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長大,逐漸進入識字敏感期,媽媽們就要開始為孩子獨立閱讀做好準備了,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閱讀能力。
到底什麼是獨立閱讀?
很多家長以為,隨著孩子識字量增加,能自己磕磕絆絆地把書中的文字讀下來,就算是獨立閱讀了。
其實不是這樣的,能認字,不代表孩子就有了獨立閱讀的能力。
真正的獨立閱讀,是孩子能夠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書籍,自主掌握閱讀的節奏,沉浸其中,理解書中的主要內容,從閱讀中汲取滋養。
從這個角度來說,哪怕孩子不識字,但能通過看圖了解到整個故事情節,並且產生自己的理解,也算是能夠獨立閱讀了。
之後,再隨著孩子識字量和理解能力的提高,逐漸過渡到橋梁書、文字書,實現大眾認知裡的「獨立閱讀」。
怎麼培養孩子獨立閱讀的能力?
不管獨立閱讀還是親子閱讀,第一步都是先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快樂,發自內心的享受閱讀。
這一步做好了,獨立閱讀的根基就打穩了。接下來,上方法論。
1. 尊重孩子的閱讀節奏
親子共讀的時候,以孩子的體驗為第一位。除非孩子主動停下來,不要輕易打斷故事的節奏。
讀完之後,如果孩子想自己翻閱一遍甚至幾遍,一定不要制止,讓孩子自由地去回味和理解——這是走向獨立閱讀過渡的關鍵時刻。
然後,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和孩子一起討論繪本的內容,幫助孩子更深刻準確的理解情節。
2. 儘量不露痕跡地進行過渡
從親子共讀到獨立閱讀,這個過程要儘量顯得自然而然。
比如根據孩子的喜好,買幾本他特別感興趣的書,然後假裝自己忙地顧不上陪他一起讀,只能請他自己讀,然後講給爸爸媽媽聽。
不管孩子講得如何,只要孩子讀了,能講出一些,就一定要誇獎,激勵孩子更加願意自主閱讀。
3.隨著識字量上升,引入橋梁書
孩子的閱讀習慣,終究會進入到一個從讀圖到讀字,從字少到字多的過程。
所以,當孩子對識字感興趣(5歲左右)時,家長就可以有意引導。通過識字卡、生活中的標誌、繪本指讀等方式,教孩子認識更多文字。
從繪本閱讀邁入書籍閱讀的重要工具——橋梁書也可以準備上場了。
橋梁書比繪本的文字多,比純文字的書文字又要少,圖文配比接近1:1。文字相對比較大也比較簡單,短句居多,還大量地運用日常字詞,比較貼近孩子們的日常生活,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提升閱讀能力。
橋梁書具體怎麼選?就需要媽媽們想娃之所想、投其所好了!
畢竟孩子都有畏難心理,如果一上來給孩子一本相較於繪本有難度,孩子又不感興趣的橋梁書,孩子只會分分鐘知難而退……
例如說:
針對小科普迷,《神奇校車》橋梁書版就是個很好的入門選擇;
對於迪士尼迷來說,《迪士尼我會自己讀》系列就會迫不及待想看;
另外,還有《晴天有時下豬》這類爆笑荒誕的小故事,也會勾起孩子濃濃的閱讀欲~
如果寶寶識字量不是那麼多,也完全可以從《我爸爸》之類的低幼繪本開始自主閱讀。
畢竟,培養興趣才是第一步。
孩子不愛獨立閱讀?見招拆招!
很多媽媽反饋,孩子認了不少字了,可就是不愛自主閱讀。每次拿到書,第一件事還是找爸爸媽媽念。
面對這樣的「懶寶寶」,怎麼辦?得先找找孩子不願意獨立閱讀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
①不想邁出舒適區
自主閱讀的時候,需要調動孩子多種能力:識字能力、理解能力、聯想能力……這對於剛剛開始自主閱讀的孩子來說,的確不輕鬆。
這種情況,需要父母循循善誘。一邊鼓勵孩子認識更多字,一邊在父母點讀的時候,鼓勵孩子讀出來一些詞句,增加孩子的參與感和成就感。
慢慢地,鼓勵孩子讀整句、整段、大人讀一段孩子讀一段……就這樣慢慢撤退。
平時,也可以在孩子讀得正歡的時候,找機會中途離場。
可能孩子會一直呼喚你,儘量多堅持一會,等孩子發現你一時過不來,又自己很想繼續看下去時,獨立閱讀,就成功了一半。
②享受和父母一起讀書的溫馨時光
如果孩子識字量、理解能力都很足夠,但就是排斥獨立閱讀,說明孩子還沒有準備好,建議家長還是儘量滿足孩子,繼續陪著閱讀。
前面說到的方法還是可以嘗試:給孩子買喜歡的書籍,平時鼓勵孩子讀給父母聽……等待孩子準備好的那一刻。
最後,還想跟各位家長說一聲,每個孩子接觸閱讀的時間不同、接受程度不同,開啟獨立閱讀的時間和能力也不同。
千萬不要陷入「別人家孩子都能自己閱讀了,我家孩子怎麼還不行」的焦慮中,耐心、陪伴、循序漸進,才能幫助孩子培養起這項重要的能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