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熊育兒日記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有發脾氣的時候,有的時候是迫不得已,有的時候是有感而發。因為平時孩子的所作所為是很容易氣到父母的,所以發脾氣也就成了一種常見的狀態。
其實趙先生也不喜歡對自己的孩子發脾氣,可是每當看到自己的孩子時,他都按捺不住自己的脾氣,想要好好的數落孩子一番。
就譬如孩子數學作業做得不好,趙先生就會狠狠地教育孩子一頓。又或者是孩子沒有按時起床,這也會讓趙先生感覺到十分生氣。趙先生也不知道為什麼,孩子好像無時無刻都會惹到自己,讓自己變得不開心。
他特別希望以後能跟孩子和睦相處,不再生氣,可是好像完全沒有辦法去根治這個問題。
其實生活中關於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有很多父母都很喜歡對孩子發脾氣,所以導致這些父母的脾氣總是不好。但這也會讓有些人覺得疑惑,為什麼父母的脾氣總是很差呢?其實原因也是非常簡單的。
1.自己心煩
之所以父母在對待孩子的時候脾氣總是不好,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的時候父母也會展現出一種非常心煩的樣子。譬如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不順利,那麼自然而然就會帶有一些怒火,而這些怒火我們特別喜歡把它發洩在孩子的身上。
所以我們展現出來的負面情緒,大多數都是讓孩子去消化的。而且我們也從來沒有顧及到孩子的感受,覺得好像孩子接受我們的負面情緒是理所應當的。
2.孩子總犯錯
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孩子在平時的生活當中總是喜歡犯錯,這也導致父母特別喜歡發脾氣。
尤其是孩子在相同的問題上屢次犯錯的時候,那麼父母肯定是沒有辦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他們就喜歡在這段過程當中將自己的情緒爆發。當然如果孩子不犯錯的話,那麼父母的態度就會變得很好。
3.孩子不聽話
如果說孩子在平時的生活當中不怎麼聽話的話,那麼父母也是很容易發脾氣的。
尤其是屬於叛逆期的孩子,青春期總會有一個逆反的過程,所以他們在面對父母的時候,總是會展現出一副不服氣的樣子。而看到了孩子展現出這個樣子之後,父母就會自然而然地開始發怒,並且喜歡用說教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所以說每一個父母發脾氣都是有這其中的原因存在的,但是父母的脾氣暴躁的話,這未必是一件好事。因為如果經常使用這樣的方式來對待孩子,那麼就會成為摧毀親子關係的重要原因。
之所以說父母暴躁是摧毀親子關係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孩子根本就不願意看到父母發脾氣的樣子。有的時候的確是孩子做出了一些錯誤的事情,但是他們也希望父母能夠通過一些更加正確的方式來引導自己不再繼續犯錯。
尤其屬於青春期的時候,孩子的逆反心理是比較強烈的,當他們看到父母在發脾氣的時候,他們也很有可能去進行反抗。這樣一來,親子之間的關係就會變得不友好,而且大部分親子關係變得疏遠都是因為這一點。
而且脾氣暴躁的父母還會使得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即便父母所說的話是比較有道理的,但是因為說態度不太好,所以他們根本就沒有辦法讓孩子臣服於自己。
而且孩子久而久之還會形成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那就是他們已經習慣了父母發脾氣的樣子,而選擇間接地忽略父母的每一種情感。這樣一來,彼此之間的關係就會變得疏遠,而且孩子會越來越覺得父母是一個比較煩人的角色,並且不願意跟父母再繼續交流下去。
所以說對待孩子脾氣暴躁是一件非常不正確的事情,那麼就會有很多父母表示好奇,該以怎樣的方式才能夠讓親子之間的關係變得友好呢?其實方式也是非常簡單的。
1.委婉提出孩子的錯誤
其實當孩子出現一些錯誤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用委婉的方式提出孩子的錯誤,這樣的話是更容易讓孩子改正錯誤的。
委婉地糾正孩子錯誤,還有一點是非常好的,那就是以溫柔的方式來提醒孩子,會使得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通過這樣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得親子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好一些,而且孩子也會更願意聽從父母的想法去做接下來的事情。所以儘可能地給孩子留一些面子,這樣彼此之間的關係才會變得更加友好。
2.心煩就不要打擾孩子
如果說平常的生活當中我們特別的心累,又或者是工作時產生了很多的不愉快,那麼在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要去打擾孩子。
因為我們在難以掌控情緒的時候與孩子交流是很容易將這些情緒帶入其中的,這樣的話也是非常容易傷害到我們的孩子的。所以適當的給孩子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不把自己身上的壓力壓制在孩子身上,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3.多去理解孩子
有的時候我們也必須要去理解孩子,我們只有跟孩子站在同一條戰線上,他們才會感覺到父母的愛。
雖然有的時候孩子的想法是會存在著一些錯誤的,但是我們也應該通過更加正確的方式來引導他們,並且多去支持他們,鼓勵他們。這種做法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將親子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好,讓彼此之間的距離變得更近。
我們需要把自己的孩子當做是朋友,以朋友的方式相處才會有備無患。
所以說想要讓親子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友好,這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我們只需要通過正確的方式來建立親子之間的感情,那麼就可以使得我們與孩子之間不會出現任何問題。
你覺得還有怎樣的方式能夠使得親子之間關係變得友好呢?歡迎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