛為藉口、規定市民們犧牲自己的個人利益來造福所謂的公共利益的時候,本就根深蒂固的人性並不會因此而消失。相反所有人都會試圖貢獻的比別人少一點兒、拿過來的比別人多一點。這樣的法律下,那些在鬥爭中獲得利益最多的人,都是些最具權勢而且耍盡心機的傢伙。」

「生命、行動力和生產力,換句話說,就是個人、自由和財產。儘管世界有多如牛毛的奸詐而狡猾的政客,但是,這三樣與生俱來、天賦人權的禮物是高於並且優於人類法律的。生命、自由和財產並不是因為人類制定了法律之後才存在的,生命、自由和財產在人類制定法律之前便已經存在。」

時光慢慢悠悠,人生何其短暫,又何其美妙!

堅持獨立思考,觀察世界,留意邊緣,關注角落,明晰視線,遇見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巴斯夏。

這就是今天的推送,感謝你的閱讀與思考!

相關焦點

  • 論經濟自由主義的意義與局限
    【摘要】古典經濟自由主義萌芽於資本主義發展和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其反對封建專制與經濟幹預的主張對促進社會進步有積極意義。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使古典經濟自由主義讓位於國家幹預主義。新經濟自由主義也在這一時期開始醞釀,其特點是在堅持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內在穩定性和具有效率的基本信條基礎上,反對政府干預。
  • 吳易風:西方經濟學中的新自由主義
    為了區分現代經濟自由主義和歷史上的經濟自由主義,通常把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經濟自由主義名為新自由主義。 一、西方經濟自由主義的歷史回顧 西方經濟自由主義有很長的歷史。在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前,經濟自由主義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7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的經濟自由主義。這一時期古典經濟學佔主流地位。
  • 高連奎:經濟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兩大來源
    現代經學認為市場經濟在一系列的假設條件下,會自動達到一般均衡的理想狀態,因為無需政府干預,這也是凱恩斯之前新古典主流經濟學家信奉的經濟學,也是凱恩斯之後很多新自由主義主義經濟學家信奉的經濟理念,是市場經濟自由化的最重要源頭。
  • 回歸古典自由主義的中道嘗試
    了解當代美國思想學術的人都知道,今天美國被稱為「自由主義」的思想流派已經不是19世紀的古典自由主義,而是一種更強調實質平等的自由主義,它有時被稱為是相對於古典自由主義而言的更高級的自由主義,或者說是自由主義的左翼。這一左翼可以說是學院知識界的主流,與之相對的有自由主義的右翼——常常被翻譯為「自由意志主義」(liber⁃tarianism)。
  • 新自由主義並不「新」
    新自由主義作為一種社會思潮,萌芽於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20世紀初的風雲變幻,導致資本主義嚴重的危機,特別是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沉重地打擊了以自由放任和自由競爭為特徵的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主張把資本主義,市場體制與一定程度的國家幹預相結合的凱恩斯主義取而代之。
  • 社會自由主義思想基本觀點及其與古典自由主義思想的聯繫區別
    相比起自由放任主義觀的古典自由主義思想,社會自由主義思想或新自由主義思想總體有以下觀點主張:在可創造財富的資源確保為具體的個體所有
  • 作為古典自由主義思想發展完善的社會自由主義思想(四):這才是對路的方向!
    在本系列(三)中分析了古典自由主義思想的致命缺陷;在本系列(一)中也系統闡述了自託馬斯·希爾·格林以來諸位學者們闡發的旨在修正古典自由主義思想的社會自由主義思想的觀點主張
  • 《通往奴役之路》——經濟學家跨界的法學作品
    ——哈耶克 1974年在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評選上,斯德哥爾摩的評獎委員會稱:「在經濟學界自亞當·斯密以來最受人尊重的道德哲學家和政治經濟學家。」 提到哈耶克這個人基本上都會與自由主義聯繫到一起,而《通往奴役之路》是經濟學家寫下了法學和政治學的書籍。
  • 財經博客日本經濟的「合成謬誤」
    日本經濟那種微觀活力與宏觀疲態的對照,多半印證了經濟界一個流行的說法,這便是「合成謬誤」。日本經濟的「合成謬誤」日本經濟怎麼了?
  • 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成績單」
    如今30多年過去了,新自由主義付諸實踐的效果究竟如何,它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經濟「成績單」?弄清這個問題,對我們進一步認識新自由主義的本質和危害,具有重要的警醒意義。隨著新自由主義經濟後果的逐漸顯現,對它的批評和反思越來越多,一些曾經將其奉為救世良方的國家也在不同程度上改變和糾正了原有的一些政策做法。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撰文指出:新自由主義一直是為某些利益集團服務的政治信條,從來沒有得到經濟學理論的支撐。曾長期擔任政府智囊的日本經濟學家中谷巖,由新自由主義的急先鋒轉變為懺悔者,批評新自由主義讓世界蒙受了巨大災難。
