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09年中國首例自體臍帶血移植成功後,北京市臍血庫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已經達到1005份,其中有20例為自體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
近日,作為臍帶血受益家庭,白血病患兒小宇和媽媽、弟弟一起從青島來到活動現場。當初正是弟弟的臍帶血挽救了哥哥小宇的生命。「我們的孩子不幸得了這種病,但幸運的是,我們存了臍帶血。」小宇的媽媽含著眼淚說,「孩子進行臍帶血幹細胞移植後,排異反應非常小,現在恢復得很好。」
記者了解到,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是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癒最多的三種疾病。
據北京市臍血庫相關負責人表示,這1000多份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案例中,年齡最小的患者僅有2個月大,年齡最大患者已高達80歲。除兒童移植患者以外,也有重達100公斤的成人患者,在實際臨床運用中獲得成功。
在北京市臍血庫裡,臍帶血樣本全部被儲存在零下196℃的深低溫液氮中,此時,血液中的細胞會處於休眠狀態,等到有需要它的人出現時,工作人員才會將其解凍「喚醒」。
北京市臍血庫的技術中心副總監魏曉飛介紹,北京市臍血庫每一份臍帶血,從採集運輸、製備、檢測到最終的存儲,都要通過層層關卡,嚴謹的製備流程及深低溫的液氮的存儲環境,確保了臍帶血的安全有效儲存。2017年,在對凍存長達18年11個月的臍帶血凍存抽檢結果中,細胞復甦後活性97.16%,這表明,北京市臍血庫久存的臍帶血,依舊能夠良好地適用於臨床。
而臨床事實也證明如此,臍血庫一份存儲時間達14年的臍帶血,就幫助一位白血病患者恢復了健康。
目前北京市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的庫存量已超過25萬份。儘管如此,我國現在仍有500萬血液病患者正在等待造血幹細胞的移植,且每年以4萬的數字在增長,其中一半是兒童。然而,每年僅有約0.03%的患者能有幸得到造血幹細胞的治療。
北京兒童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吳敏媛教授表示:「在血液病領域,造血幹細胞移植是血液病治療成熟有效的治療手段之一。造血幹細胞的三大來源包括骨髓、外周血和臍帶血。三大來源互為補充。其中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因其採集方便,對孕嬰無傷害,實物存儲應用及時,移植後排異率低且程度較輕等優勢,常應用於兒童疾病的治療。」
吳敏媛教授表示,一般來說,對於單份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可以用於治療20至25公斤體重的患者。但這個數字並不是絕對的,還要看治療疾病的種類以及臍帶血的細胞數,如果臍帶血的細胞數量比較多,也可以適用於體重大一些的患者。此外,現在還可以同時使用兩份臍帶血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
隨著科技的發展,臍帶血的應用範圍也越來越廣泛,未來在先天性缺血缺氧腦病以及自閉症等疾病研究領域,也將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目前,全球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疾病近80種,臍帶血臨床研究累計千餘項,這些研究包括血液系統疾病及非血液系統疾病,涉及治療遺傳病基因療法、心血管、矯形、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經系統病變等。