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
中國法學會曾對3500多個家庭做過調查,數據顯示,70%以上的家庭都有過或正處於不同程度的冷暴力,且冷暴力不僅僅存在於婚姻關係,在親子關係中也比比皆是。研究表明,家庭冷暴力發生的越早,兒童的性格越乖張,學習能力越差,尤其家長經常對孩子做出的這5種冷暴力,比動手打孩子還可怕,看看你做過幾條?
一、父母反駁孩子的建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傾訴對象,有時他們有一些小想法,都會第一時間與父母溝通,然而有些父母可能會從成年人的角度出發,下意識地反駁孩子的建議,如果孩子不死心再次提出請求,父母置之不理,很可能會直接打擊到他們的自尊,將來遇上事情,不願再跟父母交流。
正確做法:學會站在孩子在的角度看問題,聽聽他們的想法和建議,不要一味地否定。
二、父母對孩子冷嘲熱諷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比較高,孩子一旦沒達到,就對此冷嘲熱諷,並對其解釋和殷勤獻好置若罔聞,甚至故意在外人面前說一些打擊人的話,這樣對孩子的自信心是一種摧毀式的打擊,容易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自我否定。
正確做法:對待孩子的成功與失敗,父母要保持平常心,得失心太重往往會活得很累。
三、父母不搭理孩子
很多孩子在犯錯後,本來就沉浸在不安與自責中,他們惶恐不安的等待著父母的指責與批評,然而有些父母為了懲罰孩子,故意不作出回應,甚至在孩子認錯後,依然表現出冷漠的態度,這其實對於孩子而言,是一種漫長的精神虐待,容易讓他們變得敏感、脆弱。
正確做法:適當地懲罰孩子過後,告訴他們為什麼會這麼做,如果孩子主動認錯,父母應該給孩子及時的回應,告訴他們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四、父母沒及時回應孩子
前一段時間播出的《媽媽是超人中》,安迪(黃聖依兒子)與媽媽關係冷漠,經過一段時間相處後,安迪慢慢打開心扉,有時會做出一些親近的舉動,但媽媽常常因為處於「掉線狀態」,沉浸在手頭上的事情中,沒及時回應,導致安迪尷尬不已,好不容易有所緩和的母子關係又出現了裂縫。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出現過很多類似的事情,父母忙著自己的事情,忽視了孩子的呼喚,甚至會極度不耐煩,故意裝作不存在,孩子受到忽視後,會故意地做出淘氣行為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此時,若父母還是置之不理,孩子可能就會放棄獲得父母的關注,進而導致親子關係疏遠。
正確做法: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時間來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現在有其他事情需要處理,等忙完後再來陪你好嗎?或者給孩子布置一些小任務,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五、父母心不在焉陪孩子
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這是很多父母的通病,陪伴孩子時還在玩手機、看電視,其實孩子是敏感的,當他們玩得正高興,想要爸爸媽媽一起參與時,扭過頭一看,爸爸媽媽正在專心致志地做其他的事情,長期如此,容易讓他們也學會了三心二意,將來學習成績可能會比較差。
正確做法: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陪著他們的時候儘量不要做其他無關事情,如果實在是忙不過來,也請及時告訴孩子。(l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