  • 《米塞斯回憶錄》:20世紀最偉大的古典自由主義思想家回憶錄
    20世紀最偉大的古典自由主義思想家和經濟學家敘述自己的學術和思想歷程  諾獎得主哈耶克撰寫導言,復旦大學著名教授韋森作序  《米塞斯回憶錄》描述了米塞斯的生活和學思歷程  ——班傑明 安德森(美國企業家、政治家和經濟學家)    吉多 許爾斯曼寫的前言。哈耶克寫的導言。阿琳 奧斯特-青納做的翻譯。不過,本書是百分百的米塞斯,寫他最深切和最個人的想法,可以為世界提供一個例子,一個榜樣,一個理想。
  • [美]大衛·哈維 ‖ 新自由主義簡史(一)
    《社會公正與城市》一書的出版,與美國社會中的批判思潮、激進思潮相呼應,很快產生超越人文地理學界的廣泛影響(20年前向我推薦這本書的美國朋友完全不是地理學家),成為這一潮流的名著。這樣一種市場倫理統治在文化上的後果不計其數,我在《後現代的狀況》一書中已有探討。[4]  雖然如今對於全球性轉型及其後果已經能給出多種總體解釋,但人們在總體上卻疏忽了一點(這也是本書想要填補的漏潤):新自由主義打哪兒來,它又是如何在世界舞臺上泛濫,這個政治經濟學的故事無人問津。此外,批判性地考察這個故事將給出一種框架,用以確認和建構替代性的政治和經濟安排。
  • 認清新自由主義的實質-光明日報-光明網
    米爾頓·弗裡德曼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貨幣學派代表人物和新自由主義的集大成者。1912年弗裡德曼出生在紐約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21歲芝加哥大學碩士畢業後,主要在政府和大學工作。弗裡德曼輔佐過新政,擔任過美國財政部顧問,在大學任教或參與研究小組,曾當選為美國經濟學會會長。
  • 新自由主義之後還是新自由主義?
    針對「為什麼沒有人預見到信貸緊縮」這一英國女王之問,[②]英國一些著名的非主流經學家在聯名上書中指出,這要部分歸功於英國及其他國家作為主流的有影響力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尤其是那些諾貝爾經濟獎得主。2010年,英國一家雜誌為追究經濟學家對此次危機的責任而設立了「經濟學炸藥獎」(the Dynamite Prize in Economics),10位獲獎者幾乎都是新古典經濟學的發展者和鼓吹者,以及數理模型的構建者和應用者,他們被認為對危機的醞釀和爆發起了重要作用。一時間,新自由主義的聲譽仿佛一落千丈,成為人人討伐的對象。
  • 危機背景下國家幹預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的論爭
    西方經濟學史上曾經發生過多次國家幹預主義和經濟自由主義的論爭。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國家幹預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的論爭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在經濟理論上主要表現為凱恩斯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之爭。這場論爭以國家幹預主義經濟學的勝利和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失敗而告終。
  • 王今朝:美國要退回到舊自由主義,中國要根除自由主義
    長期以來,斯蒂格利茨是從新古典經濟學陣營裡殺出的反對新古典經濟學和新自由主義的學者。斯蒂格利茨也是這樣認識自己的。他在年輕時就意識到,如果不首先遵從新古典,就不可能成長起來。他是在遵從新古典的範式的前提下,通過引入信息,闡明他早已感覺和發現到的新古典經濟學的巨大邏輯矛盾的。實際上,如斯蒂格利茨這樣的出於新古典卻反新古典的人大有人在。
  • 新自由主義弊端顯露多國學者建議西方尋求「替代品」
    究竟何為「新自由主義」?它是如何興起、流行於西方社會,進而擴大影響的?本報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外國學者。以「學術」方式傳播美國波士頓大學戰略研究教授、管理學教授桑德拉·沃多克向記者介紹,新自由主義可溯源至推崇經濟自由放任和個人自由、反對政府介入經濟的古典自由主義,但古典自由主義後來分離出了不同派別。
  • 宇宙的主宰:哈耶克、弗裡德曼和新自由主義誕生
    這種觀點常常被稱為「新自由主義」,兩次大戰之間歐洲大陸和英國的經濟學家和哲學家最先用這個術語來描述這樣一種經濟原則:支持私有化、放寬管制和不受約束的自由市場,而不是支持公共機構和政府。這些哲學家自認為捍衛了古典自由主義的價值觀,20世紀中期這種價值觀受到了不受限制的國家權力的威脅,這種威脅在納粹德國和史達林主義俄羅斯的極權主義社會中生動地體現出來。
  • 自由主義如何看到了「底層」?
    他們不能不思考貧窮所衍生的種種問題,如何將原本溫馴地接受了傳統等級秩序,但如今卻因民主呼聲而蠢蠢欲動的下層民眾,整合、納入英國的經濟、政治、社會以及文化生活。「社會問題 」及其所衍生的 「納入」之必要,正是新時代的自由主義所面臨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